农村户口的朋友,旧村改造,拆迁,统一住楼房是好是坏事?你们觉得以后生活方便吗?

北方的山a


国家越来越看重农村的发展,对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关注针对于农村户口的人,国家前段时间颁布了农民统一住宅区的召令,全都建在同一个地方,这样一来可以集中管理,而且方便生活,同样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农村的住房,意思就是说是用平房换楼房,在农村如果拥有200平米的平房的话,可能只换来90平米的楼房,居住面积会大大减少,而且有的地区是按照人口划分。如果在农村的房子不够200平米的话,这个时候很多农民是要自己贴钱的。本来吧,你说农民在村里自己家住的舒舒服服的,没事干的时候种点菜呀,养点鸡鸭鹅什么的,别提生活有多惬意了。这个时候如果让你搬个地方,想来很多人都不愿意吧。

虽然是农村户口,房子是一套换一套,但是如果统一住房的话,那意思就是不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了。楼房把所有人都集中起来,这个时候也有很多弊端,农民是靠种地维持生计的,如果所有人都住在楼房里了,那么导致的问题就是种地的农具没法处理,本来去地里只需要几里路,现在住在楼房里了,很多人在干活的路上就要浪费很多时间,而且之后的粮食也没法放。当然,如果住楼房之后,很多人不从事农业了,那就不会有这个困惑。

但随着而来的问题也来了,农民毕竟是农民,黄土背朝天和土地相处了快一辈子。不然让他们转换生活环境,住到城市里头。虽然村容会变得高大上,道路会宽敞,生活垃圾也会减少,娱乐设施会越来越多。但是你很多农民没有一技之长,很难生存,这样下去生活成本也会提高。

对于统一住宅,舆论还是分两极化的。毕竟每个人,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不一样,住惯了平房大院的农民搬到楼房以后,不像以前独门独院,自己的家自己说了算,而且房屋面积也不如自己的大院宽敞,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一下子就能改变得了,这样一来,心理上很难接受。如果要住进新楼房的那话,那还要重新装修,各种钱都要花。对于农民而言,有点得不偿失。


运城小屈


农村户口的朋友,旧村改造,拆迁,统一住楼房是好还是坏事?你们觉得以后生活方便吗?

我个人为如今农村的旧村改造和拆迁,可以说是既有好处又有坏处,统一住楼房也是如此。在去年的时候我们这边开始了安置点统一建设,很多偏远地区的贫困户搬到了集中安置点居住,过上了集镇上的生活。我的奶奶有幸成为其中一位,她自己认为搬迁到安置点还是好处多于坏处的。

因为奶奶是一个喜欢聊天的农村老年人,

以前住在深山老林里基本,想要聊天得走上四五里的山路才可以找到其他人家。如今搬迁到安置点后和对门即可随时聊天,再加上奶奶的身体不好,本身就做不了农活,居住到安置点后安心养老比以前舒服多了。对那些能够做力气活的农村壮年农民来说,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说是有好又有坏,具体的您且接着往下看。

好处

首先是居住在统一的楼房里面能够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帮助广大农民解决不少问题。我们这边安置点有户长和中心楼长,对安置点的居民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像以前家里有个事得跑几里路到村委会的情况不复存在,广大居民只需要找他们就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此外虽然是楼房,但是广大农民朋友并不需要花费多少钱,一个人也就两千五百块,可以说绝大多数农民都能够承担得起。

其次是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在以前比如咱们村里面有免费安装自来水的措施,但是那些贫困人口因为距离集中区较远,往往无法享受到这样的福利。而一旦统一集中安置后,由于密集的人口和距离集镇较近,能够及时充分地享受到相应的福利,也就能够获得更好的服务。除此以外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不再像以前只能够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

很多安置点都会有配套的就业措施,比如我们这边就成立了茶叶服务队,每户安置点居民至少能够增收一万元。再加上一些其它的收入,虽然无法做到大富大贵,但满足日常生活没有问题。

不足

首先是搬迁到安置点后挣钱越来越困难了。这个与上面并不冲突,在以前咱们农民虽然每年挣得少,但因为土地的存在,至少一年到头饿不着。如今由于拆迁摆脱了土地的束缚,但却失去了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特别是对于那些只会种地的农村老农民,他们挣钱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一旦搬迁到安置点后,原本每年还能挣点钱的老农民,就会完完全全得依靠年轻子女来赡养,增加家庭的负担。

其次是搬迁到统一安置区后会增加一些矛盾,就拿我们这边来说,安置点居民使用水是要钱的,这在以前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于是部分农民心里生出一股不平衡感,加上这也使得咱们农民生活成本的增加,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影响到整个安置点居民的正常生活,给其他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有些贫困户看到相关部门给他们建设新房子、建设统一的安置点,就会更加滋生一种懒人心理,进而形成不管什么事都得依靠相关部门。我们这边就有几位“大神”没米的时候就背着背篓去找相关部门,不给背篓装满坚决不走。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其实不管是什么措施都适用于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真真实实地感受过相关措施,才能够了解其中的利与弊。同时合村并镇和集中安置是大势所趋,我们农民应该树立一个努力奋斗的思想,在大势之中为家人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爱茶者九号


