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江苏要闻及抗击肺炎快报

>>>每日播报

江苏省:截至1月30日24时,确诊病例168例,其中,重症病例2例,出院病例2例。

密切接触者2644人,已解除医学观察137人,尚有2507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江苏省委这样研判疫情防控新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江苏省委常委会暨省委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1月31日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系列部署要求,听取我省疫情防控情况汇报,深入分析研判疫情形势趋势变化,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有关工作。省委书记娄勤俭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省各地各部门思想高度警觉,反应迅速有力,疫情防控总体应对得当、科学有序、扎实有效。做好下一步防控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讲政治、敢担当、有作为,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会议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阻击战处在关键阶段,要根据疫情发展的变化,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防控工作。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集中最强力量,统筹全省医疗机构和卫生资源,对所有确诊和疑似患者实行定点医疗。要做好集中收治场所的提前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无备。排查管控要精准高效,充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进一步健全县区、乡镇街道、城乡社区等防护网络,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放过任何线索、不发生任何遗漏。疫情检测要及时快速准确,充分发挥我省疾控诊疗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加强疫情科研攻关,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会议强调,疫情防控任务复杂、牵涉面广,要根据疫情防控工作出现的新特点,及时调整完善应对举措。要防止出现厌战麻痹情绪,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准备,合理调配人员,保持应急状态不松懈。要加强宣传引导,鼓舞和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必胜信心,加强物资保障,特别是要做好当前急需的医用防护服、医用护目镜等防护品和口罩、消毒液等市民关切的防护物资保障供应。要防止人为产生新的风险点,坚持安全第一、区别对待,近一阶段原则上与疫情防控无关的会议活动一律取消或延期,绝不允许在没有可靠保障的情况下轻易复工开学,允许来自疫情高发地区人员、非紧迫工作岗位人员适当延期返程,尽量减少流动性传染。对武汉等地在苏的群众要热情周到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困难,使他们感到在家的温暖和热情。

会议指出,要根据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提前做好政策的研究准备。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中小企业,要研究帮扶措施,支持企业渡过难关。

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到疫情防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评价、使用干部,用好用活“三项机制”,更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8至15分钟“揪”出新冠病毒,快检试剂盒研制成功并量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官网宣布: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无锡企业——江苏奇天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等温扩增快速检测试剂盒,近日研制成功并启动批量投产。该试剂盒成功突破了90分钟的检测时效,能够在8至15分钟快速检测出病毒结果,为疫情防控早发现、早隔离争取宝贵时间。

“新研制的检测试剂盒,将原本90分钟的检测时间缩短至8-15分钟以内,可以在医院、海关、机场、火车站等人群密集区域进行快速分布式初筛。”奇天基因董事长王智宏告诉记者,根据样本验证,该试剂盒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100%,且成本价格较低,具有在基层检验机构大范围推广应用的价值。目前,湖北多家医院已与奇天基因取得联系,希望采购该试剂盒用于快速诊断。


>>>疫图读懂 | 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指南

2月1日·江苏要闻及抗击肺炎快报


>>>远隔千里“面对面”沟通,远程会诊室助力江苏援鄂医疗队抗击疫情

“医疗队的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注意加强防护,我们后方始终与你们并肩作战!”1月31日上午11:00,在江苏省中医院门诊7楼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室,江苏省中医院组织中医和西医的专家与江苏援鄂医疗队员们沟通交流,分析病情。

江苏省医疗队支援武汉江夏区中医院的总负责人、省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王谦根据近几天对江夏中医院住院病人的梳理,联合当地医院医生筛选了部分病人通过远程医疗系统请江苏省中医院专家组予以远程会诊指导。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染病防治专家组专家、江苏省卫健委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首席中医专家、江苏省名中医奚肇庆教授,大内科主任、呼吸科主任周贤梅教授,放射科王中秋教授,重症医学科周江教授,急诊医学科芮庆林教授,感染科乔飞主任等组成了高效、综合诊治能力强的团队,千里之外通过互联网坐诊。

远在武汉的王谦介绍,会诊的病人今年53岁,女性。1月24日晚出现发热,后出现咳嗽,CT提示右肺考虑感染性病变,核酸检测阳性,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患者精神萎靡,时感胸闷不适,双鼻塞吸氧血氧饱和度92%,干咳无痰,体温最高39.7度,肌肉酸痛,乏力,小便正常,黄色稀水样便,2-3次/天,舌苔薄黄,脉象触诊不满意。

