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几乎撑起了唐诗的半壁江山——晚唐时期



山西人几乎撑起了唐诗的半壁江山——晚唐时期

晚唐时期

晚唐时,李商隐和温庭筠对诗歌的发展,都有自己独特的重大贡献。温庭筠是并州人(今太原),李商隐是河内人(今河南沁阳),但他与山西的渊源很深。他的恩师令狐楚是太原人。令狐楚是当时的今体文(骈文)大师,在政坛和文坛都有极高的地位。他十分赏识李商隐的才能,把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教给他。

读温庭筠的诗,你会惋惜他怎么不生在盛唐。“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岂不是盛唐气象?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的句子,应该只有天才才能写得出来,也有人说,那是鬼才! 但温庭筠更重要的贡献,是他的词。他的词开创了诗歌另一个全新的时代。

晚唐有晚唐的好处。但是,正如李商隐的诗所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太阳很快要落山了。唐诗落幕,需要有一个人来为它作个总结。这时出了个司空图,又是“河东人”。他写了一部《二十四诗品》,对三百多年的唐诗作了一番梳理,尽管用的是形象的语言,却比洋洋万言的理论高明不知多少倍,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张瑞君 太原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