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常说:“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有什么含义呢?有道理吗?

农夫也疯狂


得看门当户对与否!过去大户人家女儿嫁到穷人家,亲家去决对大张齐鼓的欢迎!,反之深思。穷酸婆家决对不髙兴,现在更加突出了!


手机用户61192975201


亲家不同于血亲,这种“姻亲”的关系维持本就不容易,而且也担心亲家交流多了言多必失,影响儿女的关系。

“亲家登门,不值半文”这句话虽然对于这种关系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分时代的,在过去男尊女卑的时代确实存在“女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说法;但当代社会讲究人人平等,在农村男多女少,娶一个老婆几乎会耗费全家心血,对于女孩都是哄着供着,反而出现了“男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现象。

我嫂子和我哥结婚十年了,我父母和嫂子父母几乎没有来往过,平时过年过节都是嫂子和哥哥在两家互相往来,除非遇到家中有老人去世这样的大事,亲家才会走动一下。所以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亲家登门这样的事还是很少的。

印象中我嫂子父母来找过我爸妈两次,都是因为我哥嫂闹离婚这样的大事;我妹妹结婚后,亲家也来往过两次,一次是我奶奶去世,一次是妹妹和妹夫吵着要离婚。总之除了这些必须来往的事,平时亲家之间是很少走动的,即便是过年,也是我们这些小辈去亲家拜年。

所以,亲家登门必然有事,十有八九还不是好事,因此在我们农村亲家交际来往密切的也并不是很多,一般大家也机会亲家登门。

在古代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更是如此,往往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过去之后就是男方家的人了,而古代男方家如果是权贵或有钱人家,亲家登门表现得就更加不平等,而古代物质生活差,亲家登门一般还不是因为小两口有什么问题,有可能是因为亲家揭不开锅了,借钱借粮借物,并且因为关系不对等表现得还唯唯诺诺,因此才有“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说法,更确切点说,应该是“女亲家登门,不值半文”。

现在人们讲究人人平等,那些亲家间不对等的关系早就不存在了,但由于娶媳妇困难,男方家里一般都惯着儿媳妇,有什么事都不敢过于多言,甚至有“女尊男卑”的姿态,而女亲家登门,也都是笑脸相迎,生怕照顾不周。

反倒是存在“男亲家登门,不值一文”的戏说。不管是女亲家还是男亲家,“亲家登门,不值一文”都是说亲家没份量,不值一文。

放到现在来看,男女亲家之间很少交流,主要还是害怕说的多了,影响儿女之间的感情,闹出笑话来可就不好了。


李阿冰


我不这么看。我是个独生子女父母,只有一个儿子,四代居住城市,我老两口退休多年,儿子国企工作,家庭条件还算可以。儿子二十多岁时,很多亲朋争相介绍对象,其中不乏我们都很喜欢的,不知什么原因,儿子执意看上了一个外地进城打工的农村姑娘,而且是在我们非常反对的情况下结了婚,我们当然不高兴。但是,我们没有固执己见,经过短暂的共处,我们接受了这个事实,对媳妇处处关心,视如女儿,儿媳也很孝顺,鄰里交口称赞。亲家也经常来往,我们每年暑假也到乡下小住,双方相敬如宾,我也觉得挺好。十年来,从没有不高兴事情发生,我也感觉挺好。亲家是什么,就是亲如一家的人。


明月清风72277


我不懂这话意思,也没听说过。不作评论。但我拿我的两个儿女亲家情况说一下:我有两个女儿,她们自己找的对象,都是城里的,並都有两个孩子。並且我的女婿都是小的,一个有哥,一个有姐。一个当时是高知,一个在企业当干部。我是最低层的。他们都各自来过我家一次。年龄都比我们大十多岁。大亲家那边邀我全家去过一次,住了几天,安排了旅游。他们不单邀我小女儿一起去,还邀我妹妹去玩。可惜因为远,我们就再没去过。经常邀我们的。逢年过节我们双方都请小孩带礼品的。並双方都要求小孩多关心对方父母。小孩春节放假我尽量叫他们去亲家处过年,因为他们年龄大了,我们还小。而亲家总是叫他们年初二,三再来我家几天,弄得他们挺辛苦。开始几年没车都是挤火车的。我心疼他们,也为了省钱经常为这亊跟他们发脾气,(我的心挺好的,可是个爆脾气,小孩不听我的我就发脾气。好得女婿都不计较的。)叫他们少来我这里,其实我也希望小孩多来家聚聚的。若知道那个亲家生病住院等都互送慰问金的。就是我小女儿身体不好我大亲家知道后都送慰问金的。大亲家开始还跟我讲,待离休了要上我们这儿来养老。可因为我们这里是农村,就医不方便,就没有成行。我大女婿的兄嫂对我们也挺好的。主动关心我们。我们第一个冰箱还是他主动帮我们买了请人免费送到我市的。我小女儿跟他们关系都很好的。虽然距离远难得见。