经过专家组会诊,认为该病人目前病情还是较重,原有的治疗要进一步调整,在周贤梅等专家建议下拟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案;同时中医专家奚兆庆、朱佳等结合患者病史以及全身情况,通过辨证施治,拟定化湿清热解毒,宣肺泻热佐以扶正,从而阻断疾病进一步发展,达到湿去、热退、正气恢复,病情得到稳定的作用。

据了解,目前王谦主任根据上午专家组的会诊建议,正积极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给予病人治疗。


>>>回访江宁“硬核大爷”:没想到,咱让省委书记吃了闭门羹

交汇点讯 1月30日,“江苏省委书记在村口连吃闭门羹”的视频全网刷屏。省委书记娄勤俭不打招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被村口党员岗哨拦下,两位老大爷迅速成为“网红”,被网友点赞称为江苏“硬核大爷”。1月31日中午,记者来到南京汤山街道孟塘社区葛巷村口岗哨,回访两位当事人,请他们详细还原现场情况。


2月1日·江苏要闻及抗击肺炎快报

“当时大约是下午3点左右。”视频中两个大爷,一个叫葛进江,67岁,现任葛巷村党小组长。另一名叫秦友祥,今年66岁。葛进江回忆说,当时远远看到两辆车驶到村口,被路障阻隔停了下来,车上走下一行人。“总共有十来个陌生人,我们事先没有接到通知,不知道有领导来查岗,加上来人都戴着口罩,根本没认出是娄勤俭书记本人。”葛进江与秦友祥赶紧走上前去盘查,问完几个问题后,两人就开始“轰”他们走:“要没有多少事情,你们也是生人,也早离开。”

“临走时,娄书记自报家门,我们非常激动!真没想到,我们拦下的是省委书记!”葛进江说,虽然没能进村,娄书记还高高兴兴的,“这说明我们做得对!不管是谁进村都要拦下来问个清楚。”

两位“硬核大爷”都是江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听说疫情发生后,大年初三起,主动找到社区报名要求参加站岗值班。按照街道、社区安排,他们所在的岗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昼夜不歇,每天安排4人值班,每人值班12个小时。昨天,葛进江从中午12点值班到下午6点,回家吃了晚饭后先睡上一觉,翌日凌晨0点上班,一直值班到清晨。一整天下来,就拦截下娄书记那一拨人,其他没有一例进村的。村里男女老少群防群治,至今没有发现发热病人。加上连日宣传,村民都很自觉,几乎没有人走动串门串村。不过即使这样,岗哨依然严防死守,不放过一个可疑对象。

岗哨条件非常艰苦,就两把椅子。站累了,他们就坐下休息会。没有热水壶,两人各带一个保温杯。“夜里值班还好,两个人可以聊聊天,就是有点冷,我们身上都穿两件羽绒服。”葛进江说,“下一步,不管任何情况,我们坚决贯彻上级安排,坚决站好岗,直到战胜疫情。作为共产党员,一切行动听指挥。上级不让撤,就不撤!”

葛进江没有想到,他们因一次简单“劝阻”行为已经在全网火爆刷屏。截至1月31日14时,《江苏省委书记进村检查疫情被拦下》的微博阅读量达到248万余次,登上微博热搜第4名;抖音上,该视频浏览排名第3,浏览量达919.7万……据不完全统计,该段视频全网总浏览量已逾亿次,网友纷纷点赞称他们为“硬核大爷”。微博用户YOYO1141跟帖说:“我们的硬核大爷就是这样实实在在做着基层防护工作”;还有人评论:“虽然被挡在外面,但省委书记肯定开心,说明江苏的基层管控到位了”。网民纷纷表示:“人人都像‘硬核大爷’这样,万众一心,疫情防控战一定能打赢!”

