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钓用几号子线?

用户7917125796775


题主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传统钓用几号子线,其实跟钓法无关,并不是说传统钓或者台钓有多大的区别,

对于子线如何选择,是要根据鱼情来进行选择,什么是鱼情?就是鱼类对食物的反应,包括整个钓鱼的线组等等,那么就借着这个话题,详细和大家谈谈关于钓鱼时如何选择子线,那么先要了解以下几个关键点:

  • 选择什么样的子线跟什么有关?

  • 如何挑选适合的子线。

以上2点是整个文章的核心内容,搞懂了这两点,自然题主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我一直强调一个理念,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决定最终的渔获,这个细节自然也包括子线,很多时候渔获不好恰恰是这个子线影响的,因此:

鱼在不同时期、不同应激反应条件下,对食物的需求不同,反应钓钓鱼上来说,可以理解为吸入食物时的表现不同,那么在理论上,越细的子线越好。

当我们了解了子线的粗细对钓鱼的影响后,当可以正确判断鱼情后,就可以准确的选择不同型号的子线,这个跟传统钓还是台钓无关。

钓鱼选择什么型号的子线跟什么有关?

上面我们提到了跟鱼情有关,可鱼情是个很笼统的事情,具体什么是鱼情,我特意把这个进行了简化,通过我多年的钓鱼经验来说,我认为鱼情指的是以下2种情况:

一、水温,是和鱼息息相关的地方,水温不论高低都会对鱼有很大的影响,或减少活动,或摄食欲望降低,或彻底停口等,同时,水温也会造成鱼体不适,产生应激反应,那么就会反应在浮漂上的信号不同,轻口、阴口、滑口等,此时就需要整个线组,尤其是子线在允许的情况下越细越好。

二、鱼的个体大小和垂钓环境,这是另外一种情况,当鱼口正常时,尤其是在野钓时,没有人知道下一条鱼多大,是什么鱼。那么如果单纯的考虑小鱼的鱼口问题,不顾忌大鱼的挣扎力度,那么切线是难免的。同时垂钓环境是否复杂,如是否在芦苇,水草区等,溜鱼条件是否充分,都会对线组造成伤害,这些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以上两点是选择不同型号的子线需要考虑的地方。

那么如何挑选适合的子线呢?

这个有一个大的原则,笼统的说,在允许的条件下,子线越细越好,关键点就在这个允许的条件到底是什么条件。就如同上面所说的,如果是以鲫鱼为主,野钓绝大多情况下,气温高时子线以不超过1号为宜,气温底时0.8号以下为宜。愿意在于这两个型号对垂钓鲫鱼已经足以满足,同时2、3斤以内的鲤鱼也是有很大把握的,如果溜鱼能力强,5、6斤的鱼也是可以应对的。这个就是考虑到鲫鱼的吃口轻,同时也兼顾了稍大体型的鱼的冲力。

在针对极端情况下的鱼口,如轻口鲫鱼,那么子线还需要选择更细的型号,例如0.4或者0.2号,这个要根据情况来确定,根据我的经验,我觉得野钓来说,0.4、0.6、0.8、1号这4个是常备的型号,无论是传统钓还是台钓都是如此,无非传统钓如果长期在草洞内垂钓的话,可以选择1号的子线也足以应付了。

那么如果是针对大鱼,那么子线一般就会放大,这要看垂钓水域大鱼的平均重量有多大,如果5斤以内,那么1号子线完全可以应付,如果是5-10斤,那就需要选择在2-4号之间,如果确定要针对10斤以上的大鱼,那么子线建议都要6号以上了,牺牲灵敏度来换取中鱼后的成功率。

关于最后的总结归纳

综上所述是钓鱼时选择多少号子线的一些常见规格,其实真的跟传统钓或者台钓无关,之和鱼的反应,钓鱼环境有关,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鱼小、垂钓环境简单,鱼吃口不明显,选择的子线就需要越细;反之,鱼大,垂钓环境复杂,鱼吃口生猛,选择的子线就越粗,这个没有固定的说法,非要给个建议的话,一般钓鲫鱼0.8号常年可用,钓大鱼就要根据上述的情况来确定了。

希望本文能够给您带来一点帮助,如果觉得不错就点个关注吧,随时分享有趣的钓鱼小技巧!


江城钓鱼


线组大小是根据鱼情来改变的,不同季节,不同水域,鱼的活性吃口都不一样,根据垂钓对象鱼的大小灵活搭配即可。




江淮野钓


传统钓法指的是用七星瓢钓,只是用漂不一样跟子线没有任何的关系,选择子线主要跟你的钓鱼鱼种和主线有关系,子线和主线关系一般情况都是相差0.5-1.0,如果钓三四斤的鱼那一般4.0主线加2.5-3.5的子线,这个2.0的子线也完全可以,两三斤的线组一般2.0主线配1.0-1.5子线,小鲫鱼那就看情况1.0-1.5主线保险配0.5-1.0子线,具体还要看季节和鱼群体大小可能更细,再往上大的鱼那就考虑少了因为那种鱼少!主要子线不要大于主线就行。





野钓旅行者


线组和钓法关系不大,鲤鱼飞磕3+2,飞抄2.5+1.5,糗鱼1.5+1.0够了


户外灵魂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52f9ff7148144998ad10ed1064eb5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