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对亲人发火、对陌生人客气,是怎么一回事?

王导GG


首先很荣幸能够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看到这个问题 本人感到非常得惭愧 后悔! 本人是80后 今年34岁了 每每跟父亲 妈妈吵完架 回家之后都特别得后悔 感到挺难过得 当时不应该跟爸爸妈妈那个样子! 他们一天一天得老去了 对于亲人无脑模式得谈话聊天 不过心得说话 出发点都是为了对方好 所以对方有什么在你个人得角度看来不对得地方 所以就容易语调很大 很激动 ! 就因为满心得都是为了对方好 无理由 不求回报得付出 甚至是生命 无怨无悔 所以才会产生发火 对峙 或者冷战什么的 说白了 就是孩子身体里流淌着父母得血 老话说的好 血浓于水 就是这么个简单道理! 其他都是狗屁扯淡

对于亲人 理解之后 后者就不难理解了 对于陌生人 有脑模式 对方做什么都不会 入你心 本身当今社会 很多人防备之心都很重 所以顺理成章就客气了 对方甚至去做一些在你看来很 二得事情 你都会很礼貌得说 这个不太好 个人建议 但是你要去做 你就去嘛 完了对方还会觉得 你挺好 呵呵 不难理解 就这么简单!


趁这个机会我像跟看到这个回答得兄弟姐妹们说一句 父母一天天得老去了 不要跟他们吵了 岁数大了 很容易多心 很敏感 很容易难过 伤心得! 所以啊趁父母活着的时候多陪陪他们 然他们开心 不太伤大雅得事情 就沉默听着就行了 父母不在的时候 你去扫墓一万次 都不如你好好在他们在的时候 陪陪他们 孝敬 比啥都强 祝福天下所有得父母 身边得亲人们 开开心心 快乐每一天。


你好我是刘先生


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教养和礼貌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克制。在亲人面前,容易放松对自己的约束和克制,因为觉得亲人总会原谅自己的。而陌生人面前,人有本能希望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因而更为克制与掩饰。

但是,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这样是不对的!不对的!不对的!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对外人彬彬有礼,人人称赞,但是亲人却对其怨声载道,并非是亲人挑剔,而是他把自己的好脾气都留给了外人,但是他又需要情绪的发泄口,于是家里最亲的人成了他发火的对象。


我相信,再温和再有教养的人都多多少少有点脾气。你会发现,很多平时很少发脾气的人,一旦发起脾气来会怒不可遏,就是因为平时压制的所有怒气和怨气都在瞬间爆发了。所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句话并不是什么负能量。

我们每个人都允许不开心,允许有情绪低谷。跟爱人、亲人或者最好的朋友平心静气的聊一聊,心情会豁然开朗;但有时候,沟通和倾听似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因为心里那无处安放的怨气和怒火是不能光靠说说就能平息的,于是,很多人选择了发脾气,一点小事就会借题发挥,把怒火撒向最亲的家人。

无疑,这样做对家人是最不公平的,并且也无益于家庭和睦与孩子的成长。很多研究都表明,小孩在父母充满火药味的家庭长大,更容易在日后形成激进的行为或某些心理问题。


正确的方式是,当自己烦躁不安的时候,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发泄。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去健身房! 撸铁、跑步、搏击操都是最好的发泄,出一身汗,洗个澡,身体上虽然暂时疲乏,但是精神上真的会轻松很多。睡一觉心情真的会很多。这不光是经验,有科学证据表明,某些运动会产生让人心情愉悦的内啡肽(endorphin)。

其二,疯狂唱歌。找一个相对隔音的房间(实在不行,浴室也可以)放声歌唱。

其三,在家做个沙袋,狠狠地e砸,记得带上手套,别让自己受伤。

其四,到一个僻静的山谷或者山顶,大喊大叫鬼哭狼嚎(但请注意不要扰民)。

我不建议寻找暂时的沉浸式快乐,比如有人说打暴力游戏、买一堆垃圾食品放任吃喝……我认为这些只会让心情更糟糕,因为做完你会更有负罪感,这样的发泄就跟对亲人发火一样,百害无一利。

请每次想对亲人发火前,默念三遍:生活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经史通义


印象中有一次,因为极度崩溃,一个朋友来安慰我。先前是在茶馆,后来,依然无法平复,她说:“你跟我回家吧!”

