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学校三个教师、两个学生,每个教师工资六七千,你怎么看?

雪城依恋


本人生活在不入线的小县城,提问者所提到的“三个老师、两个学生、月工资六七千”,这种情况在沂蒙山区不会有。

1、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开始整合乡村学校。原先每个村都有学校,老师只有2-3个,我1、2年级就是在自己村念得,那时候孩子多,虽然只是一个村,但每个年级会有30~40个学生。老师一个人带一个年级,数学、语文都由一个人教。但这种情况在90年代末期就已经开始清理,我3年级就开始到联小去念书了,所谓联小就是几个村合并的学校,我当时念的联小是6个村的联小。

2、现在联小、乡镇中心小学和初中,老师、学生确实都在双双流失。由于资源的严重倾斜,联小的学生一个班级只有不到20人,但凡有些门路的老师想法设法进城。但即便流失再严重,也不会达到一个学校只剩2个学生、3个老师。乡镇中心小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不过每个班人数还能保持在60~70人。与此相对应的是,城里产生了大班额问题,有的班级人数超过100。

3、老师工资不会那么高。我的印象中,小学老师工资一直是拖欠的,就是发白条,不过这种在90年代末期得到改观。发白条这种情况现在绝对不会发生,而且老师的工资比公务员还要高20%,财政首先要保证先发老师的工资。虽得到保证,老师工资不会那么高,一位执教40余年退休的老师工资不过6000多,本科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的当老师头一年工资不会超过3000,即便是中级教师也只是4500~5000,绝对达不到6000。

更多考研、考公信息请关注“考研过来的基层90后”。请转发给需要的人


至爱晓笑生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我也教过书,我刚参加工作时,一个人教小学五个年级,近三十名学生。那时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十分艰苦,校舍十分简陋,一个教室放不下,占用两个教室,教了这个教室的学生再教那个教室的学生,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一天下来累的筋疲力尽。工资待遇一个月村里给记三十个工分,国家给每月补助五元钱。但是,从来不敢发半点劳骚,因为一不小心,你就会被上纲上线,什么时候工作都是小心翼翼,兢兢业业,生怕惹上是非。

如今,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打心眼儿里感谢党的好政策。我对于教师的待遇没有异议,但是,对于学校学生少教师多的局面十分堪忧,这种现象绝对不正常,上级部门不知是否了解?


好人好报hrhb0982


我刚参加工作就在一个大山的独立村子教书,一个人教十七个学生,一至四年级语数体政音乐美术全包干。当时还很开心,工资六元一个月,还记点工分。工作半年收入就买了一台收音机。现在那个村子拆了所有人搬家了。从那里培养出来了一位北斗的设计师。我回想那些日子还是很高兴。虽然苦,一下雨就得抱着被子去队长家躲雨。但那里的学生勤奋给我带来了工作的动力。如今三个教师教两个学生的在农村是不可能的,在大学有可能,前苏联培养顶尖科学家就是这种模式,几个科学家培养一个更年轻的科学家,用堆沙原理培养人才。你这样提出问题不知何意?


数学老师41


我下乡时当过民办教师,全校四名老师,六十来个学生。五个年级。一个教室两个年级,我给二年级学生讲数学后又给五年级学生讲语文。音乐课只能教唱熟歌,无人识谱。体育课也一起上,分开课时安排难。

我们水平本不高,还教珠算,拼音,农村儿童多有十三四才上三年级,家长常让孩子拔猪草看弟妹,最令人头痛。达不到入学率担心每月七元钱被扣。

当时几年教龄正式教师每月工资四十五元左右,他们很大气,常请烟酒。见到现在六七千我为他、她们高兴。非常累,就放学后的工作多,家访做工作,追回逃学生,,,,,,


李287275412李泽祥


好几年前,见到记者报道采访的乡村学校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坚持常规教育教学,每天坚持升国旗。看似有大加赞赏之意。当时我作为一个已临近退休的教师就想这个问题,是误导?浪费资源。

去年国庆节,从省城回曾经生活、工作的家乡,听一个曾经的学生后又为部下的说,一间过去九年一贯制学校,现只有二十七八个学生,十多个教师,校长、副校长、教务、财务……等等一应俱全。且不说几百万的教学楼等教学设施闲着,单就十多个教师每年的工资都要至少开支五六十万!后来写一条信息发在网上,有相信的,有怀疑的,更有不相信的。其实这种现象已多年了!不要再鼓励误导了,该拿出办法解决问题!不要在浪费资源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说难就难,说不难也不难。我辈农村长大的人,当初不要说在村民办小学,即使那时的公社完全小学教师也很少而学生不算少。一个老师教2一4个级,三四十个学生也太多。有的一个教师要上四、五个级,多的达七八十个学生!即便是我师范毕业参工作的七十年代初,我所在的公社完小教师也不过三、四个人,也还办复式班,我就上三、四两个级的复式班,三十多个学生,直到五年级毕业。

当然不能与那时比。现在什么课程科目多,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什么教学质量要求等等。

上述所述问题,把减少浪费考虑好,不管怎样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


傻锐剑


有些地方学校三个教师、两个学生,每个教师工资六七千,你怎么看?

