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的劉備墓是真的嗎?為什麼會在鬧市區?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皇帝有墓葬這不是什麼稀奇事,相反若是哪個皇帝沒有墓葬那才是新聞一件。古人事死如事生,掌權者總是捨不得自己生前的腐化生活,於是害怕死亡,一旦死亡無可避免,那麼他們就打造自己的豪華陵寢,以期自己死後能夠享受到生前的榮華富貴

但是墓葬修在鬧市區,這種事你聽過嗎?

成都武侯祠,坐落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始建於公元223年建築劉備陵寢。千多年來幾經毀損,屢有變遷。武侯祠(指諸葛亮的專祠)建於唐曾經,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併入了“漢昭烈廟”,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

劉備的墓葬怎麼變成了諸葛亮的祠堂?

其實現在的成都很大,但是在三國時期,成都雖為益州治所,後來更是蜀漢的首都,其面積與全國同時期的其他城市比起來還是要小很多的,至少武侯祠所在的地區就不是城區,所以劉備把墓葬建在這裡並不奇怪,至於後來諸葛亮也在這裡祭祀,這可能是後主對諸葛亮生前功勞的認可吧。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在成都武侯祠正殿西側,有一座高12米,呈圓錐形的古墓,整體規模佔地3畝,古柏森森,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惠陵墓“,即劉備陵寢。但是關於裡面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劉備真身,這件事本身就是歷來眾說紛紜,許多學者都各執一詞。不過以常識判斷,我還是認為漢惠陵不過是劉備的衣冠冢的,以下幾個理由,或許可以給大家一點參考。

其一,雖然在最權威的三國曆史書籍,既陳壽《三國志》中記載的是公元223年4月劉備病逝,5月諸葛亮扶靈柩回成都,8月下葬,也就是說確定劉備是葬在成都的。但是要知道陳壽做《蜀書》時劉備早就去世了,而且他也是根據蜀國的流傳所編,並不是親眼目睹。

但是大家都知道,帝王陵寢最害怕的是什麼?那就是盜墓。如果漢惠陵是真墓,在近1800的歷史中,誰不對這個如此顯眼的寶庫感興趣?換句話說,這就有點明目張膽告訴別人我這有財寶啊,你快來挖的感覺。所以這必定就是個假墓,而劉備葬在成都也是幌子的流傳,用以吸引目標。


其二:有一個很大的矛盾,還是《三國志》說的。該書記載甘皇后和劉備同葬,但是甘皇后是明確葬在奉節的,那劉備到底是奉節還是成都呢?這裡不管是劉備真的葬在哪,也同時說明了《三國志》記載不一定就是對。

其三:劉備4月死,8月下葬,前後時隔4個月,甚至跨越了炎熱的夏季,途中顛簸3個月?怕不是臭氣熏天咯。

當然了,還有人用《劉氏族譜》說事,說族譜裡面也記載了劉備葬在成都。這就非常呵呵了,我國族譜最早是魏晉時期開始,五代十國由於戰亂幾近全部遺失,直到南宋朝才陸續有人開始修族譜。所以說,基本南宋以前人物的族譜,我們可以一個字,哪怕一個標點符號都不用相信,劉備這都啥時候的了?

你拿來演義,拿來戲說,你可以說我是劉備後人,諸葛亮後人,楊家將後人,我們有族譜,大家相視一笑也就過去了。但是做研究型文學,那族譜說事,就好比拿了個玩具汽車說我這個是工業汽車一樣可笑。


