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對親人發火、對陌生人客氣,是怎麼一回事?

王導GG


首先很榮幸能夠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看到這個問題 本人感到非常得慚愧 後悔! 本人是80後 今年34歲了 每每跟父親 媽媽吵完架 回家之後都特別得後悔 感到挺難過得 當時不應該跟爸爸媽媽那個樣子! 他們一天一天得老去了 對於親人無腦模式得談話聊天 不過心得說話 出發點都是為了對方好 所以對方有什麼在你個人得角度看來不對得地方 所以就容易語調很大 很激動 ! 就因為滿心得都是為了對方好 無理由 不求回報得付出 甚至是生命 無怨無悔 所以才會產生髮火 對峙 或者冷戰什麼的 說白了 就是孩子身體裡流淌著父母得血 老話說的好 血濃於水 就是這麼個簡單道理! 其他都是狗屁扯淡

對於親人 理解之後 後者就不難理解了 對於陌生人 有腦模式 對方做什麼都不會 入你心 本身當今社會 很多人防備之心都很重 所以順理成章就客氣了 對方甚至去做一些在你看來很 二得事情 你都會很禮貌得說 這個不太好 個人建議 但是你要去做 你就去嘛 完了對方還會覺得 你挺好 呵呵 不難理解 就這麼簡單!


趁這個機會我像跟看到這個回答得兄弟姐妹們說一句 父母一天天得老去了 不要跟他們吵了 歲數大了 很容易多心 很敏感 很容易難過 傷心得! 所以啊趁父母活著的時候多陪陪他們 然他們開心 不太傷大雅得事情 就沉默聽著就行了 父母不在的時候 你去掃墓一萬次 都不如你好好在他們在的時候 陪陪他們 孝敬 比啥都強 祝福天下所有得父母 身邊得親人們 開開心心 快樂每一天。


你好我是劉先生


因為對大部分人來說,教養和禮貌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剋制。在親人面前,容易放鬆對自己的約束和剋制,因為覺得親人總會原諒自己的。而陌生人面前,人有本能希望能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因而更為剋制與掩飾。

但是,重要的事情強調三遍:這樣是不對的!不對的!不對的!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人,對外人彬彬有禮,人人稱讚,但是親人卻對其怨聲載道,並非是親人挑剔,而是他把自己的好脾氣都留給了外人,但是他又需要情緒的發洩口,於是家裡最親的人成了他發火的對象。


我相信,再溫和再有教養的人都多多少少有點脾氣。你會發現,很多平時很少發脾氣的人,一旦發起脾氣來會怒不可遏,就是因為平時壓制的所有怒氣和怨氣都在瞬間爆發了。所謂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這句話並不是什麼負能量。

我們每個人都允許不開心,允許有情緒低谷。跟愛人、親人或者最好的朋友平心靜氣的聊一聊,心情會豁然開朗;但有時候,溝通和傾聽似乎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因為心裡那無處安放的怨氣和怒火是不能光靠說說就能平息的,於是,很多人選擇了發脾氣,一點小事就會借題發揮,把怒火撒向最親的家人。

無疑,這樣做對家人是最不公平的,並且也無益於家庭和睦與孩子的成長。很多研究都表明,小孩在父母充滿火藥味的家庭長大,更容易在日後形成激進的行為或某些心理問題。


正確的方式是,當自己煩躁不安的時候,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去發洩。我覺得最好的方式——去健身房! 擼鐵、跑步、搏擊操都是最好的發洩,出一身汗,洗個澡,身體上雖然暫時疲乏,但是精神上真的會輕鬆很多。睡一覺心情真的會很多。這不光是經驗,有科學證據表明,某些運動會產生讓人心情愉悅的內啡肽(endorphin)。

其二,瘋狂唱歌。找一個相對隔音的房間(實在不行,浴室也可以)放聲歌唱。

其三,在家做個沙袋,狠狠地e砸,記得帶上手套,別讓自己受傷。

其四,到一個僻靜的山谷或者山頂,大喊大叫鬼哭狼嚎(但請注意不要擾民)。

我不建議尋找暫時的沉浸式快樂,比如有人說打暴力遊戲、買一堆垃圾食品放任吃喝……我認為這些只會讓心情更糟糕,因為做完你會更有負罪感,這樣的發洩就跟對親人發火一樣,百害無一利。

請每次想對親人發火前,默唸三遍:生活如此美妙,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不好。


經史通義


印象中有一次,因為極度崩潰,一個朋友來安慰我。先前是在茶館,後來,依然無法平復,她說:“你跟我回家吧!”

