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60后,没工作没收入,也没有退休金,以后的生活咋过?

新大风歌


现在农村60身体好的长辈还是靠自己劳动为生,身体不好不能劳动的长辈就过得比较寒酸,说实话农民是最爱这片土地的,在我们村有七十多岁的老人还在坚持种地,他们不舍得地荒,种地就是他们一辈子的事业👍👍

我觉得国家真的应该给这些勤恳的农民更多一些保障,让他们老的安心!👏👏





农村勇哥山货


60后前半生过得辛苦,小学每天放学后要帮着挣工分,能挣一两分工分也算力所能及。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

十五六岁就要为父母分忧,帮忙带家里的弟弟妹妹,兄弟姊妹要是多了,能吃个饱或许都是奢望,甚至为供弟弟妹妹读书而选择自己。

一部分60后在年轻人时选择了去当兵,在部队很卖命地干,然而表彰和表扬得的再多也没甚用,农村户口又没文化的在三年后还是要复员回农村,这时责任田也下户了,而为城镇户口的战友则在复员后能进国企或单位。


一、年轻时务农

二十来岁结婚后与父母分家,这时老婆和刚出生的孩子不一定有责任田,一家三四口人就望着一份责任田所产的粮食生活,只有等到村里有人亡故或女儿出嫁后才有机会调整责任田,而分到的也大多数是别家退出的偏远且贫瘠之地。

那时不兴打工,大家都在农村老老实实地种地。或许是传统观念影响,也或许是为了养儿防老,都要争取生个儿子,有人为此东躲西藏地生,而也有人没躲过去就遭了,得交罚款。

二、供孩子念书

或许是运气不好吧,子女从小学念到大读书都在交学费。为了供孩子念书,就外出打工当上了农民工,孩子因此而成了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的留守儿童。

由于隔一代带,缺少父母的严厉管束,有些孩子没念几年书就辍学了,早早地成了和父母一样的农民工,当然也孩子顺利地念完了大学。

三、孩子长大后

挣钱供完儿女完成学业,本以为可享清福了,却又要为儿女的婚姻而发愁。上过高等教育的儿女,其工资甚至还比不过当农民工的自己,高房价让低工资的儿女想成为房奴也不可得。

而儿女没念多少书的,运气好的已混出名堂来了,也有好些人则过得不尽如人意。

四、按揭买房

为了不让孩子打光棍,想方设法地凑齐首付买了房,成为了房奴。为替儿女分担,好多60后到了六十也可能会到处打工,没技术的找个两千左右工资的保安岗位也可能被嫌弃老了,或许去捡废品不会嫌弃年龄吧。



五、和儿女一起生活

儿女成家后,为让孩子入公立学校又把户口迁进了城,这时一家人算是在城里落了户。当年城镇户口的那些战友因进了旱涝保收的单位或国企,现在房子好几套了,车子也是来着几十万的,而自己与它们比起来两头都没了,即农村的福利享受不到了,在城里又成了房奴。


现在的60后上有八九十的老父老母需赡养,而下也有二三十岁的儿女需扶持。所没工作和退休金,可把当家的担子交给儿女,历练年轻人,而自己可做点工资少点的工作帮他们分担一些。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60后的看法,如果觉得回答得比较客观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农村60后,没工作没收入,也没有退休金,以后的生活咋过?

农村60后,现在算起来也有五六十岁了,即将迈入退休养老的年龄。农村不同于城市,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即使到达退休年龄,也还是要继续工作,用“身体不坏,工作不止”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但是,如题目中所言,没工作没收入,确实生活困难,对于这个群体养老问题得分类看待。

一、有手有脚,身体无重大疾病,没有正式工作,但还可以继续种田并打点零工,维持生计

农村六七十岁的年龄,在打工上并不算大,八九十岁的依然在种田、打工的也不在少数。如果不是因为身体原因,基本上60后正处于工作的壮年,也是缓解债务压力的阶段。在四五十岁的时候,为了子女的读书、结婚生子、修建/购买住房,花费了毕生的积蓄,欠下了外债。到了五六十岁,正是在做“减法”,不断减轻债务,即使没有债务也需要为老了之后,多准备一些存款。


