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村有没有人出来后没了任何联系也再没回过村?

健行纪


随着农村年轻人进城步伐加快,关于题主说到的这种情况,不仅仅是村里的“发小”、同学、村民,还包括一些亲戚,因去了外地生活工作,往往时间久了也基本上不怎么联系来往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农村人所注重的熟络和亲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有人情味了,并最终表现在过节过年时留守村里越来越没意思、越来越冷冷清清!下面针对自己身边的情况简单聊一下:



首先说到村里“发小”。自己作为一枚返乡农村人,在村里与自己同龄男女伙伴大概有十几个,其中男生就得十几个,目前留守村里或当地县城的发小伙伴只有6个左右,其余基本去外地发展或生活工作,基本上已经多年未见,即便是过节过年也很难在村里见到,其中有一些同龄伙伴是全家搬离村里,因而没有意外情况的话,基本上这辈子是没机会再见面了!

因此,这也是为何农村留不住年轻人的一大原因,毕竟走在村里看到同龄伙伴都走了,有时路过发小家的闲置宅院时会内心不由泛起一股凄凉和孤寂,总觉得自己留守村里还有没有意义呢?!毕竟这份孤独让你越来越觉得留守村里越来越没有信心!

其次说到村里村外的同学。这里所说的同学多为小学和中学同学,其中大部分小学同学是从1~5年级都在一个班学习的伙伴,应该是关系挺亲密的,然而随着这几年农村年轻人大量外出学习、工作和进城生活,基本上很少见到这类同学了,有时候即便在路上见到,可能因变化太大或间隔联系时间太久了,以至于都不认识或只有简短几句问候语而已!而对于中学和高中同学,现在因结婚成家,联系越来越少,基本上各过各的,有时候回忆以往学生时代,只能去QQ空间看看或许还有一些蛛丝马迹!



最后说到村里村外的亲戚。现如今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也让人们外出步伐加快,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使得村里村外一些亲戚也会随子女进城或去了外地生活养老,有时候这些亲戚只能在村里村外的红白喜事、过节过年时才有机会碰面,而有些因外出生活工作的距离太远,往往几年或这辈子都没机会见面了,所以说,这也是现在农村过节过年为何越来越冷淡的一大原因!

总得来说,这些年农村一直处于不断萧条衰败中,而城市发展却越来越好了,尤其是这两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附近一些村庄也被列入搬迁入镇或村庄合并计划中,说不来以后就连现在熟悉的村庄都不复存在了!(以上仅为个人见解)


龙百晓生


我们村不仅有,而且还不是一个。先说一下我村那个最先走出来的大学生。

那个大学生现在已有五十岁了,他的父亲是倒插门,大家都知道的,一般的倒插门都会受很多的气,他的父亲也是。因为他的妈妈没有兄弟,村里的许多人家都会欺负他们,我曾听母亲说过,有一次他的堂伯母(也是堂舅妈)家分给去他家玩的小孩子甘蔗,别人都有,就他没有,当时他已经有八九岁,他跑回家问妈妈是不是得罪堂伯母了,她妈妈知道情况后虽然没有说原因,但是脸色很难看。我母亲当时也在场,还安慰了几句。

大学生考上大学生之后,他们家在村里的地位有了提高。但是他的堂伯母家时不时的还会与他家有纠纷,闹得最厉害的一次是自留地问题,他的堂伯母非要用自己家的自留地,去换大学生家的自留地,说是大学生家的自留地距离村子近,适合给儿子盖房子。事实却是大学生家的自留地要比堂伯母家的自留地多出三四分,当时因为是在村口,又坑坑洼洼,还会经常有家禽等糟蹋,没有人想要,所以分地时候就多留了一些,大学生家把这些坑坑洼洼填平了,堂伯母见者有光可占,就想换回来自己用。大学生的妈妈当然不愿意,但是架不住堂伯母整天找事,冷嘲热讽,指桑骂槐的,不得不把地换给堂伯母家,后来在拆迁卖地时,听说多卖了两万多呢,对大学生家也没有个说法。

大学生毕业后先是在政府部门儿工作,后来下海做生意发了,就在城里安了家,他的爷爷奶奶(也是他的姥姥姥爷)死了以后,他就帮着父母把家里的宅子卖了,并且把父母接了过去。再后来村子拆迁,他又把自家的很多东西卖了出去,从那以后就没有再见他回过村子。

