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自己的工作库,把分散信息有效整理?


一书一法一工具


原来公司有个同事,他是负责客户的售后支持,每次客户遇到问题,他能马上判断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没有一次失误的。我们都很好奇,找他请教。原来,他将过往每一次的客户遇到的问题全部进行了汇总分类,每个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全部做好存储,下一次再有类似的问题,直接调用这个工作库就可以了。

不管是工作库,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思考,看过的专业书籍,重要的资料等等,都可以做成知识库。既然建立知识库就会用到知识管理软件,比如印象笔记、Onenote、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等等。

1、收集信息

第一步先广泛收集信息。工作中的信息的来源非常繁杂,会议、培训、邮件、电话,社交软件等等。有些信息是资料文件,有些信息是行动安排。无论是何种信息,都收集过来,放到你的知识管理工具中。

PC端:直接复制、用知识管理工具自带的剪藏插件
手机端:每款知识管理软件都有手机APP,我们可以通过录音、手写或者拍照扫描的方式收集信息。

在这个阶段,收集的原则是:广泛并有意识收集。

2、整理信息

首先是目录。


既然是整理,那就一定需要归类。归类就需要划分合适的目录。刚开始,可以根据手头资料的建立大致的目录结构,后期再进行删减细化。

其次是信息处理。


通过收集而来的信息,还需要经过处理。我们可以形成这样一个SOP,也就是标准化的处理流程。


有些信息是行动安排,如果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完,那就立即处理。如果超过一定时间,就放到软件中保存。如需要他人来完成,那就委派他人去做。

有些信息是资料文件,如果这些信息是垃圾,那就直接舍弃。如果想进一步孵化项目或者当参考资料时,最后才存入软件中。

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体的,我们一边搜集信息,一边处理应对。最后留到工作库中的只有这三种类型的信息:

1)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处理的信息:比如下周需要完成的项目策划的相关信息资料。
2)后期项目孵化需要的信息:比如新项目相关的资料信息
3)重要的参考资料:标准化的文档、听课的笔记、网络上的文章等等。

3、不断优化

经过前面的收集整理,我们的工作库已初具规模。不断优化还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不断舍弃


虽然经过初步的筛选,已经过滤了无用的信息,但还是不够。对于自己已经理解的内容,可以总结出要点,舍弃原始信息。特别是对于网络上的信息,80%都是无用的,你要留下的是那20%。

2)不断总结

不断总结就要不断回顾,每一次回顾,有新的想法都可以写下来,发现目录不合适可以立即调整,有些信息过时了就立马更新。总之,就是让这个工作信息库时刻处于流动的状态。

工作库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自己长时间的积累,不断的回顾总结调整。


欢迎关注@落春读书,资深阅读爱好者,笔记达人,专注个人成长,每天和你一起精进。

落春读书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几乎所有的人都可能会遇见这样的问题,资料太多,太乱、太杂,如何收集和整理的确是一个大问题。我认为收集整理的根本目的,还在于方便使用,不然收集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我的方法是:

一、先把这些资料分为三个大类建库:工作、学习、生活库。

二、每个大类,再分为五个小类建文件夹。文件夹根据自己的习惯取名。比如“工具”“方法”等。

三、在文件名中,编入主题词,便于日后随时查询。比如“生活工具方法”,有了主题词,我们就可以通过电脑的搜索功能,方便的提取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

四、坚持每天、每月、每季、每年整理。然后以年为单位建库,把跨年的历史资料,与当年的资料分开,便于查询使用。

我采用这种方法管理和使用资料,感到很轻松。而且,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季、每一年,在整理工作的同时,又进行了回顾复习,充满了乐趣。


三大纪律


建立自己的工作库,把分散信息有效整理,我建议如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按照时间划分,整理工作中的各种文件,让各个事项、文件有迹可循!

这是我的工作文件夹,先按照不同公司分类,再按照不同时间进行分类,每一季度或者每一年,都会进行一个整理,一定要命名清晰。

比如:公司有电信、移动、华为、阿里巴巴等。按照时间划分从一月到十二月,每一年进行一次整理,比如移动2019年,这表明这个文件是我2019年在移动公司上班时候的各种文件。

另外,在每个月的文件夹内,也是有各种文件夹,按照各个事项进行划分,比如:5G商讨会材料、欧洲电商对接材料等等。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不管多了多久,你的文件都有迹可循,同时年底做总结汇报的时候,你的材料不至于找不到。也算是对自己工作纪律的一个方式。

不过,此种整理方法有以下几个重点:

A时间划分一定要清晰,必要时附上年度工作计划表,这样算是一个目录,查起来更有效

B命名一定要准确,要尽量准确,否则时间一长,即便有名字,你也不知道这份文件到底干吗用的

C习惯性整理,每天早到十分钟,对前一天的文件夹进行整理,这样才能更加高效

以上就是按照时间划分的工作库,还满意吗?