大家好我(新农人助力),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我热爱农村生活,喜欢农村的寂静。我热爱农村 ,热爱生活,喜欢我们村里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着很丰富的种植和养殖经验,针对这个问题我希望把我在农村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首先是拆迁后的过渡期内没有归属感。这个家庭对农民来说非常重要。大部分拆迁方式大多都是先拆后安,一般拆迁之后的建设都是赶时间的,所以让人们拆迁时,肯定都是不会管你们的去哪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出租或去亲戚朋友借用房屋,在安置房建成之前,绝对没有归属感。

有些农民说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慢慢适应后,也没有那么多的意见了。只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特别是腿脚不利索的老人最打怵住楼。本来腿脚走路费劲,这回回家又得爬上爬下的,很不方便。他们这部分人住惯了平房,最不赞成住楼了。

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故土难离,其实现在很多农村的许多农民都有一种故土情节,无论他们跑到多远的地方工作,过年了都要回到原来的地方看看,而且农民们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这么多年,对当地非常熟悉,也适应了这种安静的生活。

以上就是关于我的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能够把我的经验说出来,我感觉到很开心,因为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农民,我的分享我不求回报,能解决你们的问题就好。

最后祝福大家在种植或养殖的过程中能够顺顺利利,做一个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幸福的农民,同时祝大家身份健健康康,家和万事兴,好运连连,幸福美满!谢谢大家!


新农人助力


可以的话,我不想住搂。

在农村的时候,互相邻里之间走动的频繁,经常串门。但是住了楼房以后,对面屋的也只是见面打个招呼,走动少了,邻里关系淡了,没有人情味儿了。

在农村的时候,开开房门就是自家的院子,养点儿鸡鸭鹅。上楼之后,只要推开房门,就不是自己家了,拘束变多了,不自由了。

在农村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老大爷在下棋晒太阳,住了楼房之后,再也看不到了。一个是上下楼不方便,另外就是雾霾严重了。

如果可以,我不想住楼房


蜂好蜜甜多赚钱


农民搬上楼房以后,我觉得应该比现在方便。楼房统一供暖,农民不用到了冬天再自己解决取暖问题。

村民搬到一个小区以后,相应的配套设施会更健全。比如说:幼儿园,小学,医疗所,老年娱乐中心等等。

我相信未来几年,随着国家对农村规划,不管是拆村并镇,还是保留乡村总之,农村的环境会越来越美,农民的居住水平,会越来越高。

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农民身边事


农村旧村改造统一住楼房是不是好事呢?这个事情是不能一概而论。每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导致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农村改造农民因此住进楼房,可能会有很多人不习惯这样的生活,因为他们几十年来一直习惯在有院子的家中生活,一但搬进楼房,因此也会产生很多的不习惯。当然,很多年轻人还是很喜欢住楼房,毕竟楼房更加清洁。

其实村子里的房型都是很好规划,在没有必要拆迁的情况下还是不拆迁为好。毕竟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如果因为经济的发展不得不拆,那么我们又能如何呢?

以前我是很喜欢住楼房,因为环境更好更干净。但是现在我真的不喜欢住楼房,因为压太抑。我在上海和广州生活多年,每天面对的都是高楼,有时即使是晴天的情况下1天都看不到太阳,因为高楼把阳光遮住,造成了对高楼的恐惧。于是,每年我都会到外地旅居三四个月来调整心态。

其实现在的我很想回到老家养花种草,可是最近听说老家的房子有可能会拆迁,已经在城市重要的规划区域,也是地铁沿线区域。说真的,我真的不舍老家的院子,毕竟院子有700多平,而且还种了10多棵果树,那是未来想养老的好地方。

其实年龄大点的人大多数不喜欢住楼房,而年轻人则更不喜欢住在农村。以我为例,15年前我曾经想把我的院子卖掉,对方只愿意出50万,而我的心理价是60万。后来老爸没有让我卖,所以一直留到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舍得那个院子了。

现在的农村都是很方便,除子娱乐活动其它的基本不缺,总的来说生活还是很方便。而住楼房则不同,虽然是看起来环境更好了,但是想晒晒太阳,种种花养养草就很困难了。


十方印记


都认为农民是块肥肉,农民上楼成本增加,没有收入来源生活困难,有钱去县城买上楼房,没有钱只能种地为生,农民合并村庄得不到一点好处,不如原地规划缩小住垞面积,乡村有乡村味道,保留乡村才是发展前途。合并村庄聚在一起,没有工作没有厂子,没有收入看病上学还是赶不上城镇条件好。生老病死没有安身之地,合并住上楼只是外表美,住楼农民债务增加,到头来伤心累累。现实情况以经出现,盖好房子没人去住,说明了什么,农民有房子住,低价拆掉农民住房再让农民花高价买小平米楼房,装修要钱,物业要花钱,请问花钱从那里来,农民只是每人二亩多土地生活来源。有能力收入好的人都在选择城市买上楼。农民人由自己选择,为什么把农民合并在一起住,村庄原地规划为什么不行?也能缩小占地面积。村集体有自治权也有发言权,不要把农民赶进贫困区。为农民想,切身考虑农民让农民富起来,还是听听农民心声所向。地方政府规划合并村庄,只是开发商合作共同利益,农民得不实惠。合并看起来是件好事,没有经过长期论证,现实问题让农民上楼加重负担,合并村庄不能一刀切。合并一起住楼,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铮,有福利有饭吃,没有负担才是农民最想看到相到实计问题。