还有一个,他是几代单传,在村子里也是很受排挤,后来他也是和大学生一样,把一些该卖的东西都卖了,把家人接着出去,虽然也有回过村子,但都是清明节前,并且都是趁着很早的时间去的,避免见到村子里的人。

有时候,那些不愿回村的人并不是忘本,而是忘不了本,村子里面给他们留下了太多不太美好的记忆,回去一次,就是揭一次伤疤,就是再痛一回。


萍风竹雨123


还真有类似的事,老家邻居是九十年代的研究生,这在我们当地,在我们村里,相当的牛逼,他们的父母都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自豪,研究生毕业以后,留到了省城上班,听说混的也错,可以这么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可是,他们父母一直在老家呆着,一年也回不来两趟,时间飞逝,他家老父亲得病也没回来看一眼,死后,他姐给他打电话,也算来了,可是见到村里人,见到本家爷们,假装不认识,那头都能抬到天边去,一副看不起人的样子,他的一个本家爷们,脾气也很火爆,看到他那样子,孝服一脱,起来走人,有一就有二,都正想模仿,正办着的丧事,瞬间人走个静光,他姐看到这情况,甩手就朝弟弟脸上两巴掌,他姐说到:我们老爹积攒的一辈子的人气,你这几天都给败光了,以后你来到老家,你是虎得趴着,你是龙得盘着,别人不欠我们家什么,你看看你到家什么姿态,我都忍你好久了……

最后不得已,他姐领着他弟弟,挨家挨户磕头请人,乡里乡亲也没有给他撂挑子,最后总算把父亲的丧失办完,还算圆满,自那以后,这研究生伙计再也没有回过家,没有给死去父母亲人上过坟……所以说:人混的再好,也不能忘本,也要记得根,不然和畜生有什么两样,


臭小子的春天


这样的事和人我们村就有。

这个人念的书很少,人老实,但还是娶了媳妇,可能媳妇不生,抱养了他哥的一个娃。大约在九零年前后,听我村的人说是他的亲哥把他引到南方去了(具体哪里谁也说不准),结果好几年之后,他哥回来了,却不见那个被哥引出去的弟弟回来。于是村里人就问他哥:你回来了,怎么不见你兄弟回来呢?结果那人说,那年南方发大水,他弟弟不机灵叫水冲走了!

村里没有一个人信他的话(关健是他的为人村民们并不认可)各位看官,你信他的话吗?村里人都私下议论说,发大水怎么把你没冲走?就光把你兄弟冲走了?给鬼说鬼都不信!他兄弟老实,那狗日的肯定是黑心了,把他兄弟卖了,肯定是卖了!

反正从那以后再也没见过那人回来,这已经快三十年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也就不说那人的名字了,那人姓华。

为什么我要把这人的事说出来呢?因为失踪的这人几乎跟我同龄,我俩小时候还常在一起玩,就是有点老实。后来听人说他的媳妇在娘家也失踪了!原本好好的一家人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没有了。

这人的失踪,不但是我心中的疑团,也是我们村子人心中的疑团。


凡人凡心23


听父亲说起过我们村有一个人,当兵在外闯荡,家里老婆孩子在家生活,受尽了家人的欺负,不让吃饭,村里人经常看到女人领着孩子在外面转悠,捡落地的枣吃,女人和孩子活着就是个奇迹。男人解放后在河南郑州公安局做官后回家探亲,家里人一看还当了大官,热情的不得了,各种溜须拍马,想起平时如何对待人家妻儿的,心里有鬼啊,就劝男人离婚,说女人在家如何如何的不守妇道,男人说:找个女人成亲容易,孩子亲娘没了去哪儿找亲娘啊?家里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了,晚上家里人担心女人会告诉男人自己受欺负的事儿,就一起去听墙角,果不其然,女人和自己男人说了自己和孩子在家的凄惨,两口子抱头痛哭,不知道谁不小心弄出了动静,男人正在气头上,拔出手枪对着窗户上方"啪啪"就是两枪,一伙人是吓得屁滚尿流的跑了。第二天男人就带着老婆孩子走了,后来听说家里有事只是寄钱回来,一家人再也没有回来!听说人家一家子在外生活的很好,在家里的人是一辈不如一辈。


