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有老人过世了,家里人都去帮忙了,在这非常时期,怎么办?

八零后D大叔


非常时期,能不去的就不去,必须在的必须做事的去就好了,,这个都要理解吧!农村都是主事的派活,关系不错的有那个份上的派上活的就去,没有的就别去,去了就做好防护,,老人去世,也总得由几个人来处理后事啊!


江湖一旦皮


能不去绝对不能去,这是底线,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是对别人的生命负责。我们村前天也去世了一个老人,今天己经入土为安了,分享一下我们村的经验吧。

前天早上这个老人刚去世,书记村长第一时间赶到,严格把控,没带口罩决对不能进去,人员控制不得超过二十人,每天消毒三次。不准聚餐摆酒席,从人性方面讲如果有送礼祭奠的可以,丢下礼金祭奠一下立即走人,不得超过五分钟,非常人性化。这也比平时埋人省了几万元,一举多得,即防了肺疫,又减轻了事主的负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我认为,在非常时期,不能顾及情面。如果你过意不去,在却保安全的前提下问候一下,多上点礼金以表谢意,然后再回家,绝不能因情面过不去而创下大祸,对国家不利对自己和事主更不利。毕竟人命大如天,决不能顾死不顾活。

我是农民我在农村,我关心我们农民的美好生活。











王银令


我先说一件十年前发生的事情。

2008年春节,正月初三,也是大过年的时候,很不幸,村子里的一位老人去世了。老人去世就得办丧事,这是常理,可是在08年的那个春节,村子里要筹办一场丧礼可不是容易的事。

为什么呢?因为要办丧礼,就得采购物资,吃的、喝的都必须去镇上买,而我们村位置比较偏远,离镇上有三十来里,许多地方还都是陡峭地山路。放在平时,叫个马力大一点的货车去镇上跑一趟也不是什么问题,可是那年发生了厉害的冰灾,路上的积冰几寸厚,别说车了,人都走不稳。

最后怎么办呢,村子里二十多位壮劳力,穿上防滑的草履,靠着一根扁担两个箩筐,来回走了六十多里山路,将丧礼所需的物资从镇上挑了回来,最后丧礼如期举行,老人风光下葬,入土为安。


再来说今年这个事情。

现在疫情严重,同样属于非常时期,为了防控疫情,大家也都是尽量不出门拜年,不聚亲访友。可是如果村子里老人在这个时候去世了,按照农村人喜事要叫白事必到的传统习俗,该怎么办呢?

首先人死为大,说不办丧事,肯定也不现实,因此主人家丧事多半会办,但必须提前做好防护措施,丧事举办场所要提前消毒灭菌,为那些前来帮忙的乡邻(比如说抬棺,送葬这些环节光靠自家人肯定是办不好的,肯定需要人帮忙)配好医用口罩。

一些和老人有直接血脉关系的亲属,肯定会前来为老人送行,这些同样要做好防护措施。至于其它的普通亲友,在这个特殊时期,能不参加的还是尽量别参加,在心里为老人默哀就好。

由于病毒会通过飞沫传播,所以在丧事的举办过程中,大家必须戴好口罩,少说话,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其他像聚餐,请礼乐队之类的仪式活动,最好是从简略去,要想热闹一些,弄个音响放点哀乐就好。

总而言之,关键时期,村里老人去世,按照农村人生死事最大的传统观念,丧事的举办一般不可避免,但是对于丧事主办家庭来说,要改变平时的思想观念,一切都得从简,同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对于前去参加帮忙或悼念的亲邻来说,必须帮忙的肯定会去帮忙,但是一样要做好防护措施。其他没有十分紧要的,在这个时候就没必要去,相信主人家也会理解。


湘俚伢子


今年春节可真是个多事之秋,新型病毒导致农村封村不说,前天大伟老舅去世了,方大伟接到电话后,在自家院子里火的转过来转过去。

大伟的母亲七十多了,老哥过完年刚满八十岁,头年大伟老舅病得厉害,医院放弃治疗后,大家以为熬不过春节,还算不错,老人硬是留口气撑过了年,前天是正月初七老人咽了气,接到消息的大伟母亲想让大伟开车拉着她回娘家村奔丧,可大伟问了村领导,领导劝他:非常时期,就不要添乱了,让他们自己村的人帮忙处理一下行了。