她是公認的好人,言談如沐春風,舉止恰到好處。社交圈裡,賺人好感。工作場上,贏人信任。

我於是跟她走。心涼如許,自然而然地,想在溫暖的人身旁,再多呆一會兒。

到了她家,她母親在做飯,父親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我打過招呼,和她一起進了房間,繼續說女生間的私密話。

後來,她出去,不知怎地,就聽見她的吼叫:“叫你不要買茄子,還要買,聾了是嗎……”那種剋制不住的狂躁,隔著幾重牆,依然尖銳地穿了過來。

我吃了一驚。

在我的認知裡,她與任何負面情緒,都互相絕緣,菩薩般恩慈悲憫,從未有這樣攻擊性爆棚的時候。

可是,當她推門進來,見了我,重又如言笑晏晏,俯仰唯唯,一如解語花。

那天晚上,又發生了幾次小糾紛,父母辯白幾句,她又大發雷霆。我知道她已經剋制,但不知怎地,就是剋制不了。晚飯後,我便告辭了。

我無力指責什麼。

因為,天下有許多人,都是這樣的。


這是在魯院時,路遙的發小——白描老師在課上講的細節:

在路遙心裡,一直有一種強烈的願望,就是要拯救黎民於水火,改變陝北農民的命運。他胸懷天下,悲天憫人,宛若父親對子女,上蒼對眾生。這種責任感和悲憫情結,在他的作品中,處處均有體現。

但他也是一個冷酷的丈夫和父親。

有一回,他老婆抗著煤汽罐上五樓,他坐在一樓,神情漠然地看著她艱難爬行,幾步一歇,卻一動不動。

而可二,也講過一個大V,在人權領域,一直在發聲和吶喊。所言所行,堪稱為士,為無數人折服。

但是,在家中,他卻轉換嘴臉,變身為暴君,對妻子兒女家暴。

一邊憂國憂民,一邊冷漠殘酷。

一邊民主自由,一邊獨裁專斷。

一邊母乳天下,一邊攻擊至親。

你無法說,這樣的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只能說,可憐了家人。


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分裂?裡外不一,如此謙和又如此暴躁呢?

1,出於安全心理。

人類千萬年的生存,早已形成一種潛意識。

千萬種善意,不會讓我們免於傷害。

但只要一點惡意,就足以帶來危機。

出於驅利避害的本能,我們走出家門後,就會謹慎處世,妥帖做人,將自己弄得完美無缺,以防止暗箭襲來。

但在家裡,就沒有這樣的顧慮。父母永不會害你,兄弟姐妹永不會傷你。於是,你可以為所欲為。

2,對家人發洩,零成本,無代價,沒有後顧之憂。

親情是最好的保護傘,也是最好的避罪地。

我們對著父母大吼大叫,永遠不會被真正責罰。

所以,一個不成熟的人,就選擇虐待最愛你的人,來發洩心中怨氣與怒氣。

3,態度有啥用,物質最重要。

一種很普及的觀點是:愛算什麼,錢才給力。

於是,你以為,給錢讓父母買補品,補他們的身。就可以扯平,你利用惡言惡語,來傷父母的心。

問題是,你買再多補品,這心,還是碎的。

扯得平嗎?扯不平的。

究其根本,愛的流動,不是源於金錢往來,而是源於“你”和“我”的互動。

4,一生還長,有的是彌補機會。

我們以為,現在對父母狠,將來,有的是機會來贖罪。

其實,這也是個偽觀念。

一名叫博朗尼·邁爾的臨終關懷護士,總結了生命走到盡頭時,人們最後悔的5件事情。

其中,“沒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排名第一。

而“花過多精力在工作上,錯過了關注孩子成長的樂趣,錯過了愛人溫暖的陪伴,錯過了向家人認錯”,則位居第二。

人這一生,很長,也很短。

許多時候,我們以為遙遙無期,一轉眼,就是永生不見。

珍惜時光,分清內外,不把外人當家人,不把家人當敵人,才是讓“養怡之福,可得永年”的不二王道。

多年前,我與父母的關係,也是極其緊張。和文初的朋友、路遙、大V,以及天下許多人都一樣。

也曾怨恨,也曾劍拔弩張,對他們的劣跡與缺點零容忍。於是,父親和我冷戰,母親曾因我暗自抹淚,妹妹曾與我互相侮辱。

如今想起,心中慼慼。

就像那句話所說:我們一直保護的,是與己無關的人。我們一直傷害的,是深愛我們的人。

後來,愈成長,就愈自責:對家人玩命傷害的人,到底要壞到什麼程度,蠢到什麼程度,弱到什麼程度!

