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寒門出貴子”變得越來越難,985、211中的農村學生佔比越來越低,是這樣嗎?

撿來的八哥


個人贊成寒門再難出貴子的這種說法,理由有以下幾點。

第一,社會階層已經形成。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現在社會上的上層階級,中層階級以及下層階級已經固化。

中國的現在貧富差距確實很大,我們常說的是二八定律,就是說20%的人佔有80%的財富。但是對於中國來說,應該是10%的人佔有90%的財富。


我們常說亂世出英雄,也就是說每到一個亂世的時候,才是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但是對於中國來說已經和平幾十年,富人,官人,貴人基本已經成型。

以前我們說,80年代可以下海創業,創造了一大批的富人。但是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能夠就業就已經很經不錯了,想成為富人比登天還難。

第二,社會優勢正在向富人集聚

。比如說上學富人可以給自己的孩子進行安排私人教師,可以給自己的孩子購買最好的服務,最好的教學條件。

這樣在同等條件下富人的子弟很明顯就佔據了後天優勢,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的高校錄取了越來越多的是富人子弟,尤其是一些985院校。

雖然國家為了遏制這種現象給予了一定的政策傾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政策傾斜畢竟都是少數的。

由此可見,在學習上,寒門難出貴子,窮人與富人相比較必然所受教育就缺少平等性,寒門孩子難以與富人孩子進行比較。



第三,富人的子弟佔據了後天優勢。我們常說基因優勢,相對而言,因為富人可以給予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物質保障,

所以富人孩子對於營養的攝入比窮人要好的多,那麼必然具有先天優勢。富人的後天優勢更明顯。


因為富人可以給予自己孩子更多的物質金錢甚至精神上的鼓勵,比如說孩子畢業以後進行創業,那麼富人可以,不是不在乎孩子創業的成敗,

而對於窮人的孩子來說,一旦創業失敗,就是晴天霹靂,血本無歸,甚至傾家蕩產。因此個人贊同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說法。


公文寫作技能大講堂


我以親生經歷來探討這個問題。

我出生於1993年,家在川東的一個小村莊,2012年考上了廣東高校華南理工大學。高中上的是縣裡面的公辦高中,年級有2000多人,當時的成績在年級50名左右。我那一屆上了本科的大概有將近800人,現實就是,有1000多人沒有升學。

再說說初中,我的初中是在當地的一所鄉村中學唸的。當時畢業班有兩個,大概100人,而我剛上初中的時候,我們年級有3個班,慢慢地家庭條件好的都去了縣裡讀初中,畢業時成績在年級10名左右,而我的中考成績在後來的高中班裡什麼都不是。後來才知道我們這100多人上高中的還不足40人。仍記得,上高中那年,正是汶川地震2008年。

這就是當時農村的升學率,和小學、初中同學聚會的時候,發現上個大學的一百多人裡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人。

再說說感想,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我從一個村、到了我們縣、再到了廣州這樣一個一線城市上學,我發現,我與同齡的人差距非常大。我上大學之前從來沒有出去旅遊過,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甚至高中,父母一直在外務工。我所缺失的家庭教育,還有經濟巨大差異下的學校教育,都是很難逾越的鴻溝。可以想象,寒門的子女想要走出一條路,需要經歷多少的波折。

難道我們就放棄讀書這條路了嗎?當然不是。

有這樣一個事實,我們的社會階級正在不斷的固化,相較於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甚至是拆二代而言,我這裡只是說作為絕大多數的普通人。讀書或許不能改變我們的階級,但至少可以讓我們向平均的生活水平靠近。

說說我父親,父親10歲的時候,爺爺奶奶都去世了。父親唸完小學,家裡沒錢就沒有上初中,當年10塊錢的學費都負擔不起了。父親成績很好,班級裡基本上都是第一,聽親戚講,父親小的時候吃飯都在腿上寫寫畫畫。

輟學後,父親拜師做了泥瓦匠,索性也趕上了房地產蓬勃發展的紅利,家裡由最初的泥土房,變成了青磚平房,再到後面兩層樓的大房子。父親吃了很多苦,做一行的時間長了,建築行業灰塵重,烙下了病根—矽肺,手上的老繭針都扎不進去。工地上居住環境也很糟糕,父母才40多,已經是滿頭白髮了。