大伟母亲在家里垂泪,一个劲埋怨老哥哥死的不是时候,亲戚竟然不能送他最后一程,大伟也火,话说他老舅当年可没少帮他,本来大伟想偷偷到舅舅村奔丧,可表哥打电话告诉他:趁早别寻思,我们村所有村口都封锁,不准外村人进村,就连老周家前几天娶媳妇,也只是放进来新娘一个人。

前天大伟老舅去世,昨天已经全部处理完后事,多亏大伟的妹子嫁在老舅村,大伟妹子一家人昨天在老舅家忙前忙后一整天,到晚上电话告诉大伟:哥,我和你妹夫还有你俩大外甥都去帮忙了,总共没多少人帮忙,除了咱舅儿子孙子,还有俺家四个人,再就是舅亲侄子全家在。

大伟妹子告诉大伟,丧事从简,没有像以前那样老人去世得停放家中三天,昨天一天入土为安,且所有帮忙的人全部戴口罩,也没让表哥表嫂他们哭丧,昨晚事情处理完以后,大伟妹子一家人回家把衣服全都脱了,放在盆里加消毒液洗了出来,口罩也全部烧掉了。现在大家又全部规规矩矩在家躲起来。

这个时期无论是红白事,都不能像以前那样,该出动的人都出动,如今我们面临着的是和病毒作战,不敢有半点闪失,大伟叮嘱妹妹:从今天开始,你们一家要好好观察着点,要是有不舒服赶紧上报,暂时隔离些日子吧。

因此非常时期农村有老人去世的,尽量帮忙的人不要太多,去帮忙的一家人要记得戴好口罩,处理完后事之后回家进行消毒,最好也像大伟叮嘱妹妹那样,隔离一段时间观察一下,非常时期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生命最至高无上!!


看农村说农事


我赞成去帮忙,农村人口密度相比城市小,人大多都在村里活动,周围都是田野,附近也没有传染源的情况下是可以帮这个忙的。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戴上口罩。

白事历来都是农村大事,如果没有疫情,即便主人不邀请自己也要主动去帮忙,有一句话说的很好“邻居就是自己的命运”,年少时不理解这句话,怎么邻居就会变成自己的命运了?后来我舅舅家的一次火灾事故,让我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舅舅家盖老房子,因为两家房子之间的飞檐发生了矛盾,从此就不再有走动,宛如仇敌一般。一次舅舅家的小孩玩火把自家的牛圈给烧了,大家知道农村家里都堆得有柴草,一旦着火后果是很严重的。当时舅舅家是熊熊大火、浓烟滚滚,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来帮助救火的却是邻居一家人,等村里在田里干活的人跑路救助时,大火基本扑灭了,真的是远亲不如近邻,这件事后两家人到现在都处的得比较默契。

所以说村里人相处是非常重要的,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家里有啥事都瞒不过村里人的眼睛。现在社会虽然各忙各的,但是有重要的大事大家还是愿意帮忙。

非常时期只要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和平常一样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要为了疫情找借口,人都有生老病死。参加白事一方面是祭祀先灵,让他入土为安。可能在生前他是你的酒友,还是你的好伙伴,曾经也帮你不少忙,死后当然应该去送他最后一程,这就是真正的不忘本。

另一方面也是对死者家属的安慰,谁家有白事家属是非常难过的,全家都沉痛在悲哀的气氛中,还要忙前忙后的把丧事办完,你的参与和问候无疑给这个家庭带来力量,让他们忘记伤痛努力前行。其实你做的是一件施善之事。


农人李哥


这个话题我最有发言权,因为我老婆二姑去年腊月二十六去世,正月十四岀殡,在村里要给老人办一场事宴,可是非常时期,不准备办了,就哥姐妹一家人把老人入土为安,等到过周年在给老人办一场:酒席,这样对别人对自己都好,我想说的是二姑一路走好!侄女,因为特殊时期回不去,请表哥,表姐,表妹,谅解!


