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遠艦”倒扣海底百餘年,為何存狀比“致遠艦”好得多?

既無忘


原因很簡單,根據戰時雙方記錄,致遠號沉沒之前,艦內發生過大爆炸,而經遠則是中彈過多,進水失控沉沒的,沉沒之前的狀態,決定了其沉沒後殘骸的狀態。

致遠沉沒之前的大爆炸,有彈藥或魚雷殉爆說,有鍋爐爆炸說,但是不論是什麼原因,這種內部大爆炸都會造成致遠艦結構受到嚴重破壞,這種破壞加上海水侵蝕,導致致遠艦殘骸處於半解體的狀態,而經遠艦沉沒是因為進水過多,沉沒時基本結構尚比較完整,所以殘骸狀態也要比致遠好。這兩種情況的區別,從大和號和俾斯麥號殘骸也能看出來,大和號沉沒前,B炮塔發生過大規模彈藥殉爆,所以整個殘骸從B炮位位置斷成兩截,而俾斯麥號是進水過多沉沒,沉沒前並未發生殉爆,所以殘骸艦體還基本保持完整。

大和殘骸復原

俾斯麥號殘骸


DDG的老船塢


經遠號與致遠號,恐怕目前在海底的狀況都不好,只是相比較之下,經遠號要略強於致遠號。

在黃海海戰中,致遠號也許是遭受損害最大的軍艦,比起超勇號起火沉沒、揚威號被撞沉、經遠號進水過多沉沒,廣甲號擱淺後被擊毀,致遠號的沉沒則較為慘烈,軍艦直接因為鍋爐房大爆炸而沉沒,在爆炸的短時間之後就沉入海底,以至於艦上200多名官兵除7人外(一說全部犧牲),剩餘大部分官兵未來得及逃生就壯烈殉國,正因為發生了慘烈的爆炸,自然讓致遠號軍艦遭受到了極大地損壞,雖然已沉入海底,但軍艦的骨架龍骨恐怕已經損壞殆盡。



而同樣作為沉沒的鋼鐵軍艦經遠號,情況則略好,儘管在海戰中遭到日軍第一遊擊隊4艘主力軍艦長達一個小時的炮擊,但軍艦並沒有發生更大範圍的爆炸,由於事後日軍標定的經遠號沉沒地點與後來發現殘骸的地點相差十幾裡地,更被懷疑經遠在海戰中並未被擊沉,只是甩開日艦後才沉沒,被邀功的日本海軍算成了擊沉,由於經遠號最後甩開了日軍的攻擊並逃離十幾裡之後才沉入海中,因此在沉沒之前,軍艦的整體恐怕仍舊保持著完整。

但比起海戰中的破壞,更為嚴重的恐怕還是在戰後數十年,外界各方力量對沉船的二次破壞。



在抗戰期間,由於對鋼鐵的需要,日方再一次對黃海海戰現場的沉船展開打撈,其中重點就是致遠號,一方面黃海海戰中致遠號雖然沉沒,但桅杆仍露在海面上,可見吃水不深,因此成為了日本方面的重要下手目標,為了更多的打撈鋼鐵甚至採用了水下爆破,造成軍艦大量物件被取走,以至於近兩年我方打撈致遠號時根據水下勘探,這艘2300噸的軍艦由於多處消失和損壞,探尋軍艦噸位只剩下了1600多噸,也可能有一部分已陷入海底泥沙中,但恐怕還有相當多的部分毀於外部的盜撈破壞,例如我方對致遠號殘骸打撈多年,卻始終不見致遠號上的多門210毫米和150毫米主炮,也許在更早的打撈中已經被撈走。



而經遠號由於被日方標錯的位置,在抗戰期間並無大規模打撈的記載,但最近十幾年由於當地海域管理不嚴,曾被連續爆料遭到不法分子的盜撈而無人制止,恐怕已經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壞,但考慮到畢竟是見不得光的盜撈,不會像當年日方那樣直接採取水下爆破,恐怕經遠號的損毀程度,仍然比致遠號要稍好一些。但畢竟遭受到了嚴重炮擊和盜撈,目前想完整將軍艦打撈出水的可能性近乎為零,恐怕也只能打撈探尋一些可以保留的軍艦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