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第四大军种第二炮兵为何改成了火箭军?

jiangyuming2010


2015年底,伴随着军队改革的号角,原来的第二炮兵部队正式升格成火箭军,由原来的中央军委直属的兵种大步跨越升格成为与传统陆海空同等地位的军种。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改了个名字,从作战运用以及火箭军部队建设等诸多方面发生质的转变。标志着火箭军在作战体系构建中摆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

第二炮兵是由周总理在组建之初出于保密的需求而命名的。从1966年组建发展至今,第二炮兵一直都是我国战略核反击和常规精确打击的核心力量;其建设工作虽然被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毕竟只是一个兵种,很难跟传统陆海空三军相比。

首先从作战运用方面来讲,火箭军常规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在我军作战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从火箭军装备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对于弹道导弹常规精确打击的发展起源于东风-11、东风-15和东风-21。这是由我国独特的国防环境需求和特殊历史时期综合所导致的,火箭军确立了核常兼备发展的战略路线,以弹道导弹射程远、突防能力强等特点,用来弥补我军长期以来空军发展脱节的不足。

我国空军发展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处于发展缓慢期,与国际水平拉开一代机的差距,在精确制导弹药发展和运用领域几乎是个空白。因此在作战体系建设上存在严重短板,这个短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二炮部队的常规导弹部队所代替。

后来经过发展,常规导弹成为我军武备库中重要杀手锏武器之一。比如我国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系统,曾在无末端制导的情况下,打出来接近巡航导弹的精度,颠覆了传统思维中弹道导弹命中精度差的原因,毕竟不是所有的弹道导弹都和飞毛腿一样。最好的例子就是曾一段神一般被国内外吹崇的“航母杀手”东风-21D的出现。

基于此,我国依靠火箭军常规弹道弹道部队构建起了在国际上独一无二的中远程常规精确打击体系,从官方公开的东风-21D和东风-26来看,不仅仅可以精确突击陆地目标,还具备了打击海上移动的大型舰船的能力;形成一种非对称优势。

其次,升格成军种更能高效发挥出这种非对称优势。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点可以进一步扩充常规打击力量,我国奉行最低限度的核战略,兵种有限的编制,极大的限制了常规精确打击力量的规模以及作战比例,对于火箭军常规作战能力生成限制诸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数量不够用。

第二点,升格成军种可以更好的优化发展火箭军核常作战体系和指挥体系。兵种由于编制限制,我军又有远中近、洲际射程衔接的装备体系,对于部队作战能力最大化发挥影响巨大,诸多部队需要考虑两手抓任务,无形中大量消耗了部队战斗力生成能力。这对于核反击作战和常规精确打击两项任务发展都有很大掣肘,在作战运用上也需要考虑军委的因素,不利于火箭军与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升格成军种后,由战区统一指挥,临机调派。

因此,第二炮兵改名火箭军不仅仅是名称发生变化,其从本质上发生了转变,是我国作战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必然考量。


鹰鸽分析


第二炮兵原来是中央军委直属的特殊兵种,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军种,升格为火箭军之后才正式成为一个独立军种,也是继陆军、海军、空军之后的第四大军种。那么“二炮”为何更名为“火箭军”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国家领导人对火箭军的训词:

“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全体官兵要把握火箭军的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 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增强战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可谓是一段话,将火箭军的使命、任务和发展目标说的清清楚楚,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火箭军”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二炮与火箭军

“火箭军”之名的诞生

虽然现如今的火箭军是在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但在60多年前,“火箭之父”钱学森先生就曾提议建设中国的火箭军。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新中国“报效祖国”,成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其工作重心之一就是领导国内的火箭武器研制。在这里还有一件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实际上“导弹”这个词就是钱学森提出来的,在这之前国内是没有“导弹”这个词的。据专家学者分析“导弹”一词表达了两层含义,一层含义代表这个武器是可控、具备导向能力的;一层含义表明这个武器的本质是一个炸弹,因此是迄今为止对“火箭武器”的最佳表达并沿用到今天。

