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醫學生都讀到博士,感覺碩士進不了大醫院,為什麼醫院要求學歷這麼高?

雲朵雨蝶


因為都想進大醫院,如果連碩士都不去,估計本科就可以了。


中原醫生


本人醫學全日制博士在讀,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再過20年後我國大夫看病水平將遠遠低於現在。我的導師在他25歲時已經可以獨立完成三級手術,急診可以獨當一面,現在的碩士博士很少能有機會。20年前他們天天研究看病做手術,現在的碩士研究生三年都幹啥?出去輪科(規培)+科研(畢業用的)+最後半年準備工作或者考博士,輪科能學到多少東西?有多少機會上手?除了拉鉤就是縫皮。。。最主要還要科研,一年科研算是入門了,最後臨床科研都是皮毛。博士研究生三年基本都在科研,全日制的博士基本都在實驗室,臨床基本學不到啥。博士畢業留在大學附屬醫院,也就是所謂的“大醫院”,還要科研臨床一起走,進職稱完全和科研相關。為啥都去大醫院?因為中國患者就認,大病小病都去大醫院,呵呵。醫生成長的關鍵階段不是在考研究生就是在做科研,能會看病做手術?天才也夠嗆,醫術就是無數的臨床實踐+理論的反覆提高,現在的體制就是讓年輕的醫學生把精力都放在和醫術無關的事情上,無奈,無奈。。。


類骨質


本人醫學院畢業,我95年上學時候,一屆學生包括藥學院,大專,才不到300人。現在每年七年制(現改八年)本碩連讀,加上碩士畢業人員一年六七百人。這還不算本科畢業的。現在擴招之後,感覺學生普遍水平也下降了。


七六大毛


碩士研究生進不了大醫院。這個大醫院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那麼為大,這就好比我們這裡運城中心醫院,就是一所三甲醫院,床位規模1800多張。雖然是一個地級市的三甲醫院。但是床位都很緊張,住院時候。大部分科室老是沒有床位,但是中心醫院在招聘時。99.99%全是碩士研究生。幾乎沒有博士生。因為博士生大部分都在省級三甲醫院,那三甲醫院區別也很大,北京協和醫院是三甲醫院。而我們這裡中心醫院也是三甲醫院,雖然他們都是三甲醫院,但是區別大的很。水平差距很大,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像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大第三醫院,華西醫院。中山一附院,湘雅醫院。,同濟醫院。復旦大學華山醫院。復旦中山醫院。上海交大瑞金醫院。等這些

有名的醫院,排名靠前的醫院,無一特例都是教學醫院,教授滿地都是,而市級三甲醫院都不是教學醫院。沒有自己獨立的醫學院。自己培養不了醫學生。每招一個醫生。都要去醫學院招聘。


現在解答為什麼大醫院都要博士研究生。因為醫學屬於尖端學科。知識面廣而複雜,本科醫學院5年製出來。只能學個皮毛。根本無法搞科研。碩士科研只能是中等,到博士研究生科研才可以,而大型三甲教學醫院是科,教。研三位一體發展。缺一不可。每年都要發表國家級期刊論文。科學研究,所以只要是大型三甲教學靠前的醫院,招聘時都要博士研究生。碩士不要。



好醫生2792


醫生這個群體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大醫院向博士看齊,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我來談談兩個最主要的因素:

1,與國際化接軌:我們國家的大醫院如今在醫療設備和藥品、耗材配備上,幾乎和發達國家最頂尖的醫院無太大差異了,然而在人才上,還有不小的差距。醫生的英文是doctor,而博士的英文也是doctor,這本身就說明了,在老牌的歐美髮達國家,醫生這個職業本身就是跟博士劃等號的,因此,我們的大醫院如今也對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

2,大醫院就業競爭的激烈性:大醫院,尤其是教學醫院,往往被稱為“白色巨塔”,喻意“高不可攀”。這麼多年,大學本科擴招,研究生擴招,博士生擴招,使得教學醫院本就稀缺的職位競爭更加激烈。在不少的教學醫院,不光要求醫生擁有博士研究生的學歷,同時還要求本科是211的臨床醫學專業或是八年制,更有甚者還對醫生的SCI論文的分數和篇數提出更加具體的要求。其實這些要求往往也在變化,職位少,畢業生多的時候自然額外要求就多;職位多,畢業生少的時候,也會有要求適當放鬆的機會。留在這“白色巨塔”有時候不光要有硬實力,還要選對導師,有時候甚至要一些運氣,實實在在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呀。


家有好醫


因為醫學是研究人體和生命的。人的生命寶貴無價,無論怎樣重視都不為過。 所以,對從業人員的理論基礎、實踐能力、認識水平要求越來越高。

而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在這些方面的積累肯定是不一樣的。

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則笑話,一個本科生、一個研究生、一個博士生同寫一篇論文《論紅燒肉的做法》




這是一則笑話,但是從這則笑話中,我們明顯看出博士、碩士、本科對問題認識深度、研究能力、思想方法方面的區別。碩士和博士階段不僅是對知識的豐富和深入,更是對思維方式的改變和塑造,對實踐能力的提高。