“我还在岗哨,不好意思不能再和你说了。谢谢你,再见!”短短十几分钟,耿直的葛进江多次催促记者结束采访,又回到岗哨投入紧张工作中。


>>>连云港首例确诊病例出院

1月31日下午5时15分许,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隔离病区,今年31岁的刘先生神情轻松,走出病房,成为连云港市首位痊愈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在出院现场,连云港市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临床专家组组长、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家树给刘先生送上了鲜花和祝福。

刘先生在回顾自己病情时说:“我14号从武汉回连云港,15号到达连云港,14号开始身体不舒服,21号下午到贵院去就诊,随即被隔离治疗,23号被确诊。刚开始我很怕,担心病情,担心自己传染给家人、同事,自己偷偷落泪。”刘先生非常感谢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他说:“在此期间,医护人员顶着被感染的风险,对我细心照顾,饮食、治疗、休息各方面都非常用心,像亲人一样对待我。”


>>>被隔离,但绝没有被放弃

1月31日,南京。

阳光下的爱达花园暖意融融,不时能看到戴着口罩遛狗的居民。3天前,一条围在单元楼下的警戒线,让它成为全城的牵挂。隔离三天,楼里的40位居民怎么样了?

下午3点,是隔离居民测量体温的时间,建邺区南苑社区卫生中心的护士许小丽如约而至。社区主任刘琨早早就在这里等候,单元内14户被隔离的居民,昨天就在微信群里告诉他,希望能多准备一些蔬菜。小推车上,12个装着青菜、黄瓜、西兰花、豇豆的塑料袋码得整整齐齐,“这是街道从辖区饭店买来的,安全放心,品种不少,吃两天没问题。”

趁着许小丽和刘琨穿防护服的时间,小区物业负责人项道安背上喷雾机,仔仔细细将单元门、楼道间和电梯间再消杀一遍,这是他当天第三次消毒。“晚饭前还有一趟。”这个安徽汉子,已经连续两个春节没有回老家了。

十多分钟后,全副武装的许小丽和刘琨做好了准备,社工朱忠梅给他俩拍了个照,随即发到了隔离单元的微信群,通知他们医生和社工马上上门。群里还有部分隔离人员的家属,他们不住爱达花园,拍照是让他们安心。

朱忠梅3天前就穿上过这套防护服,当时也是和许小丽一起上门,“隔离第一天,我们早上6点进楼,居民害怕啊,很多不肯开门。”那天,建邺区特意安排了两组人员,结果4个人忙了两个小时,才把40个隔离人员的体温测完。很快,跟单元居民熟悉的社工进了微信群,韶韶小区的新鲜事,说说街道有什么安排,“外面跟家里没区别,街上也见不到什么人,估计要等到你们隔离结束……”一番心理疏导,楼里的居民心定了。

“把情况讲清楚就好了。”刘有明老爷子接过话题,隔离那天晚上,他接了左邻右里不下30个电话,都在问到底怎么回事,“我一张嘴不够用啊。”第二天,社区、业委会和物业一起给居民做工作,把事情来龙去脉公之于众,个别还上门沟通,紧张情绪很快得到缓和,小区又重回宁静。

说话的功夫,刘琨和许小丽已经下楼,看看时间,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体温全部正常。”许小丽一脸干练,完全看不出这是她第一次直面疫情。

17栋楼下的人群逐渐散去,回社区的路上,隔离单元的微信群又热闹起来。“明天能麻烦带点蒜头吗”“家里的红糖用完了”“好想吃大肉包啊”……刘琨边看边记,笑着说:“看来我这瘦掉的10斤,都要长他们身上了。”那个群名让人一振——众志成城,加油!


>>>最美逆行者|从报名驰援武汉到进入病房,江苏医疗队一名护师的心路历程

张方圆,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一名护师,1988年出生,这次是江苏医疗队驰援武汉的一名医护人员。近日,她介绍了自已驰援武汉的心路历程。

01 我有一个心愿:

2003年SARS疫情肆虐的时候,我还是一名中学生,尚未有一己之力为社会做出贡献,那时候的通讯设备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信息还没有现在这么畅通,但是我们的前辈们争先恐后地勇敢奔赴前线,参与防控救治。当时我就立志,长大以后也要当一名医务工作者,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所以当疫情来临,我要不负初心,到最前线,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02 我报名那一刻:

这场疫情来得太快,爆发得太突然了,之前每天看着电视、微博、抖音等前方报道时,自己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心里也是焦急万分。春节本该是我们中国人阖家团聚的日子,却被这新型冠状病毒给打破了,“武汉”变成了携菌者,无法想象武汉人民心中的恐惧和全国人民的担忧。

当看到医院发出支援武汉的倡议时,自己没有多想就立即报名了。回家跟老公及家人说了此事,好在家里人都尊重我,支持我的决定,给了我强有力的支撑!