我小的亲家在本市,我们也经常去女儿家。小女婿的姐姐为了腾出房子给我们住,想尽办法跟她父母一起搬出去住。她姐姐把我们也当亲人相待的。也经常送礼物给我们。逢到我们生病她总是和她妈一起带了钱物来看望我们。知道我六十九岁那年生日,她和我亲家母都分别送来大礼。其实我们只吃碗面而已。我老伴生日(正好跟她母亲同日,只是亲家大十岁。)她在网上订了一个大老寿星蛋糕叫我女婿带下。我们都很暖心的。这次我们拍全家福照邀请她一起拍,她也欣然答应。她把我们也当亲人待的。大亲家年龄大了不便带小孩。我外孙女小时侯全由我们带,我们养。我们也心甘情愿的。从保胎服侍一直到上班。以及放假后都是我们在带,所以小孩对我们特亲。女婿外挂职期间全由我老伴去接送孩子。我亲家跟我女婿说,这就是对你们的最大支持。要记得报恩。总之我们的亲家之间如同一家。关系挺好的。我还是那句话,人心是肉长的。你对人好,他也会对你好。我讲的都是实话,目的是为宣传正能量,要不然谁愿意把家亊讲出来。

亲家亲家亲如一家。愿天下所有亲家都亲如一家。


山上人279


我是农村人,个人看法,≈09年儿结婚(双方都是独子女,虚19),双方条件都一般,就算订婚2万8,结婚4万8,金另外,我可是举洪荒之力,又在溱东富强花元给她们代款8万买了婚房(预售),婚后第二天(望招,苏北风俗),儿媳妇娘家人,浩浩荡荡来我家,喜盘上放的8万8〈其中结婚时家俱电器是女方陪嫁),真出乎咱预料,以后全家迁南京,因为老婆娘家都是5千万级别富豪,看不起我家,走动少,所以,每次法定假日回家,都跟儿子儿媳妇回亲家家,有人说,不值半文,我亲家讲,都是独子家庭,要常走动,虽说一对夫妻要负担4个老人,但没有那个规定4个老人同时患病,时代不同了,谁有困难帮助谁,既体现了社会和谐,又为自己儿女减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个门,不管钱多少,尊重亲家,就是尊重自己!


溱湖早茶


农村老人说的男亲家上门布置半分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对于我这个70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年人还真的有点印象。我记得我们家,是住在城里和奶奶爷爷一起住的。我妈妈是农村的,后来他跟爸爸结了婚以后,姥姥姥爷也跟着进了城,领着舅舅们就在郊区的附近。靠着编织一些花筐等手艺挣钱吃饭,那时候我记得奶奶是很有威严的。我奶奶对儿媳妇儿都关注,也就是对我妈妈特别的严厉。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妈妈擀的手擀面,切的有些宽了,我奶奶就在一旁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这时候我爸一生气就把我妈一顿打。现在想一想,你说就为了一个面至于动手打人吗?可是没办法,那时候男尊女卑的想法就是根深蒂固的。妈妈在家里受气,自然我的姥姥姥爷也不愿意上门。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外面玩耍,我老爷卖花筐路过我的家,姥爷就轻声的告诉我,让我把妈妈叫出来。我把妈妈叫出来的时候,姥爷从自己的怀里拿出一个烤红薯给妈妈。那时候的情景,真的就有一些地下党员接头的感觉。

过后等我长大了也问过母亲为什么那样。妈妈说那时候姥姥姥爷是很要志气,就怕爷爷奶奶瞧不起乡下人。所以也不愿意登门去做那种巴结人家的事情。所以说这句话叫做男亲家登门,半分不值。我是深刻的理解这层含义的。听到这句话,我依稀的好像还能看到那种老爷疼爱女儿的那种眼神,让我心中有一些酸楚。不过现在的社会变了,女的更被男人所尊重。娘家人的底气更足了,婆家怎么敢对人家有半点挑剔的想法!


