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丨“好鋼”務必用在“刀刃”上

□歸欣

好鋼用在刀刃上。這是大白話,更是大道理。就目前的抗疫形勢而言,最緊缺的醫用物資就是“好鋼”,最緊迫的救治前線就是“刀刃”。 這幾天,湖北省和武漢市的慈善組織之所以廣受質疑,就是在處理這對關係上出了大紕漏。

非常時期,原本無須過多苛責。但怎樣才能離開輿論漩渦,怎樣才能為抗疫作出應有貢獻?對此事,筆者以為可以給這些慈善組織提一些建設性意見。

其一,應公開透明。收了多少物資,捐了多少物資,用到了何處何地?瞭解這些信息,是廣大捐獻者的基本權利;公開這些信息,則是慈善組織的基本義務。某明星的個人慈善組織尚且能做到公開“每一袋方便麵”,最權威的紅十字會反倒不行?值得欣慰的是,武漢市委主要領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責成慈善機構,每三天發佈接受捐贈的情況,捐贈物品使用的去向,廣泛接受社會的監督。相信這會是一個好的開端。

其二,應用之有道。把最寶貴的物資交給最專業的人,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救治最多的患者。無論湖北省慈善組織的負責人和某民營醫院的院長如何回應、辯解,都不能掩蓋這樣一個事實: “主力中主力”的專業收治醫院僅僅獲撥3000只普通口罩,而“預備中預備”的整形美容醫院卻拿到了1.8萬隻高標口罩。更讓人想不通的是,某慈善組織的提貨名單上,居然沒有這家當地知名的國家首批三級甲等醫院。這樣的錯配,必須立整立改,因為廣大捐贈者的愛心,是援助大武漢的公器,而不是可隨意支配的私帑。

其三,應高效運轉。疫情就是軍情,救援不能等到明天,下一秒都覺得遙遠。收到了數億元的捐款,卻讓它躺在賬本上睡大覺;得到了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大量物資,卻讓它在貨倉裡發呆,這無論如何不是一句“人手不夠”能解釋的,倒是那句“幾十年沒打大仗了,一打仗就有點亂”是句大實話。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現在到了湖北和武漢的慈善組織展現擔當和作為的時候了,早一秒行動起來,就可能多一位患者得救。

在這個最艱難的冬春之交,為了支援武漢,祖國各地都行動起來了:汶川的倖存者毅然決然捐了自己養的黑豬;蘭考的脫貧戶毫不猶豫捐了5000只雞蛋;壽光的菜農們棚裡挑燈急送數百噸蔬菜;各地能生產防護服、口罩的企業都在超負荷運轉;各省醫療隊放棄春節、星夜馳援……我們堅信,武漢上空沒有所謂的物資“黑洞”,而是四面八方的煌煌大愛;我們更期望,相關慈善機構能用實際行動保衛武漢、救助同胞,而不是貽誤戰機、愧對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