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考上清华或北大是大部分人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候,后面默默无闻的多,你怎么看?

白羊座中年少女


不太同意这个看法。考上清华和北大确实是这些考生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候,但是说他们“后面默默无闻的多”,这好像不完全正确。

1.辉煌时刻太耀眼是因为衬托他们的人太多了。很多考上清华和北大的学生,在清华和北大录取他们的那一时刻,也许就是人生最辉煌的时候。那是多少高考学子梦寐以求的事,那也是很多家庭翘首以盼的事,那也是很多清华北大生源地地区学校引以为荣的事!可每个省份一二百人的录取数的背后,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绿叶般的考生的衬托。

比如像陕西省,据统计2018年被清北录取的总人数是241人,其中裸分够线的116人,而他们的背后,是31万之多的庞大的考试队伍。能考上清北,他们能不耀眼吗?

2.说他们后面默默无闻,是不是说他们在高考辉煌之后,在上了大学之后,在参加了工作之后,就没有什么建树吗?不是这样的,他们依然优秀!只是不那么耀眼,是因为在他们身边优秀的人才太多了。据有人统计,清北7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其中一部分去了国外留学。学成参加工作的,在各行各业是非常受欢迎的。他们相当一部分选择留京工作,有的去了像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还有的选择了公务员。因为他们是中国最优秀的学子,所以无论选择在什么地方工作,大都会成为重点培养对象。因为在他们身边优秀的人才太多了,所以才显得他们默默无闻。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在才智、能力、创新意识但方面依然是非常优秀的。


格超梅上


个人觉得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很多学霸在高考中,考上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时候,就是他们一生中最巅峰的时刻,自己也没想到,后来就慢慢“消失”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第一、高考的关注度太高

高考是我国第一大考试,是目前所有考试中,参加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关注度也是最高的一场考试。今年高考报考人数突然1000万,也就是说,高考至少牵涉到了上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而在国内,大部分家庭也都经历过高考,高考是很多人改变命运最主要的途径。

因此,我们看到,每年高考的时候,绝对是最热闹的几天。而高考中,最受关注的又往往是那些考得成绩好的学生,说实话,考得差的学生,除了自己家里人关注,社会上是不会有人关注到你。比如今年高考中,人气最高的几分考生,上海的武亦姝,广西的杨晨煜,湖北的常书杰,浙江的徐嘉骜,个个都是学霸型的。这些考生,不出意外,最后都会被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录取。而他们中间,在今年高考中,也是赚足了人气,除了武亦姝成名很早之外,其余的人,今年暑假绝对是他们人生中目前最辉煌的时刻。

第二、进入大学后,是人生分化的开始

以前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进入清华北大后,你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多大”,确实是这样。虽然都是高考后进入的清华北大,但这背后的差别是巨大的。

有人是通过裸分考进去的;有人是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得到了降分录取;有人是通过竞赛保送的;有人是特殊招生进去的。每种不同的途径,反应在学生身上的素质是有差距的。

而更大的差距表现在进入大学校园以后。昨天,清华大学2019年本科毕业生毕业典礼上,来自甘肃镇原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学生张薇,作为本科毕业生代表发言,在她的6分钟发言里,最开始就陈述了自己家乡教育与其它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别。

张薇说,她高中时,代表学校去省城参加物理竞赛,在实验环节连仪器都没见过,当她找到实验仪器开关的时候,竞赛时间已经到了。后来张薇凭借自己的努力,最后成功考入了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当她进入大学后,发现了与其它来自大城市同学之间的巨大差距,她竞选班长失败,她竞选实践队长失败,就连平时的微积分作业,她需要花费比别人多出三四倍的时间,体育课上,仰卧起坐100分,她也只能拿到20分。

类似张薇这种情况非常多,很多寒门学子或者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他们中学阶段凭借自己的努力,考进了清华北大这种的高等学府,由于平时条件有限,当他们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综合素质跟其它同学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口才没别人好,才艺不如别人,组织协调能力不在一个档次,见识也没别人多”,这些差距都是在进入大学前,慢慢积累下来的。只是在进入大学后,开始彻底爆发了。

大学是个大舞台,进入大学后,才是人生真正开始分化的时候,而很多在中学阶段只会读书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如果还只是会读书,那么跟其它同学之间的差距就越拉越大了。