但凡只要有點心智,良知與教養,就不會如此低劣。


也許有人說,有時候家人讓我們忍無可忍,實在忍不下去。誠然,並非每一種家庭,都合乎心意,但你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以下:

1,免除未來的傷害。

理清界限,講明道理。

2,消解過去的傷害。

寬宥宿怨,與家庭和解。


家庭是每個人成年後的子宮。是精神羊水的來源,是肉身成長的營養庫。你和它,永遠有著一根無形的臍帶在聯結,無從擺脫,也無從逃離。

倘若不接納,強行從自身分裂出去,製造成異己,不再融為一體,有條不紊,就成為失序的根源。那麼,那個新的異己因為自我的排斥,反過來對抗,變成敵人,與你終年對戰,形成更大的失序。

怎麼辦?

唯有理解。

你要打開通道,去“懂”他們。讓尊重、傾聽、體恤一一發生,從“我”出發,進入“他們”的世界,體察家人言行的緣由,看清選擇背後的苦衷,懂得這一切發生。

理解之後,愛與寬宥就會到來。

人問耶穌:“我兄弟得罪我,我一天原諒他的過失與冒犯7次,夠不夠?”

耶穌答:“不夠,你要原諒他70個7次。”


周衝的影像聲色


我覺得我最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剛剛爸爸五點下班回家,因為一個鞋架擺放的問題跟我媽吵得不可開交,家裡火藥味十足,其實鞋架只是一個導火索,真正的問題我想還是他們應該在工作上面碰到的某些不如意吧,著名的踢貓效應也是從萬千實踐中得來


我們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對最親近的人發脾氣 而在陌生人面前卻畢恭畢敬呢?


我們每個人都做著同樣或類似的事:把耐心和寬容給了陌生人,卻把最差的脾氣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給了最信任和最愛的人



 其實這是一種置換心理

我們在外面是社會形象,我們要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形象,所以我們不敢輕易對同事發火發牢騷,我們往往是比較理智的。但是在家裡,就是處在“安全區”裡面的,我們面對家人或者面對朋友就會有恃無恐,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耍耍性子、發發牢騷,親人們也會無條件地包容自己,不會隨意拋棄、拒絕、傷害我們。所以我們將在社會上遇到的所有不開心置換到親近人身上,通過置換來表達感情。所以我們會控制不住自己對親近人發火發牢騷。

  

這個的原理就是:

  當你對某些人的情感、慾望或態度,因某種原因,無法對對方直接表達。比如,對方比你強大,或是意識層面知道這麼做會對自己不利。你就會把這種情緒情感轉移到一個較安全的對象身上,以防禦自己心理上無能無助的焦慮感

。簡單來說就是,你是對某個人有一些看法,卻把它體驗到其他人身上。

  有時媽媽會對因為孩子總是亂丟玩具,而對孩子大吼:“你就像你爸爸一樣,什麼東西都亂丟。”其實這位媽媽是將對丈夫的情感置換到了孩子身上,這個媽媽發洩的是對丈夫的不滿。因為不想和丈夫爭吵,導致婚姻關係緊張,所以有很逗媽媽會對小孩的忍耐力極低,一點小事就會讓媽媽爆發,其實這裡面有一部分原因是她將對丈夫的不滿置換到了弱者(也就是孩子)的身上。這樣做雖然一定程度上面緩和了自己的情緒,但是這種行為會對孩子性格的形成造成極大的影響,孩子會感到莫名其妙,也會變得喜怒無常。


當我們在遷怒他人的時候,我們置換的,是對強者的憤怒。我們防禦的,是對自己的無能

  

不論什麼原因,再親近的人總是接受到我們的莫名的憤怒也會感到灰心,親近人的愛是不能隨意揮霍的。置換是心理防禦的一種初始過程,它的本質是一種替代性滿足。也許我們滿足於一瞬間釋放自己情緒的快感之中,但是其實我們面對這個世界時,心裡那份無能還在,事情並沒有得到結局,所以我們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要總是傷害我們親近的人

  

我們要真心的和親近的人溝通,良好的溝通是問題解決的良方。將自己遇到的不愉快說出來,讓親人和家人瞭解到我們的時需要幫助的,只是通過簡單的發火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還會因此傷害彼此的感情。


(剛剛等爸媽冷靜下來的時候跟他們說了文章的內容,老爸一個大老爺們居然臉紅了哈哈哈哈哈這是什麼神仙老爸! 為了懲罰他我們今晚決定要他先抱起老媽原地轉十個圈再下廚~)今晚朋友圈在線直播廚房起火哈哈哈哈哈哈~