伊春美食美客


这种说法是一面之词。我是五十年代生人,对这种说法真没听说过。

不过,男方的父母真没有去女方娘家的,而女方父母去闺女家是常事,闺女的公婆也非常热情招待。我记事较早,五八年大跃进的一些事有的还记忆犹新。父母去姐姐家也是常事,不存压瞧不起的情况。我母亲会抽烟,我大姐的公公在院心种烟,有时没有人来往时,就通过集上,靠熟人把烟叶捎来。


用户826912038760


“亲家”一词,是指结婚男女双方的父母互相称呼对方父母时的统称,由此又演变出“亲家公”“亲家母”之说。农村老人说:“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含义是:亲家上门来,并不值得像对待真正的客人一样隆重。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普遍反映人们一种“过河拆桥”的心理。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过河拆桥”四个字。

在双方的儿女没结婚或者没订婚之前,双方一般都客客气气的,生怕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了孩子们的婚姻。尤其是男方的家长,怕万一礼数不周,让对方挑了理,婚事黄了,所以对女孩子的家长是诚惶诚恐、毕恭毕敬。

但是一旦婚事订下来,或者双方结了婚,可能就不一样了。因为媳妇娶到家,生米做成了熟饭,也不怕女方变卦了。

更何况过去讲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孩子出了嫁,就是婆家的人了。女方的家长反过来可能要“讨好”男方家长,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女儿好一点。而这时候,男方家长的态度倒不如婚前了。甚至有些男方家长觉得对方是高攀了自己家,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亲家来了,也不如之前热情。其实这本质上就是一种“过河拆桥”的心态在起作用。

再者,婚前双方可能因为彩礼或者婚礼细节等发生过一些不愉快。婚前觉得不公平一方可能忍气吞声。但是婚后双方家长见面,想起之前的一些琐事,难免有些怨气,双方的态度也不如之前热情。

二、“亲家登门”往往是有事相求,不受主人欢迎。

结成儿女亲家的两家人,是一种特殊的“亲戚关系”。一般情况下,没有大事是不登对方家门的。

过去讲究男孩子找媳妇要找门第比自己家门第低一些的;女孩子找婆家要找比自己家门第高一些的。通常情况下,女方的家长登门,一定是遇上什么难事了。或者是需要经济上的支援,或者是需要人脉上的帮助。

这种情况下,女方家长登门,是仰人鼻息,是有求于人。男方自然有些财大气粗的感觉,态度就不会像对待客人一样热情了。很可能就会端着架子,以一种不平等的态度看待对方。而女方家长也会唯唯诺诺向对方说好话,以达到求助的目的。

因此一些明事理的女子的家长,一般不是走投无路,是不会找亲家帮忙的,以免对方看轻了自己,也让女儿难做人。

三、“亲家登门”可能是家里发生重大变故,对方只是礼节性的拜访。

再有,过去农村亲家很少登对方的门,除非家里有婚丧嫁娶等大事,才会礼节性地拜访或者随些礼。而这种情况下,主人家里人来人往,往往忙得不可开交。亲家来了,平常亲家两个可以坐下来,闷上一壶酒,炒上几个小菜,把酒言欢。现在只能是过去打个招呼,跟对待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而登门的亲家也很理解对方,当然不会计较。有的时候还要伸手帮忙招呼一下客人,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四、“亲家登门”往往是来解决儿女矛盾,主人无心笑脸相迎。

过去男女结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人可能根本就没见过面,就被生生地安排结为了夫妻。因此过去婚姻更是一场赌博。赌对了,一生幸福。否则,两败俱伤。因此,这种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小两口闹矛盾的时候可能比较多。而过去两口子一吵架,女方就会收拾几件衣服,挎着小包袱回娘家。回家以后爹妈问起,也会哭天抹泪说明原委。女方家长自然心疼自家女儿,安慰一番,单等男方来负荆请罪。

可能最多一、两天,男方就会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女方家,请媳妇回去。这时候,岳父母难免把女婿数落一番。男方的父母也会小心翼翼地说着道歉的话,不管怎样,把媳妇接回家才是王道。还管什么尊严不尊严的。因此这时候男方家长登门,真的就是“不值半文”了。

更有甚者,女方还要让男方当着双方父母的面,写下保证书,或者拿出一定的钱财来,对男方作为惩罚,才答应回去。这样,男方的父母就更惨了!