雖然父母長年都在外務工,但是父親非常重視我的學習。他常常對我講,一定要上大學,畢業後有一個體面的工作,我不求你能有多大出息,但一定不能像我。後來,我也爭氣,從鄉村小學再到中學,然後去縣裡念高中,高中之後來到廣州唸了一所985高校,畢業後也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即使到今天,我不覺得我的命運、我的階級有了多大的改變,但終究是不一樣了。兒時的好多玩伴,沒有上大學的,早早的出去工作,有的去跑線路、有的做了木工、有的做了廚師、有的做了司機。我不認為和他們有多大的不一樣,但是我有了比他們更多選擇的機會。

階級的跨越,一定是幾代人的努力。我父親努力過了,將來我也會努力,也許奇蹟就在我的下一代發生了,而這個奇蹟就是國家的高考帶來的。也許我們國家的教育存在很多問題,但未來一定會變得更好!

一個國家可以允許各種不平等,但唯獨教育不能,我們的教育一定要公平,我相信,這也是我高考之後,這些年國家的教育不斷變革努力的方向。國家教育是無數人想要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努力向上的通道,不容馬虎。

我相信,我們國家的教育會越做越好,寒門也會有越來越多的貴子。

看見有這麼多人點贊、評論、一起探討,真的很開心,思考後行動就可以改變我們的世界。願我們所有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想要的生活!



書痴舊夢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在網上看到過的一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有的人本來就出生在羅馬,怎麼可以比呢?”所以,“寒門出貴子”變得越來越難,985、211中的農村學生佔比越來越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讓我再舉例來“傷口上撒鹽”。

1.前兩天才看到一篇頭條文章《我不願意輔導貧窮家庭的孩子》。文章是一個在教育機構上課的老師寫的。他接到機構安排的任務:給一個高中學生一對一補課。這個學生的家長是拼盡了家裡所有的經濟,來交了第一期學費。這個孩子在機構裡補習時,提升很大。思維剛剛上路的他,如果能繼續提升就好了。可是,這個家庭無論如何也拿不出第二期補習費了。這個孩子的提升補習,因經濟的原因而夭折,他的發展又能怎樣呢?

2.前段時間,看到過另外一個類似的故事。講的是,同是高中畢業、成績不好、升不上大學、愛好美食的兩個學生。家庭條件差的這個孩子,畢業了就與父輩一樣,走上了打工之路。家庭條件好的這個孩子呢,她的父母就讓她到國外去學習美食。學成歸來後的她,就在她們那個城市開了一家美食店,把她的愛好發揮得淋漓盡致。自然,生意是越來越好,很快就開了很多家分店。於是,這個孩子年紀輕輕,就很快富裕了起來。

可見,貧窮何止是限制了想象!


我們通常理解的貧窮,是經濟上的貧窮。但是,據我觀察,無論農村還是城市,在經濟貧窮的基礎之上衍生出來的貧窮,才是真正的貧窮,才是真正的可怕。

比如昨晚下晚自習後,我遇到的一件事情,就讓我感觸很深。

昨天,我們這裡白天是陰天,到晚飯後才下起了雨,所以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沒有帶雨傘。和我一起乘坐晚上10點那班公交車的,有很多是才下晚自習的學生。下車後我出於人的本性,就邀請我就近的一個男生與我供用這把雨傘。這個男生卻迅速地推過一個揹著書包的小女孩兒給我,並說:“老師,你給她遮吧,我不用遮。”不用問,這是他的妹妹。

我很奇怪,就問小妹妹:“你在讀小學吧,怎麼這個時候了才回家呢?”她高興地回答說:“放學了我就一直在媽媽那裡的。”我心裡一下子酸楚起來:為了生活、為了孩子,家長多不容易、孩子也多不容易哦!