葵花城内蒙古呼和浩特


现在农村老人去世了,在这非常时期应该用非常的办法!先入土为安!

在我们这老人去世一般是放七天下葬,但也有非常时候。在我记忆中我们这有大暑节气去世老人的事,那时候没有冰棺等设施,大热天人放不到七天,就会腐烂变臭。我小时候就记得有一次村里人大热天送葬。蛐虫从棺材板里拱出来了,没办法用水冲掉棺板上的蛐虫。棺板抬在路上,一路都是臭气。

但也有人遇到这种情况,在家里不放七天。大热天人放三天左右就会有味儿,所以一般是提前下葬,就是先找几个人把棺材先到墓坑里。盖上不用土埋,等到下葬的那一天亲戚朋友都过来,大家走一个形式。

我认为在这非常时期,应该借鉴这种办法下葬老人,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先找上七八个年轻力壮的人,大家都做好防疫措施。先将老人送到墓地里,等这场瘟疫过去了,再招集亲戚朋友到家里给老人举行一个送葬仪式。

要不再一个办法是,将去世的老人放到医院的冷库里,等这场瘟疫过去了,再为老人举办葬礼。

必定现在是防疫的非常时期,人员少聚集,一切要为自已安全,也为别人安全着想,白事简办,还要让人们都可接受。

以上是我的一点建议,如果还有在此期问去世老人的事可以借鉴一下。

[我是农人潘哥,一名热爱三农的退伍军人,喜欢我的观点或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哈!]


农人潘哥


就在今天,我们村刚刚去世了一个老人。在这非常时期,作为邻居我们应该怎么办?换做原来,废话一句也不用说,只要听到消息立马就要去帮忙。农村有句老话说,喜事叫白事到。就是说如果家里有喜事的话,要收到请帖客人才能去,而如果家里有老人去世,只要听到消息,根本用不着叫,都自动的去帮忙。

眼下正是特殊时期,村里有人去世,面对这样的事情,村民们应该怎么办呢?特殊时期就应该特殊对待,亲戚朋友肯定是不能来了,各村都已经封路了,村口都有人专门儿看守,想来也来不了。虽然外村的亲戚朋友来不了了,但是作为左邻右舍,遇到这样的事总应该搭把手。因为这样的事情,按照农村的风俗,有很多事情是自己家人不能做的。但是有一点必须应该记住,平常这样的事情去帮忙,都要留在事主家里吃饭,而这个时候是坚决不能聚在一起吃饭的。


我们村有一户村民,本来打算今年正月初六是儿子结婚的日子,也是因为赶在这个特殊时期,婚礼只能推迟。而且平常村民们不管红白喜事,也都会在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设宴招待大家。而现在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也已经锁了门,不管谁家有任何事情,都不能在此聚餐。对此村民们也都很理解,赞成村委会的做法。

今天我们村里这个70多岁的老人去世,左邻右舍们都戴着口罩来了。无论如何这样的事情是需要外人帮忙的,大家也都很自觉地戴着口罩,来帮着张罗一些相关事宜。不同的是来的人很少,只有几个关系特别不错的亲邻,不像往日那样,会有很多的村民和亲戚朋友都来。同时也简化了平时一些繁琐的规矩,一切就简,家人和几个亲邻商量了一下具体的程序,然后大家就散了。




因为病人是在今天下午去世的,按照我们这里的规矩,今天晚上灵柩要放在家里,只有等到明天早晨才能去火化。商量完毕以后,邻居们都各回各家,没有一个人留在事主家里吃饭。大家都商定,等到明天早晨的时候,再去参加葬礼。

题主说家里人都去帮忙了,其实这个也不必纠结,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有没有病源应该相互比较了解,只要做好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大家不在一起就餐,是不会有什么危险性的。邻居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无论如何都应该去帮一下忙的。


