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怎樣才能老有所依?

新大風歌


農村人怎樣才能老有所依?



農村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這是絕大部分農村老人說,期盼的事情,可現實是不允許的,要做到農村老人老有所依,還是需要靠自己,需要自己年輕的時候多賺錢,這應該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雖然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有了錢養老就有了依靠,“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俗話說“無利不起早五更”,所以如果有錢了,就能夠有一個很好很好的依靠,用錢買服務,這是最好的方法,可是農民有錢嗎?



在我國傳統的思想當中,養兒為了防老,所以有了兒子才是老人最好的依靠,可是兒子需要孝順才能夠是依靠。如果不孝順的話,那就是一個累贅,還要為子女操心費力不說,投資相當的大,掙了一輩子的錢都給子女花了,自己卻落下了一個病殘的身體,甚至還失去了依靠。“百善孝為先”,希望做子女的要多孝順父母,等到那一天“子欲孝而親不在”,後悔晚矣。

農村人想老有所依,那就必須在年輕的時候買社會養老保險,年老以後可以享受養老金也就是退休金,當然是城市裡的這種養老保險,不是農村的養老保險,那太少了。現在農村的養老保險只有100元左右,確實不夠老人基本生活的開支,就目前的物價來說農村養老保險的標準普遍提高到500元左右,應該是最好的水平。當然,上海、北京地區的農村的養老金要高一些,都超過了500元,上海地區最高達到了930元每人每月,北京地區在農村達到了710元。

當然對於國家採取的老有所依的方法,那就是對那些孤寡老人,或者是法定贍養人沒有贍養能力的老人入住敬老院,實行包吃、包住、包穿、包醫、保葬,這也是對這些老人,最有效的老有所依的方法,國家花錢買服務,為這部分老人有一個安詳快樂的晚年。



總之,對於農村人想老有所依,那就要好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培養自己的孩子,這是一個很好的依靠。農村人想老有所依,必須靠自己,那就是在年輕的時候購買社會養老保險,老了以後,就可以享受養老金,而且數額比較大,這才是最好的依靠,俗話說:求人不如求己,靠人不如靠己。農村向老有所依,這就需要國家進行扶持,也就是提高農村養老金的發放標準,就按目前的市場價格來說,農村養老金的標準提高到500左右,是解決農民老有所依的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大家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進行留言交流。


宗元三農堂



我高興18


農村人如何做到老有所依,以前農村人的思想就是生兒子,養兒防老。但養兒真的能防老嗎!兒女教育的好,有錢了還好一些,到老了能享福,如果碰到敗家兒女,可能還得提前給氣死!

在農村老人要想做到老有所依,首先要靠自己。

1.首先要有一個好身體,健康就是本錢,農村老人只要不生病,有個好身體,他們都不會閒著,總會想點辦法掙點錢。(說到這讓我想起了我爺爺,省吃儉用一輩子,八十多歲了每天還到處撿瓶瓶罐罐賣錢,讓他注意身體,他說賣個幾塊錢夠一天的菜錢了。)

2.現在國家政策也好了,農村老人每年都有補貼,看病吃藥基本都不怎麼花錢。

3.還有就是子女孝順,不惹老人生氣,逢年過節多去看看老人,不讓他們感覺太孤單。

農村老人做到老有所依,其實也很簡單,他們的要求並不高,有吃有喝有個好身體,沒事坐到樹下大家聚到一起說說話,就心滿意足了!




德德說


“農村人怎樣才能老有所依”呢?這是在過10年最普遍的事情了,我們50~60後,當年是生育最高峰時期,那時候鄉村學校有多少,而且都是滿員,現在鄉鎮(原來沒有拆並的鄉)學校最多一所,兩比出生人口可想而知。現在農村有很多獨生子女和兩女戶的,當初政府曾大力號召“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想來政府是不會不管我們農民的。剛剛在新聞上看見河南安陽市已經出臺了農民退休金政策,說65歲農民可以每月拿400元退休金,具體怎樣實施的不得而知,但我也覺得若干年後政府會給農民發放退休金,畢竟只有50和60最多有一部分70後沒有交社保了。但是農民尤其是50、60後,他們只要身體好,能在田間勞作的話,是不要很多錢養老的。當下我有幾個長輩都80多了,都是子女共同負擔,像我丈母孃,我們做女婿的也每年給一些錢,2000左右不等,也有條件差的,給的少點,但老輩們有很多小輩,積少成多,再加上政府的養老金,基本上夠生存了。要想老有所依,我們這代60後還要繼續努力賺錢,靠自己掙錢養老,畢竟孩子們不容易,他(她)們負擔也重,現在子女的學習費用太多,但是每個家庭不一樣,有很多爺爺奶奶要帶孫輩,就只能靠兒女養活了。要想老有所依,最好政府能發放一些退休金,畢竟他們以前也為政府交了很多年公糧(工人是國家提供了一個廠的平臺,他們才能交社保一樣);我輩們自己努力賺錢,兒女們在孝敬一點就行了。


