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個現象,60,70後離開家去城市看孫子,老夫老妻兩地分居生活會習慣嗎?

陽光人生未來充滿希望


因為兒女工作、生活在城裡,需要養車、養房、養小孩,等有了孩子以後,找保姆既費錢又不放心,所以60,70後的老夫老妻必須兩地分居去城市看孫子。

一、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進城看孫子的那一半一般都是老太太,怎麼看都不如自己的家,氣候差異和吃住習慣等都很不適應,著急上火又憋屈,滿嘴起泡尿黃尿。平時特別想家,特別惦記老伴是否生病。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裡沒有能夠嘮嗑的人,需要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孤獨。

二、留在鄉下的那一半。留在鄉下的那一半一般都是老頭,需要繼續留在鄉下種地、養豬、養雞鴨。由於沒人照料,洗衣做飯都成問題,飢一頓飽一頓,喝涼酒睡涼炕,往往是“人喝吐了,豬吃醉了”。幾年下來,身體垮了,精氣神也沒了。

被“分居”的老夫老妻很是無奈,但是為了心疼子女卻只能選擇“忍受”,好在如今有微信,只好藉助微信安撫彼此的心。





另岸的風景


習慣。

在說,不習慣也是沒辦法的,出發點是,一切為孩子們著想。

我本人就是這樣子的情況,並且,我與老伴分開也有五六年的時間了。

前幾年,我大閨女生下孩子後,我老伴就去了女兒家伺候月子,直到現在,一年當中也回不了我們自己家中幾次,原因是,外孫女體弱,經常的有人給看護著,女兒女婿又上班,根本就沒有照顧孩子的時間,親家家中老有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我老伴不去看孩子,又有什麼辦法?

說實話,我和閨女家距離也有四五十里的路程,即便是我老伴有時想回家小住,等閨女女婿下班後,時間也不趕趟了,向這樣的情況,在我們家中,也以成為常態,就是剛開始的不習慣,現在我也慢慢的習慣了。


李德才21


肯定是不會習慣,朝夕生活在一起多年的老夫老妻,互相依賴互相關照都已成為習慣,生活中是誰也離不開誰了,現在驟然長期的分開,那其中的苦衷和不方便不習慣,只有當事人心裡明白清楚。

一,互相牽掛,互相思念。

雖然看孫子這種分開是有精神準備,但給夫妻雙方帶來的種種難處,痛苦還是超出意料之外,兩地分居的夫妻無時不刻地牽掛著對方,看孫子的惦念著家裡的一位飯能不能做,菜能不能炒好,衣服髒了會不會洗,是否能按時服藥,家裡這位也在惦記著照看孫子的,每天累不累,從農村到城市生活的習不習慣,休息的好嗎?和兒女們相處的和睦嗎?互相的牽掛思念。

二,孤獨寂寞難熬。

在家裡的一位,由於平時不會做飯,不會炒菜,每天都是應付飯菜,糊弄著過日子,吃不飽也睡不好,漫漫長夜更是寂寞無助,連個說話嘮嗑的人都沒有,整天丟三落四忘記服藥是常事,病了連個給送口熱水的人都沒有,感到了老伴兒不在身邊的苦處難處。

三,有話無處傾訴。

幫照看孫子的這一位,由於年齡關係,照看孩子的方法比較陳舊,不適應,難免要聽到指責的話不滿意的話。可在兒女們面前又無法開口。老伴不在跟前,沒有地方傾訴發洩。加之和兒女住在一起生活也不適應不習慣。看護孫子過度疲勞,常常患感冒頭疼,暗自落淚。

四,希望能夠換位思考。

夫妻雙方都經常思念在一起過日子的美好時光,難忘的有樂趣生活。

都希望早點結束這費力不討好的活,並且都希望兒女們能夠換位思考,同情理解夫妻兩地分離,給生活帶來的種種不方便的為難處境。能採取雙方都能感到滿意又能接受得了的方式,解決這一難題。

比如說暫時休息或暫時離開兒女家一段時間,給老夫妻倆安排家務料理生活留個空間時間,之後再回來繼續看護孫子。這樣做父母和兒女雙方都方便。也算是做到兩全其美了。


文筆新兵


剛開始的時候覺著很滿意,感覺自由,沒有人再耳邊唸叨,想幹啥幹啥,想去那吃飯去那吃飯。碰巧了接點小工程,掙點零用錢,再次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幾畝土地,看好自己的老家就可以了。

其實不是想的那麼簡單,新名詞!老了來個兩地分居!讓我感覺孤獨極致,農忙的時候還好些!腦子裡沒有私心雜念,一但閒下來,腦子裡開始胡思亂想,有時還借酒澆愁,六十歲的人了,還能有幾年的好日子。

我這幸福的生活都讓孫子孫女給剝奪了,但是!看見兒子兒媳都那麼優秀,有固定的工作,我感覺心裡還是幸福多多……!