2.按照专题划分,整理各个素材点和知识点,便于自己查阅学习

除了工作,我们还要学习,或者有专项事宜。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使用专题划分。

比如我要学习自媒体相关内容,那我新建文件夹后其中有一项是运营自媒体相关的工具,那我就设立如下文件:

按照不同功能、不同点面进行分类整理。

再比如,我收集职场提升资料,那我的分类如下:

明白了吗?



总结:

其实两个方法有较多重合的部分,也希望大家能够综合去使用。按照时间或按照专题是常见的整理、区分的层面之一,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理解去进行划分。


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整理、随时整理,并且反复整理。

我觉着一般人觉着自己无法进行有效整理的原因无非两个:

1.没有整理习惯;

2.没有框架思维。

所以我建议大家可以率先把框架给搭建起来,然后把日常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的碎小资料进行整理、镶嵌,最终形成自己的工作库。

我是【非常咖】,评论区留言,咱们交个朋友好不好?


胖大叔成长日记


我学弟刚进银行时,有个带他的师傅张姐,她年年都是单位的“先进工作者”,是银行内公认的“业务技能能手”“业务知识行家”,任何业务她都会,且都能解决的又好又快。学弟向前辈张姐请教工作经验,发现她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库,在遇到工作问题和繁琐的业务时,随时都能调取资料,从而顺畅解决。可见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库对工作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要学会建立自己专属的工作库,里面包含自己收集整理到的大量关于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的有益的讯息。如果你不做好这个行动,那么,你的相关资料会显得非常凌乱,微信里领导的一段重要的要求,邮件里的重要文字,电脑里某个角落的重要文件,会在你最需要用到的时候,隐藏起来,你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把他筛选找出来。

建立好自己的信息工作资源库,能提高自身的执行力,优化工作效率,比同事更快获得职场进阶。

那么,如何建立自己的工作库呢?

一、养成随时随地收集素材的习惯。

(1)建立好自己的信息工作资源库,需要养成随时随地搜集信息、素材的好习惯。并且,需要知道,在搜寻信息中,哪些内容是对工作、生活、学习有用的部分,筛选摘取出来。

一般需要搜集的信息,包括工作上的信息,如重要的工作微信、QQ群、内部通信软件等聊天记录,工作邮件内容、工作安排、项目反馈等。

还有在学习生活中一闪而过的灵感,从网络上看到的有价值的、新鲜的、经典的案例、知识点、新概念词,都可以进行记录。

(2)在收集时把信息提前做好分门别类。确定好自己要收集的主要是哪几类的讯息,对信息做好分类记录,设置好专门的笔记本,取好容易辨别的类别名字,这样才能方便查找。做好坚持积累和记录,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信息库越来越丰富。

二、定期进行素材的整理和总结。

做好信息的收集,还要进行专门的整理和吸纳总结。这样才能对搜集到的信息更熟悉,才能更顺畅的运用。每周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大多数有价值的内容,需要进行严谨的思考和推理,想清楚里面的逻辑思想,理解作者、专家的思路,分析推导相关的论证过程,将工作信息库中资源讯息化整为零,吸收消化,会让工作库的优化更顺利。

如果很多整块的固定时间无法京城抽出来,也可以充分运用好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在碎片时间,如坐车、等电梯、吃饭、散步时,可以选择读书、看公众号、听演讲、公开课等,丰富充实自己的生活,思考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生活中,思考的多,也会让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麻烦,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判断,做出较为正确明智的决定。

三、运用合适的收集素材的工具。

说了这么多,建立一个工作信息资源库,还是需要一个趁手的工具才行。纸质的笔记太难翻阅,不能时常拿在手边,快速查找。在这里建议使用以下几个工具,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石墨文档、Onenote,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进行思考归纳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

以上的一切,无论怎样,都需要行动和执行力的支撑,只管去行动,只有在行动实践中,才能把你的工作信息库不断完善和修正,直至更加完美。

以上。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焱公子


首先要建立信息的分类体系


分类不是仅仅的把知识按照一定的类别梳理即可,

更重要的是梳理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分类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举个例子:我们所有的信息就像下图①中的乐高积木零件,如果是散乱的,那么这些信息没有任何价值,你也很难查找。


有整理意识的人会做到第二步,有按照颜色对积木进行分类的,也有按照形状对积木分类的。但做到这一步还是不够,这样的信息依旧是片段式不完整的。


你需要把所有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就像积木搭成了一个机器人,这些零散的积木,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就是逻辑)做出一个一个的机器人。每一个机器人就是一个单元。按照这样的信息储存,才能有效使用信息。


所以分类的意义有以下两点。

1、把零散的知识点,整理成块状的知识块。
2、用一定的逻辑顺序,把知识块组成一个整体的体系。


第二步:具体的分类方法


当你完成分类之后,建议使用印象笔记这类笔记软件进行信息管理,那么在搭建笔记体系的时候,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笔记本命名非常随意,就像这么多年 来我们使用电脑时对文件命名很随意一样,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则,电脑文件没有命名规则, 反应了人脑没有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思考。


这个时候你可以用杜威十进分类法,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给你的分类一个编号,就像图书馆一样(000-计算机科学、资讯与总类,100 -哲学与心理学,200 -宗教等)。


