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在咸丰时还不是城市,西方为何要求清朝开放汕头?

独行客地图帝


广东省汕头市名气非常大,面积却很小,只有2064平方公里。汕头被揭阳与潮州两个地级市“挤”在海边,还被汕头湾隔成两半。实际上,在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之前,是没有汕头这座城市的。

汕头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于韩江西岸,莲花山以东的平原海边,自古就是广东与福建之间的商贸要道之一。汕头这座城市历史不长,但汕头港却是岭南重要的港口,东北方向是福建,远隔大海是东南亚,堪称是南部海域的“丁字路口”。潮州府原来有个樟林港(今汕头市澄海区沿海北部),只是位置相对汕头港有些偏北,不如汕头港直对大海。久之,樟林港的繁荣渐成历史,汕头港取而代之。

粤海关看到有利可图,就打算在汕头港附近的妈屿岛设立常关收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妈屿岛的常关设立,同时又是潮州府海关的总口。府的海关总口,就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海关。

其实,觉得汕头港有利可图的不止清朝,欧洲殖民者也看到了这一点。粤海关图的是汕头的钱,这本是合法行为,而英国人、法国人图的却是非法买卖——贩卖人口去欧洲控制的海外殖民地当劳力,从中挣取黑钱。从粤海关前后在汕头港设关来的几年时间里,被欧洲人掠到海外的清朝人就多达4万人。

欧洲人通过汕头港非法买卖人口,大赚特赚黑心钱,犯下了很多罪恶。不过,欧洲殖民者不会有道德上的半点自责,他们只相信权,不相信公理。但有一个问题,汕头港不是正式的开埠港,他们在这里毕竟没有合法身份,干的也是偷偷摸摸的勾当。

怎么办?很简单,教清廷懂规矩。1858年5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长驱直入,把清廷吓个半死。咸丰帝也知道英、法不会灭掉清朝,无非是多“放点血”而已。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6月,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成了英、法鬼子的饕餮大餐。条约中规定,包括潮州港在内的10处港口成为所谓的对外通商口岸。潮州港,指的就是现在的汕头。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犯是英、法二国,其实还有两个“从犯”,就是美国与沙俄。英、法冲锋在前,美、俄支援在后。咱们所熟知的《天津条约》,实际上是清朝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的,是四份《天津条约》。除了清俄条约没有涉及潮州港,英、法、美三国的条约中都要求清廷开放潮州港。美国要求清廷先同意美国在潮州港开埠,在美国的逼迫下,清廷最终同意。公元1860年1月1日,汕头正式开埠,并设立了潮海关。

汕头开埠,对粤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虽然开埠本意,是为了方便列强在华掠夺利益。潮汕地区的人本来就擅长经商,富有冒险精神,只是以前没有一个与外界联系的通道。汕头开埠,潮汕地区与西方国家(包括西方国家控制的海外殖民地)之间的联系,就有了一个相对畅通的渠道。

大量潮汕人通过汕头远渡重洋,去东南亚、去美洲、去非洲。现在在国外的潮汕人多达1500万,也有说已超过两千万的。现在有一个说法,说世界上有两个潮汕,一个在国内,一个在海外。在海外的潮汕人经得起风浪、撑得起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千万不要小看了汕头。

其实在咸丰在位时,汕头就已取代了樟林港,成为潮汕地区的重要港口,并成为一个繁荣商埠。虽然当时汕头的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左右,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被称为岭东门户、华南要冲。

咸丰三年,粤海关在汕头妈屿岛设立了常关。而咸丰二年(1852年),西方国家就已经开进南澳和妈屿岛海面。

1858年1月,美国驻华公使卫廉致美国国务卿加斯的函件中,就提到了汕头。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英国侵华全权大使额尔金,在战争开始前曾说:我亲眼看到外国商船在汕头上下货,汕头是一个非常好的港口。

额尔金向在华洋行老板约瑟夫·渣甸征询意见,问及中国哪些地方增辟商埠时,渣甸说到,一个未经条约承认的非常重要的港口就是汕头港。

1858年《纽约每日论坛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说,汕头是继五口通商之后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

看到这些,题主应该理解为什么西方要求开放汕头了吧。

我是喜欢历史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男科医院张国喜,欢迎关注我,有男科问题可以私信我!


北大男科医生张国喜


汕头,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汕头的名气比较大,可谁又知道当初它也是个和深圳一样的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可能他原来比深圳还要破。汕头发展到今天,个人看来是和列强分不开关系的。当初列强强制性要求清政府开放汕头作为商埠,那么列强们为什么非要汕头不可呢?


