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静谧宜人,江北第一古石寨,河北英谈村

英谈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县西部山区路罗镇境内,历史文人称赞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该村自然风景独特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有一川、三山、六岩、九沟、十八垴和"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称。邢台英谈古寨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静谧宜人,江北第一古石寨,河北英谈村

 明朝永乐年间,山西一位路姓的大户举家来此落户,目前的建筑多为清代咸丰时所建,一处经典的明清建筑群。千年古寨,岁月流逝,原来的"营pan"被乡民叫来叫去(用了谐音)叫成了今天的名字---英谈。故得名英谈。此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村内67处院落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典型的古太行建筑风格,是我省目前发现保存最完好的石寨。 

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静谧宜人,江北第一古石寨,河北英谈村

  走进古村寨,树木葱茏,时有小桥流水,随处可见绽放的鲜花;山石铺设的街道,垒砌的台阶,虽历经数百年,依旧井然有序;长方形石块建造的房屋,古老而坚固;依山而建的宅院,多为二三层小楼,可顺山就势或进院内或入楼上。古寨从街道到宅院,从墙壁到房顶,均用石头铺设和垒砌,特别是古老的城墙、箭楼、四角的城门,极有特点,眼前的村寨仿佛就像是一座欧洲中世纪的城堡。

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静谧宜人,江北第一古石寨,河北英谈村

  相传,唐末黄巢起义军曾在这里驻扎,召开过英雄座谈会,村子由此而得名英谈。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国民党省政府驻地和冀南银行总部所在地。古寨内所建67处院落,精致考究,古朴典雅,具有典型的古太行建筑风格。寨中小石楼、古城墙、四和堂、滴水泉、波浪石影壁,都经历了几百年风雨,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面貌。这里是北方发现保存最完好的石寨之一;这里积淀的民俗风貌是研究明清冀南地区风土人情的重要史料;这里民风淳朴、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幽美的山村如世外桃源,令游人流连忘返。

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静谧宜人,江北第一古石寨,河北英谈村

民俗奇事一,英谈人不信鬼神敬堂口。所谓堂口,就是路姓四堂。探查英谈历史,英谈村的宅院中没有农耕社会家庭中敬祭的各种神龛神码,而坐落在村中央的四大路姓堂口在人们心目中却充满了神秘和敬崇。逢年过节大家都到自己所属的堂口去献香祭祖,红白喜事由堂口主持人帮助操办,家庭纠纷由堂口主持人调解。堂口是英谈人的圣殿,也是村民血缘相传的链条和源泉。这种习俗在全国罕见,有人说这是当年黄巢起义军组织体系的孑遗,四大堂口就是驻在营盘中四位将军的支系,也有人说这是古代道教组织在民间的遗存。是与非,尚无定论。

民俗奇事二,家家有后门。按冀南民居风俗,四合院讲究进出只有临街的大门,认为宅开后门跑财招贼,而英谈村不仅家家院落开后门,且门开的与前门一样大,只是没有前门的宏伟和精雕细绘。仔细观察,无论前门或后门,每个门后左右都有一个直角型的墙垛。这固然是固门的需要,但在冷兵器时代,无疑也有着攻防掩体之效能。民俗有敲门而进之说,而英谈村只要家中有人就前后门大敞,客人可以畅通无阻。当地人笑谈,端着碗吃饭可以串遍全村的各家各户。笔者认为,农家院呈现的这种具有军事攻防功能的建筑奇观,不仅是出进方便,也是世人将其称为古堡的重要原因所在。

民俗奇事三,妇女喜好纳鞋垫。山区人注意保护脚力,粗麻纳底细针纳帮做鞋不罕见,讲究做鞋垫的地方并不多,英谈村妇女对此却情有独钟。串村走户常看到妇女们手拿鞋垫在飞针走线,形成一种罕见的民俗景观。本以为这种习俗与历史上这里曾是驻军的营盘有关。军人要行军打仗,亲人远行心连心,送双鞋垫既是古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和信物,也是由衷的祝福和惦念。

民俗奇事四:石臼、石杵、石磨这些用具在今天的英谈村仍是举目可见的活景观。英谈人用它们捣豆沫、玉米渣熬粥,磨豆腐、拐米浆摊煎饼,尽管已有了许多现代化的加工粮面的工具,但英谈人仍固守着这些古老而传统的器具和生活模式,他们称这样加工的米面做饭香,与机器加工的滋味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