▲“火箭之父”钱学森先生

1956年元旦下午三点,钱学森给军队高层干部讲授“火箭武器的作用”,据参加听课的时任总参谋作战部副处长、后来的第二炮兵司令员李旭阁将军回忆当时贺、陈、叶、聂四位元帅也特意赶来听课,钱先生的授课规格之高,国家对火箭武器之重视,可见一斑”,“在授课时,钱学森在黑板上写下了火箭军三个大字并说道,火箭军也就是导弹部队,是一支不同于陆海空三军的新型部队,是一支能够远距离、高精度命中目标的部队,是现代化战争中及其重要的后起之秀”。

▲“DF-5”我国第一代陆基液体燃料远程导弹

钱学森在课堂上将到兴奋之处,更是大声疾呼:“我们中国人安全有能力,自力更生研制出自己的火箭,我建议可以组建一个新的军种,可以叫做的火箭军,就是装备火箭的部队”,“火箭军”之名由此就在60多年前于华夏大地上鸣起。当1966年7月1日这支设想中的火箭部队真的成立时,出于保密考虑,周总理亲自为其命名为“第二炮兵”,导弹作为“我国两弹事业”中的关键一环,老一辈政治家和科学家可谓是呕心沥血,从此“导弹和核弹”成为我们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基石。

▲各种导弹射程示意(仅做参考)

“二炮”为何更名“火箭军”

这里“二炮改为火箭军”看似只是改了个名字,但其中的意义和透露的信息却非常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这是向世界表明,我国的军事透明化非常干脆;其次,也显示了我们军事自信的提升;最后,就是为我国进行更为“合理、科学、高效”的军事改革铺平道路。

▲DF系列弹道导弹

虽然从名称上来看,我国的火箭军似乎与苏/俄在1960年成立的战略火箭部队差不多,但是具体来看还有诸多不同。苏联的战略火箭部队在一开始主要装备洲际弹道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是冷战时期对抗美国的主要力量,但是随着后来美苏《中导条约》,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销毁了所有的中程弹道导弹,自次苏/俄的战略火箭部队没有再装备能够进行常规打击的中程武器系统;美国也基本上削减了当时所有的中程弹道导弹和能搭载核弹头的中远程巡航导弹。而我国并没有参与中导条约,因此中程导弹力量得以持续不断的发展,就目前来说,我们的火箭军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以DF-21/DF-26为代表的中程弹道导弹,所以在中等射程方面的作战能力应该是首屈一指的,同时由于中程导弹的发展,我们的火箭军还是一支“核常兼备、攻防兼备”的高科技军种。





装备空间


1.以前第二炮兵主要是为了保密需要,作为军委掌握的战略打击力量,第二炮兵这个名称符合当时国家的战略需要。

2.改为火箭军一方面是将第二炮兵这个特殊的独立兵种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军种,也就是从以前的陆海空三军,变成了陆海空火四个军种,这些军种是有独立的服装的。

3.火箭军这个提法其实钱学森老人家当年就提出来过,这个名称也更符合火箭军本身的地位作用,以前第二炮兵这个名称不了解的可能乍一听还以为是陆军的序列,现在改换名称独立成军种后体现了军委对其的重视,也体现了我们大国的风范和自信。

4.火箭军这个军种其实一直都是带着神秘色彩的,这与其担负的任务和工作性质有很大关系的。


起步一二一


第二炮兵部队改火箭军部队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就没那么多复杂的因素,军改后正规化和现代化的成果之一。

第二炮兵部队的名字倒是挺光荣的,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毛泽东主席首肯的。20世纪50到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我国自己的导弹与航天计划时,也曾经就导弹部队的名称发生过讨论。当时的钱学森同志在1956年给中央军委诸位老帅授课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火箭军”的名称。但是后来一方面是出于保密的需求,一方面也是显得低调,火箭军的名称被放弃了,周恩来总理亲自将导弹部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将导弹称为“战神二世”的用意。第二炮兵部队的命名与正式成立的时间是1966年7月1日,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第二炮兵虽然在名头上属于带有战役与战术意义的“兵种”,但是却是不折不扣的战略性军种,长期承担着我军向敌方战略纵深的重要目标实施首轮火力投送,以及尤其是对敌国本土实施战略核反击的神圣任务。本轮军改以来,出于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革命化的建设要求,也是出于对我国国家力量的一种宣示,将含义不甚明确的“第二炮兵”重新改为钱学森曾经命名过的“火箭军”是相对合适的。由于我军的战略与战术导弹部队同俄军不同,还装备有大量中-短程常规弹头的战术导弹,因此我们的导弹部队并未学习俄军命名为“战略火箭军”而是统称“火箭军”是很准确的。

