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录取率已达90%左右,作为高中生为何还觉得“压力山大”?

李勇材


各地根据各学校的的招生计划增加20%划定录取分数线,如果各个层次的学校都完成了招生计划录取率理论达到90%,但事实上很多民办二本和绝大多数的专科根本完不成招生计划,民办二本很多人根本交不起学费 ,而专科在大多数眼里根本不是大学。很多人认为上专科出来就是当工人打工,不上专科同样是打工当工人不如不上。在大多数底层民众眼里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坐办公室不干活,如果做不到这点不如早挣钱。现在是高层的家庭不玩高考,底层的家庭放弃高考,只有中间的家庭拼命维护高考。我们国家社会结构还是金字塔结构,还没有形成橄榄球结构,如果把放弃高考和不玩高考的算上其实也不过40%左右。


叶蝉135


我是今年的河北高考毕业生,我想说一说为什么现在的高考录取率很高,但我的高考压力还是很大。

几乎所有的高考生都有压力,但不同成绩的高中生的压力来源是不一样的。

在高三新生刚开学时我的成绩分数预估在河北本一线,我的压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我的家庭比较贫穷,这就要求我必须上一所好大学,但努力学习成绩还是不突出,另一方面是自己人性的弱点:永远不满足,我的脑子并不聪明,但我就是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

而对于那些学霸,他们的压力一般来源于人性的弱点,也就是永不满足,无论他们家境如何,他们总是想去更好的大学。

几乎所有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总是不满意,成绩不好的学生会有将来就业的压力等。

总之,所有的学生的压力来源大多是来自于自身,不只是教育,比如很多厉害的企业也总是不满足现状,也正是有了这种不满足感,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布布舟教


中国人多,干什么都好挤!记得当年上学,饭点时食堂窗口就是战场,学校配老师维持秩序,也被学生掀翻。有一次我们几个外出劳功,食堂专门准备了晚饭,打饭时只有我和一个女生,也心急火燎,把饭盒端错,就是一个人,也摆出战斗姿态。现在有许多高校招不到新生苦恼,但高三学生还在拚命!高校那么多,人们硬是要三六九等,眼里只瞄清北,岂不自苦?奈何!其实,类似问题在职位,行业,等方面也如是,坐个车也是!


用户7203834876550


高考的录取率已达90%左右,而高中生为何还觉得“压力山大”?首先说明的是90%的比例是错误的。最多也就60%左右。

我们先看一张图:

这是2018年全国高校录取情况统计。从表中能能够看出:能够最终考入985的学生只占考生总数的0.79%;能够最终考入211的学生只占考生总数的2.41%;能够最终考入一本的学生只占考生总数的5.97%;

而据2019年高考数据,在1031万人参考的情况下,最终能够考入本科(含一本、二本、三本)也不过仅仅占不到20%;也就是说只有不到200万人考入本科。而这200万人,能最终上一本的也就50万人左右就顶天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最终都是上的职业学院,也就是我们说的专科。把专科纳入高校的录取数据本身就是有所争议的。我认为大专生严格讲不能算是大学生的。

从全国的高考录取政策来看,虽然录取率逐年提高,但是985/211的每年录取比例基本是恒定的,也就是不超过3%;而在家长的心目中,也只有985、211高校才是好大学。但是能够进入前3%的学生的确是太少太少了。而这才是学生觉得“压力山大”的根本原因。

我认为,应该讲职业院校的学生数字从高考录取比列中剔除,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当前国家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每年800多万的学生毕业,年年都说是最难就业季,这其中三本、大专生占据的比例太大。真正985/211和一本学生的就业率一定不会太低的,这一点还是要明确起来,难就业主要还是三本和大专的呀!


甘肃高考志愿帮


90%的高考录取率,是指本科录取率,包括二本和三本。现在本科批次合并了,都是三本线做录取线。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高中压力大。

一,大学分几个层次。

985,211,普通一本,二本,三本。

三本是民办学院,二本是公办学院。

再细分的话,清北,华东五校等。

这些层次的大学有天壤之别,虽然都是本科。

二本,三本就是以前大专,现在都升为大学了,因为现在大学是平民教育,但是精英教育还是存在,也就是很多人不认可二本,三本及非211。

二,毕业生就业。

现在稍微好一些的单位招聘人时有一个默认的潜规则,就是至少要211以上的毕业生。因为大学扩招,人力无法甄别人才,就偷懒,利用高考的信用,选211以上的毕业生。

三,211以上的大学录取率。

每个省市非常低,10%不到。就是说考不到211大学,将来就业都成问题。

综合以上几点,高中生要保持成绩在本省市的前10%,比如北京,6万人考试,要在前6000名以内,才有希望找到好工作。这样的压力非常大。

正确的看法,应该是高考录取率为10%,而不是90%。

10%以后的大学生除了个别的基本都是分母。

大学扩招前后,考生,用人单位都没大的变化,就是把中专,大专改为大学了。竞争的本质没变。

本人分析大学专业多年,指导众多考生报志愿,更多信息,点击我的头像进入专栏。





聊聊考试


高考录取率90%了,为什么压力会越来越大呢?