第三、毕业后,人的命运完全发生了改变

经过大学四年的洗礼,学生之间的综合素质开始拉开差距,有的学生在清华北大里,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全面提升了综合能力,能文能武;而有的学生从进入清华北大后,开始堕落,自以为带着高考状元光环进来,“老子天下第一”,于是开始挥霍青春。

比如今年湖北高考理科状元常书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5年作为湖北钟祥状元进入了北京大学,根据知情人叙述,进入北京大学后,沉迷于游戏,天天逃课,甚至连考试都经常不参加,最后在2018年大三的时候,被北京大学劝退,再次回去复读。当然,今年再拿湖北省理科状元,实在是出人意料。

因此,从清华北大毕业后,这些曾经的天之骄子,命运完全发生了改变,有的人变得默默无闻,甚至可能都不如其它学校的毕业生,这一点都不稀奇。

第四、清华北大学生就业方向决定了部分人默默无闻

从最近几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就业质量报告来看,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做出的选择来看:

(一)大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出国留学,而这部分学生最后回国的比例相对较低。这部分留在国外工作的学生,哪怕是成就突出,大部分人可能也不一定会知道。

(二)部分就业的学生主要选择了体制内,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目前最喜欢的工作主要是以体制内为主,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而这些体制内,短时间内就出人头地,声名大噪还是很难,真正最后成为大boss的少之又少,大多数人最后确实是默默无闻了。

结束语:我们要相信一句话,不管各行各业,拔尖的都是少数,大部分人最后的归宿都是默默无闻,过平凡人的日子。哪怕是在高考中曾经辉煌地考入清华北大的学子,大部分人仍然只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罢了。

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欢迎交流。


教育有故事


能够考上清华北大,肯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是高考之后,大家的竞争赛道变了,有些没有适应过来,那么后面自然就默默无闻了。


在高考之前,学生的主要赛道就是考试。大家几乎都集中在考试这件事情上比高低,但是人生不仅是考试。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智商肯定是不低的,考试能力也很强。但是工作之后不仅仅是考试了,也不仅仅是智商。在工作中,以前的优势有时候反而会变成劣势。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考试能够考到的能力是不全面的。我们考试的制度是为了选拔人才,但是这个选拔标准是有偏向的,不能完全做到科学。

这些考核标准和社会上的标准完全不一样,导致很多高分学生后来不适应也是正常的。


对优秀的学生来说,工作之后变得没那么优秀是比较痛苦的。对于清华北大的学生更是如此,当年的天之骄子,不管是自己本身还是旁人对自己都有很高的期待。然后现实很残酷,你不可能永远保持第一,特别是在另外一条赛道上重新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顺利转变。


但是尽管如此,清华北大的学生毕业之后还是有着很不错的工作或成就。尽管如果从排名来看,这时候的排名和当年省内前100名已经不可比,但是我们依然得认识到:绝大多数清华北大的学生,毕业之后即便不是人中龙凤,依然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这和一般的观念即大学是严进宽出有关系。

很多高三的学生被教育要为了高考拼命,一旦考进大学就可以松一口气了。于是可以看到不少学生进大学后开始在精彩的校园生活中放飞自我,尤其是手握生活费,父母又不在身边,如果从小自理能力自主意识比较差的,很容易就一落千丈。

其实大学也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段成长经历,考进好的大学只是敲开了许多门中的一扇。我在别的问答里说过,后面的路还很长,这四年时间是很宝贵的,要为今后走上社会开始工作做准备。无论在专业上还是综合技能上都要抓紧锻炼自己。不然舒服了四年,到最后才为找工作着急,就来不及了。

但总的来说,国内排名靠前的大学,因为生源质量比较高,应该说在大学里成材的比例也是比较高的。而且好的大学,对于课程水平以及学生管理的要求都相对比较严格,所以沉沦的学生不是没有,但总要少很多。

我在回国工作的这些年接触过不少实习生,有的来自浙大,有的是上海一些大学的,还有的是比较一般的学院。能感觉出来好学校和一般学校出来的学生水平上还有能力上还是有差别的,不是绝对的,是从比例上来说。

所以给所有考进大学的学生们的忠告是:人生是你们自己的,是从容的过,还是得过且过,没有人能替你们决定,自己好好把握吧!