03 踏上驰援武汉那一刻:


2月1日·江苏要闻及抗击肺炎快报

临行前,我最牵挂的是4岁的宝宝,当我跟他说妈妈要去穿防护服的地方保护病人时,孩子天真地问:“有没有宝宝穿的防护服?我要跟妈妈一起去……”孩子现在还小可能不太懂,但他长大以后一定会支持妈妈现在的决定。

04 实战前的各项准备:

1月25日晚(出征武汉),大年初一,我们在领导及家人的送行中出发了,目的地——武汉,已做好了思想准备,也谨记临行前院长叮嘱的话,要保护自己,要听从指挥,要服务好病患……

1月26日(武汉第2天),我们来自江苏的医疗队集结完毕,开始集中培训。这是一个难忘的培训,三个小时里全体队员始终戴着口罩认认真真地聆听,最终于晚上8点培训结束.工作餐后,队长们又紧锣密鼓地开始商讨工作安排。

1月27日(武汉第3天),我们在做实战前的最后培训,这是最为严格的训练,进行新型冠状病毒院感防控、问题解答,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医用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等各类培训。晚上利用空余时间,我和同事侯红艳两人拿出笔记本,借鉴各家经验所长,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以做好实战前的准备。

1月28日(武汉第4天),分配的结果出来了,我们被分到了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我在重症监护病房,侯红艳分在呼吸科病房。为了保护好自己,便于更好地投入工作,我们相互剪短了头发,修剪了指甲,对女孩来说虽然有些不舍,但却意义非凡!

1月29日(武汉第5天),我们全副武装,终于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正式开始我们江苏医疗队的武汉支援工作。

05 走进病房那一刻:

2月1日·江苏要闻及抗击肺炎快报

坦诚地说:如果说一点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来到前线。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更加义不容辞。我只是一名护士,可能没有军人那么伟大,但是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作出贡献。军人保卫国家领土、人民财产……我们医务工作者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感谢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挂念!这个春节,你们在帮我们做好临行准备的同时还要安排医院防控工作,真的也特别辛苦!你们也要注意身体,我们会带着大家的叮嘱和期盼,积极投入工作。目前我们状态很好,请领导和同事们放心。

让我们一起在这场无烟的战争中并肩作战,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一定会治愈好新冠肺炎患者,我相信一切会更好!加油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南京!

一位武汉市民听说我们是从南京来的,特别感谢我们,送来了水果并赠言:

致一线的白衣天使:

逆行中的白衣天使,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向你们致敬!

有你们在,希望就在!

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保护好自己,加油!我们的英雄们!


>>>不一样的春节假期,他们这样“宅”出了新意

这个春节,全国人民携手加油,共战疫情,相对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大多数人听从国家召唤,按照防疫的相关要求做好自己,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记者采访探知多个家庭的春节生活片段,从“在线”拜年,到“宅”在家刷剧以及“云聚会”“云逛展”,管窥这个不寻常的春节假期。

今年不聚了,视频来拜年

对于47岁的宿迁市民李志来说,今年春节太不一样,往年除夕,由于父母在弟弟家住,老少三代共11口人,都要到弟弟家团聚,大人一桌、小孩一桌,甚是热闹。

今年腊月二十九,老李注意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越来越严重,便与妻子决定不去弟弟家过年了,并嘱咐妻子也不回娘家了。年三十,老李只出了一趟门,就是到附近药房买口罩。由于今年过年家中只有夫妻二人和子女四口人,老李中午只做了“六菜一汤”,一家人一边吃一边关注着疫情新闻。

年三十晚上8点,一家人打开电视看春晚,老李给弟弟拨了一个视频电话,“你们也在看春晚吗?要注意防护,不要出门啊!”隔着小小的手机屏幕,老李一家四口和父亲母亲、弟弟一家五口互道祝福,“两个小孩半年多没见爷爷奶奶了,很期待过年一大家子团聚。但是疫情当前,一家子平平安安就是好年。”老李说。