所以,到达了这个年龄,并不能完全停下来。有一句话很现实,也很残酷,如果你不工作,你吃什么喝什么?村里的王大娘,82岁了,依然在村里的玩具厂里上班,干劲还不比年轻人小,前几天厂里赶进度,和年轻人一起加班到十一点多,身体吃不消感冒了,第二天依然出现在厂里。这样的例子,如果你要让我列举,我能举出很多,因为工作才是常态,不工作才是异常。『下图是我的外婆,91岁高龄了,母亲做玩具的时候,还会帮忙,一做就是一天』



二、身体有疾病,不能承担重力劳动,依靠年轻时候的积蓄,或者国家低保,或者子女抚养

现在农村也有养老金,但是金额还是非常少的,虽然农村都有自己的土地,生活成本要少的多,每个月的开支有限。但是,最怕的就是生病,如果身体有疾病,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都将变成贫穷。贫穷不仅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还不能承担重力劳动,没有收入来源。



我家的邻居就是如此,一直以来,都算是村里贫穷的家庭,因为家里女主人常年有病,不能干重活,有两个儿子,生活重担都在男人身上。这种生活压力还是很大的。所以,只能将大儿子作为上门女婿,小儿子留在家里。前两年,男人出了车祸,虽然保住了命,但是一直不能干重活,去年又查出癌症。女人前年又病情加重,去年不幸去世了。作为60后的男人,一方面自己老婆去世,自己生病,年轻时家庭压力大也没有积攒太多积蓄;另一方面小孩子也不算成熟,好玩,挣的工资还不够小夫妻和孩子使用。

所以,对于这样的群体而言,生活就非常艰辛,能靠国家帮助或者子女帮助的还好,如果都没有,只能勉强维持生存。

综上所述,作为农村60后,虽然已经接近退休养老年龄,但是大多数还是处于工作状态。如果这个年龄还没有工作和收入,养老问题将堪忧,只能吃老本、国家帮扶、子女赡养,勉强维持生计。这样的群体,大多数都是身染重病的,本身也较为困难。


指尖三农


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基本上都吃过苦,都是从生产队过来的人,吃过大锅饭。那个年代的人家里孩子都多,也没有什么吃的。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为什么这样说那。应为我爸妈都是六十年代的人,从小听他们讲小时候的故事。感慨良多。

像他们这个年代的人,从苦日子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日子。基本上还是对生活比较满意的,感觉现在的日子就不错。哪个年代过来的人都比较节俭,不会乱花钱。虽然现在没有退休金,但是国家现在政策好。给农民都有城乡养老保险,一年最低交200,也可以多交。到了六十岁都会发钱,每个月都会有。就像退休金差不多,虽然不多,但是在农村基本的生活还是可以保障的。农村每家都会种点菜,蔬菜基本都不用买。想吃肉的情况下可以去买点,花钱的地方也不多。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农村生活基本上可以保障。农村人每一家都会有自留地,可以种点农作物。大米,花生,红薯,南瓜。这些都不用买

儿女有的在给点钱,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养老问题基本可以保障。如果在城市生活,也没有退休金,只靠儿女接济肯定有点困难。但是国家会救济。也可以过的去,最基本的生活还是可以的。作为80后的我,六十年代人的儿女,祝愿六十年代出生的叔叔阿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越来越好。这个事你怎么看?






农村事180


回答,农民六十岁以后,没有工作没收入,也没有退休金,以后生活咋过?

农民六十岁以后靠退休金一百一十元,维持生活现奘,可怜可怜真可怜,累呀,腰酸驼背胳膊残,舍不吃舍不喝,一年到头忙不完,年底盘算不余款,欢天喜地过新年,今年不如那一年,老头老妈去种田,粮价低迷真可怜,不死活着要花钱,艰苦朴素是关建,俭省一年又一年,啥时银行有存款。

六十岁打工去挣钱,靠子女儿子不沾闲,子孙他们还交学费钱,上缴医保真普遍,少交一分都不沾,不交心里不平安,得病医生不看咱,感冒发烧不算病,患了癌症就麻烦,死了就望葬车钻,一车拉到滨仪馆,冒出白烟就完蛋。人老也要去挣钱,每天上下班无时间,干活不问时间长和短,每天挣了百十元,晚上还要加班干,上午一身水,下午一身汗,吃的不是人的饭,晚上休息多人一台电风扇,热的睡不着,浑身都是汗,这样的日子啥时能为尖。

六十岁老人吃过苦,受过罪,干过几十年的议务工,上缴公粮和黄粮,修路架桥建电站,都为国家做过贡献,不叫苦不叫累,心甘情愿,埋头苦干,年纪大了,累不动了,应该给予考虑晚年生活,条件不高,每月退休金六百元,就可达到老年退休愿望,期盼实现,就心滿意足了。


万则红


父亲64年出生,标准的农村60后。一辈子几乎没有离开过犁耙,俗称“泥腿子”。父亲一辈子靠种地养活一家人,供我姐和我上大学。说实话,从我记事起到现在,爸妈两个人依旧年年辛苦,年年忙碌,都在干啥?种地!