有书君建议:小夫妻有什么分歧或者矛盾,尽量自己解决,不要让双方父母掺和进来,以免把事情闹大,两家关系更不好修复。

五、“亲家登门”可能还有其它方面的纠纷。

这层意思就要与时俱进地解释了。有的农村嫁女儿,讲究“好女不出村”。女孩子嫁到本村,婆家、娘家互相有个照顾。有的家里只有女儿的家庭,更希望把女儿嫁得比较近,可以把女儿当儿子一样,为自己养老送终。

有书君老家那边,老陈儿子娶了老齐家的独生女儿。当初结为儿女亲家的时候,说好将来小两口生的第一个孩子随妈妈姓齐,第二个再姓陈。老陈家也答应了。

婚后,小两口头胎生下一个大胖小子,两大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因为娘家住得近,小陈又几乎长年在外地打工,小齐就经常带着儿子住在娘家。老陈老两口想孙子,就得来齐家看。时间一长,老陈两口子心理开始不平衡了:我家的孙子,本来该姓陈,非让姓齐。姓齐也就算了,还天天见不着面。于是就提出让儿媳妇带着孙子回自己家住,可是小齐却以丈夫不在家为由,拒绝了。老陈非常不高兴,埋怨几句,并说“再不回陈家住,就让孩子改姓陈”。

这时候老齐就不高兴了。于是双方话赶话,越说越难听,后来两个老头子差一点打起来。

当然这是因为之前农村计划生育抓得紧,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也很多。他们婚后住在男方还是女方家,或者他们的孩子的姓氏等问题,都可能引发两亲家的不和。

看来这些事情双方还是要互相体谅,和平共处最好。

看来“亲家登门,不值半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这反映了人们一种普遍的“过河拆桥”心理,成为亲家了,就不必再担心儿女的婚事有变了;再者,亲家登门,不是有事相求,就是小夫妻闹了矛盾,或者是两亲家发生什么矛盾,这种场面总是不太和谐。再有就是亲家登门,有的时候是家里有大事发生了,主人应接不暇,也不能给予亲家必要的照顾,显得疏远不少。

其实,只要结为儿女亲家,就是一家人。亲家要本着和平相处的原则,互谅互让,互相帮衬,和谐相处,不要让小两口为难。为儿孙们共同建造一个美满幸福的大家庭,才是正理!


秋踏梧桐2018


“亲家”是原本互不相识的两家人的父母,因为儿女婚姻,成为亲戚关系的人。这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而攀扯的亲戚其实是一种比较尴尬的角色。


由于数千年的封建传统中男尊女卑的观念,“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所以,作为女方的父母,在男方父母的眼中是非常受轻视和怠慢的。所以,农村有俗语称“亲家登门,不值半文”。


意思就是指,如果女方父母没有受到男方父母的邀请而擅自去女婿家中,就一分钱也不值。


旧社会传统观念中,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为什么会有“亲家登门,不值半文”,这种说法?这种说法又有道理吗?有书君想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有这种说法主要是因为:


①门第差异


旧社会男女结亲,除了男女双方满意之外,最重要的是讲究“门当户对”。不仅双方家庭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要相当,而且文化教养,社会关系也要相当。


一旦女方家庭条件乃至自身素养都低于男方,仅仅凭借年轻美貌赢得男子的喜爱,就犹如灰姑娘嫁给王子一般,就有了高攀的嫌疑。


因此,假若女方父母不请自来,会被男方父母当作套近乎,沾男方的光。


而且由于双方父母地位和文化的差异,双方几乎没有共同话题,男方父母会表现出爱理不理的架势,所以,女方父母被男方父母怠慢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②家事不可外扬


女儿嫁到婆家以后,需要适应婆家的各种规矩和生活习惯,协调好与婆家各种人相处的关系,重新融入一个新的家庭环境,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需要长时间的调整和比较高级的处理事务的能力的。


即便如此,各种家事繁琐细碎,婆媳之间、夫妻之间、姑嫂之间仍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


父母则是女儿最好的倾诉对象,女儿的父母经常到女婿家里去,女儿难免会把家中加长理短的事情告诉自己父母,这样一来,使原本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更加复杂化。


同时,由于各人所站的立场不同,维护的对象也不一样,所以亲家掺和到女儿的家事中不仅不利于化解家庭矛盾,反而有可能激化。


所谓“家丑不可外扬”,谁会喜欢一个外人对自己的家事指指点点?所以,“亲家登门,不值半文”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③有些父母会借看女儿的机会向亲家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女儿攀高枝嫁入豪门对有些父母来说,他们会觉得是很脸面,很光彩的事情。


他们不仅到处炫耀自己女婿家多么有钱,有排场,办事如何有能力,还会趁去看女儿的机会在女儿或者女婿面前吹风,让他们出面为自己违规办事,给自己的家庭谋取利益。


还有一些市井气很重的父母,借着奉承亲家的机会,顺口把女儿家里的一些贵重物品讨要回家。所以,亲家到女儿家串门,往往也不受待见。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麻油作坊主因为娘家贪钱,把聪明伶俐的女儿曹七巧嫁给了姜姓大户人家得了软骨病的二儿子做妾,后来因为二公子的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才把她扶为正房。


可是,就因为她出生低微,不仅太太、太爷瞧不起她,家里的叔伯姑嫂也瞧不起她,连家里的仆人都瞧不起她。


每次七巧的父母或者兄嫂到姜家来,不是要办事,就是来要东西。这不就是典型的“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例子吗?