我就隨口又問:“你媽媽在加夜班嗎?”小姑娘又快樂地回答道:“沒有,在打麻將。”

我一下子怔住了,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就沒有再說什麼了。整過過程,那個讀初二的哥哥,端著一碗我們這裡路邊小吃——炸洋芋邊走邊吃,一言沒發。只是在我送他們到他們家的樓下時,他和妹妹都禮貌地給我道了謝。

能在城裡買房的人家,你能說她家經濟貧困嗎?有錢用打麻將來打發時間的人,你能說她家經濟貧困嗎?但總覺得她家很貧困。是什麼貧困呢?我不知道。只有那不知疲倦的秋雨,在這靜靜的秋夜裡,越下越密、越下越涼,讓我囉嗦起來;只是職業習慣,我的腳步沉重起來,我的心沉重起來;只是眼前總是那妹妹雀躍的身影,耳邊總迴盪著妹妹那天真歡快的聲音……

我無故地擔心,這個小妹妹能這樣歡快著走多遠?我們這裡的小學,下午3點鐘就放學了,小妹妹卻要等哥哥下晚自習後,去媽媽打麻將的地方接她才能回家。下午3點到晚上9點半之間,有6個半小時的時間,這小女孩都是在麻將氛圍中度過!純真的小女孩在那裡會做些什麼呢?能學到什麼?我手裡無故地捏著一把汗。

孩子成長的第一站一定是在家庭,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定是父母。家庭為孩子營造了什麼樣的氛圍,父母給了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孩子就在什麼樣的基礎上去成長、去發展。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就等於給孩子提供了一塊成長的肥沃土壤,讓孩子站在了較高的起點上。而經濟條件差的家庭,就等於給孩子的成長提供的只是一塊貧瘠的土地,有的起點甚至低於地平線。

但是,昨晚我偶遇這件事情後,我感覺到比經濟更貧窮的觀念和家庭氛圍更讓人可怕!與是城市人還是農村人沒有多大關係的。

這令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班主任因為學生有問題,需要通知家長來配合的時候那些現象。那些家庭條件好的家長,一般都會立刻請假趕到學校,對孩子的缺點錯誤也能面對,更會與老師探討怎樣教育孩子;而家庭條件差的家長,接到老師通知到校的電話時,一些人反而很生氣,或者藉故不來;而來到校的家長,有的會覺得老師讓他丟了面子,有的是不問青紅皂白先把孩子打一頓;而更奇葩的是,一位家長在電話裡說:老師,你別打電話了,我知道我孩子調皮,你打電話我也不來。

這些現象,難道僅僅是經濟貧窮的原因嗎?不,還有經濟貧困背後的教育理念雪上加霜。

我也想起了我們學校一年一度的藝術節。那些在藝術節上盡展風采的,基本上都是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他們大多數都會上一個補習班、上一個興趣班。學校的藝術節,基本上成了家庭條件好的學生的一個展示聚會。

聽到過一些家庭條件好的家長的談論,他們幾乎都認為,送孩子去補習班,是為了孩子能保持競爭力;送孩子去興趣班,是為了孩子成人後生活不單調。

我一直以為,這些都是經濟實力強的家庭在孩子身上的表現。但是現在,我在思考:難道這些僅僅只是經濟富裕的原因嗎?不,更多的是經濟實力背後的育人觀念錦上添花。

這樣看來,造成“寒門難出貴子”的原因,是越富裕越努力、越貧窮越不思進取就不完全正確了,這只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現在的社會已經產生了新型的“寒門”——父母思想觀念落後、家庭氛圍差、父母榜樣弱的“貧困家庭”

難道我們就束手無策,甘當寒門嗎?不,不是的!

  • 現在國家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會花多少經濟呢?
  • 現在最公平的是中考、高考、公務員考試,這些考試,沒有經濟門檻啊!
  • 我們身邊有許多現代的經濟寒門貴子,他們在社會上樹有榜樣啊!

  • 家長一般都有學習能力,只要愛學習,學習機會滿天飛哦!

請家長們深思、深思、再深思!