Vivian醬


記得兒子讀初二的時候吧好像是,有段時間老和我頂嘴,甚至有次還向我吼,差點就動手揍他了,真生氣了,連著幾天沒搭理他。早上醒來發現他在我書桌上留了張字條,大概意思是:親愛的爸爸,對不起,我不該向您發脾氣,可能是青春叛逆期,加上學習上的原因,我沒能剋制住自己,不是兒子不愛您,心情不好的時候我不向您發脾氣還能向誰發呢?請原諒,以後我會注意自己的情緒,愛您的兒子。

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對外人也往往很禮貌、很客氣,卻常常會對家人包括老母親發脾氣,但,我深愛我的家人,愛的方式不是隻有一種。

對外人發脾氣,可能會產生不好的甚至嚴重的後果,即使感覺不舒服甚至憤怒,也只能隱忍;而家人則不然,因為家人會包容、會原諒,事情過了就過了,一家人,不計較,不記仇,更真實。

人都有脾氣,自控能力各有不同,不能以此來衡量、判別一個人對家人愛的真假和深淺。



孤樓獨飲


作為親身經歷者,以及目前仍在經歷的我來說,我對提出的這個問題想表達下自己的想法,對親人時常發火,首先可以說是“大男子主義”思想嚴重,其次可以說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再次也可以說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大男子主義”思想的誘因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沒那麼簡單,父母經常吵架,家庭氛圍的不和睦會直接成就下一代

“照搬”的思維模式。

我的父親(2013年因心臟疾病已過世)就是這麼一個人,時常會對家人發火,對外人很是客氣,在這裡,我想說的是我的父親是個心地非常善良的人,即使對家人發火,也完全是因為他考慮的事情太周全,太愛操心,總是感覺沒有他的指點你就做不好事情,就算正為某件事發火,有外人來或有電話進來,他都是會非常客氣的對待,這就是面子的問題了,太愛操心,太愛面子。我的父親對待外人的事情向來都是有求必應,多數情況下都是即使搭著錢也要為別人把事情辦好,他不想讓外人說他的不是,也正因為是這種情況,他的社交圈子很廣,幾乎與他接觸過的人沒有人說他不好,父親已過世六年了,他圈子裡的朋友仍然對我和哥哥有著很大的幫助,就好像父親仍在世。

之所以,父親的影響,我和哥哥的處事性格也是“照搬”進了現實生活中,父親的過世影響了我很長一段時間,我時常反思這種性格的弊端,也正是因為時常反思,我在現實生活中慢慢的改變自己,想發火時迅速地轉變思維,多為別人考慮一下,換位思考一下等等等等吧,其實,我想說的是時常發火,從醫學角度上講會對身體機能造成不良影響的。

對親人發火,對陌生人客氣的人,首先他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家是港灣,親人是他最依賴最可靠的人,可能是因為在外因為某些事情影響到了情緒,把這種情緒帶到了家裡,只是他宣洩的方式做的不對,即使發過火之後,其實他的內心和嘴裡說出來的話也是不一致的,所以他會很後悔發火,但是控制不了情緒。

所以,如果有朋友正在經歷著,發火的朋友請剋制下情緒,選擇你認為靠譜的方式與親人溝通;被髮火的朋友,請你從體諒出發,想要讓發火的朋友控制情緒,平時要多保持溝通。親人之間就是要多互相體諒,時常換位,時常溝通,祝福所有的家庭都和和睦睦的

歲月如歌TF


其實如果問問身邊的人,有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在外面對不太熟悉的同事或者朋友或者其他人都會很有禮貌和很好,但是對家人對自己很親的人卻經常大發脾氣。就拿我本人來說,說一下我為什麼這樣做的感受。

對外人很熱心禮貌

從小到大,無論是親戚朋友還是外面的人都會認為我很聽話,是個很有禮貌的人,我是屬於那種不管是買東西還是在外面接受了什麼服務,我都會說聲謝謝。更或者是朋友對我的評價,我這個人很熱心,無論朋友有什麼幫助我都願意去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幫她們,有些時候我在大街上看見什麼廣告牌或者共享單車倒了我都去扶一下。所以人際關係一向都很好。

我這樣做的目的是我這個人很在乎他人的看法,所以我希望我自己在他人眼裡是個很好的人,我不願意給任何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我會把我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去,大學時候在寢室裡,六個人就會有六種不同的性格,我們寢室有一個室友屬於那種有起床氣,或者一不小心就會生氣發火,很明顯的表現出不滿,如果有不開心的事就會在寢室發火,比如關衣櫃門會砰的一聲關掉,影響其他室友的心情。我就是屬於那種就是有情緒也不會表現出來,因為我不想影響到其他人,我覺得這是我自己做人的原則,因為我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會引起別人的討論,會覺得我這個人不好相處。因為我就覺得我那個室友不好相處,我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後果。這就是我為什麼對外面的人很好的原因