二、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亲家登门,不值半文”一方面体现的是婚姻中男女双方门户不当时的阶层歧视。


其实无论是男方父母还是女方父母,当双方阶层不匹配,且所处高级阶层的那一方自带阶层优越感时,另一方的父母就难免会受到“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冷遇。


另一方面也提醒女方父母不要插手女儿家事,以免把双方家庭牵扯进来,把事情越弄越复杂。


儿女成家以后,各家有各家的过日子的方式,只要小两口过得开心就好,女方父母不需要对女儿家的生活说三道四,指指点点,既讨人嫌,还容易被牵扯其中,弄得自己心烦。


第三个方面“亲家登门,不值半文”也从一个侧面告诫女方父母,不要把女儿当成“摇钱树”,不要养成占便宜的坏习惯,否则,不仅自己受辱,而且连累女儿也难在夫家抬头做人。


所以,亲家即便家境贫穷也应该做到“人穷志不短”,自立自强。


“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旧时多指女方父母不受男方父母待见。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独立能力更强,许多年轻人成家后自立门户,双方父母都很少去干涉他们的生活,如果不是办什么大事,双方父母也不会经常见面了。“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渐渐的也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幸生


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么回事的,但是深有体会,大多数儿女亲家关系都或多或少不尽人意。就我自己而言,我很珍惜对方的情谊,因为他们的娃要到我们家生活,成为我们家的人,他们自然是重要的亲戚了。但是,事情发展越来越差,说实在的,我现在都懒得理他们的,是不是题主说的那样呢?为什么?一是对方亲家行事有问题,我心里不舒服。他母亲去世,派专人来我家“报丧”(儿子媳妇在外地),我没有怠慢,先是前去吊唁,后举家参加葬礼,行了五千元“重礼”,儿子都说我行礼太重了。后来我女儿结婚,他们家只行了“六百元”的礼,千元都不到,简直不知道“礼尚往来”是什么意思。这不是重要的,因为我行礼是出于礼貌和自己的“面子”,根本没有想“捞回来”的意思。让我伤心的是,我女儿“坐月子”,老伴去照顾女儿,儿媳把她妈叫来看外孙(已经三岁半了,一直我们带),我考虑“亲家母”从农村来是“客人”,我作为一家之主,就应该尽到“地主之谊”,买全了生活日用品,当然也一起吃个晚饭(我在一栋楼上买了一大一小两套房,儿子住大我住小),中午陪孙子玩一玩。没想到,晚上突然接到儿子的电话,叫我别到他们“屋里头”,他丈母娘不方便。他妈的都六十多岁的人了 ,又能怎么样?简直无法理喻。没办法,我就在楼下大门口和保安聊天,等孙子下楼了玩一玩。更气人的在后面,有其母必有其女。“亲家母”看娃不到十天就要回家,儿子开车去送,对我说“出去下”(我知道她要回家,她孙子要开学了),你说我跟这个“亲家母”怎样道别?话怎样说?我站在楼下台阶上,无言以对。就这样,儿子带孙子去幼儿园,我下午在楼下等,有时候和他们一起去家里坐一下,不等儿媳下班我就起身回家,我是一个最不愿讨人嫌的人。有一天星期天十点多快十一点了,我去他们家看看到哪里玩,明明听见有人说话,就是没有人开门,我十分生气也没办法只好离开,然后打儿子的电话,整整一个周末,两天电话都没有人接,直到星期天晚上好不容易儿子接电话了,又传来儿媳的声音:“打什么电话, 成天不知道有啥事”,我简直要气死了,随口对着手机骂了一句:“滚你妈的,你又没有给你打电话”,就挂断电话。他们就把状告到我“领导”那里,我老伴解释说“我在你妹这伺候月子,专门让你爸在你们那里照顾娃”,他们又抱怨我没有给娃吃一口饭、烧一口水。你说气人不气人,门都不让我进,又抱怨我不管孩子,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我不和他们一般见识,星期一下午,我就到幼儿园门口去接娃(当然先去儿子办公室打个招呼),然后带娃去我那一居室,吃饭、喝水、看电视,一起玩。隔了两天,我“亲家母”又从乡下来了,我就“登门拜访”、征求意见,她也说不出什么,也承认她女儿话没说好,又夸夸其谈她女儿有多么好,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我就起身告辞,从此很少见面,他们来了,我就假装不知道,没有一点想见面说话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