語文思維


寒門難出貴子,農村中學考上重點大學985,211,雙一流等國家重點大學的比例越來越低,承逐年下降這是不掙到事實。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原因呢?是農村孩子生來就笨嗎?不適合學習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個人認為造成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城鄉教育不公平,城市教育在硬件,軟件,師資,教育經費,社會環境,學習份為,教育重視程度,人均收入,教育培訓等多方面全部優於農村,在學生畢業後,找工作中社會人脈關係更是農村學生無法比的。這樣就造成農村孩子在起跑線上就以經輸了。在說農村,由於城鄉發展不均,很多農民並不富裕,在家沒有發展項目,不得不外出謀生,讓老人,兒童留守,農村孩子上學一般都靠自覺學習,靠自己天賦,在家設有父母指導。家長又沒有錢給孩子請家教,上補習班。學習的知識全部從學校發的幾本教科書中得到,在說農村學校,缺伐優秀教師,人往高處走,好的教師一般都因多種原因到城市去了,農村學校在硬件,軟件,經費,師資,學校環境,安保,管理,學習份為等都無法和城市比較到,在說農村有些父母認為孩子以後反正是打工的,上不上學都一樣,造成對孩子教育不夠重視。近年來提出發展素質教育,讓兒童在快樂中長大,造成對孩子過於放鬆,而有的孩子在每天上補習班,從不浪費時間,就因此拉開了更大差距。總之,造成寒門難出貴子是多種原因造成的,需引起社會關注,找到應對辦法,提高寒門的幸福感才是關鍵!


茶都正能量


寒門貴子以前就不多,現在更少了而已

具體數據?實在找不到

但可以通過一個事情來說明

有的大學助學金申請人很少

劉強東給母校也就是中國人民大學捐的1000多萬,有70%是以助學金的形式發下去的,但是最後人大找到劉強東說,助學金實在是不好發,因為根本沒多少人申請。

劉強東才恍然大悟,他說:“我記得我上人民大學的時候,92年班裡給了兩個貧困生救助,國家給錢的,班裡百分之六七十都是爭搶的,因為我們那時候班裡70%都是來自農村的。”然而人民大學的領導告訴他,現在跟你們那時候完全不一樣了,來自農村的可能連30%都沒有。

清華2019年的農村生源佔比19%

據清華大學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在內地招生的3400名學生中,農村及貧困地區的學生數量,佔比19.3%,是656人,而其中學校通過自強計劃和國家專項計劃錄取的學生,共有379人。去除針對貧困地區的自強計劃和國家專項計劃,清華的農村生源比例只有不到一成。


北大2018年的農村生源佔比19%

通過國家貧困專項計劃和北大“築夢計劃”以及在“博雅計劃”、自主招生等錄取中對農村考生進行政策傾斜,2018年北大錄取農村學生的比例達19.14%

清華北方都是有相關的政策才有接近20%的農村生源


阿杰座談


近幾年,有人通過統計北大、清華等高等學府的錄取人數比例發現:城鎮學生的入學人數遠超農村學生的入學人數,從而認為“寒門難出貴子”。

我從教以來,一直在偏遠山區任教,至今也有二十六年了,細究起來,農村學生升入重點大學的人數的確不多。原因何在?細思有以下三點:

一、農村優秀教師資源相對缺乏。近幾年,國家雖然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改革,農村學校因為“創強”和“創現”這兩項改革運動而使教學硬件得到質的飛躍,另外,國家還提高農村教師待遇,為他們派發山區補助,認真解決農村教師在生活上存在的一些困難,但因為城鄉環境差異明顯,大部分優秀教師仍然不願意留在山區任教。他們大多通過考試選拔進入城區,留在農村的,也時時對城區心嚮往之,安教樂教的,除了年紀漸大的,真沒有多少。

二、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比,我認為其所佔比例更大。在社會關係中,家庭關係是最為緊密的,人的一生,受父母影響,進而兄弟姐妹之間互相影響,即使進入社會,原生家庭打上的心理烙印也會相伴終生,無法擺脫。農村學生幾乎八成是留守學生,他們遠在他鄉的父母即使偶有問候,無非也是飢飽冷暖,甚至因為心存愧疚,對孩子一些無理要求也會不問原因,不講原則,一味遷就答應,真正關心學習,注重教育的家長是極為少數的。這也令我長期感到惆悵,覺得自己的教育理念得不到家長的認同,慢慢地,一腔教育熱情便在農村閉塞的環境下被冷卻了。

三、農村學校的教育設施設備不足,課程單一,也是導致農村學生受不到良好教育的原因。農村留守孩子極多,很多農村學校都是全寄宿制,大部分教師從早上六點開始跟班,一直到晚上十點,學生晚睡之後,才能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來靜處,這樣就導致教師心理疲憊,極易產生職業倦怠感。另外,農村學校教程簡單,上課,考試,週而復始,什麼閱讀,什麼社團,什麼興趣培養,都只是一個空殼,學生便在這千篇一律的學習過程中消耗了熱情。疲憊的老師,厭煩的學生,形成了死氣沉沉的校園文化,又哪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呢?