点击右上角红色关注【一点三农】,三农趣事每日分享。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亲逐渐爱和我唠叨一些陈年旧事,我也爱听。分享一些片段给大家:

1、爷爷去世得早,父亲又是家里的老幺,也没有成家,自然也还没有我。加上那个艰苦的年代,父亲的生活可想而知。父亲说,那时候上学前都要挑一担柴火到镇上卖完,然后一天的伙食才有着落。初中没上完,父亲就辍学了。

2、生我这个儿子不容易,到处东躲西藏,连家里的房子都被人拆了。母亲第一胎生了我大姐,接着又生了我二姐(那时候计划生育太严了),爸妈只能到处东躲西藏,为了生我这个儿子,在大山里足足躲了两年,说到其中的艰辛老妈总是泣不成声。

3、后来,我大姐考上的大学。那是10年前的事了,学费每年10000多。这对于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可父亲咬着牙说:“必须上!”那几年爸妈两个人承包了30多亩地,种烟种地,东拼西凑外加勒紧裤腰带生活,勉强供得起。那时候我已经十几岁了,印象深刻,我上中学每星期5块钱有时候父亲都拿不出来。

4、大姐上大学那会,父亲总说等大女儿毕业了他就退休不干活了。在后来,我也考上了大学,父亲的计划又落空了,继续干吧,又是4年。

5、如今,我大学毕业了,拿着只够糊口的工资,上班下班。父亲还在卖力地干农活,父亲说,你们年轻人现在压力也大,我们做父母的能帮一点是一点,至少现在还能干的动就不需要你们来养。

从小到大,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肯卖力,就一定饿不着”,意思就是只要吃苦耐劳,养活自己养活家人肯定没问题。父亲眼看就要奔6了,可还是忙碌在农事第一线。

总结:说实话,我父亲这一辈的农村人,压根就没想过什么退休金。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干得动的时候不松懈,挣多少算多少;干不动了,那就让我们这些做子女地养着,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他们老,天经地义!


我是一点三农,感谢阅读,期待您的关注。


一点三农


只要身体好,就算80岁也一样可以生活,我奶奶90岁前还自己种菜养鸡,农村都有医保,几百块都够她一个人吃,而且儿子女儿孙子逢年过节都有红包给,不会不够用的。儿子孙子都会赡养。60岁可以退休在家安享天伦之乐了,儿孙后代的事不该你操心了,你就好好养好身体对家人就是最好的幸福,我多希望我的爸爸早点回农村种种菜自己吃,养些鸡鸭,早上起来锻炼身体,一天到晚简单忙些自己吃的,种田就不希望他干了,太辛苦了。老人家就是想太多,总喜欢操不完的心,现在还拼命打工,真的特心疼,可是我们又没有太大的能力让他早点退休享晚年,实在不孝。但是生活就是这样,现实困难总比理想残酷,只要努力,积极向上,怎么样都可以生活的有滋有味,只要你不贪图太多,知足长乐……


无烦的美食记录


要么靠自己,要么靠子女,要么靠国家,还能怎么过?

大家好,我是社保专家思之想之,农村60后没工作没收入,也没有退休金,以后的生活该怎么过?

到2019年,60后最高年纪已经59岁,最低的也有50岁了,对于城市女性来说,50岁可以退休,但对于农村人来说,60后还没有达到60岁的养老金领取年龄。

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退休金,对于三无人员来说,天无绝人之路,除非你自己放弃自己、自暴自弃、混吃等死之外,那么你可以靠自己挣钱,也可以靠子女救济。

农村60后,至少自己会有土地吧,要靠自己种地养活自己,思之想之老家就是农村的,很多农民都已经六七十岁了,还在种地,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一方面可以每年靠种地收入一些钱。

或者说你自己不想种地,你也可以把地租给别人,赚取土地的流动性收益,一年也应该有几千元吧。

另外,出去打工,出卖劳动力赚钱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现在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之前一天干活,可能你只能收入几十块钱,现在在农村地区雇佣别人干活,一天不给一两百元是没有人会给你去干活的。