你可以把你的分类比如工作编号为100-工作,200-学习,300-兴趣爱好。这是一级目录,二级目录可以按照下图展开。


第三步:信息管理工具


有了分类,也有做好了标签,第三步就是工具的选择,选择工具其实就2个标准,一个是工具能够跨平台使用,有多级目录结构。符合这个标准的有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笔记软件。


重点还是记住:任何一个软件都有不足之处,关键是你要使用它做什么,你的核心目的是什么,不要被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影响了判断。


第四步:信息的加工处理


最后一步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我整理了一个四字心法。


1.收

为什么要讲收藏,因为信息渠道太多,你可能在看头条的时候,对关心或者有用的内容,会用头条的收藏功能。用微信的时候,也会收藏。你会发现每个APP都有一个收藏功能,但是几乎大部分的收藏内容,你是不会看的。
为什么,因为APP太多了,有时候你都不记得自己收藏了什么。想找的时候,也忘记是收藏在哪个APP的收藏夹里面。所以就放弃了。久而久之,收藏功能就变成一个安慰的作用,代表我已经阅读了。
所以知识管理的第一步,信息收集,就是要把所有你要收藏的内容,放到一个收纳盒中,这个收纳盒就是印象笔记中信息收集文件夹。


2.转

接下来及时对信息及时处理,也就是转化,转就是把收集过来的信息,从标题和内容上进行转化,打上标签,建立新知识和你知识体系的链接。


3.存

就是分类保存,这个比较简单,就不赘述了。


4.删

关于删,我们借鉴了日本杂物管理大师山下英子的理念,就是断舍离。


断就是半年内用不到的知识,不要收集。不要因为觉得好像会用到而去收集。舍在知识管理中有两个原则,1是删除自己不会用的知识,2是删除不能指导自己思想和行为的知识。离就是舍弃对知识的收和管执念,而是关注如何完善成长自己的知识体系,让知识更好的运用。


ONE逍


将分散的信息收集起来,我认为用印象笔记是最有效率的,我目前自己也有在用,印象笔记的归纳分类功能是很强大的。

不分类收集所有信息

像上面的图片显示,按照INPUT-月份 【类目】的方法设置笔记标题,不用担心后面找不到的问题,印象笔记可以搜索图片附件中的文字信息,搜索功能十分强大。按照一定格式收集信息是为了区分是什么情景下收集的信息。

输入不分类还有一个好处是少花了很多时间。

因为我们不能对所有的信息作出全面的分类,总会有漏和重复,在分类的时候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分,反而浪费时间。

比如将笔记分为工作和生活,如果是去旅游看到某个场景引起工作中创作灵感,你是要归类到工作还是生活?

很多APP已经能够转存到印象笔记中。

现在很多APP已经可以一键保存到印象笔记中,包括网页的剪藏。邮件信息等。选用印象笔记是比较强大方便的。

输出的收集记录

信息在积累一段时间,需要用到的时候会再次提取出来,这时候新产出的创作就可以以文章、报告等方式产出,对信息重新运用形成新知。这时候按照OUTPUT-月份 【类目】来收集输出端的信息。

内化提取整合

如果想找收集过的信息,只要选取适合的关键字提取就可以了。如果信息的主题没有体现在内容上,可以在输入的时候给笔记加入一个标签,这样就更方便了。

关于笔记的误区

很多人喜欢一用就设置各种笔记本,这还是按照以前旧有的写作记笔记习惯。现在的信息收集应该是要智能化的,减少我们在上面花的时间,方便提取。因此我建议,不要再按工作生活等分类,尝试一元化笔记本吧。


Wilma敏敏


想要有效的整理各类信息,按照信息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确实是个好办法。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建议参照以下逻辑,能让你事半功倍。

一、梳理文件框架

想要有效的进行信息的管理,首先就要想明白各类信息要按照什么逻辑进行分类管理。

比如最常见的就是按照项目进行分类,一个项目作为一个一级文件夹,然后根据具体信息属性进行二级分类、三级分类。

例:

一级分类:项目A、项目B、项目C

二级分类:启动阶段、规划阶段、执行阶段、监控信息收集、收尾阶段

三级分类:各类表格、资料,如有需要也可进行进一步分级。

二、分类整理

按照第一步制定的逻辑进行分门别类,将不同的信息放置到不同的文件夹内,如果期间发现有无法进行分类的文件则可以调整整个文档管理体系。

随后,定期进行整理,删除过期、不需要的信息,减少搜索过程中的时间损耗。

三、另辟蹊径

当然了,如果目前已经积累的信息非常多,重新进行整理需要大量时间,而由于工作繁忙我们不一定有这个时间去处理,此时我们还可以另辟蹊径。

建立一个井然有序的工作信息库,其实就是为了我们能够快速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那么,如果我们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没有一个很系统文件管理体系也可以咯?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搜索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去搜索软件,比如凯夕比较习惯用的Everything,题主就可以尝试一下。

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考虑先找到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然后进行选择,从而获得更好的结果。


如果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 ^_^


凯夕说


建立规则,应用规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