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頸骨折,但沒完全好,可以負重嗎?

手機用戶396560377915


小腿頸?相信應該是小腿的脛骨骨折,對於小腿骨折到底什麼時候負重的問題,最好是個體問題個體分析,這樣給出的建議才會更科學合理一些!分析題目當中有“沒完全好”這四個字,應該是複查過x線片子,而且有了少量的骨痂形成,如果是這種情況,建議可以採取部分負重或者是負重行走了,但要循序漸進慢慢來!

我們將小腿骨折是否適合負重行走分成幾種形式,比如保守治療的石膏外固定患者下地行走的時間肯定就要晚一些,為什麼呢?因為只是單純的外固定並不能保證負重行走以後會是否會導致骨折移位,所以還是以穩定為主,一般建議一到兩個月的時間,複查x線,根據骨折癒合的情況來判定是否撤去石膏,或者是更換支具行走。

而手術病人我們具體要分為骨折是做的髓內針手術還是鋼板手術,這兩種骨折的內固定方式不同,是否能早期下地行走時間也絕對不同。

第一,髓內釘內固定手術可以術後很早就下地行走,原則是術後第二天,也就是術後24小時以後就可以下地行走了,但是我們還是要穩一點,建議術後3~5天或者是一週以後可以下地行走。

第二,鋼板內固定手術一般要看骨折癒合情況,如果有少量骨痂形成,也可以開始行走訓練了!一般十五天到一個月左右這段時間我們通常會建議患者非負重行走訓練,之後是骨痂形成的情況,採取部分負重或者是完全負重行走。



非負重行走、部分負重行走和負重行走怎麼走?

第一,非負重行走。啥叫非負重行走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藉助雙柺行走的時候患肢不承受重量,而且這種行走最好要藉助雙柺的助力,單拐不好,因為不平衡。大家看下面的動圖就會理解,小腿骨折以後非負重行走是啥個樣子啦!

可不是這個樣子!


為什麼我們要建議患者非負重行走呢?因為長期臥床會導致患者肌肉的萎縮,心肺功能的下降以及各種各樣的併發症。所以我們鼓勵患者早期非負重行走,這樣在行走的過程當中會鍛鍊肢體的其他功能,不僅會滿足日常生活的一些活動,而且會為將來的部分負重行走打下堅實的基礎。

非負重行走上下樓梯的時候應該是這樣子的,

下面的動圖是非常好的一種詮釋,請大家一定要學會。



在這個階段患者下地,下垂下肢以後會出現腫脹感,這都是很正常的,由於手術以後靜脈迴流障礙導致的血液淤積誘發的。對於這種情況,可以在休息的時候抬高下肢、冰敷來幫助緩解症狀,但不要因為出現了下肢的腫脹或者是輕度的皮膚顏色的改變,就害怕而不進行康復鍛鍊。

第二,部分負重行走。部分負重行走一般都藉助單拐或者是專用的手杖來幫助行走。進行部分負重行走的時候,要複查x線,片子骨折的部位有骨痂形成,如果沒有骨連結,單純進行負重行走可能會有風險。此時在平地上行走應該是下面這個樣子。


而部分負重的上下樓梯,應該如下面兩張動圖所示。



在這個階段如果部分負重以後,骨折的部位有輕度的疼痛可以忽視,尤其是第2天,骨折部位疼痛就消失了,這說明是行走刺激導致的,並不用給予太特殊的處理。而如果部分負重以後導致骨折部位的劇烈疼痛,那麼說明時機未到,請停止部分負重行走改用非負重行走。

第三,負重行走。如果複查x線,骨痂有了大面積的生長,骨折的穩定性非常好,患者部分負重行走以後並沒有明顯的疼痛,那麼可以嘗試託脫拐行走了。但是在行走的早期,注意要扶著牆或者是他人避免摔倒等意外情況發生。

另外在使用柺杖的時候,尤其是雙柺的時候,大家要注意,千萬不要拐杖與腋窩之間調的太近,否則會容易導致疼痛以及腋窩神經的損


傷。

總結

過去的理念認為,傷筋動骨100天,促進骨折癒合就要一動不動,這個裡面現在已經被摒棄掉了。只要患者的體力以及身體狀態和骨折的部位支持患者雙柺非負重行走,那麼就應該早期的下地行走,以後根據骨折癒合的情況以及患者的康復狀態進行部分負重或者是負重行動。這樣才能幫助患者儘快的恢復身體的功能,儘早的回到日常的生活工作當中去。避免因為長期臥床導致的各種併發症。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建議您諮詢當地醫院的康復師或者是康復治療師,根據您具體的情況,以及x線片子進行合理的評估,之後再進行科學系統的鍛鍊。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如果您或者是朋友正經歷的這方面的困擾,也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他們吧,謝謝了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不可以,骨折長好很快,保守治療長好骨痂,15天一20天,鍛鍊走路,年輕人40天一60天全愈,

手術,60天左右才能活動鍛鍊,90天左右一6個月才全愈,還有很多人活動多了還腫脹,天冷注意保暖,多按摩大腿合關節處增加血液循環就好的快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