進入冬季,北方地區天氣非常的寒冷,農村又沒有農活可幹,我就整理行李,坐上南下的高鐵直達廣東,那裡的氣候宜人,四季常青,過幾天幸福生活。


雪山飛狐175792201


新中國🇨🇳成立了!60後的人什麼都幹上了!從一窮二白的時候,什麼都按人口食油米等等吧?現在日子過得不錯啊?下輩子的兒女來事了,孫子外孫子等!退休了,上面有老下面有小。一個孩子剛大了,又來了小二子?70後的還好些,歲數了小點還有能力!總知;您逃避不了現實,!那也高興!為什麼呢?天論之快樂!中國人嗎老傳統。可我不是這樣想的,我老人家不管看孩子。為什麼呢?我把你們養大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帶。老人和現在的孩子想法不一樣的!好了是父母教育的好!孩子有了問題了,就說全是爺爺奶奶的問題。現在年輕人生孩子就是給父母生的什麼都不管!缺少孝心!自己還沒上大哪!


老丁看世界666


目前這項事一般都在圍著六七十年代的人身上在那裡打轉,也沒有看到多大的希望和指望就知道在那裡忙,子女們就硬生生的拆散父母的同在生活和同在居住生活,就在那裡連累著這一枇有些歲數的老人,死也不能死,活也不好活就在那裡累忙接送小孩的上學起居生活這些事,也不知道從何時起創造了這項親新的產業鏈在掘起在累人,不知累倒了多少天下當爺爺奶奶的這些有輩份的老人。也不知道到何時能忙到有一個結尾的頭呢?他們心裡也不知道有個什麼樣結尾的頭在那裡等待。只知道不是老頭丟在家裡,就是把老太婆丟在家裡,反正要有一個人丟在家裡看家,一個人去城市伺候孫子唸書的這一回事。目前在這些上不上,下不下的小縣城裡也都出了這些的怪事,無論子女上班不上班就把自己的子女丟給自己的父母去打理伺候唸書這一回事的存在,目前人們把父母拆散分開的這件事的人也不少,也不知道現在的人從那裡學到了這項的新技術,新發明要用到這裡。就在這幾年的時間內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子女要求自己的父母要這樣去做,要這個模樣在照顧自己子女的出現,本應該是自己在照顧自己的子女上學這個任務,不知道從那裡學到了這道得道行的技術就變成了自己的父母替自己掌管自己小孩上學的這件事。有道是人不為巳,天珠地滅,可不要人過於太聰明,把這些名詞錯用在自己的父母身上喲。那是個悲具的在發生知道吆。


閩藉寫作


說到這件事真的有感而發:

三年前老婆隨兒孫南下,一生只會燒開水的我開始了既要作撫果圓又要照顧老母的艱難生活。可以說剛開始真是趕著鴨子上架。多少回一生強勢的我不由心酸悲催。然而生活總是這樣不以人的意志而為,艱難也好悲催也罷沒有人可以幫你更沒有人替你分擔。從一開始燒稀飯都會燒糊慢慢的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即學會了蒸饃也學會了炒菜包餃子……

總之,過去的那段歲月教會了許多,也深層領悟了什麼叫生活。亳不誇張地說豐富了人生的閱歷堅韌了自己的意志。真可謂活到老學到老。


生不逢時35


這種現象越來越突出,父母與子女兩地居住生活,待有小孩後,顧保姆需要錢,老人只有兩種選擇出錢或看孩子。大多數老人家捨不得錢或沒錢,只好老兩口分開,一個看孩子去,一個在老家照看家。這是無奈的選擇。造成這種現象根源在於社會發展,服務沒根上,年輕人進城了,老人家在農村。一句話中國城市化進展慢。


平安幸運10


現在去城裡照顧孫子,留下老伴一個人在家的情況到處都是,農村人見怪不怪了。要說起來,肯定一開始是不習慣的,一般去看孫子的都是奶奶,而當爺爺的留守在家。當初都是當奶奶的做飯,突然分開讓當爺爺的措手不及,米都不知道怎麼下鍋,有的當爺爺的不得不學會做飯,還有就是家裡的東西找不到了,自己的替換衣服都不知道在哪兒放著哩,找東西成了當爺爺最頭疼的事情。還有就是剛一分開,平時最不起眼的一件事,就是互相之間彼此之間鬥點小嘴發點牢騷都找不到對象了,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顯得很孤單。

這是剛剛分開的那段日子的煎熬,過個兩三年也都漸漸的習慣了。一切以家和為貴嘛!難免要煎熬的。


平靜珍惜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老兩口分居帶小孩兒的大有人在。也成了一種社會現象。有個新名詞叫老飄。因為這個年齡出生的小孩兒,城市裡的小孩兒都是獨生子女。從小比較嬌慣。為了孩子老人們都拼了。犧牲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在老伴和孩子難以取捨的時候。還是偏向了孩子?因為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家庭觀念比較重。再說現在年輕人生活壓力也大。父母也不能不管。不得不捨棄老伴去帶小孩兒。這也無可厚非,為了子孫後代。只要自己感覺開心就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