“寒門難出貴子”,這個“寒門”不能單指農村貧困家庭,它指的應該是農村“貧困”的教育環境,而這個“貧困”要脫貧致富,仍然任重而道遠。我希望將來,城鄉教育差距越來越小,更多寒門子弟能接受更高等的教育,為中國夢添上一片美麗的雲彩。這也是我,深愛教育的一個鄉村教師的小小心願。


一笑


我就來自一個人口不足200人的小村莊我爸媽上過高中,所以從小對我的學業要求比較嚴格,小時候,我很羨慕同學們放學打豬草,跳皮筋,甚至做飯,農村的孩子早當家,基本到了小學,下午回來都要做晚飯,但是我不用,他們還在使用煙臺燒柴火的時候,我媽就買了煤氣灶,別人家孩子回家打豬草做飯帶弟弟妹妹,我就回家做作業,我媽下地回家已經天黑了,煤氣灶煮掛麵,炒一個菜,我頂多做完作業洗個碗,別人家養雞養豬,過年都賣掉,雞蛋都捨不得吃,我們家過年就殺掉,吃不完的雞蛋和肉,他們冬天在一起聊天搓麻將,我媽和我爸種了大棚菜,冬天還要每天早起給大棚菜澆菜,給大棚卷保溫草簾子,晚上他們在我家看電視,那時候我們那一片只有我家有一臺彩色14寸的黃河牌電視,我爸媽就把大棚菜一捆一捆紮起來,趕集去賣,所以,平時我不缺錢花,家裡也不缺錢。他們的孩子到了下雨可以不去上學,我從來都是風裡來雨裡去,從來沒有因為天氣原因缺過課,就算生病發燒,到了中午,燒退了,下午也必須去上學,週末,也是學習,每天晚上背詞典,三九天就算寒假,每天也必須背一篇作文,他們的孩子交個材料費,家長一推再推,只要學校交資料費,我爸媽從來沒有猶豫過,我永遠第一個交的,他們趕集,給孩子買吃的,我爸媽給我買的都是作文書……每年只有過年和初一是不用看書學習的……我是村裡唯一的本科,唯一大學畢業有了公職的,父母早早搬到鎮上,成了化肥的區代理……上學時候,他們把孩子送到離家近的鎮上中學,我爸媽把我送到了離家比較遠,比較艱苦,但是學習氛圍好的學校,初二,因為有男生寫情書,嚇的我回家哭了一場,我爸又鼓勵我考另外一個學校,去了一中巴的學生,就考上我一個,我爸媽捨不得,但是,還是把我送去了,離家坐車五六個小時的一個縣上。自己不爭氣,考了一個重點高中但是要花6400的贊助費,我爸媽當時正在做一項精油的煉製,手裡沒錢,還是借錢讓我去了,這個時候,我們村就我一個高中生了……上了高中,才知道我的同學們,這些城市孩子真的過的和我們不一樣的生活,他們會上網,我不會,她們會去做頭髮拉直板,我不會,他們已經化淡妝,我也不會,只會學習了……爸媽知道城市花費大,我的生活水準也提到了每天可以買兩瓶飲料的高度了……大學一個月有一千二到1600的生活費了……大學沒畢業,考上公務員,上班以後他們鼓勵我讀了在職研究生……作為一個農村孩子,即便現在,還是和城市孩子有差距,有一句話說,我奮鬥25年才有資格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事實上,我奮鬥25年也不見得有機會和別人一起喝咖啡,但是我正在讓女兒過上這樣的生活,還記得剛上高中,第一次見和絃零手機,第一次見護髮素,第一次見網吧……而我爸在農村混的已經不錯了,他腰裡別一個大手機,我洗頭髮覺得洗衣粉換成洗頭膏已經很高級了……我一直在更新進步的東西,他們一開始就擁有了……當我以為我已經第一了,抬頭才發現,他們已經在終點等著我……知道這種感覺嗎。農村孩子在猶豫要不要為省點錢上不上學,城市孩子在考慮的報哪一個老師的補課班,農村孩子在考慮的下午去哪裡打豬草,城市孩子在考慮週末去動物園還是少年宮……不想寫了……一兩萬字也寫不完,條件再艱苦,也要讀書,你讀不讀書決定自己的高度,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還沒起飛是用翅膀起飛,還是用翅膀上的羽毛做個枕頭。一代改變不了就兩代,兩代改變不了就三代,讀書帶來的好處從來不是立竿見影,也不能急功近利,一般的農村父母舉全家之力供一個孩子讀大學,就指望孩子一畢業就拿高薪來回報一家人的付出,因為經濟的匱乏,覺得能拿出學費,就已經給了孩子他們最好的,所以期望更高,壓力更大,一畢業,盲目擇業,只為儘快獨立,回報父母……根本沒有養精蓄銳,積累經驗的一個過程,最終上完大學成功的也不多……有些跑題