三觀粉碎機


劉備墓被稱為惠陵,與諸葛亮的武侯祠連為一體,位於今成都市武侯區武侯祠大街231號。
關於此墓的真假問題,主流看法是真的。
陳壽所撰的《三國志》裡明確提到,劉備去世後,屍體從奉節運回成都,下葬於惠陵。為什麼大家都比較相信陳壽的說法?因為,陳壽本身就是三國時期的蜀國人,而且曾擔任蜀漢的觀閣令史,也就是專管文獻資料的官。由於其所處環境的便利,必然可以掌握關於蜀漢的第一手資料,包括劉備的下葬地。
正是有了這一層原因,長久以來大家對劉備的葬地並無異議。
上個世紀,武侯祠博物館的人在種樹時,在劉備墓封土邊緣挖出了許多磚塊。經鑑定,這些磚正是蜀漢時期的。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陳壽記載的真實性。
但是,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認為現在的劉備墓是假的,最多是個衣冠冢。理由是劉備死時,正是農曆四月,四川天氣炎熱,屍體能完好保存的時間極短。而從奉節到成都,少說也要走30多天。按照當時的天氣條件,屍體早就爛了。所以,諸葛亮將劉備屍體運回成都安葬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是就近找地方埋了。
郭沫若就是持這種觀點。
再說,惠陵裡挖出的磚是蜀漢的,只能證明這墓的確是蜀漢時期修的,並不能代表劉備的屍體就在墓裡。
由於劉備墓一直保存完好,沒有被盜也從未發掘,所以劉備到底埋沒埋裡面,至今也沒個定論。
但我認為,現在的劉備墓是真的。
因為,劉備不管怎麼樣也是蜀漢的老大。諸葛亮再怎麼樣,也不可能把皇帝草草掩埋。如果真是這樣,豈非對劉備太不尊重了?要是真的埋在了外地,那肯定也會留下資料,說明原因。
如果劉備是末代皇帝,那時眾叛親離,那屍體被人亂埋一通也說得過去。可問題劉備是蜀漢的開國皇帝,諸葛亮也沒有篡權的想法,所以隨便埋葬劉備的可能性不大。
至於屍體防腐方面,我覺得還是辦法解決的,至少有辦法延緩屍體的腐爛。
至於為什麼劉備墓會在鬧市區,這個就很簡單,因為市區擴大了嘛。以前,劉備墓是在成都城外的。杜甫不是寫過“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嗎?

鄣南煮史


成都武侯祠又名昭烈帝廟,是君臣合一的廟宇,古代成都市區很小,武侯祠那個位置屬於郊外,不是鬧市區,杜甫有詩句可以作證: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上世紀中葉,武侯祠都還在郊區 ,進入新千年以後,成都城市發展很快,主城區面積擴大了幾倍,武侯祠那一帶也就成為繁華鬧市區了。至於劉備墓是不是真的,不太瞭解,猜測不會是真的。


順其自然天命不可違9


這個問題不用再爭了,肯定是劉備真墓

1、三國志作為嚴肅正史,不實或者有疑問的史料是絕對不會採用的,這一點很明確,所以後來才有了裴松之的注,裴注則援引了大量存有疑問的史料。以此觀之,陳壽所用的史料是確鑿無疑的。

2、陳壽寫作三國志的年代,距蜀滅亡時間很短,關於前皇帝陵墓的真假,不至於有謬誤。做個不恰當的類比,現在對袁世凱陵墓的真假也不存在疑問。

3、漢代皇帝駕崩後均葬於首都附近,蜀漢全面繼承漢制,劉禪不可能不顧禮制,將自己父親葬於白帝城附近。

4、每逢新年、劉備祭日等重大時節,劉禪均要率領百官至惠陵祭拜,他不可能40多年都帶領百官祭拜一座衣冠冢。

5、白帝城附近是吳蜀前線,劉禪不可能冒著丟失父皇遺體的風險將劉備葬在前線地帶。

6、史載甘皇后是遷葬到成都惠陵的,而後,吳皇后也葬入惠陵。吳皇后去世時蜀漢局勢穩定,不可能只是葬入劉備衣冠冢。

7、蜀漢滅亡之際,北地王劉諶哭祖廟而後自殺,他不可能跑到白帝城附近去哭拜劉備。

8、史載劉備陰曆四月崩,五月梓宮運回成都,八月葬於惠陵。對比秦始皇巡遊途中駕崩後運回咸陽,可知當時人們已經基本掌握了屍體防腐技術。否則,秦始皇陵也應存疑了。


wgynjn


至今有幾個千年的帝王墓是原裝的(除秦始皇墓!及個別出土的帝王墓!在地面明的!都是後人為敬畏古人!建造的!!其中就有劉備墓!!!