我先给题主举个很实在的例子:如果你是70、80后就清楚,上个世纪时每个人工资500-600、700-800元,人们抢着生二胎,生活逍遥自在,现在工资5000-6000、7000-8000元,生一胎叫苦连天,绝不生二胎,为什么呢?

无论如何时代是在进行的,人们的观念是进步的,对生活的要求是同步的。上个世纪能读个中专,跳出农门,家里都会办酒席,今天读个大专、读个三本、甚至读个二本都会悄无声息地去读,户口绝对不会迁出农村,为什么?

当遍地都是大学时,你眼中看到的就是那些双一流、985、甚至是211高校了,其它学校说白了就相当于上世纪的中专。这么说吧:上世纪本科升学率大概在15%左右,现在重本升学率也在15%左右,这二个数字很好地说明了你的问题。

当升学机会只有15%的时候,你说学生的压力大不大?学校绩效很多以本科甚至重本为基准你说压力大不大?家长拼命给孩子补课也是为这15%你说压力大不大?全社会的关注点都在这15%你说压力大不大?

说到这里已经很明白了,不再废话。



YiRon


大学录取率绝对可以等到百分之百,只是有些学校真的很难招人。

当看到遍地都是大学生时,其实“大学生”真的很少。

一,名校大学依然很难考

现在大专、本三、民办高校一直在扩招,所以给社会的感觉高考率取率很高,但是要注意的是名牌大学依然难考,985,,211学校并未进行大幅度扩展,中原几省想考进名校,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大学生学识堪忧

现在普通大学扩招,带来的结果就是教育质量松动,国内大学是严进宽出,虽然这几年有所改变,但依然是这样的情况,普通高校更为严重,学生在大学里并非学到真正本领,毕业后无法肩负起相关职责。

三,高考竞争力更大

现在经济条件逐渐好转,大家对教育投入更多,再次情况下,高中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更严,千军万马参加高考,冲击名校的现象每年都存在。一流高校不接受调剂生,普通高校招生难,仍是现实写照。

四,只有进入名校出路才好

不要看到高考升学率高,只有考进名校才能有更好的出路,后续考研出国工作,对第一学历还是有要求,如果进步普通高校毕业工作选择也是困难,当高校扩招的时候,就业问题也成为毕业生的困扰。

学习的目的在于工作,在于服务社会,当遍地都是大学生时,高中生要突出自己的优势,自身的压力能不大吗。

别所想了,还是好好学习吧。


大海无忧


高考录取率是越来越高,但是985、211的录取人数还是那么多,想上重点大学的压力还是很大。

先看下2018年全国985、211,以及一本的录取率:

不难看出,985录取率最高5.81%的是天津省,211录取率最高的13.99%是北京,一本录取率最高的30.50%也是北京,

985录取率最低1.10%是安徽省,211录取率最低2.74%的是广东、广西,一本录取率最低是7.8%的是河南。

再来看下全国各地参加高考的人数

2018年天津参加高考人数为:5.5万人,北京参加高考人数为:6.3万人,安徽省参加高考人数为:49.9万,广东参加高考人数为:75.8万,广西参加高考人数为:40万人,河南参加高考人数为:98.38万人

再来看下全国各地高考录取率

录取率最高的是内蒙古为94.15%,录取率最低的新疆为79.51%

通过数据不难看出上985最容易的是天津,也只是100个考生大概有6个能上985,上985最难的安徽省,每一百个考生只能有1个考上985。上一本最容易的是北京,100个考上大概有31个可以上一本,因为北京是首都,我国文化交流中心,高校林立,所以上一本相对比较容易,上一本最难的是河南考生,每100个考生只能用8个上一本。

不难看出考生考上大学是比较容易,但是想上好学校还是比较难的。所以说考生“压力大”就很好理解了。


然规教育说


大学好上,关键是上哪所大学,三本多的来数不过来,父母提供资费,孩子负责挥霍,学费是211的好几倍,关键出来不成才,大学四年,花十几万,培养一费物,一本考不上,没办法,三本也得上,父母总认为总比放到社会上去流浪的强啊!,其实换个思维,18岁了,让他去打工,让社会去历练他,懂事儿了,他愿意考大学,可以继续学业,那时候她考上211都不是问题。


三舟


这是两个概念,没有关联,你的问题提的绝对有问题。

现在高考,只要超过三百分,都能上大学,甚至二百多分也能去。如果家里有钱,可以去亚洲的韩国,越南,甚至菲律宾留学,厉害吧。而且,都能毕业,最后,推向社会,或者,混个海龟的头衔。

但是,这里面就要分三六九等了,也是以后找工作的筹码。中国最高的985,211大学,这是所有高中同学梦寐以求的地方,也是家长希望孩子实现望子成龙梦的地方,但是只有百分之五不到的孩子能去这样的学校,可想而知,竞争多么激烈。

问题来了,那么,每年几百万的高中同学,家长,都在努力冲着好大学努力,为了那救命的一分,拿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为什么?为了以后,奔个好前程,有出息。起码,活得有希望吧。

因为,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出身寒门,不是豪门,需要用高考,改变命运。上个好大学,起码有希望吧,否则,连入场券都没有。

这就是压力,还有压力的缘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