她是公认的好人,言谈如沐春风,举止恰到好处。社交圈里,赚人好感。工作场上,赢人信任。

我于是跟她走。心凉如许,自然而然地,想在温暖的人身旁,再多呆一会儿。

到了她家,她母亲在做饭,父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打过招呼,和她一起进了房间,继续说女生间的私密话。

后来,她出去,不知怎地,就听见她的吼叫:“叫你不要买茄子,还要买,聋了是吗……”那种克制不住的狂躁,隔着几重墙,依然尖锐地穿了过来。

我吃了一惊。

在我的认知里,她与任何负面情绪,都互相绝缘,菩萨般恩慈悲悯,从未有这样攻击性爆棚的时候。

可是,当她推门进来,见了我,重又如言笑晏晏,俯仰唯唯,一如解语花。

那天晚上,又发生了几次小纠纷,父母辩白几句,她又大发雷霆。我知道她已经克制,但不知怎地,就是克制不了。晚饭后,我便告辞了。

我无力指责什么。

因为,天下有许多人,都是这样的。


这是在鲁院时,路遥的发小——白描老师在课上讲的细节:

在路遥心里,一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要拯救黎民于水火,改变陕北农民的命运。他胸怀天下,悲天悯人,宛若父亲对子女,上苍对众生。这种责任感和悲悯情结,在他的作品中,处处均有体现。

但他也是一个冷酷的丈夫和父亲。

有一回,他老婆抗着煤汽罐上五楼,他坐在一楼,神情漠然地看着她艰难爬行,几步一歇,却一动不动。

而可二,也讲过一个大V,在人权领域,一直在发声和呐喊。所言所行,堪称为士,为无数人折服。

但是,在家中,他却转换嘴脸,变身为暴君,对妻子儿女家暴。

一边忧国忧民,一边冷漠残酷。

一边民主自由,一边独裁专断。

一边母乳天下,一边攻击至亲。

你无法说,这样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只能说,可怜了家人。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分裂?里外不一,如此谦和又如此暴躁呢?

1,出于安全心理。

人类千万年的生存,早已形成一种潜意识。

千万种善意,不会让我们免于伤害。

但只要一点恶意,就足以带来危机。

出于驱利避害的本能,我们走出家门后,就会谨慎处世,妥帖做人,将自己弄得完美无缺,以防止暗箭袭来。

但在家里,就没有这样的顾虑。父母永不会害你,兄弟姐妹永不会伤你。于是,你可以为所欲为。

2,对家人发泄,零成本,无代价,没有后顾之忧。

亲情是最好的保护伞,也是最好的避罪地。

我们对着父母大吼大叫,永远不会被真正责罚。

所以,一个不成熟的人,就选择虐待最爱你的人,来发泄心中怨气与怒气。

3,态度有啥用,物质最重要。

一种很普及的观点是:爱算什么,钱才给力。

于是,你以为,给钱让父母买补品,补他们的身。就可以扯平,你利用恶言恶语,来伤父母的心。

问题是,你买再多补品,这心,还是碎的。

扯得平吗?扯不平的。

究其根本,爱的流动,不是源于金钱往来,而是源于“你”和“我”的互动。

4,一生还长,有的是弥补机会。

我们以为,现在对父母狠,将来,有的是机会来赎罪。

其实,这也是个伪观念。

一名叫博朗尼·迈尔的临终关怀护士,总结了生命走到尽头时,人们最后悔的5件事情。

其中,“没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排名第一。

而“花过多精力在工作上,错过了关注孩子成长的乐趣,错过了爱人温暖的陪伴,错过了向家人认错”,则位居第二。

人这一生,很长,也很短。

许多时候,我们以为遥遥无期,一转眼,就是永生不见。

珍惜时光,分清内外,不把外人当家人,不把家人当敌人,才是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不二王道。

多年前,我与父母的关系,也是极其紧张。和文初的朋友、路遥、大V,以及天下许多人都一样。

也曾怨恨,也曾剑拔弩张,对他们的劣迹与缺点零容忍。于是,父亲和我冷战,母亲曾因我暗自抹泪,妹妹曾与我互相侮辱。

如今想起,心中戚戚。

就像那句话所说:我们一直保护的,是与己无关的人。我们一直伤害的,是深爱我们的人。

后来,愈成长,就愈自责:对家人玩命伤害的人,到底要坏到什么程度,蠢到什么程度,弱到什么程度!