当然,第二炮兵部队命名为“火箭军”之后也有个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军种军歌有点难听了,楚兴元写的《第二炮兵进行曲》可谓是解放军各军种歌曲里气势最雄壮的——“东风浩荡雷霆万钧,我们是光荣的第二炮兵”,现在给改成了“东风浩荡雷霆万钧,我们是光荣的火箭军”——唱起来有点不押韵了倒是真的。


军武次位面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火箭军的前身是第二炮兵部队,成立于1966年7月1日,由毛泽东批准且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由中央军委直接掌控,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任务是遏制他国对我实施核打击,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准打击任务,肩负着保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重任。在2015年12月31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组成,之所以叫第二炮兵部队主要是考虑到所在国际环境下保密工作的需要。

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部队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由原来的战略性独立兵种上升为独立军种。

据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正师职研究员杜文龙分析:更名为火箭军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其一、第二炮兵命名源自特殊的历史时期,与其长期以来担负的责任使命不符,更名更是实至名归;

其二、更名为火箭军体现了中国军队更加自信、更加开放和更加透明的军事形象。


纵观世界,战略导弹部队都是各国倚重大国利器,是大国地位的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石。


军武快讯


第二炮兵成立于1966年,并且由周总理亲自命名。第二炮兵作为特殊的战略兵种一直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其主要任务为执行战略威慑,遏制敌对国家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执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打击任务。近年来,随着军改的进行,军区制改为了战区制,四总部也随之取消,同时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正式成为独立兵种。火箭军也由此成为了继陆军、空军、海军之后的第四大军种,并继续承担第二炮兵所担负的战略威慑、核常兼备等导弹打击任务。

(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的第二炮兵导弹方队)

(2015年第二炮兵正式改名为火箭军)

第二炮兵在军改中为何要改名为火箭军,它军成立后又有哪些影响呢?在第二炮兵成立之前,钱学森就曾提出过“火箭军”这个称谓,但是考虑到国力和国际形势,同时也为了保密等原因,周总理决定将导弹部队命名为第二炮兵。

(“导弹之父”钱学森最早提出火箭军的称谓)

虽然第二炮兵是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特殊兵种,它与陆军、空军和海军同级,但是第二炮兵长期隐藏于陆军框架之内,其军服与陆军基本一致。这既是出于保密的需要,也是出于现实情况的考虑。身前有陆军挡着,二炮的机密性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甚至导弹的研发经费都可以借用陆军经费的马甲,这样就能迷惑其他国家。

(第二炮兵长期隐藏于陆军框架内)

长期以来,受苏联的影响,我军也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陆军,不论战争的形式如何,最后还是要靠士兵的双腿和步枪结束战争。因此,无论是海军、空军,还是二炮,都不可避免的陷入了“以陆军胜利为胜利”的思想。二炮虽然是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兵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承担着支援陆军的任务。经过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局部战争后,这种思想受到了冲击。这次军改就反映了我军军事思想的转变,我们放弃了大陆军主义思想,开始向各兵种联合化作战体系转变。二炮改为火箭军,正式成立独立军种,这将使得火箭军的作战定位更加明确。

‎(中国军队历史上长期以陆军为主体)

成立火箭军有利于打造一支作战更灵活、更独立自主、打击能力更强的导弹部队。以前,二炮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战略核威慑,对东海、南海等热点地区实施核常精确打击,而现在火箭军的任务则更加多样化。近年来,我国成功研制出了东风21D、东风26等反舰弹道导弹以及“长剑”巡航导弹等武器,“火箭军”的打击手段变得更加丰富,作战能力和任务弹性有了很大提高。在第二岛链内,火箭军已经具备很强的打击能力,他也成了我军区域拒止和反介入作战的基石。

(东风21D导弹)

火箭军的成立也反映了我国国力增强所带来的军事自信以及军事透明度的提升。以前,我国国力较弱,反制手段单一,为了保证核威慑力就要对导弹部队进行严密隐秘,这样才可以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适时展现我军清晰、完整的形象变得更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利益。如今火箭军部队导弹林立、枕戈待旦,这不仅可以展示我军的强大实力,还可以极大地威慑对手。

(开放的火箭军更能够威慑潜在的对手)