车友1820998CC


我村有一个,

大概七几年出生的,他父亲生三个儿子,老大本份老实,老二精灵,老三鬼点子多。

就说说老二吧,他父亲年轻时当过兵,退伍后分到乡政府当通讯员,不过当了没几年就回村种地了,

老二在十八九岁时他父亲让他去福州做上门女婿,据说女方父亲是二甲医院的院长。女方父亲年轻时到本镇下过乡,可以就是老二父亲当通讯员时交结的。

过了三五年老二回来了,村里的人都不认识了,本地话也不会说了,全是普通话,人家去问他,他就用普通话瓜问你是谁谁的,村里都是务农的老实人,表面也没发作。但私下都议论。说他忘本,往后回来儿次但乡亲都不理他了。

前二年村里造族谱看了一下他简介说是福州某医院副院长,某大学函授博士,这逼装的高度太大了。

说句心里话,我族一个爷辈的兄弟早年被抓壮丁后来支台湾了,七十几岁回来时,和他年龄差不多的见了面慢慢想起都认识,人家小时候的事情都记得,就是说话有点结巴,和高低音,总之能用本地话交流,人家离乡五十多年啊,那二逼离村才三五年装的那么牛逼,现在他父亲早二年死了,就没回来过,可能往后也不会回来了。不过不回来也好,现在想起他就闹心。做人一但忘了本,真没意思。


赣南郎


这个我来说说我自己吧,2001年那会我21岁刚高中毕业2年,再两个工厂打过工,工资260元一月,半年发一次工资。夏天家里穷的买个西瓜都要考虑半天,穷家里就会吵架,实在没办法02年刚过完春节就只身到上海打工了,那时候打工的人特别多,工作根本不好找,在一个板皮厂干了2个月,花完了自己紧有的300元,天天早晨厂门口赊包子吃,晚上赊面条吃,中午厂里给吃。

好不容易熬到60多天,给了一个月工资550元,那会不给工资很普遍。后来又重新找了个厂,900元每月,不提供吃住,干了2年,也没和家里联系,(中间一个春节匿名寄给家里1000元)我当时第一年省吃俭用存了2000元。像这种情况怎么回去,家里也是穷的叮当响。04年23岁回家工资这边普片500元到600元之间,05年结婚,那时候只要女的看上我,我都同意。结过婚以后人生轨迹发生改变了,工厂老板那会确一个跟单的,叫我补上,半年后又叫我出去找业务,找来大业务厂里做,小业务厂里都不做,我就发3600元买了个土设备(简易印刷机)在家和我老婆自己做这些小订单,大概不到一年这些小订单越来越多07年时候一个月我和老婆就能赚大概一万元了,再后来就从厂里离职,专做自己业务了,现在接近40岁了,自己买了30亩地盖一个小工厂。从无到有一路走来、最能感知,穷可以把一个人逼疯,别说回家了……


冬天的太阳35068766


我们那里也有一个,那时我们还在上初中,他比我大一两岁吧,跟他姐出去打工,然后就没回来,他姐也说不清楚,我们都以为他死了。

十几年后,也就是前年,回来了,才知道他这么多年在坐牢,十几年了吧。回来后不爱说话了,感觉坐牢有点做傻了。

不过他真的是命好。回来没几个月,他家人就给他介绍了一个老婆,那个女的长的是漂亮啊,在外打工还存了十几万,女的家里条件也不错。男的坐牢出来,一无所有。

现在两个孩子了,都是女的用这些年的打工存款在养他和孩子。为什么我知道,因为我跟他是亲戚,而且是很亲的,他是我姑姑的儿子。

这就是命啊!反过来看我,长得也不比他差,在外打工十几年,也存了几十万,到现在连个女朋友都没谈过,以前不信命,现在我信了,所以现在也不那么拼命了,有时不一定你努力生活就能过得好的。