但凡只要有点心智,良知与教养,就不会如此低劣。


也许有人说,有时候家人让我们忍无可忍,实在忍不下去。诚然,并非每一种家庭,都合乎心意,但你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以下:

1,免除未来的伤害。

理清界限,讲明道理。

2,消解过去的伤害。

宽宥宿怨,与家庭和解。


家庭是每个人成年后的子宫。是精神羊水的来源,是肉身成长的营养库。你和它,永远有着一根无形的脐带在联结,无从摆脱,也无从逃离。

倘若不接纳,强行从自身分裂出去,制造成异己,不再融为一体,有条不紊,就成为失序的根源。那么,那个新的异己因为自我的排斥,反过来对抗,变成敌人,与你终年对战,形成更大的失序。

怎么办?

唯有理解。

你要打开通道,去“懂”他们。让尊重、倾听、体恤一一发生,从“我”出发,进入“他们”的世界,体察家人言行的缘由,看清选择背后的苦衷,懂得这一切发生。

理解之后,爱与宽宥就会到来。

人问耶稣:“我兄弟得罪我,我一天原谅他的过失与冒犯7次,够不够?”

耶稣答:“不够,你要原谅他70个7次。”


周冲的影像声色


我觉得我最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刚刚爸爸五点下班回家,因为一个鞋架摆放的问题跟我妈吵得不可开交,家里火药味十足,其实鞋架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问题我想还是他们应该在工作上面碰到的某些不如意吧,著名的踢猫效应也是从万千实践中得来


我们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对最亲近的人发脾气 而在陌生人面前却毕恭毕敬呢?


我们每个人都做着同样或类似的事:把耐心和宽容给了陌生人,却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信任和最爱的人



 其实这是一种置换心理

我们在外面是社会形象,我们要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形象,所以我们不敢轻易对同事发火发牢骚,我们往往是比较理智的。但是在家里,就是处在“安全区”里面的,我们面对家人或者面对朋友就会有恃无恐,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耍耍性子、发发牢骚,亲人们也会无条件地包容自己,不会随意抛弃、拒绝、伤害我们。所以我们将在社会上遇到的所有不开心置换到亲近人身上,通过置换来表达感情。所以我们会控制不住自己对亲近人发火发牢骚。

  

这个的原理就是:

  当你对某些人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无法对对方直接表达。比如,对方比你强大,或是意识层面知道这么做会对自己不利。你就会把这种情绪情感转移到一个较安全的对象身上,以防御自己心理上无能无助的焦虑感

。简单来说就是,你是对某个人有一些看法,却把它体验到其他人身上。

  有时妈妈会对因为孩子总是乱丢玩具,而对孩子大吼:“你就像你爸爸一样,什么东西都乱丢。”其实这位妈妈是将对丈夫的情感置换到了孩子身上,这个妈妈发泄的是对丈夫的不满。因为不想和丈夫争吵,导致婚姻关系紧张,所以有很逗妈妈会对小孩的忍耐力极低,一点小事就会让妈妈爆发,其实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她将对丈夫的不满置换到了弱者(也就是孩子)的身上。这样做虽然一定程度上面缓和了自己的情绪,但是这种行为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造成极大的影响,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也会变得喜怒无常。


当我们在迁怒他人的时候,我们置换的,是对强者的愤怒。我们防御的,是对自己的无能

  

不论什么原因,再亲近的人总是接受到我们的莫名的愤怒也会感到灰心,亲近人的爱是不能随意挥霍的。置换是心理防御的一种初始过程,它的本质是一种替代性满足。也许我们满足于一瞬间释放自己情绪的快感之中,但是其实我们面对这个世界时,心里那份无能还在,事情并没有得到结局,所以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总是伤害我们亲近的人

  

我们要真心的和亲近的人沟通,良好的沟通是问题解决的良方。将自己遇到的不愉快说出来,让亲人和家人了解到我们的时需要帮助的,只是通过简单的发火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还会因此伤害彼此的感情。


(刚刚等爸妈冷静下来的时候跟他们说了文章的内容,老爸一个大老爷们居然脸红了哈哈哈哈哈这是什么神仙老爸! 为了惩罚他我们今晚决定要他先抱起老妈原地转十个圈再下厨~)今晚朋友圈在线直播厨房起火哈哈哈哈哈哈~