認真掉肉的sheep


你好,我是武靈遙,我來回答。

回答這個問題,我先簡單說一下我的個人情況,書香門第,上面連著兩代人都是大學生,爺爺奶奶科研出生,姥姥姥爺教師,自己是大學開始留學英國,碩士畢業。

現在,我暫居北方某縣城,主要是積累寫作素材,以及想要看看真實的中國,平日裡也與縣城不少人有交道,基本上了解當地的一個情況。

這裡,我先來說一下,寒門為何難出貴子,

1. 成長環境

我剛出生的時候,90年代,幾乎沒有什麼早教意識。

但是,我姥姥姥爺因為自己是教師,會開始教我簡單的數字,教我念古詩,食物上也很重視,在意營養,每天會煮一條鯽魚給我吃。

到了小學一年級,也是養成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關鍵年紀,家裡的老人每晚都會在吃完飯後,帶著我複習功課,順帶給我講講不會的題。

另外,家裡也有一個大大的書房,99年左右家裡的藏書便接近千餘本,有事兒沒事兒都在看書,閱讀速度也是那個時候練出來的。

但是,縱觀現在的農村/縣城小孩,幾乎一放學回家,做完了作業後,便會抱著個手機刷快手,或是看電影。

學習也大多不是很認真,不會的因為沒有辦法問自己的父母(文化程度大多不高),只能抄答案,死記硬背,更不要提未來的規劃了。

至於考大學,在那些高考大省,幾乎都是隨緣,考得上就讀,考不上就跟著家裡的長輩去周圍城市裡務工。

2. 教育環境:老師

讀到這裡,你也許會問了,家裡人懂得不多,那學校裡的老師呢?

這裡,我只想告訴你,教師行業現在越來越商業化了,尤其是在城市裡的私立學校開始衝升學率以後,都在教師招聘上不惜下血本,動輒給出30萬+工資搶老師。

結果,能夠留在縣城的,不是些剛從師範學校畢業,自己人生都沒有想清楚的小年輕,便是些個考編制的寒門,自己學習能力就很差,更別提教人了。

比如,我去年認識的一個,便是編制考了3遍才考過,全靠死記硬背的人。

這樣的人教出來的學生,競爭力完全就跟不上呀。

另外,這些老師的教學方法也是很死板的。

有一次,我本想去樓下的輔導中心當兼職老師,幫學生改改作業,答疑一下,結果卻發現老師的教育水平非常有限。

比如,一個四組的,有小數和分數的乘法相加求和,要在規定的時間裡做完,首先便要考慮是不是可以提取公因子,簡化運算。

但是,這個老師卻教學生手算,可見這教學方法和質量。

3. 學習氛圍:家長同學

最後,學習氛圍也很重要,我讀的是省裡最好的中學,也是國家重點中學,同學大多勤奮好學,上課和自習都很認真,都希望考個985. 211,基本上不會出現早戀、抽菸喝酒、曠課等情況。

