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下的反思:為什麼中國人那麼愛吃“野味”?

導語:中國人為什麼對野味情有獨鍾?

17年前引起SARS疫情的元兇是食用野生動物,而這次新冠病毒疫情的元兇,有說法也是因為“野味”,這也就意味著,野味帶著相似的病毒捲土重來報復人類。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吃野味的文化居然是從娃娃抓起的。

近日,有人在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動物小百科》中發現了關於吃野味的不當表述。

此次引發爭議的內容為《果子狸》一文,文中稱“果子狸全身都是寶,它們的肉可以吃,脂肪是化妝品生產中難得的高貴原料,可以醫治燙傷,皮毛可做皮手套,尾毛和針毛可製成毛筆和畫筆……”

新冠肺炎下的反思:為什麼中國人那麼愛吃“野味”?

此內容曝光後,眾多網友諷刺其“野味要從娃娃抓起”,還有眼尖的網友發現“文中果子狸的配圖成了浣熊”。

面對質疑,武漢出版社回應稱:《動物小百科》中的確存在著關於果子狸的不當表述,已第一時間通知全國各銷售網點全面下架該書。

為什麼要吃“野味”?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中國人為什麼對野味情有獨鍾?

“進補”食療文化作祟,宣揚滋補的效果

中國人貪吃野生動物與“食療文化”緊密相關。根據古代醫書記載,幾乎世間所有動植物都可入藥,包括動物的器官、糞便、精血、皮毛等。

中醫理論認為:“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而這種食療文化對國人影響深遠。

比如在生活中就有不少人信奉“以形補形”的謬論,

吃蛇膽可以化痰明目,吃鹿肉能滋陰壯陽、強身健體,吃穿山甲能祛瘀散結、活血通絡,吃猴腦變聰明⋯⋯事實上,這些說法都缺乏科學依據。

新冠肺炎下的反思:為什麼中國人那麼愛吃“野味”?

如今,這種“進補”文化也越來越走向極端,幾乎所有奇花異草、珍禽異獸都被視為絕佳藥物和滋補食品。

其實,吃野味不僅達不到滋補的目的,反而會給健康帶來傷害。

因為野生動物生存的環境大多陰暗潮溼,這種環境特別有利於各類細菌病毒的繁殖。

一般來說,越是生長在潮溼、汙穢環境中的野生動物,譬如鼠類、蜥蜴類、蛇類等,身上攜帶寄生蟲、細菌、病毒越多,對食用者的危害也越大

新冠肺炎下的反思:為什麼中國人那麼愛吃“野味”?

不少人吃了野生動物,這些病原體進入人體後引起多種疾病,比如狂犬病、結核病、鼠疫、炭疽、甲肝等,可謂得不償失。

烹飪成熟食,便無安全隱患

由於生態環境惡化,許多野生動物生存環境都受到汙染,身上攜帶或體內潛伏的細菌很多,這時候有毒物質會通過食物鏈的作用進入動物體內並不斷累積。

另外,野生動物年齡越老,帶病的可能性就越大,人如果肆意食用野生動物,容易惹病上身。

再加上衛生檢疫部門難對野生動物進行有效監測,許多疾病的病原體會在對野生動物的捕獵、運輸、飼養、宰殺、儲存、加工或者食用過程中擴散傳播,引發各種傳染病。

很多人以為只要煮熟,什麼病菌都能消滅,食用肯定沒問題。

但是,有研究表明,許多寄生在動物肌肉、血液、內臟裡的病毒、寄生蟲,一般的烹調方法根本無法消滅。

總之,一旦食用野生動物就有很大機會接觸到人類未曾接觸過的病毒,並給予病毒入侵人體的機會。


野生動物身上的營養成分更高一籌

其實“野味”和“家養動物”在營養價值上並無明顯差異。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野生動物所含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與人工飼養無差異,而且一些動物的內臟,如甲狀腺、性腺等還含有一定激素,人吃多了會有副作用。

新冠肺炎下的反思:為什麼中國人那麼愛吃“野味”?

有的人之所以熱衷於吃這些東西,其實根本原因不在於是否好吃,而在於它們的稀缺性

我們想象一下,若獼猴滿街都是,而所有的豬都生活在深山裡,那麼這時的豬肉在這些人看來將是何等的美味。

人的心理就是這樣,總覺得物以稀為貴。只要這些物品戴上純天然、無比珍貴的帽子,一定會迎來搶殺。


吃“野味”更是權貴的象徵

從某種意義上說,“吃什麼”依然是身份和社會地位的象徵。

人們通常按照食物的品質和成本賦予其差異化的符號意義,稀缺的食材、考究的工藝共同成就了某種食物在等級化的食物金字塔體系中的高等地位。

從這個意義而言,稀有動物不僅具有食用價值,還具備了社會表現和社會競爭的功能——能夠吃上稀有動物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能夠享用到這些美味的大都是非富即貴的“上等人”。

新冠肺炎下的反思:為什麼中國人那麼愛吃“野味”?

說白了就是虛榮心在作怪。

而正是這種虛榮心大大增加了人類接觸到未知病毒的幾率,同時又因為食用它們給了病毒入侵人體的機會。

兩次疫情爆發,非典怪果子狸,新冠肺炎怪蝙蝠,人類總是善於把黑鍋甩給不會說話的動物,

但其實根源在於人類本身

希望這次能通過法律縫上人們吃野味的嘴。

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

1、禁止生產、經營使用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食物

2、禁止使用沒有合法來源證明的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3、禁止食用非法購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這樣一來,無論是野生動物經營者還是消費者都會一併列入法律懲處範圍。

或許會有人對此不認可,難道吃個“野味”也犯法?

答案是肯定的。

正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正是由於那些在餐桌上圖個新鮮的炫耀心理,恰恰給買賣提供了原動力。

事實上,那些野生動物之所以能長久生存是因為在整個自然界沒有很多天敵,但人類的貪慾正在吞噬這些生命。

這次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改,只是給人們劃下了法律的“紅線”,但我們也要很清楚地意識到,若想要徹底消滅濫吃野生動物的行為,僅依靠法律條文是不夠的,還需要嚴格的執法,還要讓人們自主認識到其中的風險,再加上整個社會的監督和公益保護行動一起,才有可能斬斷野生動物病毒傳人的可能。

鯝/弧歷山六《食相撮盤》

殷大《你可知道懶吃野味會闖大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