Vivian酱


记得儿子读初二的时候吧好像是,有段时间老和我顶嘴,甚至有次还向我吼,差点就动手揍他了,真生气了,连着几天没搭理他。早上醒来发现他在我书桌上留了张字条,大概意思是:亲爱的爸爸,对不起,我不该向您发脾气,可能是青春叛逆期,加上学习上的原因,我没能克制住自己,不是儿子不爱您,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不向您发脾气还能向谁发呢?请原谅,以后我会注意自己的情绪,爱您的儿子。

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对外人也往往很礼貌、很客气,却常常会对家人包括老母亲发脾气,但,我深爱我的家人,爱的方式不是只有一种。

对外人发脾气,可能会产生不好的甚至严重的后果,即使感觉不舒服甚至愤怒,也只能隐忍;而家人则不然,因为家人会包容、会原谅,事情过了就过了,一家人,不计较,不记仇,更真实。

人都有脾气,自控能力各有不同,不能以此来衡量、判别一个人对家人爱的真假和深浅。



孤楼独饮


作为亲身经历者,以及目前仍在经历的我来说,我对提出的这个问题想表达下自己的想法,对亲人时常发火,首先可以说是“大男子主义”思想严重,其次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再次也可以说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大男子主义”思想的诱因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氛围的不和睦会直接成就下一代

“照搬”的思维模式。

我的父亲(2013年因心脏疾病已过世)就是这么一个人,时常会对家人发火,对外人很是客气,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的父亲是个心地非常善良的人,即使对家人发火,也完全是因为他考虑的事情太周全,太爱操心,总是感觉没有他的指点你就做不好事情,就算正为某件事发火,有外人来或有电话进来,他都是会非常客气的对待,这就是面子的问题了,太爱操心,太爱面子。我的父亲对待外人的事情向来都是有求必应,多数情况下都是即使搭着钱也要为别人把事情办好,他不想让外人说他的不是,也正因为是这种情况,他的社交圈子很广,几乎与他接触过的人没有人说他不好,父亲已过世六年了,他圈子里的朋友仍然对我和哥哥有着很大的帮助,就好像父亲仍在世。

之所以,父亲的影响,我和哥哥的处事性格也是“照搬”进了现实生活中,父亲的过世影响了我很长一段时间,我时常反思这种性格的弊端,也正是因为时常反思,我在现实生活中慢慢的改变自己,想发火时迅速地转变思维,多为别人考虑一下,换位思考一下等等等等吧,其实,我想说的是时常发火,从医学角度上讲会对身体机能造成不良影响的。

对亲人发火,对陌生人客气的人,首先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家是港湾,亲人是他最依赖最可靠的人,可能是因为在外因为某些事情影响到了情绪,把这种情绪带到了家里,只是他宣泄的方式做的不对,即使发过火之后,其实他的内心和嘴里说出来的话也是不一致的,所以他会很后悔发火,但是控制不了情绪。

所以,如果有朋友正在经历着,发火的朋友请克制下情绪,选择你认为靠谱的方式与亲人沟通;被发火的朋友,请你从体谅出发,想要让发火的朋友控制情绪,平时要多保持沟通。亲人之间就是要多互相体谅,时常换位,时常沟通,祝福所有的家庭都和和睦睦的

岁月如歌TF


其实如果问问身边的人,有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在外面对不太熟悉的同事或者朋友或者其他人都会很有礼貌和很好,但是对家人对自己很亲的人却经常大发脾气。就拿我本人来说,说一下我为什么这样做的感受。

对外人很热心礼貌

从小到大,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外面的人都会认为我很听话,是个很有礼貌的人,我是属于那种不管是买东西还是在外面接受了什么服务,我都会说声谢谢。更或者是朋友对我的评价,我这个人很热心,无论朋友有什么帮助我都愿意去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她们,有些时候我在大街上看见什么广告牌或者共享单车倒了我都去扶一下。所以人际关系一向都很好。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我这个人很在乎他人的看法,所以我希望我自己在他人眼里是个很好的人,我不愿意给任何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我会把我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去,大学时候在寝室里,六个人就会有六种不同的性格,我们寝室有一个室友属于那种有起床气,或者一不小心就会生气发火,很明显的表现出不满,如果有不开心的事就会在寝室发火,比如关衣柜门会砰的一声关掉,影响其他室友的心情。我就是属于那种就是有情绪也不会表现出来,因为我不想影响到其他人,我觉得这是我自己做人的原则,因为我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会引起别人的讨论,会觉得我这个人不好相处。因为我就觉得我那个室友不好相处,我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后果。这就是我为什么对外面的人很好的原因