如果你不想在农村地区干活,你也可以去周边的城市去打工,建筑工、保安、保洁、服务员、垃圾回收都是可以的。只要你想挣钱,有的是门路。

以上这些都是靠自己养活自己,如果说你自己养活不了自己,你可以选择依靠子女,当然,前提是要求你的子女孝顺。

如果你的子女已经生了孩子,你可以选择去帮他们带带孩子,跟他们一起生活。

其实对于60后来说,最好能有一份养老金,那么,怎样才能有养老金呢?可以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种保险缴费水平低,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当的缴费档次,最低每年只需要缴纳100元。

对于60后来说还没有到达60岁,所以都是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当然,到60岁缴费年限都不满15年,没有关系,到时是可以选择一次性补缴15年,然后领取养老金的。

有了养老金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至少有一份保障,尽管待遇不高,但这是固定收入来源,是稳定的。

另外,如果你是特别贫困人口,靠不了自己,也没有子女可以指望,那么只能靠国家兜底了,总不能饿死吧,可以申请低保待遇,国家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更多社保问题,关注思之想之。


思之想之




我爸妈就是60后了,他们就经历过很多,种田、打工,一步步走到现在也不容易。想想以前日子是真的苦,饭都吃不饱,衣服也是缝缝补补。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但对于农村人来说生活还是挺辛苦的。就拿我家来说吧,虽然起了楼房,住得好了,但是农村人还比不了城市里的退休工人,他们有退休金,而农村人是没有退休金的,在这一方面,确实很苦。



我爸妈五十多岁了,家里现在也种田、养蚕、种果,我爸则是做一些建筑工,有活就做,一个月下来也有三千块钱左右,对于他们来说,是够生活。要说存款,还真没有。以前打工送我们读书都要花钱,到我哥成家了又是一笔支出,后面我爸妈又帮他带孩子六七年,那更没有钱了,挣回来的钱都用在他们身上了,可以说为了子女也是操碎了心。



五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很老了,加上手脚不灵活了,在外面打工,人家也不要了,只能在农村老家了。我们村那里很多老人都是自己种菜种稻谷养老,就像我爸妈一样。我爸妈没退休金,就买一些养老了,等到60岁了就可以领。我平时也会给我爸妈钱,不过不是很多。五十多岁,趁着能干活就多做一些,挣一些钱养老。只要身体健康,种点粮食和蔬菜,养活自己是没问题了。没有退休金,也只能这样养老了。儿女有时候顾不了,只能靠自己了。


壮乡小美


我的父母都是60年出生的,是典型的60后,受当年人多力量大思想影响,他们一辈的兄弟姐妹也是特别多的。爷爷和父亲经常和我们说起以前的生活。

生不逢时

父母亲出生时,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刚结束没多久,那时候基本上上家家户户都吃不饱饭,穷的揭不开锅,很多人家靠吃野菜为生。那时候没有肉吃,没有油荤,猪油是好东西,有时候乘着大人们不在家,小孩子们跑去偷偷吃猪油,猪油成为一种美味,在我们现在看来不可想象,猪肉一年也就过年能吃上一顿,记得父亲回忆说,有一年过年家里买了点肉,可以被邻居家大黄狗给偷偷叼走了,父亲跟兄弟四人整整哭了一天,在他们眼里那可是一年的期盼啊。

可见,那时候生活是多么的艰辛,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可谓生不逢时啊。

文化不高

记得以前父亲跟我说,在他们上学的那个年纪,当时流行读书无用论,受到这种思想影响,父亲读完初中就回家给爷爷干农活去了,一辈子跟读书拜拜了。

一辈子劳碌命

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家里干活,长大成家后,为了我们的生活开始东奔西走,供我们读书,大学毕业后,又开始给我们买房子、娶媳妇,很多父母还背上房贷,一辈子劳碌的命。

以后的生活来源

第一,以前的积蓄,60后的父辈们辛劳一辈子,在给家庭付出太多以后,可能还有少量的结余。

第二,继续打零工,现在很多农村老年人干到70岁还在继续,60后已经快60岁了,还可以继续打点临工什么的,挣点小钱。

第三,靠子女支援,作为儿女的我们,在他们年老时去赡养他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后希望60后的父辈们,身体健康,安享晚年。

以上就是漫话三农的回答,如果您觉得还凑合,欢迎添加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