一、具有更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 具體到

醫學行業,醫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無論理論性還是實踐性都非常強,對從業人員的要求非常高。 面對臨床形形色色的疾病,對醫生的判斷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處理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病人並不是照著課本生病的,在面對各種疑難雜症時,你知識儲備越多,越見多識廣,越能夠準確確診,正確處理。 所以,紮實的理論是成為一名優秀醫生的基礎,擁有更高的學歷,意味著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和探討也更專業、更深入、更有造詣。


二、培養更科學的循證醫學思路。

傳統醫學強調個人實踐經驗,循證醫學認為任何醫療決策應該建立在科學研究證據基礎之上。循證醫學並不是要代替傳統醫學,而是強調個人經驗、患者實際情況和臨床證據相結合。

醫學生在碩士、博士階段,可以有大量的時間去夯實基礎知識,同時還有日新月異的新知識、新進展,跟隨本學科的最新前沿,培養科學的循證醫學思路。這對於後期的職業成長都是必不可少的。 實踐證明,無論是基礎理論知識不紮實還是前沿學科知識不瞭解,都會限制一名醫生的成長,給一名醫生的發展帶來極大的侷限性。


三、在獨立從醫之前,具備更強的實踐能力

醫學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除了學習大量的專業知識之外,很多時間是跟著導師臨床實踐的,在臨床實踐中,邊學習邊積累,為今後獨立從醫打基礎。

醫學是研究人體的科學,人體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認知,同一種表象比如說頭疼,引起的原因千差萬別。跟著導師上臨床,就是把自己的書本知識現實化、立體化、豐富化,同時在導師的指導示範下,更準確、更迅速的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是低一級學歷的學生不具備的資源和條件。


綜上所述,一名醫學生成長為一名醫生,需要走過很長的漫漫之路。在這個旅程中,有更高的學歷,意味著有更多和更紮實的理論基礎,有導師的引導和陪伴,可以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多更有價值的幫助。

我們到醫院去看病,每個專家都圍著好幾個實習或見習小大夫,這裡面很多就是這位醫生的碩士或博士研究生。在上學期間,就跟著導師大量接觸臨床病例,見識各種疑難雜症,這是年輕醫生獨立從醫不可能有的機會。正因為跟著導師,才能有機會開拓眼界,增長見識,為今後從醫積累經驗,儲備能力。

現在的三甲醫院,沒有博士學位已經不可能進入了。社會的發展,使人們越來越關注生命和健康,這就對醫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醫學從業人員也提了更高的要求。


師者馥仁心


學歷不是主要因素,而是本科出來規培三年期間工資太低,還不能考執業醫師資格證。導致很多人選擇讀研,不然你說,我辛辛苦苦熬了五年讓我回鄉鎮上班,或者大醫院規培三年,最後規培結束別人還不一定要你。與其命運掌握別人手裡還不如讀研,專碩努力點出來四證合一。執業上崗,如果升職有要求,再讀個,一邊工作一邊讀博,多好


楓林曳


現在的醫學生,都要讀到博士,碩士都進不了大醫院,為什麼醫院要求學歷這麼高?


這個還用問,就問問大家哪一個人不怕死呀,醫生大家都知道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但是自身水平不夠不是要人命嗎?每一個人都恨庸醫,那麼庸醫又是怎麼造成的呢?無非就是自身的醫術非常薄弱,所以才造成了危險的境況。

說句實在話,像是醫生需要博士學位,每年要發表多少論文,其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生了病的我們,而非醫生本身的需求。


說句簡單點的,如果每一個人都對生死看得非常的平淡,得了病不論是感冒,還是癌症都存在著治的好好就好,治不好也無所謂的態度,看淡生死。我想當了醫生的他們也就不會考到博士了,十有九成念一個大專就夠了,甚至就像我們小時候農村的的赤腳醫生,她還是高中學歷呢?


這時候就有人問我了那不是還有一成的人嗎?他們為什麼不念一個大專甚至高中就來行醫濟世呢?這個我想是他們本身的需求,我們每一個人除了最基本的需求之外,還有一個就是實現自我理想的需求,不排除真有些人為了研究醫術而願意一生奉獻醫道之上。對於這類人我們是需要絕對崇敬的。


就是被治病的人不想死,所以才發動社會的力量來要求醫生的醫術更加精進,那麼如何讓才能更加的精進?不就是知識的淵博,智慧的大海,自我能力的超強。這些也只能夠在學校裡面才能夠做到第一層。更加深奧的技術還是病人與醫生深切的交流才能至臻完美。

如此方能懸壺濟世,成為一代杏林高人,再是華佗,重生扁鵲。



大家說醫生學歷的提高,醫術的進步,是不是社會的福氣,說不定以後能夠多活幾年,但是沒有錢還是白費。


自由史話


現在的博士大部分臨床三基都很差,他從本科第五年起就準備考研,所以肯定沒心思和精力參加第五年的臨床實習,三基都是童子功啊,基礎沒打好,再術有專攻,臨床水平不及本科後工作,再考研讀博的大夫。


yygw01


這種情況不只是醫院有,在各行各業都有!君不見一般的企業招個出納也需要本科學歷呢,而這個工作通常專科就足夠了,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也能勝任。企業同樣需要招人,學歷高的也願意來,對企業來說對外說起來也好聽,因為一個企業高學歷人員多少也是一種實力的象徵!隨著我國畢業的高學歷學生越來越多,這種情況也會呈上升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