“十香菜”留着自己吃

“老扬州”们过年,最惦念的就是吃“十香菜”了。1月23日,除夕前一天,广陵区彩衣街后面的居民区,刚吃过午饭,42岁的刘淑华已经在厨房张罗起来。

她从老坛中掏出两把咸菜,用清水洗净后放进盛有热水的盆中浸泡,再将胡萝卜切丝、冬笋去掉老根切丁、香菇木耳泡发……这个5平方米不到的空间成了刘淑华的“舞台”,厨房间里的“叮叮咚咚”声,“奏”出了她的忙碌。

“如今遵循传统做法的‘十香菜’已不多见了,自己做得更卫生健康。”刘淑华说,自己的手艺也是婆婆传的,整条街只有她家还会做最传统的“十香菜”了。

不过,和往年不同的是,以往,做好“十香菜”,刘淑华的婆婆会给一条街的街坊邻里每家都送一些,今年,为了避免接触,家里人决定不送了。“邻里都能理解。不过这‘十香菜’的做法,一定会一代代传下去。”刘淑华说。

不一样的年货清单

42岁的李慧如,是南京一家公司的普通白领,一家四口。今年,她“购物车”里的年货清单有些不一样。

李慧如的年货里,最贵的是给老公买的5G手机,这是喜欢打游戏的老公盼望了很久的礼物。她还给做了白内障手术的母亲买了个天猫精灵,这样,可以听相声、听歌、听新闻,无聊时还能和天猫精灵聊聊天。

本来打算回老家过年,李慧如一开始的年货清单里并没有太多生鲜。年三十前一天,她终于说服了妈妈,取消了回老家过年的计划。于是,她的年货清单里的生鲜立刻多了起来。“那一天,忙着屯货,先在手机上的苏宁菜场上买了些对虾、牛排、土豆、白菜等,然后又让老公去大卖场拖了两大袋蔬菜回来,还买了两只鸡。”李慧如说,“尽管今年很多年货用不上了,但时间更多了。让妈妈休息,自己准备一日三餐,想着法儿给孩子做点好吃的。偶尔,四个人还玩上一局牌,这是家人间平时难得一见的沟通。”

一家人在家看电影

春节前夕,资深影迷潘洋提前预订了《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紧急救援》等多部影片。然而,最终他只是宅在家里看了一部《囧妈》。不过,潘洋也不遗憾。

《囧妈》里有一个场景,让潘洋难忘——男主角和他的母亲被一只熊追撵,偏偏男主角又摔倒了,情况非常危急,这时候,他的母亲向熊大声喊叫,试图让熊攻击自己,而不是他的儿子。“熟悉电影套路的我,观看时其实并不紧张,倒是妈妈的反应让我没想到。”潘洋回忆,母亲提及这个片段时略显紧张地说:“以后要是碰到这个情况,你先跑,别管我。”

这句话,在潘洋脑海里盘旋了很多天。“我和我的父母很少向彼此表达情感,但是我知道这句话就是最大的爱。”对于这个只看了一部电影的“春节档”,潘洋坦言,依然值得珍惜。

“宅”在家中也充实

一个月前就开始为春节旅行购置新衣的南京姑娘胡雨怎么都不会想到,春节期间自己去到最远的地方竟然是小区超市。

和往年一样,胡雨一早就把过年的短短七天安排得井然有序。但计划不如变化快,不仅家庭聚会取消了,和闺蜜原定的溧阳之行也取消了。胡雨打开自己的微信运动,过去七天里的步数曲线图十分平稳,全部处于“500”的水平线以下,而此前胡雨在微信运动榜单中几乎天天名列前茅,“之前早晚都要各遛一次狗,不知不觉就能走一两万步,现在足不出户,一开始真有些不习惯。”

“不拜年、不聚餐、不旅游,这是我过得最特殊的春节,虽然宅但是也挺充实。”“闭关”了七天的胡雨,看完了之前一看就犯困枕边书,拼完了搁置已久的乐高,还花一天时间把房间归置了一番,并学会了烘焙舒芙蕾和曲奇。她边细数着七天的点点滴滴,边惊讶于自己的诸多“成就”,“这个足不出户的春节,没想到把我长久以来的‘拖延症’治好了。”

年轻人更爱“云游戏”