默默無聞的豬


農村人如何老有所依?說實話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也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到底農村人老了之後依靠什麼來渡過晚年呢?本人覺得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第一方面:農村都有“養兒防老”這個傳統觀念,很多的老年人認為多養幾個子女,自己的晚年生活一定會有所依靠的。多養幾個子女,好好的教育他們,將來自己老了,即使有的子女不夠孝順,但是因為子女多,總有那麼一兩個比較孝順的,自己的晚年生活總不會太差吧。

第二方面:農村很多老人也認為,要想自己的晚年生活得好,靠子女也不行,子女們都有自己的小家庭,也都還有自己的子女要養,都有自己的家庭要經營。可能沒有那麼多的精力來管自己的老爹老孃了。所以很多農村老人們覺得,靠子女還不如靠自己,自己養個好身體,身體健健康康的。健康就是本錢,農村老人只要不生病,基本都不會閒著,都會自己想辦法養活自己。他們一天也花不了幾個錢,自己靠自己也不會給子女們造成負擔,只要子女們過年過節回家看看就行了。

第三方面:國家社會保障政策好,國家社會福利政策也開始越來越健全了。像什麼農村醫療保險、什麼農村社保以及一些低保政策等。都為廣大的農村人提供了很多的保障,使農村人再也不怕老了沒有依靠沒人養了,因為國家政府會為你養老。

以上是農村人老了依靠的主要幾個方面,可能不夠全面,但是也代表大多數的情況。我個人覺得雖然父母可以靠自己,可以靠國家保障性政策,但是父母最願意的還是兒女們孝孝順順的。父母養我們小,我們就該養他們老,他們陪伴我們的童年我們就該陪伴他們的晚年,讓他們的晚年兒孫繞膝、幸福安康。





川妹曉靜


現在農村養老有兩種情況一丶前一階段國家為他們提供養老條件,交納和補交一定數額的現金,到退休年令後提供養老保險金。另一種在兒女家養老,這個比例數要高於前者。而後者是問題所在,人往往是在其父能=活動丶能幹活時,有些矛盾還處在萌芽之中,當老人爬不動時或臥床時問題就來了,過去有人說養兒防老可是往往是兒子行媳婦不行,女兒行女婿不行幾經周折老年人選擇自己過,這些有兒女的單身老人是很可憐的,也有把老兩口分開,一個養爹一個養媽。兒女把爹媽弄離婚了。那農村老年人應該怎麼辦呢這是一個現實又無法徹底解決的問題,一丶建立養老院,老人入院資金由兒女負擔,老人在院內吃不慣的可提供單室由自己做吃,行動不便由院內服持。二丶試用流動看護的辦法,對於單住不和兒女住在一起的老人,又不願進福利院,院內可辦理服務手續,定人定時定期巡查給予應有照顧,發生的費用由兒女負擔。在其行動不便時收入院內。三丶要有合理人員配置,持侯老人不但要有耐心,而且不怕髒累,對老人衣時住行做到關心因此招聘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懂得一些防病技術。總之要解決農村老人養老的問題是一個難題。


筆刀邪神


我來回答這一問題。

一是,我研究這個問題已經好長時間了,也已經回答過同類問題。下面再說一次,請各位參考。

二是,農民老了,國家一定要給農民養老,因為農民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做出了很大貢獻。有人說農民不能有養老金,這種觀念是不對的。還有人說,這是煽惑人心。可以說,農民是中國最樸實最老實的階層,不用怕,沒有反黨反社會的意圖。

三是,農民也要制定退休機制,規定退休年齡,明確退休金金額。

四是,集中養老,以鄉鎮為單位建立養老機制。現在我國每年用的三農的補助金2.2萬億之多,難道拿出一部分來還不能解決嗎?各級財政再拿一部分還不能徹底解決嗎?我估計一定能夠解決的。

總之,農民養老問題是一個大問題,應該給予解決。



英莫問667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每個國家每個社會人們的共同願望,每個人在步入中年老年以後都會想到這個問題。

