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Hi,我是食多D的作者。

“食多D”

這個賬號主要是分享美食的,有家常菜教程,也有特色美食教程,歡迎關注~


2020年這個春節,是我有史以來過得最平淡的一個春節,甚至比平日還要平淡。

一場病疫的爆發,一下子讓給所有人都警惕了起來,積極的防護著自己和家人,我相信這場“戰役”會過去的,但這次“病疫”的爆發,給我們上了深刻的一課!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國家衛健委的專家給出了答案,新型冠狀病毒確認來源於野生動物。人類吃過的野味,助長了病毒的產生。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今天發佈這篇文章也想呼籲大家:從現在起,堅決杜絕吃野味!

我常在“食多D”的賬號裡跟大家說:遇到好吃的,就食多D。在這裡,我更想說的是,野味,即使好吃得讓你起飛,也不要吃了,冒著生命危險吃下的美食,一點都不值當!


別再認為吃野味進補,其實這是最荒唐的養生方法。

不少人深信吃野味能夠滋補,也有強身健體的功效。

所以:

有人特意生喝蛇血,把捕捉到的蛇尾巴剪掉一截,就能對著吸取蛇血,以滋補陽氣。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有人為了壯陽,天天吃鹿鞭、虎鞭等各種鞭。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更慘的是穿山甲,因為被賦予了壯陽、補氣、下奶、養顏等多重功效,常被用來吃肉、泡酒。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鱷魚肉的保健功效也不斷被商家放大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傳說含有蛋白質的含量非常高,還有一定的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從中醫的藥效角度來講,鱷魚肉有一定的補中益氣,祛風除溼的功效,就連這種兇猛的爬行動物作為盤中餐更加走俏。

有“烤全鱷”的吃法: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有“血噴大口”的紅扒鱷魚: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有“鱷魚肉串”: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別提吃得有多開心。

連最美麗的孔雀也不會被放過: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這就準備下鍋了的孔雀。

吃鼠類的方式就更多了,下面幾張圖大家細品: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我並不知道蝙蝠從什麼時候開始也上了餐桌,而蝙蝠的功效更是神奇。

網傳:中藥用蝙蝠為蝙蝠科動物蝙蝠的全體。性鹹,平。入肝經。功能化痰止咳,利尿消腫,軟堅散結,益肝明目,祛風鎮驚。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所以就有人全信了蝙蝠的功效,而有的人半信不疑。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非洲人食用蝙蝠,非洲人口眾多,食物短缺,生活十分貧窮。所以,非洲人把蝙蝠當做食物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別忘了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爆發時,也是因為蝙蝠,埃博拉病毒可以寄生在蝙蝠身上。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如果有身體的不適,請相信科學,也請相信保持身體鍛鍊,健康飲食和規律的生活作息,不要再相信野味的有多進補,拿著這個錢吃吃安全的食品,它不香嗎?即使你有錢,也不要愚蠢無知當富裕,有錢沒腦,很悲哀。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更別忘了,當年非典的源頭也是因為吃野味引發的。

2002年、2003年,在廣東SARS首次爆發,在短短5個月之內傳播到了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造成了8000人感染,死亡病例接近800人,是本世紀初最嚴重的一次傳染病。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2003年3月,香港大學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先後在SARS病人的樣本中分離出了一種病毒,科學家們認為這種新型的冠狀病毒是SARS致病的病原,是一種從未在人類中發現過的冠狀病毒。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而SRAS病毒的來源就是,最早的11例病例大多都跟野生動物有過接觸的歷史,他們或是野生動物的運輸者,或是野生動物的交易者,又或是餐館的廚師和服務員。

科學家們最後發現野生動物果子狸、蝙蝠是SARS病毒的直接傳染源,而野生動物之間也會相互傳播病毒。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野生動物的身上容易帶有病毒,野生動物也不在被人類食用的範圍,所以並沒有檢疫。如果人吃了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就有可能被病毒入侵身體,而人體對於野生動物生產攜帶的病毒,並沒有抵抗力。

而野生動物就病毒的自然宿主,如果這個動物被其他動物吃了,那麼其他動物就成了中間的宿主,而人吃了自然宿主或是中間宿主的野生動物之後,病毒就在人體紅髮生了變異,產生了感染,傳播力和致病力也是極強的。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就像把養豬場建在了蝙蝠棲息地的旁邊,蝙蝠吃了水果,水果被病毒汙染後掉到了豬圈裡,豬吃了以後染病,又再把病毒感染到人,很快病毒就以人傳人的方式,高速傳播,傳染到全世界的各個地方。

17年過去了,類似SARS的病情又一次出現了。

而最好的防禦方式就是:遠離野生動物!不要食用野生動物!不要侵蝕野生動物的生存領地!減少對侵擾野生動物的侵擾!就可以大大減少病毒的傳播!

#抗擊疫情,我在行動#拒吃野味!不獵奇!不貪嘴

最後,為每一個為這場“戰役”辛苦付出和貢獻的醫護人員、工作人員、社會愛心人士,點贊加油!

也為每個自覺不串門、不出門,不給社會添亂,只躺在家中為社會做貢獻的你,比心!

願患者們,早日康復!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