其实,主要原因是因为地利条件优越,有优良的海洋资源。当初列强侵略中国无非是为了利益,为了钱财,即便是其他都不考虑,有了钱那也得运回本国去啊!在当时那个年代海路肯定是首选。

汕头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于韩江西岸,莲花山以东的平原海边,自古就是广东与福建之间的商贸要道之一。汕头东北方向是福建,远隔大海是东南亚,堪称是南部海域的“丁字路口”,汕头是属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大港口。


开放汕头,对广东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虽然本意,是为了方便列强在华掠夺利益。开放汕头后,潮汕地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联系就加强了,就有了一个相对畅通的渠道。

纵观列强要求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哪一个不是位置优越利于大型船只来往。只不过汕头没有当时其他的口岸名气大罢了。既然你清国不会利用本国优越的港口,不如有我们来运作,所以列强要求清政府开放汕头!


历史小昆虫


据我所知,西方列强(排除俄日)似乎并没有占领一个城市吧,县城人口众多、基建落后并不适合西方列强,他们的目的不在于统治中国人,而且占据一个据点,向中国内地推销商品。

西方人通常的做法是在县城以外的郊外,特别是沿海沿江处,依托港口新建一个城市,重新lian建立一个城市,没有各种拆迁问题,而且规划更合理。

上图是民国广东的行政区划,跟清朝末年其实大同小异,清朝没有【市】这个建制,民国的市都是从原来的县分拆一小部分出来的,下面两张图也是同理。

我们看广东东部,潮州府其实就是潮安县城,也就是现在的潮州市区。

而汕头市其实是从橙海县分拆出来的,实际上图上【汕头市】的范围就是西方要求开埠的城市,当时还不是城市,因为县城是图上的橙海县城。

上海市也是同理,上海租界实际上是上海县城外20里处建立起来的新城市,不过后面连在一起而已。

青岛市同理,青岛市是从即墨县分拆出来的。


长岛男爵


本人 潮阳人

鸦片战争后被 西方要挟开放 的不是 汕头

而是 广州商埠潮州商埠;

那时候还没汕头呢哪是什么汕头不是城市

现在的 汕头港 在当年也是属于 澄海县 的,而 澄海县 则是 属于 潮州的;

汕头市汕头专区 是民国时期的产物,汕头地区潮汕市汕头特区 是新中国的产物


仍未免俗


​汕头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于韩江西岸,莲花山以东的平原海边,自古就是广东与福建之间的商贸要道之一。汕头这座城市历史不长,但汕头港却是岭南重要的港口,东北方向是福建,远隔大海是东南亚,堪称是南部海域的“丁字路口”。汕头港直对大海。欧洲人通过汕头港非法买卖人口,大赚特赚黑心钱,但当时汕头港不是正式的开埠港,他们在这里毕竟没有合法身份,干的也是偷偷摸摸的勾当。​怎么办?很简单,教清廷懂规矩。1858年5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长驱直入,把清廷吓个半死。咸丰帝也知道英、法不会灭掉清朝,无非是多“放点血”而已。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6月,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成了英、法鬼子的饕餮大餐。条约中规定,包括潮州港在内的10处港口成为所谓的对外通商口岸。潮州港,指的就是现在的汕头。至此,外国列强可以名正言顺的通过汕头港干不法之事,谋取暴利。


那抓嘻嘻


选汕头开埠原因很简单,一是汕头湾是内海湾,对于当年吨位还不大的蒸汽船、帆船来说,汕头港在当时绝对是天然良港,那些被选中的城市都有类似的原因。当然现在船的吨位太大进不了汕头港所以汕头港没落了。二是当年潮汕地区已经大量下南阳到东南亚发展,那时东南亚基本都是西方殖民地,所以潮汕地区在西方有一定知名度。


浟浟0608


回答如下:


厉庭银


汕头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于韩江西岸,莲花山以东的平原海边,自古就是广东与福建之间的商贸要道之一。汕头这座城市历史不长,但汕头港却是岭南重要的港口,东北方向是福建,远隔大海是东南亚,堪称是南部海域的“丁字路口”。汕头港直对大海。欧洲人通过汕头港非法买卖人口,大赚特赚黑心钱,但当时汕头港不是正式的开埠港,他们在这里毕竟没有合法身份,干的也是偷偷摸摸的勾当。​怎么办?很简单,教清廷懂规矩。1858年5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长驱直入,把清廷吓个半死。咸丰帝也知道英、法不会灭掉清朝,无非是多“放点血”而已。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6月,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成了英、法鬼子的饕餮大餐。条约中规定,包括潮州港在内的10处港口成为所谓的对外通商口岸。潮州港,指的就是现在的汕头。至此,外国列强可以名正言顺的通过汕头港干不法之事,谋取暴利。


小鹿讲故事


是个港口。汕头平原物质丰富劳动力便宜,工人刻苦耐劳报酬低。人力资源丰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