但是,縣城中學裡,這類情況其實很多,甚至不少人還告訴我說,這裡的孩子會找人打群架,恃強凌弱,和《少年的你》裡面演的相差無幾。

在青春期,高度渴望與周圍人保持一致,在意周圍人評價的年紀,又那麼多的誘惑,學生真的很難靜下心來好好學習。

再加上不少農村父母和孩子講的,讀書無用論,有那個錢和時間讀書,不如找個工作,早點娶媳婦,不少人便會在初中畢業後,跑去學一門手藝,早早便結婚了。

因此,綜合考慮到家庭環境、老師、同學的原因,有極強自理能力的,能夠走出來的人,真的是寥寥無幾。

古代同樣如此,只是那時候的文獻材料留下來的十分有限,我們知道的也就是那些個很厲害的人,因此造成了古人讀書厲害,寒門出貴子的錯覺。

這就好比,幾百上千年後,我們的後人來看我們,也會發現,真正被歷史銘記的,也就馬雲、馬化騰、劉強東、任正非、王石等大佬。

至於我們普通人,不過是有幸來人間走一遭的普通人罷了。


書語人間


確實是這樣,陪著女兒剛剛經歷過浙江新高考,所以還有點體會。從高校錄取政策來看,c9等頂尖高校基本都繞開了高考錄取這一途徑,基本都從三一走了,比如復旦浙江三一招250幾個,高考錄取名額只放了幾個,具體數字記不清了,但是絕對不會超過6個,還是小語種,不得轉專業的。而三一需要參加大學自己舉辦的考試,考試內容在高考之上,涉及競賽內容,如果沒有在外面學過基本沒戲。女兒所在高中浙江省排名第一第二,幾乎大部分孩子都在外面上這種提高輔導,針對競賽,自招,三一,一般費用2萬一期,一年春季,秋季,寒假,暑假4期,光這個費用就8萬。剩下那些孩子都是學校重點培養對象,學校有大神級老師額外給上課,專門針對五大學科競賽。不要和我說誰誰誰什麼也不上,上了清北復交,我是一點也不信的,女兒學校今年清北60幾個,沒有一個不上競賽,自招的。除開這種頂尖高校其他985,211,拼高考成績,而今年浙江高考數學最後30幾分是數競題,沒在外面接觸過數競,出了考場就只剩眼淚。浙江1分300多排名,30分就是9000多排名。浙江32萬考生,排名至少5,6千才能進985等,211再靠後點。所以真心覺得寒門再難出貴子,新高考下的頂尖高校全是“超短裙”。


白開水82


寒門出貴子變得越來越難我表示部分認同,但是說985和211高校中農村學生佔比越來越低和寒門有關係,我卻不怎麼認可。

我們不可否認現在的教育和升學競爭越來越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家庭條件好的可能從小就在學習各種興趣,培養各種能力,而這些綜合素質也是高考所需要的,但是在我們廣大的農村,尤其是貧困家庭,卻很難有這種條件讓學生來培養更多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這一點上來說,寒門的確是比不過經濟條件好的家庭,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高考成績和錄取的大學層次。



目前全國的985和211工程大學農村學生的佔比的確有所降低,但這個佔比的降低絕對不僅僅是因為寒門的原因,更多的是農村的生源本身就減少。隨著我們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經濟條件稍微好一點的都在城裡面買了房子,然後讓孩子在城裡面唸書,以至於現在農村的學校在不斷的關閉和合並,連生源都沒有了,哪來有更多的學生去參加高考?

但是農村現存的這些高中實力表現並不差,我曾經看見過安徽的一所農村中學,雖然是身處深山之中,但是每年的高考成績卻絕對讓人驚歎,2019年的詳細數據我沒有找到,但是我看到了2018年浮山中學的高考成績,153名同學被錄取到雙一流大學,454名同學被錄取到211高校。



農村的孩子有農村孩子的優點,他們能吃苦能拼,學習環境也比較好,學校周圍沒有什麼誘惑,大家都可以心無旁騖的集中精力學習。

所以說,寒門對於高考來說的確有影響,但是名牌大學中農村的學生少不僅僅是因為寒門,更多的是因為農村的生源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