對最親的人總是露出不好的一面

這也是我從媽媽和男朋友口中知道的自己,他們說我就是有什麼火和不滿都會在家裡,我媽媽說我就知道欺負她怎麼不去外面欺負人😅。我對我男朋友也是,耍各種小脾氣,有什麼不滿都會發在他身上,還要打他,他都不生氣不罵我,還是很包容我。有些時候事情可以小到,一個東西沒有擺好我都會有情緒罵他。我記得很印象深刻的一次,那次我在上班時候有些事很委屈,回到家後各種不滿意,他說什麼做什麼我都沒給好臉色,他做好飯等我,我不但沒有說辛苦了,還罵他煮的太多了浪費了,他就問我為什麼對外人那麼好,對他就不能包容還那麼兇,我記得當時我回答了一句,你是我男朋友,那麼親的人,我在外面還不能發火讓別人感覺到我的不滿,我回家還要這樣偽裝自己我覺得自己好累。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把身邊最親的人當作最信任的人,各種小脾氣都會發出來,因為只有家人最親的人才會理解為什麼我們這樣做而不去怪我們,如果在外面也這樣做,別人是不會理解我們的,就會覺得這是個什麼人,脾氣這麼壞肯定人品也不太好。所以這就是我理解的為什麼給外面的人最好的一面,給家人最不好的一面。


孤單小紅帽red


我就這麼一個愛發火的人,可能是壓力比較大吧?發自內心,原因在於我,沒有能力管好這個家,是我的錯。看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方法分享給我。我一下班回來,看見家人就想發火,倆個小孩子都二十多歲了,還沒成家,特別是女兒不出去找工作,天天坐在家裡打遊戲,女兒也打,兒子也打,老婆一不上班就打牌,說一下她(他)們都不愛聽,說又說不得,罵也罵不得,打也打不得,怎麼辦。我覺得這樣的生活過得不正常。我在廠裡上班天天加班到晚上21點,累的不得了,我下班回來看見就來氣,就想發火,是不是我發火發錯了,請朋友們給我指點。


富482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大概就是這個亞子吧,我以前不懂事,脾氣暴躁,後來上了大學,見到了不同的人,經歷過不同的事,真的是懂得了很多道理,現在對家人很有耐心,雖然離得很遠,但是聯繫的頻率很高,一兩天發個視頻,聊聊天問候,節假日發個小紅包。多點耐心,多點理解,多點關心,給你最親的人。


貓貓公主


其實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把最壞的情緒給了最親的人。

我們總是認為,越是親近的人越可以肆無忌憚,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無論我們做什麼親人都會包容和原諒。反觀,對待陌生人,我們要體現自己的修養,要客客氣氣,給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包括我自己之前也是這樣,對待陌生人很有禮貌,到家裡就會咋咋呼呼,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對我自己的父母,很多話總是不經考慮的說出來,也在無形中造成了傷害。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我大學畢業,有一年過年回家,我和朋友聚會完回到家,發現我爸把我的羊毛大衣丟進了洗衣機,當時我的火直接上來了,對著我爸大吼:羊毛大衣怎麼能用洗衣機洗?!你閒著沒事了動我衣服!說完我就拿出衣服氣呼呼回到自己的房間,砰的一聲關上門。

其實在那個瞬間,我是沒有理智控制情緒的,或者說在親人面前我丟掉了自己的理智,我也沒有看到父親的反應。

直到晚上時,我爸一聲不吭,默默的喝起來酒,想起之前發生的事,愧疚一湧而來。

他一輩子沒幹洗過衣服,又怎麼會知道羊毛大衣不能用洗衣機洗。回家幾天,我每天都在外面胡吃海喝,他一句話不說,只是默默照顧我的飲食起居,幫我打掃衛生洗衣服,我又有什麼資格,什麼臉面埋怨他閒的沒事動我衣服!

那一刻,我意識到了很多傷害都是在無意中形成,對待親人我一直都是這種毫無顧忌的太多,肯定讓他們傷心過很多次吧。

之後,我開始學習如何與父母相處,我會嘗試著說謝謝你,會表達自己的愛,遇到事情也會刻意的控住一下情緒。雖然我知道無論我做什麼,親人都會包容,但是我不能傷害最疼我愛我的他們。

希望我們都能慢慢學會與親人相處,把好情緒也留給最愛的人,不要讓最愛我們的人受到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