欢乐的小小豆子


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在甘心为了几亩田在老家忙碌,因为光靠种田已经满足不了现在人的需求,所以形成了现在大批的农民去往各个大城市打工创业,我作为一个农村人,感触颇深,因为俺村上就有很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有的已经好多年不曾回过老家了,听说都在外面创业当老板,而且买了房子和车子,把孩子也都已经接走了,这样几乎不会在回农村了,因为家人都在一起,没了牵挂,也就不会在回老家了。

加之现在的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的确很大,譬如最重要的四点;一农村交通不便,出门困难,反之城市的交通那是非常的便易,出门就能打的,先去哪里开起来车子就能走,所以一旦去了城市就不愿再回农村了,二;农村的夜生活非常的枯燥,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吃了饭,看会电视就睡觉了,而大城市虽然每天都非常的忙碌吧,但是夜生活非常的丰富,晚上下了班可以去酒吧蹦个迪,缓解一天的压力,疲劳,三农村看病难,因为离城市太远,能不去大城市看,就不去了,就在自己村上的小诊所凑合着看,所以等到坚持不住,到大城市一检查都已经晚了,而在大城市就不一样了,身体不舒服大医院一检查都能找到病根,做到防患于未然,四,教育,农村的教育比较单一,除了学习主课几乎没有特色班,孩子防暑寒假也是补主课,而城市会有各种各样的特色班,孩子有很大的空间发展,综合以上四点,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宁愿在大城市拼搏发展,也不愿回农村。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和我一起长大的堂哥了个,小时候一起玩耍,一起上学,可以说无话不说了,毕业的头两年,还经常联系,过年的时候都在一起过年,但是这几年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我们的联系也就越来越少了,现在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了,而他也不在每年都回家过年了,偶尔回来一次,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走,面都见不上,前年又在城市买了大房子,也提了车,把他的父母也接去享福了,所以现在基本上不回农村了,更没有了联系。

而且感觉现在的农村几乎找不到年轻人,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在家带孩子的妇人,但凡有一点工作能力的人也不会得在农村种地了,而且对于一些在城市呆久了的人,回到老家也是真的不知道能干啥,很差的工作不愿意做,种地啥的也不会,那只继续在城市里,至少还有一份工作可以养活自己吧。






农村辣椒姐


我讲一个我们村亓春阳三兄弟的故事。

亓春阳兄弟三个,另外俩弟弟分别叫春清、春明,还有一个姐姐叫春英。春阳的祖父那辈子是我们村十里八乡内有名的富户,生育有两个儿子,春阳的父亲是老大,还有一个叔叔解放前去了香港。他的父母在文革初期就相继去世了,姐姐春英在十七岁时也嫁了人,所以一直是春阳带着两个弟弟一起生活。

三个半大男孩的日子是可想而知的,吃饭是饥一顿饱一顿、穿衣是冬不暖、夏不凉,家里也是一团乱麻。因为他家成分复杂,文革时期只要有什么风吹草动,春阳还要被拉去和其他地富反坏右一起游斗,所以,他们仨兄弟总觉得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

到了七十年代末,村子里有人开始外出做买卖,春阳似乎看到了希望,在七八年秋收结束后,他带上两个弟弟走了。临走时,他把他们仅有的几百斤粮食送给了姐姐,他告诉姐姐他要带着两个弟弟出去做点小生意,具体去哪他没有说。从此以后,他的姐姐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

到了九二年的时候,姐姐家里来了两个陌生人,带了一些礼物并留下了一万元钱,说是春阳捎给她的,问春阳现在哪!干啥买卖?来人一概说不清楚。从那以后,每年都有人给她送来3、5万元不等的钱,但她从来没有见过仨兄弟的面,也没有收到过他们一封信。姐姐急得没法,她曾见来人开过一辆广东牌照的车,也曾派儿子去南方几个城市寻找过,几次都无功而返……。2013年,他的姐姐去世了,临终前她对儿子留下的唯一的话,就是要想法找到三个舅舅的下落。那一年,她家收到了最后十万元钱,从那再也没有人给她家送(寄)过钱。

春阳姐姐去世后,姐姐的儿子曾想方设法寻找过他们,也曾向公安部门求助过,甚至还上过一次电视台的寻亲节目,但始终没有他们的消息。

村里人有猜测他们兄弟仨加入了黑社会的,有说他们去了国外的,也有说已经不在人世的,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猜测 ,但到底是啥情况,对村里人来说仍然是个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