在整個社會階層中,沒有退休工資,沒有可以維持生活的養老金,沒有固定收入,就屬農民了。

農民怎樣才能老有所依呢?第一,讓孩子多讀書,讓他們有出息,有好工作,有足夠的收入,他們才能有能力有信心給你養老。二,你現在就對父母盡最大的孝心,經常關心父母,問寒問暖,這就是在教你的兒女:我老了你們也要這樣孝敬我,這樣關心我。第三,趁年輕多吃點苦,多存點錢,能幹點事業就更好,有積蓄有產業就不怕老無所依。第四,趁現在還能跑得動,多買點養老金,到老了不能動那一天你的生活來源就不愁。第五,多鍛鍊身體,少抽菸少醺酒,保持一個健康完美的身體,既使老了掙不到錢了,最起碼自己能照顧自己,也不給兒女找麻煩。第六,經營好自己的房屋產權和承包土地權、林權等等,誰孝敬父母,父母死了就歸誰,這是對養活父母孝敬父母的回報。

除了這些,還希望國家逐步加大對農民的社會保障和福利。最重要的是有個健康的身體,老了能跑能動,如果經常病秧秧的,俗話說“久病無孝子”,兒女們遭殃自己也受活罪,所以,身體健康才是人一輩子最大的財富。


凡人農夫


農村人要做到老有所依,在我看來,主要有三個方面可以做,第一個是要靠自己,第二個是靠兒女,第三個要靠社會,靠自己是要在自己有生之年自力更生創造更多的財富,靠兒女是要在有生之年樹立榜樣,行的正,端的直為兒女創造財富,教導兒女。第三個靠社會是要靠社會的基本福利,靠養老保險等。

自力更生

大家都聽說過自力更生,自給自足。別人再有不如自己有,即使是兒女再有也不如自己有。農村很多老年人都說“不要吃兒女的嘴邊食”,兒女一天可以給你200兩天可以給你200,那十天100天一年呢?因此,“養兒防老”我們要適當的改一改,應該是自己存部分的錢養錢防老。只有這樣,在年老的時候至少不會看兒女的臉色行事。現在有些兒女不孝順老人的多了去了,因此有些事情我們不得不考慮。


教育子女

都說孩子有時候的行為直接可以反應出一個家庭的教育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起作用的。如果父母在平時起到好的帶頭作用,可以好好的教育兒女,不溺愛他們。在平時要做到言傳身教的作用,這在將來會有很大的好處。其實父母的作風以及性格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社會保障

現在很多有錢人都在注重保險問題,在農村的很多地方也都越來越實行保險了。我們不得不考慮一些事情,現在有些地方買保險確實是可以讓自己的兒女受益的。有些人可能這樣想,保險其實自己也用不到,為什麼一定要買呢?有時候我們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而且也應當建議社會建立健全的養老制度和提高健全的社會保障。

只有這樣,基本上才能夠保證農村的老有所養的問題,這三條無論哪一條做得好基本上都可以保證後半生的問題。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問:農村人怎樣才能老有所依?

老有所依的方法有很多,就看自己怎麼選擇。

一、養兒和養女,把子女培養成才

父母有養育子女的義務,等父母老了,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養兒可以防老,現在社會養女同樣可以防老,如果把兒女培育成才,等以後他們生活好了,賺的錢多了,自然不會虧待父母。

二、年輕的時候努力打拼掙錢

養老要花錢,如果自己沒錢就花子女的錢,這會加重子女們的負擔,不過這也是應該的,但是如果自己有積蓄,養老的重擔顯然會減輕很多。

年輕的時候努力打拼賺錢,然後回家蓋房子,買車子,孩子們結婚生兒育女了,自己又有幾十萬的存款,再加上自己有土地種菜養雞,生活上根本就不需要依靠子女們太多,再加上農村又有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也為老人的生活減輕了很多壓力。

三、嫁女多要點彩禮

現在農村男多女少,彩禮越來越高,很多人嫁女兒要高彩禮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把錢裝到自己的口袋裡,這些彩禮用來養老也是可以的,如果有幾個女兒,那通過嫁女兒,就能進賬百萬,別說養老,再建一棟新房子完全沒問題,還有嫁女兒又不是賣女兒,女兒嫁出去後,她們該孝敬的也不會少。

總之農村人養老的方式有很多,不過我建議採用第二種方法最好,只有通過努力賺錢來改變自己生活才最安心,其他的方法都不太靠譜,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