灵子


村里有老人过世了,一般来说,全村的人都会去帮忙的。在农村,热闹,就是因为人多,相互帮忙,有什么事的话,就相互搭把手就好了,只要人到场,主家也是会递烟给你的,也是喜迎你的到来,可以说这就是面子。农村讲究这些,特别是农村去世的老人,老人辈分高,晚辈的都会去帮忙,去最后送一程老人上山的。


但是今年春节是特殊时期,这个非常时期,我们更要自身保护好自己,这个忙的话,家里人出入好心去帮忙也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要戴好口罩,要尽量远离人群密集的地方,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表示哀悼沉默也是一种。因为我们的身体健康是对主家最好的帮助。

在这个特殊时期老人去世,建议还是一切从简,简简单单的,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老人送上山,把我们的悲痛化为动力来抗击新病毒的传播。

作为你,特殊时期,你可以不用过去悼念了,只要自己心里默哀,也是一种悼念方式。逝者已矣,生者安康,我们还要继续自家隔离,为自己负责。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在我们农村有这样一句话:“丧事不请自到,喜事不请不到”,意思是在农村有人去世了,不用去通知,一般都会到场,在疫情传播的关键时刻,去参与吊孝帮忙的确是个难题,“丧事”不同于喜事,喜事可以延长婚期,但是鉴于农村的白事文化和现阶段的疫情冲突,不出殡还真不行,因此,我觉得要在这两个关键点上做好权衡。我的建议如下。

一、和丧礼主事的人做好沟通

在这非常时期,本来人们心情就很压抑,再加上主家又赶上白事,处于礼节与尊重,我建议还是先和主事的人先去沟通摸摸底,我们农村一般主事红白喜事的人一般被称为“大罩”,最好不要和主家去谈,主事的人一般情商较高、对人情世故的处理上经验丰富老成,这点问题还是能很轻松的解决掉的,和主事人沟通无非这几点,第一,参与吊孝与帮忙的人都有哪些?本村人和外村人有多少?第二、来的人身体状况如何?可不可以统计下,如果有发烧或者发热患者,可否加以防护,简单照个面缅怀下速速离开,最好是让一家身体指标正常的人来参与吊唁,第三、丧宴是一切从简还是大办?

二、做好防护措施

病毒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做好个人防护,提高自觉性,我觉得也没必要弄的大家都很紧张,比如做饭的厨师、端茶送水的,烧纸响器班、吊唁处人群集聚处,大家都做好防护措施,佩戴医用口罩,必要时候主家可以用喷雾器用84或酒精做个消毒处理,减少病毒的寄存环境,抬棺、拦陵,入殓时,尽量用身体素质较好及近阶段身体健康的人参与其中,毕竟在丧礼环节这几项也是很耗费时间的,所用时间长意味着人员密度相对较大。

三、宴会环节

一般农村红白喜事都会摆些宴席,以此来款待下到来的宾客,尽下地主之谊。我要是说大家在吊唁完毕就火速离开,一切从简,宴席环节不再设置,可能也太绝情了。其实有一种办法可以借鉴,比如吊唁人员随的礼金原封不动送回,等关键时期过去给大家再补上宴席也是一种较好的折中办法。当然,我觉得农村不摆宴席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真的摆宴席了,最好还是注意几点:第一、桌子距离拉开,桌与桌之间要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第二,老人或小孩子尽量不要参与,老人本身消化系统变弱,孩子的免疫力低,再加上宴席上七汤八菜,大鱼大肉,冷热交替,让自己再吃坏肚子那就得不偿失了。第三,拒绝拼酒,一到冬季,加上宴会很多人可能会对饮,我觉得在白事上就减少这种划拳喝酒坏习吧,一是为自己的健康着想,二来对逝者也是一种莫大尊重,要是喝得东倒西歪,难免让人笑话不成?

总结:死者为大,既然斯人已故,就让之体面的离开,大家也欢送一程表示缅怀,虽说关键时刻,我们就要多动动脑筋,争取让事情也办了,又避免了病毒感染,这样也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