6G172869999


农村的旧房改造、拆迁、统一住楼房一方面是为实现精准扶贫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也是为统一管理农民和耕地,对于国家和农民个人而言都是好事

只是,部分农民过于依赖国家,眼前的利益稍微遭受损失,便将过错归咎于好政策上,眼界太过狭隘。

从留守老人的角度看,是好还是坏?

农村统一改造后,农民住上了好房子,门前就是宽阔的马路,也会逐渐完善配套的生活设施。

老人们再也不用跋山涉水只为去趟县城购买生活物资,也不用怕突发疾病倒在路上或死在屋里都没人知道,更不用怕破旧的老房子哪天撑不住就垮了

他们随时能找相熟的老人聊聊天,新农村社区也会逐渐发展老人晚年娱乐活动,终于可以想吃什么就买什么,而不是种什么就吃什么,

有了更多选择性,辛苦了一辈子,终于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难道不是好事吗?

上下楼不太方便,好东西还用不太习惯,是不能再种点菜、养点鸡,但一个月几百块的养老费用,儿女都承担不起吗?老人们努力了一辈子都住不上的楼房,政府帮忙给住上了,这难道不是好事吗?还要一直计较芝麻绿豆的那点小钱、小心思?

从留守儿童的角度看,是好还是坏?

农村统一改造后,农村孩子终于拥有基础的医疗保障,卫生环境,也不用长期两地奔波。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过来的农村人想必都不陌生,村子里总有那么几个脑子不太好的,基本都是因为小时候发烧把脑子烧坏了,要么是因为卫生所太远,要么就是烧太厉害了,卫生所都看不好……小时候的一次病,整个人生就毁了,连累家庭通常也是一贫如洗。

但农村改造后,卫生所就在附近,就算治不好,交通的便捷也能让孩子迅速到城里大医院诊治,这样的人间惨剧会越来越少。

而处于学习期的孩子们再也不用起个大早,牺牲睡眠时间,冒着路上危险长期奔波在家庭与学校,省下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也能缩小一些和城里孩子的差距

从孩子们的角度讲,从一个家庭的未来讲,这也绝对是一个好事。

从农居搬到楼房,是增加了农民的生活成本,一部分人也相当不习惯,但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干净的卫生环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健康水平,要知道医疗支出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这种改变更有利于农民下一代的成长,这更是难以衡量的潜在好处,而且在国家层面,也为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也打下了基础。

总体而言,利远远大于弊,是好事!在克服了前期的不适应之后,对农民长期的生活而言,也是更为方便的。


三农报道


我是“农村的小孩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以下内容仅是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评论补充)

农村户口的朋友,旧村改造,拆迁,统一住楼房是好是坏事?你们觉得以后生活方便吗?

就是个人的观点来说,我觉得这是好事一件,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不能太过于片面化!

旧村的改造,拆迁,农村也会得到相应的赔偿,一般都是房子和钱。

有时候,住集体楼房,一些人也都可以不用再去附近的县城买房子了,除非孩子是在距离较远的城市,那买房子结婚什么的也都无可厚非。随着人口的聚集,其他的商业的投资也会相应的到来,毕竟人口数量、消费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好的商机也都会出现,带来的更多的也是生活上的便利。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统一的物业管理,更是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这就是大家每月只需要交一点物业费,小区里、楼道里等等到处的卫生,都可以不用管,房子上有什么 问题也都可以直接找他们,不用再跑老跑去。

其实有一点不好就是大家最大限度的失去了土地。

土地对于年长的一部分村民来说,真的就是“命根子”,毕竟他们靠着这几亩地,养活了一大家子人。但是失去的土地,每年换来的就是分红和粮食上的补贴。

其实,好与不好,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秤,但是有时候,大势所趋,但是服从政策不较好!


农村的小孩儿


不好不方便,因为农村现在全是老人,你们想到了吗,老人自已住 在自已的上百年的房里,他们心里高兴,有自已认识的乡亲邻居,他们出门有人说说话,种种 青菜,他们高兴,就能长寿不得病,是儿女的富气,要是村里集中,有的出去二十里地, 建楼房,不一定能分一楼吧,上下不方便,没地方放农县,农用品怎么办,他再回村种地方便吗?好多老人不想跟着儿子过日子,他们怕一但发钱给了孩子一后,自己应当怎么做,才能在小人跟前作好作对,南啊人老了好南,理解万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