题主,你的问题里面主要有两个质疑点:

一、”每个教师工资六七千“是不是太多了,合理吗?

正式在编教师的工资是按国家标准发的,不是你觉得多了,就少发一些,你觉得少了,就多给一点。教师的工资是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教龄津贴、地方补贴、乡村教师补贴等组成。

1.岗位工资:岗位工资是和该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关联的,如果这个教师是中级职称的一级教师(以前称高级教师),而且在聘任八级的岗位上,那么他的工资就可以超过大多数在职没有达到这个岗位教师的工资水平二三千元。(可以参与下图)

2.薪级工资:实际就是按工龄计算的工资。在边远落后地区,一般很少年轻教师愿意前去任教,大多一些中老年的工龄较长的教师。这些教师工作年限长,薪级工资也比较高。

3.绩效工资:本应该由当地教育部门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的教师补贴,但多因地方财政困难,反倒从教师基本工资里扣除30%再分回给教师,教师不一定能拿回这30%。

4.乡村教师补贴少量。至于第十三个月奖励工资,已然成了一种过去的传说。

因此,只要这些教师专业技术职称不会太低,加上教龄、乡村补贴等,六七千元是可以达到的。尽管如此,像这样的老边穷地区,人烟稀少,一片荒芜,也很难留得住教师了。

二、“两个学生”配备“三个老师”的现象,合理吗?

“两个学生”配备“三个老师”这种比例的配备应该是没有的。

以下是我去年寒假时参观的一个老区边远山区乡村的一个教学点。教学点有5个学生,分读一二年级,只有一个50岁左右的教师任教。教学点所处的村落大多数农民都外出务工,家里的田地有的丢荒了,有的流转出去了。有很多人都在乡镇或县城里面买了房子,举家搬离了。村子里只剩下几户人常住,平时都是老人和小孩子。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要到镇里的学校去读书,在学校吃午饭,晚上接回来。

这么少的人口,寥寥几个学生,但国家没有丢下他们不管,也修建了教学楼,购置了教学设施,投放了教师,这体现了一种责任、一种良心。这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一个也不能少》。


师云风马牛


你提的情况我们这不会出现,政府绝不允许。就是让学生跑十万八千里也要撤,并。

你提这问是要说明什么问题?是说老师清闲?是说性价比太低?还是说…?我以前看到一故事(真假不知):在日本,有一农家小孩家住半山腰,上小学上学放学不方便,这小孩就不去上学,结果政府就在他家附近修了些宿舍,安排了全套老师上去教他一人,整个社会都支持并被感动了(我真心希望这只是故事,是人编的)。日本资源匮乏,他们只能更加珍惜可能出现的人才来弥补,小孩谁说得清他将来是虫是龙,每个小孩都值得投入,最大限度的让他们不要因没有受到教育而失其彩。资源再多经不起浪费,人才再多经不起漠视。


无名270456086


楼主,不排除三个老师两个学生的,但我讲讲我的情况,我当特岗教师的时候,我们小学两个老师,两个班,四十几个学生。一个学前班,一个一年级。

至于工资,我新参加的,工资2500、五十一的老师工资4700。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三两个学生,也要老师去教?这不是资源浪费吗?

你可知道,这样的学校注定是最偏远的,交通最不便利的,一直是老师们不愿意去的,去了也要辞职走人的。但为什么依然还要保存着学校办学呢?

一切为了孩子!学校是启蒙启智的地方,那里留下的农民们,都是没办法走出大山,或者很多原因制约的。你说让他搬到镇上去读书, 他靠什么生活?你说让他每天接送,山路弯道雨天路滑,摔死人的事不是没有。

当今很多地方都是脱贫攻坚的决战期,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去解决偏远地区的贫困问题,而教育,绝对是响当当的。

两三个老师,驻扎学校,很多情况一去就是一个星期。还要给学生煮饭,打餐。

而且,很多都是才参加刚走的年轻教师,特别是幼儿园的教师。他们真是大山中的烛光。试想一下:没有幼教专业的老师怎么带幼儿班呢?手工、舞蹈、唱歌、行为习惯、区域活动等,这些必须是师范专业的幼儿教师才能专业带领孩子们成长。

这些年来的特岗教师,多数扎根在了这样的教学点或者偏远学校。

在大山中,两个老师,就是两盏灯火。


白须猫


我都存就这样,整个学校就俩老师,兼任校长。就一二年级,两个班,一个班级二十个孩子。今年打算招幼儿园的,结果报名的不到五个,开了几天也关门了。。。现在孩子都去城里上学了,或者去镇上。这俩老老师都快六十岁了。工资接近六千。看着家里的孙子孙女,给学生上课,一点不耽误


小龙虾201733857


在农村,这是个普遍现象。这是农村发展空心化造成的,也就是过度城市化造成的。我的老家就是这种情形。许多人在县城一套房,在村子还有老房子。然后,孩子进城上学了,就觉得自己是城里人了。其实,这些人基本在城里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都是去外地打工了。平时,县城也是空荡荡的。现在,国家已经看到了这种弊端,提出了振兴农村,今年教育部又提出来了恢复一些较大村子的学校,同时又提出了农民就近就业创业,而且每个村子都要有实体企业,相信情况会好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