江南渔夫


我觉得这句话大体上是对的。而举出清华和北大这种学校来看。更具有特殊的社会代表性。为什么呢因为在广大的社会里多不胜数的人民群众里,只有那么0.0001%的天才走向了成功。成为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成为了科学家成功的商人,富豪,政治家,或者是为国家效力的高级别官员。成了知名大学的教授,研究员。可是这样成功的人是又占多少呢?清华和北大的人才够多吧?智商也都充沛的。可是真正走向社会的时候。在30岁,40岁,50岁,看人生政绩成绩的时候。又有多少能够越过龙门?而人们看到的只是光鲜亮丽的成功人士。很少去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人,很多的人都将变成普通人。对于这些名牌大学的对人来说,考上名牌大学的那一刻可能就是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在那时他超过了99%的同龄人在那一刻他们是成功的,是闪耀的。而以后虽然考上名牌大学的人会少走很多弯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一定可以成功。一定会出人头地这个是有很多不确定性的还有自身的眼界选择,努力都有关系。最后能从微末中崛起,不依靠家里得到成功的人,每一个都是有很多故事的。他们都是茫茫人海中具有特殊性独特性有耐心和运气的人。如果你不具备成功的必要要素又无法改变自身现状的时候其实更应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这样有助于你更轻松的活着。这不是说不要努力,而是应该知道不要过于苛求成功。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萨弹1的梦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我国高等学府的两颗“双子星”,每年“引无数学子竞折腰”。考上这两所名校的学生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是光宗耀祖的一件大事,不过有些人说是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候,后来就默默无闻了,我不认同以上“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观点,他们优秀祝贺他们,我们同样可以变得优秀,我们成为他们。


何为辉煌,腰缠百万、豪车别墅就是辉煌么,辉煌是个人自我认知还是别人肯定,有没有一把尺子来衡量,什么是辉煌什么是平凡,我不认同‘二元论’的批判,非黑即白,费小即大,这是普世观点。

何为无名,难倒就是社会不认可,没有明星光彩夺目的闪光点,平凡但是不普通就是无名么,非也,无名不一定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往往干实事的人,推动社会发展的人都是不求名不求利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

辉煌也好,无名也罢,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就是可敬的,大学有很多,考生千百万,但考入清华和北大的毕竟凤毛麟角,称为“人之龙凤”不为过,从总体上而言这些名校毕业生要比普通大学毕业生做得社会贡献多,得到的社会认可度高,若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优秀,但是我们可以做最优秀的自己,不要在乎名利,踏踏实实做事,方可早就。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有人说,考上清华后,北大的学生大部分人,高考成为其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以后就默默无闻了。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个默默无闻,并不代表这些人在学校的学习在岗位上的成绩不辉煌,而是他们不同时期的社会角色决定的。

高考的时候为什么最辉煌?

这是因为高考万众瞩目,是一年一度最受关注的时候,考上北大清华的这些学子,就更令人关注,这就是人们觉得他们这时候最辉煌的原因,这时候,他们一举成名天下知!

以后为什么就默默无闻了?

进入大学以后,他们社会角色是学生,任务是学习。他们生活和学习在学校那个小社会里,他们再怎么出色,也只是在那所大学里,在学习的系里班级里为人所知,而不会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他们当然默默无闻,这默默无闻,是特大的好事,孜孜求学就需要这样的默默无闻。

大学毕业以后,学子们走上各自不同的岗位,从事不同的工作。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他们绝大多数是靠智力吃饭的,不是靠脸吃饭的。靠智力吃饭当然不需要出名走红,只有靠脸吃饭的人才需要红。清北的毕业生,大多数从事的是各类科研工作,不是从事演艺工作。他们从事的工作性质,就需要板凳一座十年冷这种精神。

只有具有这种精神,才是最好的科研工作者。演艺演员跟他们完全不同,他们需要不断的制造一些花边新闻,来让自己红红红,越红越好,这是职业性质不同决定的。一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如果坐不住,而是成天出风头,弄出各种动静,那他就不具备起码的科研素质,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

从上面的分析,你应该已经知道,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学生阶段默默无闻,工作以后默默无闻,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如高考时代了,他们再出色,也不会那么万人瞩目,这是他们扮演的社会角色决定的。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默默无闻的,能站到各行各业金字塔尖端顶端的人,毕竟是极少数的人,要求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能够站到金字塔的顶端,这是不现实的。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人生代代无穷尽,站在金字塔顶端有几人?


当代师说


有人说考上清华北大是大部分人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候,后面默默无闻的多。把辉煌与默默无闻对立起来,在提问者这眼中,站在聚光灯下才是辉煌,这样的理解未免有点狭隘。考上清华北大,只是有了求学的入门券,没有任何的成就,怎么就辉煌了呢?难道说有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有邻人的艳羡,就是人生的辉煌?之后默默无闻,就不是辉煌?

