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學問,是學重要,還是問重要?為什麼?

Learning200


要先釐定一下你所說的學和問是怎麼個意思。

如果“學”指的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問”指的是主動求知,那當然是“問”更重要。

如果“學”指的是自主學習,“問”指的是請教他人,那可能自學能力比較重要,因為別人不一定好好教你,自己學得好才有和更高水平的人交流的資本。


璀璨詩文與您共賞


學問,單從字面上看就知道有先後關係,有了學習,才通過思考,把不懂的內容提出問,內容才會有深度!

從我們祖先猿人開始,他們每天去狩獵,解決活下去的問題。當時還不懂得使用工具,但是隨著進化,腦子也越來越聰明,可以製作一些簡單的工具,發現兩塊石頭撞擊可以生火,把獵物烤一下可以很美味和營養,把一些木頭一端弄尖了才能捕捉到更多的獵物,把獵物的皮剝下來做成簡單的“衣物”,解決了寒冷的問題……這些使用工具的行為都是通過不斷學習摸索的結果,會使用工具也是人類從猿人到人的進化過程。我們的先祖從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前肢在使用工具過程中慢慢進化成更加靈活的雙手,這一系列的轉變也訓練了大腦,在不斷思考中解決了一系列的問題,會使用工具也讓猿人有別於其他動物,成為食物鏈頂端的統治者。

一開始可能沒有沒有模仿的標的物,但是從解放前肢開始,猿人中有帶頭直立行走的“人”,發現直立能夠解決更多問題,後面的猿人相互模仿,這都是學習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又遇到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那就不斷思考。學和問在週而復始的進行著。

問是在實踐過後才發生的行為,不知道因就不可能有果,兩者都重要,只是學而思不斷往返中迭代。


聽雨小榭2020


學問學問,學中有問,問中有學,正是一個學者的左右兩臂,缺一不可。

學者,吸收也。上學讀書,看書看報,收看視頻教材,聆聽名家演講,都是學習的手段。人的一生就像海綿一樣,不斷的吸取前人的,旁人的,師長的,長輩的有益知識,來學習成長,豐富自己。

問者,討教也。凡遇不解事,不恥下問,也是一種快捷的方法,遠比自己去資料庫,圖書館查找原因,追根溯源,要方便快捷很多。

“益於學,且相問”,這才是做學問。

做學問的目的,就是用你吸收的知識,化作一種能力,讓你攀爬到前人和學界領軍者的肩膀上,藉助他們知識的高度,幫助你獲得更遠更深的知識視野。

然後,用做學問得來的知識,為我所用,成就你從事的事業,做出一番成績來,以不辜負提供你學問知識的前輩。


雲中一擊


學問是一個人的知識和能力的體現。學和問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就像問你 是吃飯重要 ,還是喝水重要一樣,結論是都重要,哪個都離不了。但是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學和問互相轉化。

學習是為了積累,詢問是為了思辨。學是為了問,問是為了再學。反映到人身上就是知識和能力關係。學到的知識是為了提高能力,而能力不足還得學習。學和問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學和問互為矛盾。

為什麼說學和問又是矛盾呢?學習過程是一個思考和積累問題的過程,光學不思不問不叫真正意義的學習。詢問是要解心中疑惑難題,是要通過學習答難解疑,光問不答不解不叫真正意義的詢問。學和問只有對立矛盾起來,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學問。

學和問再生即新。

一個人的學問不是靜止的,只要不斷地學和問,才能提高學問。也就是說,學和問通過互相轉化、互相矛盾,像螺旋一樣不斷地提升、發展,就可以再生新的學問了。

孔子和蘇格拉底等賢者,他們的學問就是靠問答的形式體現出來的智慧結晶。這正是哲人們不斷地學、不斷地問、不斷地實踐,才日積月累奉獻給人類的魁寶。




荒野不荒涼


學無涯而問不止,問無體而學有成,學的越多,產生的問題就越多,問的越多,學到的知識也就會越多,學問之道,既貴問,也貴勤,還貴恆所以我們要在學中文,在問中學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只有將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不斷思考,不斷探索,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彩虹姐的生活


這純粹是一種文字遊戲。

問,難道就不是一種學習?

是不是自我閱讀,自我鑽研才稱得上是學?

虛心求教,相互研討就不是一種學的形式和途徑了?


飛鳥留痕2O16


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學重要,問更重要,如非要分出高下,那麼會不客氣告知:問比學“更”重要,因為問前有個“更”!

至於為什麼?

原因在這裡!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照此去理解,不妨如此做:

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質問,在質問中解惑,在解惑中提升!

如果是帶著問題去學習,那麼收到的效果絕對一樣!

不知你以為如何?!

@ 


文化玩家王立紅


學和問都很重要!

現代社會里,人們在追求價值時,過份注意學,也就是專業知識!專業人員在市場上的身價雖然比過去要高,可惜知識越尖端,精神天地越發狹窄,身心都困在專業的圍城裡,入業愈專,去趣愈遠,終致忘人忘我,這就是學和問分家,重學不重問的悲哀!

往淺處看,學問的問,正是涉獵本行以外的知識,多學本行以外的道理。問是對學的補充和反思。

鄭板橋說:“學是學,問是問。今人有學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鈍漢爾。瓊崖主人讀書好問,一問得,不妨再三問;問一人得,不妨問數十人,要使疑竇釋然,精理迸露。故其落筆晶明洞澈,如觀火觀水也。”

學為業,問為理。有學有問,才能事事洞明!





郵都老梁


當然學重要。沒有學就不會有問(指學習方面的),學習中遇到了不懂不解的於是才去問,期望有人能幫你解疑。有些一時不懂不解的東西,你堅持學下去,知識多了,自然會迎刃而解了(尢其對詩文,歷史問題等如此)。理科的知識自學較難些,若你連一此符號都不認識,它表的意義什麼也搞不清,就只去問了。但你不學,就不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故學是前題,問是在學中產生的。如廣泛學習,看的書多了,即使像上述理科的問題,在其它書籍上也可能得出答案。


逢春186177958


學問,是學重要,還是問重要?

這個問題就有問題了。學和問不是選擇題而是填空題。只做一道題要扣分的。

是要先學,學習結束以後如果有不懂的再去問,如果都懂了就可以了。

如果光學不問,都能學會嗎?

如果光問不學你知道問啥?幼兒園知道問三角函數勾股定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