这个春节假期,平时爱玩爱闹的年轻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实现“云聚会”“云游戏”。 正在放寒假的朱居居就建了一个微信群,组织小伙伴一起玩线上“狼人杀”。每天都有新朋友加入,很快,原本只有五六个人的游戏群,已经发展到20多人。

每晚8点半,朱居居就准时上线,在手机APP“天天狼人杀”里建一个游戏房间,然后分享到群里,凑齐12个人之后,就正式开局。“群里有来自南京、北京、杭州各个地方的,其实大家原本互不认识,但玩着玩着就熟悉了,有些还私下加了好友。”她兴奋地说。

偶尔凑不到“狼人杀”的人数,群里还会玩“你画我猜”“谁是卧底”等其他小游戏。玩乐之余,大家还时不时互相提醒注意防疫。“虽然每天看新闻会为疫情而揪心,但是群里小伙伴们还能一起游戏并互相鼓励打气,我觉得这是我生命中非常难忘的一个春节。”朱居居说。


>>>货源充足!南京众彩大部分蔬菜价格小幅下降

记者1月31日从南京众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了解到,1月31日,市场蔬菜货源十分充足,大部分蔬菜价格出现小幅下降,但蔬菜整体价格还在高位运作。截至上午10点,水产品市场总进场量近两万斤。蔬菜市场现已全面营业,商户开门营业数量超368户。1月30日系统数据显示,蔬菜当日到货量2220吨,环比上日下降39.08%,相比2019年大年初七,下降20.55%。

1月31日粮油市场货位大米库存为2847吨,油类库存140吨,面粉库存167吨。大米日均销售6吨,大米批发均价5.5元/公斤。目前市场有16家大米商户开门营业。与此同时,市场方已联合商户全面做好2000吨粮油储备工作并以日报表形式上报相关动态情况至省粮食储备中心。

水产市场今日开门营业共有29户,南区21户、北区8户,营业时间5点—10点。截至到10时,总进场量为19530斤左右。主要在销的品种为鲫鱼、花鲢、草鱼、鳊鱼、鲈鱼等淡水鱼,以及年前库存的海鲜冻品和海鲜鲜活产品。当日淡水鱼19吨,主要产地淮安、泰州、连云港、宜兴、扬州、盐城、安徽附近,其中鲫鱼8.5元/斤、鳊鱼6元/斤、草鱼6.5元/斤、花鲢7元/斤、鲈鱼17元/斤;总体价格较上日持平,部分减幅6%左右。


>>>大数据还原南京人的春节:口罩外卖订单环比增长了52倍

对中国人来说,这个春节注定和以往不同。这个不一样的春节,南京人是怎么度过的?响应号召宅在家里的同时,难得的假期是不是一样过得有滋有味?阿里本地生活旗下饿了么平台的大数据为我们还原了南京人的春节。

一周口罩外卖订单售出4.8万只

过去一周,南京市民通过饿了么外卖点了很多医疗用品和生活用品。饿了么数据显示,南京的医疗订单环比12月同期增长了16%。尤其是口罩和消毒液、温度计的外卖订单增长迅猛。

其中,南京本地的口罩外卖订单环比增长了52倍,南京本地售出4.8万只口罩。南京本地的消毒液外卖订单环比增长了8.8倍,过去一周南京售出6600多瓶消毒液。温度计外卖环比增长了2.3倍,过去一周南京售出1800多个温度计。感冒药环比12月同期增长了18.5%,光清热感冒颗粒就售出3900多份。

扑克牌订单环比增长45%

除了医药订单,为了缓解宅在家的无聊情绪,南京本地的扑克牌、棋牌订单增长迅猛。

饿了么数据显示,南京本地的扑克牌外卖环比12月同期增长了45%。南京上一周售出了近400多份扑克牌。有趣的是,除了扑克牌,南京的乐高玩具外卖也增长的很好。过去一周,南京一共产生近两百个乐高外卖订单,环比增长了37%。

不少市民下单时备注“武汉加油”

南京给“武汉加油”的订单备注订单就有269条。同时,本身外卖提醒小哥注意防护,注意疫情的外卖备注最多,累计有374条。

除了用户在表达对武汉和疫情的关注外,过去一周,南京包括棒约翰、DQ在内的6个商户推出了这样特殊的“医疗关怀”菜品,还有23名南京用户下单了这道特殊的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