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解释不了慈善和捐款,整个经济学的理论架构会塌下来

张五常:解释不了慈善和捐款,整个经济学的理论架构会塌下来

文 | 张五常

世界首富盖茨的慈善基金捐了一百二十亿美元出去,还有二百四十亿美元在该基金内,之后盖茨很可能把自己的所有身家放进去。世界次富巴菲特可能怕麻烦,或懒得管(一笑),最近把三百七十亿美元投入盖茨的慈善基金,跟着还要捐出多少不得而知也。不久前盖茨公布,说要淡出微软的生意管理,两年后全情投入慈善工作。

上述皆天文数字,动不动就是一两个李嘉诚。加起来的总额,投资收息,本金不动,每年息收近美元五十亿,那是四百亿港元或人民币,要我考虑每年捐出那么多钱,会头痛得命不久矣。难怪盖茨要淡出生意,全力为之。看官须知,盖、毕二富要捐的对象不论国籍,是捐给他们认为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博爱,佩服佩服。诺贝尔的和平奖历来有争议,吃力不讨好,如果把该奖颁给盖茨与毕菲特,毫无政治内容的,多么有意思,我会站起来拍掌。

毫无疑问,私人捐钱给需要帮助的人会比政府的福利花费远为有实效。两个原因。其一是私人捐助,尤其是像盖茨、毕菲特那种不求闻达的,出自爱心,从中上下其手的行为不容易出现。其二是私家钱不容易赚回来,慷的不是他人之慨,捐出去会千考虑,万考虑,受惠者不容易海啸滑浪也。

经济学对慈善行为的分析不是没有,但不重视。有些慈善其实不慈善,捐一小点出去换个名堂,得可偿失而有余也。盖、毕二富显然不是那种人。像诚哥那样,大名早就远播,再要名堂是发神经。问题是要捐出天文数字,欲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样看,盖、毕二氏的慈善工作是低调的了。

我自己也喜欢捐钱,觉得可以换来一点舒畅,一点痛快的感受。有一次,在街头,天大寒,夜阑人静,一男一女抱一个小孩,在我身边行过。分离了数十步,男的突然回头,走到我的面前,说:「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吃东西,可否帮忙一下?」我在钱包掏出一百元给他。离开后,我想,是深夜了,四顾无人,有欺骗性的行乞不会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出现。于是追上去,把钱包中余下来的数百元交给他们,说:「给孩子买些暖衣吧。」不是伟大的行为。如果自己少吃一只鲍鱼而让一个需要的孩子有两件暖身的衣服,有机会做到我会做。

经济学有一个自私的假设,即是在局限下每个人都要争取自己利益的极大化。科学的需要,这假设要一贯,不能说一个人有时自私有时不自私。在这假设下,捐钱或赈济是自私的行为。自私与慷慨是没有矛盾的。盖茨要霸占软件市场,也要把差不多所有赚得的钱捐出去,二者显然都给他满足感。经济理论说没有矛盾,因为原则上这门学问可以解释在怎样的情况下盖茨会多捐一点,或少一点,或局限怎样转变他会改变慈善工作的策划。还是那个自私假设,但局限不同慈善的行为跟着有别。如果经济学不能作出这样的推断,可以验证的,那么自私的假设就不能解释出自爱心的慈善行为了。这样,整个经济学的理论架构会塌下来,溃不成军。

问题是上苍造人龙生九种,各各不同。有些人视财如命,有些人见死不救。不能说这样的人是社会败类,因为他们对社会也可能作出大贡献。昔日美国的伟大发明家爱廸生视财如命,但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

灯前动笔,是电灯,感谢爱廸生,但欣赏的却是盖茨、毕菲特。感谢与欣赏是两回事。

ickitt 问:

请问教授如何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慈善事业?

张五常答:

做慈善事业有很多理由,其中一个理由是可以减税,其实是政府利用减税的手法来鼓励慈善。有些慈善事业是挂慈善之名而取利,正所谓“挂羊头卖狗肉”,例子不好说出来。有些人是利用捐钱的方法来求名的。不能批评,因为钱真的是捐出去了。我个人欣赏邵逸夫这种人。今天国内的大学到处都可以见到以邵氏为名的建筑物。虽然有求名的味道,但捐出那么多钱,不容易。我自己偶尔也捐钱,但不喜欢用上自己的名字。这是个人的品味使然。

我认为,捐钱的一个主要动力,是捐钱本身是一种消费。我们看电影或旅游是一种享受,而捐钱协助一些自己认为需要帮助的人,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享受”,往往有一点痛快感。

几年前在杭州,深夜晚上,在街头,我见到好几个老妇人行乞。我站在那里每人给十元,跟着而来的妇人增加,我仍是每人给十元。一位在旁的朋友试行劝止,说这样做再多钱也不够。我反对,说写两篇文章的稿酬向每个行乞的老人每人派十元派一年也派不完。因我不喜欢跑街,不容易遇上。我只是想,每人十元可吃一顿暖饭。我自己的感受不错,所以算是消费了。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捐钱的行为可以起于好几方面:减税、图利、求名、消费享受。因为有好几方面的意图,经济分析就增加了复杂性,但可取的经济分析还是不困难的。困难是,资料数据不容易获得。很多人捐钱不愿意出名字,有不少人捐了钱但不要让外人知道。近于无从解决的困难,是有些捐钱的数字很明显是刻意地夸张了;但有些捐钱是秘密从事的,我们无从知道。所以我们能见到捐钱数字,是有很大的误导性的。

另:

一个好的社会是设法把自力更生的机会广及所有人。假如一个人真的没有自助的能力,我们要照顾这个人,我们不能见死不救。我自己不是那么有钱,但做了不少这样的事。政府可以鼓励慈善工作的普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