火箭军将成为我国战略威慑的中坚力量,也是我国国际地位和话语权的象征,同时还是国家利益和安全的一把巨大保护伞。未来,打击能力和突防能力更强的新型导弹,将会陆续加入火箭军的战斗序列,为保护我国的国防安全和国家利益而枕戈待旦。


战情解码


“第二炮兵”时期不是军种的地位(虽然级别和陆海空军一样),是属于中央军委直属的一个独立兵种,从1966年单独组建开始穿65式军装到85式和87式军装,一直都是陆军的军装,军种符号都一样。换07式军装后,也是陆军的,就是在臂章和胸标开始有区别。

此轮军改,把第二炮兵这个独立兵种正式升格为火箭军(同时有了自己的军装色),与陆海空一样并列为军种,是为了更好建设我国的核打击力量。


MOIVE


无论你躲在哪里,我们总能找着你;无论你是谁,东风快递,总有一款适合你。可能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战略轰炸机,没有那么多的隐身飞机,没有那么大的核潜艇,但是我们拥有东风,远中近早就实现了全覆盖。不论哪一个,都够得着,打得准,防不住,足够用,可以令任何强大的敌人都害怕,这便是我们的火箭军。以前49年,我们称为二炮,没有那么强,也远没有那么大,今天已经不然,就在2015,我们有了地球快递,有了关岛快递,有了航母快递,成为重器与利器,因此我们成立火箭军,就是要威慑敌人,除此而外,没有任何解释,这便是火箭军成为军种的唯一原因。任何军种里放不下,它卓异而立,不再藏着掖着,有的为了随时能用,也为的建设的更加强大,无人不对它害怕,这就对了,此前嚣张,猖狂的敌人,常拿几样家伙什耀武扬威,今天不一样,我们有了火箭军,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做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战略重拳。核心力量,重要基石,琢磨一下这些词吧,它的职能,全域慑战,可信可靠,它的使命任务,非常强大,强大到强大的敌人,睡觉要睁着一只眼睛,乃至草木皆兵。有它,我们挺直了腰杆,不惧无畏使一切敌人胆寒心颤。它是这样的剑,一步必杀,剑阵雄壮,剑形威猛,剑锋锐利,它是核常兼备的,是固液并存的,是精确打击的,是防不胜防的,是雷霆万钧的,就是叫敌人害怕到死的。没有这个,我们鸣不得不平事,干不了任何事,终日有魔头们带着大鬼小妖,黑云压城,鬼哭狼嚎,什么事也干了,有了它,可以惊天纬地,画出最美的图画。

★点穴之功。从点目标,到面杀伤,外媒称我们的火箭军,即具点穴之功,指哪打哪,可以在最复杂的作战环境下发射,可以多弹并发,可以随时发射,不怕拦截。在深山大漠练过,在南国密林,各种地形,各种气象,随处听从召唤。出动即可勾魂夺魄,发射即可掏出他们的牛黄狗宝,有东方第一旅为证明。不秘核弹,核常皆可以,功夫一流,功夫上乘,大多数国家望之喜,少数极小撮,望之忧虑,能叫个别人知道个害怕,这就对了。练就硬功报国家,随时发射就是明证,其表现已臻出神入化之境,这便是火箭军矢志不移的追求。

★我们是强大的火箭军。从1966年到现在,打造了数款重器,科技创新装备精良,不负人民期望,主权绝不容侵犯,热血男儿一身是胆作风硬,他们唱着歌,我们是现代化的火箭军,作为安全基石铁骨脊梁,绝对忠诚忠诚可靠是他们加入此军的庄严誓言,为了民族复兴,以战略伟力决胜天疆,勇于担当几十年如一日,铸剑在天地四方,为了军旗飞艳,为了捍卫国家尊严,为了能打胜仗,铮铮男儿势不可挡。把火箭军军歌唱一遍,你会感到责任的力量,任务神圣而光荣,要向他们致以满满敬意!