对最亲的人总是露出不好的一面

这也是我从妈妈和男朋友口中知道的自己,他们说我就是有什么火和不满都会在家里,我妈妈说我就知道欺负她怎么不去外面欺负人😅。我对我男朋友也是,耍各种小脾气,有什么不满都会发在他身上,还要打他,他都不生气不骂我,还是很包容我。有些时候事情可以小到,一个东西没有摆好我都会有情绪骂他。我记得很印象深刻的一次,那次我在上班时候有些事很委屈,回到家后各种不满意,他说什么做什么我都没给好脸色,他做好饭等我,我不但没有说辛苦了,还骂他煮的太多了浪费了,他就问我为什么对外人那么好,对他就不能包容还那么凶,我记得当时我回答了一句,你是我男朋友,那么亲的人,我在外面还不能发火让别人感觉到我的不满,我回家还要这样伪装自己我觉得自己好累。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把身边最亲的人当作最信任的人,各种小脾气都会发出来,因为只有家人最亲的人才会理解为什么我们这样做而不去怪我们,如果在外面也这样做,别人是不会理解我们的,就会觉得这是个什么人,脾气这么坏肯定人品也不太好。所以这就是我理解的为什么给外面的人最好的一面,给家人最不好的一面。


孤单小红帽red


我就这么一个爱发火的人,可能是压力比较大吧?发自内心,原因在于我,没有能力管好这个家,是我的错。看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法分享给我。我一下班回来,看见家人就想发火,俩个小孩子都二十多岁了,还没成家,特别是女儿不出去找工作,天天坐在家里打游戏,女儿也打,儿子也打,老婆一不上班就打牌,说一下她(他)们都不爱听,说又说不得,骂也骂不得,打也打不得,怎么办。我觉得这样的生活过得不正常。我在厂里上班天天加班到晚上21点,累的不得了,我下班回来看见就来气,就想发火,是不是我发火发错了,请朋友们给我指点。


富482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大概就是这个亚子吧,我以前不懂事,脾气暴躁,后来上了大学,见到了不同的人,经历过不同的事,真的是懂得了很多道理,现在对家人很有耐心,虽然离得很远,但是联系的频率很高,一两天发个视频,聊聊天问候,节假日发个小红包。多点耐心,多点理解,多点关心,给你最亲的人。


猫猫公主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把最坏的情绪给了最亲的人。

我们总是认为,越是亲近的人越可以肆无忌惮,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无论我们做什么亲人都会包容和原谅。反观,对待陌生人,我们要体现自己的修养,要客客气气,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包括我自己之前也是这样,对待陌生人很有礼貌,到家里就会咋咋呼呼,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对我自己的父母,很多话总是不经考虑的说出来,也在无形中造成了伤害。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大学毕业,有一年过年回家,我和朋友聚会完回到家,发现我爸把我的羊毛大衣丢进了洗衣机,当时我的火直接上来了,对着我爸大吼:羊毛大衣怎么能用洗衣机洗?!你闲着没事了动我衣服!说完我就拿出衣服气呼呼回到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关上门。

其实在那个瞬间,我是没有理智控制情绪的,或者说在亲人面前我丢掉了自己的理智,我也没有看到父亲的反应。

直到晚上时,我爸一声不吭,默默的喝起来酒,想起之前发生的事,愧疚一涌而来。

他一辈子没干洗过衣服,又怎么会知道羊毛大衣不能用洗衣机洗。回家几天,我每天都在外面胡吃海喝,他一句话不说,只是默默照顾我的饮食起居,帮我打扫卫生洗衣服,我又有什么资格,什么脸面埋怨他闲的没事动我衣服!

那一刻,我意识到了很多伤害都是在无意中形成,对待亲人我一直都是这种毫无顾忌的太多,肯定让他们伤心过很多次吧。

之后,我开始学习如何与父母相处,我会尝试着说谢谢你,会表达自己的爱,遇到事情也会刻意的控住一下情绪。虽然我知道无论我做什么,亲人都会包容,但是我不能伤害最疼我爱我的他们。

希望我们都能慢慢学会与亲人相处,把好情绪也留给最爱的人,不要让最爱我们的人受到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