尋道底呢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成都的武侯祠是熱鬧旅遊景區,到成都來玩的小夥伴必簽到打卡的地方之一。這也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然而卻一直有人認為成都的武侯祠並不是真正的劉備墓,只是衣冠冢。

《三國志》記載,223年,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劉備病逝於白帝城,今重慶奉節,享年63歲,5月諸葛亮扶靈柩回成都,8月下葬於成都惠陵,今武侯祠。

而奉節地區一直以來都有劉備葬於奉節的說法,所以才有了成都武侯祠是衣冠冢的說法。

1.許多人質疑《三國志》的準確性,認為陳壽是西晉人,隔三國時期有一個距離,而且《三國志》是由魏、吳的史料為基礎所得,而蜀國當時並沒有史官,是民壽自行採集資料而得,所以其史料準確性受質疑。

但是《三國志》取材精審,對史實經過認真的考訂、慎重的選擇,對於不可靠的資料進行了嚴格的審核,不妄加評論和編寫。所以《三國志》的品評同《史記》、《漢書》相媲美。

而且三國時期距離晉的時間非常短,諸葛亮扶靈柩回成都這麼大的動靜,又不是什麼私密事件能不被當地人所目睹嗎?

2.秦、漢代的墓葬習俗,皇帝死後都葬於首都附近,蜀漢全面繼承漢制,劉禪不可能不顧禮制,將自己父親葬於白帝城附近。更何況,當時還有諸葛亮在,更不可能將劉備葬於白帝城,而且當時的白帝城處於吳蜀前線,交戰區,若戰事有什麼異常,或者蜀國失利,那劉備的陵墓不一首當其衝嗎?死後被敵國掘墓,這不是什麼好事,諸葛亮不可能考慮不到這一點。

3.認為劉備並未葬入惠陵的人,有另一層的考量,那就是盜墓一說,這等於是赤裸裸的告訴別人,這有陪葬品,來盜墓吧。但是大家想一下,古代有多少皇帝的墓是不清楚在哪裡的,秦始皇陵修了幾十年,秦國有多少人不知道在哪裡,為什麼在秦時沒有人去盜呢?試問一問,敢嗎?

真當人家沒有守陵軍隊嗎?一個堂堂國家皇帝的墓,是慌冢嗎?當朝的墓有幾個盜墓賊膽子那麼大。其次,蜀國當時國力疲敝,劉備重尚節檢,未必有多少陪葬品。

4.重大節日劉禪都要率領百官至惠陵祭拜,他不可能40多年都帶領百官祭拜一座衣冠冢,而且這裡還安葬著劉備的兩位皇后,都是後期遷入的,劉禪不可能將自己的兩位母親遷入父親的衣冠冢吧。

5.有人質疑劉備在奉節去世時,時值盛夏,8月運回成都的時候,估計都腐壞了,那大家還記得秦始皇嗎,去世在沙丘最後也運回咸陽了,古人有落葉歸根的習俗,客死他鄉終也要回歸故土。況且古代的防腐技術並不亞於現代醫學的福爾馬林藥水。

所以基於以上幾點,我們有理由相信武侯祠的劉備墓就是其真身。


雨霽視角


武侯祠在80年代都叫南郊那時連一環路都沒有,是南門郊區,古代更是偏僻農村,你用2019年來評判為啥在鬧市區,有可比性嗎


嘉合703


武候祠緊靠一環路與成都體院相鄰,一環路外是永豐公社的菜地,6幾年以前。


用戶8035320542095


假的吧,如果是真的,就應該叫劉備墓或漢昭烈帝陵吧,咋能讓臣蓋主,以臣的紀念館命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