我高中的数学老师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他育有两女一子,都生在六十年代。基于他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们都很上进,学习很好。

大女儿一举夺得我市高考状元,被清华录取,学的应该是生物制剂之类的,我记不清了。当时也是引起了轰动,采访者,祝贺者络绎不绝。那时候,指标比现在要少很多,考取绝对是凤毛麟角。

两年后,二女儿高考,也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还有个小故事。当时高考完了之后,对答案,女儿大惊,数学最后有道题采取了与答案不同的方法求解,但结果相同。老师仔细分析,觉得女儿解题没有问题,可是估计判卷老师会不给分。再三思索,鼓励女儿给北大写信,讲述自己的解题方法,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写出来。北大不愧为北大,收到信之后,二话不说,派人直追当时已赶赴录取现场的老师,一句话,直接录取数学系。二女儿虽然没有考取状元,却也如愿上了北大。

或许上了些年纪,对小儿子的管理就没有姐姐们的严格,最后考取了山东大学数学系。相比两个姐姐,是有些差距,但对于普通的我们,那也只能望其项背。

高考只是一个节点,人生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

大女儿清华毕业之后考到美国留学,从硕士到博士到留校任教,后来更是被聘为常春藤的终身教授,各种挂名头衔也有好几个。她早早地远离了我们的视线,我们以为她默默无闻,那是因为她早已一骑绝尘,到了我们所看不到的领域,即便是在那个高手云集的地方,她也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傲视群雄,站在了金字塔的塔尖。

二女儿北大毕业后也选择了出国留学,见识了美国的高精尖之后,她选择了回国创业,把美国的技术带回来,利用自己的技术设计制作精细化微雕模板,为厂家服务。如今事业也做得风生水起,在不断扩大规模。如果没有二女儿那高深的学术支持,很难想象能完成一个个个性化的订单,维持工厂的正常运作。二女儿没有姐姐那般的学术成就,但她的工厂却推动了我国工业的精细化进程,她实实在在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小儿子没有两个姐姐的才能,只能给姐姐打打工,混口饭吃。毕竟那么大的一个企业,也需要一个家里人。

清华北大的学生,走出了高考媒体的聚光灯,他们的人生不是不再辉煌了,而是真正进入了孕育辉煌的阶段。毕业后的他们,如同无数的草种,撒入广袤的原野。看似不见,却在生根。属于他们的世界开启,真正的辉煌开始,利用自己博大精深的学识,用非凡的眼光洞察世界,在各自的领域深耕,改变着世界。

向那些默默无闻,但功勋卓著的清北人致敬。


凌晨两点静悄悄


高考只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段落。

人生是漫长的过程,高考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段落而已,即使考上北大清华,也只是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过程,毫无疑问,他已经赢得了这个过程,到达了这个过程的顶点,达到了这个阶段的辉煌,尽管这个这个辉煌是可喜可贺的,但毕竟只是人生阶段性的成功,远远不足以证明也不能够预见将来的人生道路,所以也许这是他漫长人生道路上唯一的一次辉煌,这本来就不足为奇。

名校学历从来就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更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哪怕他的学历再高。成功是独特的眼光、超乎常人的努力、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及运气等各种因素的组合,即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不是只要具备了清华北大的学历就能够成功的,这个很正常。很多成功人士,并没有清华北大的学历,甚至没有高学历,也即是我所说的学历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更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没有成功,就注定只能默默无闻,绝大多数人都是默默无闻的,这没有什么奇怪的。

成功从来就是少数人的事,绝大多数人只能是默默无闻

纵观各行各业,能真正成功的人只是极少数人。清华北大和各个985、211院校的毕业生,每年都不在少数,但能够走向事业顶峰的人又能有几个?多数人还是在默默无闻的工作和生活,每一条通往成功的路上都有无数人在奔跑,学术和科研上,有多少人在默默的潜心研究,但是能出来成果一举成名的没有几人,体育界的多数运动员成天在努力训练,但是拿到各种金牌的也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成功了的成功了,没有成功的就只能默默无闻。但是也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人,撑起了我们的社会,他们的贡献同样功不可没,只是没有人记起他们而已。

这就是现实,这个现实告诉我们,进入名校仅仅是新的起跑线,不要让暂时的辉煌遮掩了自己的视线。


教育至上


没有等来的辉煌,

只有创造的奇迹!

Wonders must be created,splendors are not waited fo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