魂舞大漠


崇尚军武为您解答: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在过去49年零6个月(1966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时间里担负着导弹目标打击及核反击等战略作战任务,在保卫中国及战略威慑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2015年年末时升格为“火箭军”,武武认为有一下考虑:

【★东风5B型战略导弹】

>深化军改

在过去拼刺刀的战争年代里,我们有百万雄师,那时候我们没有经验没有完善的军队体制,部队基数大,因为处于战争状态,我们的军队在管理方面自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也是迫不得已的,我们没有先进的武器,只能靠几把小米加步枪和别人的冲锋枪打,无数的先烈们用身体换来了今天共和国的和平安宁。

【★东风21D型反舰弹道导弹】

在战争时期我们没有先进的武器,但是到了今天的和平时代里,我们就要积极发展自身,不断强化练兵备战、磨砺兵器。完善体制建设,建设一支能在新形势下的“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火箭军,是我们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一棋。

>时代需要

【★东风21A型弹道导弹发射车】

“二炮”这个名称对我们来说最熟悉不过了,想到二炮就会想到这样一句“东风速递、使命必达”的话,乍看上去还以为是快递呢?说是 快递也不假,这快递不是谁想要就能要的,我们的精神是“按时、精准”送到必要客户家中的。


1966年7月1日秘密组建的“二炮”,为了保密,周恩来总理命名为了“第二炮兵”,在外表上穿着陆军的制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保密我们的力量,当时国际社会的需要。

【★火箭军万弹齐发】

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有自己的火箭军了,我们也有了和世界先进火箭军的火箭军了。陆海空三位一体核威慑我们都有了,但是我们本着和平的目的发展自身,应对某些霸权主义的恐吓,这是新时代必要的。

>战略威慑

【★练为战,不为看】

之所以称为“二炮”,武武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我们已经有炮兵了,但是又有了导弹,不能再将导弹和炮弹并列了,故称为第二炮兵了。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一个陆军兵种,也就不足为奇了,别人只知道我们有核弹、氢弹、导弹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威慑。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二炮作为独立军种在别人那里也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再以二炮的称呼就不能达到一定威慑力,改为“火箭军”既可正名又可威慑。

其实在1956年的元旦下午三点钟的时候,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讲课时就已经在黑板上写下了“火箭军”三字。改为“火箭军”体现了对我国战略威慑核心力量、大国战略威慑支撑、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的极大重视。

【★无数中国军人在默默为我们守护平安】

新的时期履行新的使命,绝对忠诚、能打胜仗、担当奉献,新时代的火箭军在我们不知道的祖国大地上默默奉献,深山大漠苦练兵,只为祖国召唤时,让我们向火箭军及全体中国军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以上是【崇尚军武】为您作答,如果您赞同的话,欢迎关注武武的头条号获取更多武武的作答哦!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立删

崇尚军武


第二炮兵是一支特殊时期建立的秘密部队,全世界在它组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它都知之甚少。这支令外界揣摩不透的秘密部队,在很长时间内保证了中国战略力量的威慑力,对潜在的对手始终保持着某种神秘的压力。二炮保持神秘完全是因为自身的力量不足以对潜在对手实施彻底有效的威慑,如果贸然公开后对中国的战略威慑力反而是一种伤害,保持神秘有时候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方方面面的发展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作为主要战略威慑力量的第二炮兵也有了巨大的发展。第二炮兵已经发展到可以通过彻底的依靠实力而不是神秘来威慑潜在对手了,这是中国战略威慑力量建设所发生的质变,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炮兵也就需要作出某种改变了,最终的决策就是把第二炮兵改建成全新的火箭军,中国军队将使用火箭军向世界展示中国更加全面的战略威慑力量。

火箭军是一支核常兼备的战略打击力量,在火箭军中除了能够毁灭世界的各类核导弹,最引人瞩目的就要数打击航母编队的反舰弹道导弹了,反舰弹道导弹的出现改变了人类以往打击航母编队的作战样式,对航母编队将产生一种巨大的战略威慑力量。反舰弹道导弹数千公里的射程使得航母编队自身的防御力量很难对它起到防御作用,可以想象从发现航母到锁定目标,到航母顶上出现攻击弹头再到击中航母编队,整个过程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攻击飞行段的时间将会更短,反舰弹道导弹真可谓十足的航母杀手。

只有公开的塑造火箭军强大的威力,才能做到对潜在敌人保持强大的战略威慑力。核威慑力固然是第一位的,但是核大国之间如果事态发展到要使用核武器的程度,那么也就意味着核威慑战略已经失效了,当然这种情况是极小概率的事件。那么类似反舰弹道导弹这种常规力量威慑力的塑造就要进行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游弋在大洋上的航母始终觉得自己姚安分点,因为头上有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