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胃溃疡”必须“活检”?

不知道门诊


因为胃溃疡只是形态描述,部分会出现癌变,需要与胃癌鉴别。

与胃溃疡相关的细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与胃的恶性肿瘤有关,包括胃腺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瘤(MALT淋巴瘤)。

最近的研究已经确定了胃溃疡和胃癌之间的联系。胃溃疡或消化性溃疡是当胃部的保护性黏膜停止工作时可在胃壁上引起疼痛。消化系统被酸性消化液侵蚀,因此上腹部疼痛可能是这种疾病的早期征兆。

溃疡如何导致癌症 - 胃溃疡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引起的。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感染也与胃癌有关。由于胃溃疡是一种开放性溃疡,细菌很容易感染它。它会导致DNA突变并损害胃壁细胞。长期炎症可导致胃慢性炎症甚至胃癌。受损的胃组织自然地被肠化或纤维组织取代。这种转变是胃癌的首要症状之一,因为它增加了胃癌发生的机会。

风险因素 - 某些因素会增加胃溃疡转为胃癌的可能性。患有胃溃疡的人应该意识到饮酒,吸烟可以加速胃溃疡变成胃癌的机会。它们会增加胃酸的产生。

阿司匹林和其他抗炎药物会降低胃产生保护性粘液的能力。它们还加速胃中酸的产生。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血液流入胃中,从而破坏身体修复细胞的能力。所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患胃癌的机会。

对于胃痛,恶心或呕吐的患者,最好尽快通过医生检查。所有这些可能都是胃癌的症状。有可用于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在到达胃癌阶段之前。药物可降低胃中的酸量,防止其复发的机会。

并发症 - 胃溃疡可以治愈;甚至胃癌在早期阶段都可以治愈。胃溃疡可导致消化道穿孔并导致癌症和胃十二指肠出血。所以要警惕这些并发症,如果有任何胃溃疡症状,请去看医生。

更多内容可以关注后看我的其他文章


消化医生


胃溃疡只是一种肉眼下的病变,具体病变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还要靠显微镜观察才能确定。而早期的恶性胃溃疡,也就是胃癌和良性胃溃疡肉眼下可能无法区分,所以需要活检确定。假如肉眼下一看就是恶性的胃溃疡,那更应该取活检确定诊断,以便之后确定手术和放化疗治疗。而有些部位的胃溃疡,比如胃体和胃体,恶性溃疡的可能性很大,就算看起来是良性的,也一定要取活检确定。甚至第一次取活检病理是良性的也不能轻易相信,还要跟踪复查。


长青医生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下什么是”活检“?

“活检”通俗的讲就是医生在内镜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有可疑的地方,单纯靠肉眼观察无法判断,就需要取下来一小块肉送到病理科切片、染色并且放在显微镜下放大观察,来确定究竟是什么病变。

那么“胃溃疡为什么必须活检呢?”

→ 胃溃型胃癌症状在临床中很容易跟胃溃疡症状混淆,难以区分!

→ 胃溃疡和胃癌的某些阶段,在内镜下很难真正鉴别,只有精准到位的活检,才能真正定性!

在这里病例网顺手在给大家补充一点小常识吧:

作为患者,早期胃癌与胃溃疡在症状上如何鉴别?

1、年龄与病程:

胃溃疡多见于青壮年,90%的病人均有上腹痛,而且呈周期性发作,每次疼痛可以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然后有一定时期缓解,之后又再发作,常牵延多年。

而胃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胃癌一般无明显不适。但一经出现上腹痛等症状,便呈进行性加重,病情发展较快,病程短。

2、一般情况:胃溃疡病人一般情况良好,食欲尚可,对药物治疗反应良好,很少发生贫血,全身淋巴结无肿大。

而胃癌患者始于较差,晚期可无食欲,全身进行性消瘦,多有贫血。晚期在左锁骨上可触到肿大淋巴结,上腹有时可摸到肿物。

3、疼痛的规律性:胃溃疡的疼痛多与饮食关系密切,即餐后半小时开始,疼痛持续几个小时,有灼烧感,其后逐渐消失,直到下次进食后再次发现上述节律。服碱性药物疼痛可以缓解。

而胃癌的疼痛无规律性,与进食无关,进食后疼痛可加重也可减轻。疼痛性质不定,可以是钝痛或剧痛,常有饱胀感。晚期疼痛加重,多为持续性,服抑酸药物也不能环节。

若下述胃镜及病理改变应引起高度重视!

1、中度或重度的不典型增生;

2、40以上的典型上皮化生或伴重度不典型增生;

3、直径大于2厘米的胃溃疡,尤其是位于小弯部病程较长的溃疡;

4、腺瘤性、无酸性或直径超过2厘米,体积较大的胃息肉且伴有肠上皮化生,尤其是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