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最具有现代派色彩的

诗人兼诗论家郑敏在《诗的内在结构》一文中提出:“诗与散文的不同之处不在是否分行、押韵、节拍有规律,二者的不同在于诗之所以成为诗,因为它有特殊的内在结构(非文字的、句法的结构)诗的内在结构是一首诗的线路、网络,安排了这首诗里的意念、意象的运转,也是一首诗的展开和运动的路线图。……的内在结构,也是诗的灵魂,它决定着一首诗的生命的开始、展开和终结

。”她认为现代派诗的一个特点,就是“有高层或多层的诗的结构”,其“底层是由现实主义的精确细节部分构成,而高层则由超现实主义因素构成”。我很赞成她的观点。我发现李商隐的诗歌也具有与现代派诗相似的高层或多层的内在结构。这些高层或多层的诗的结构,主要是李商隐运用了非现实的幻想的艺术表现方法才得以形成的。

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最具有现代派色彩的

诗歌审美意象

李商隐的绝句诗,前二句常以描述性的意象写实境,后二句在实境的基础上升华,以幻象营造出幻境,形成由真到幻、由实到虚、由底层到高层的艺术结构。例如《日日》:“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这是诗人在春日中心绪缭乱不宁的即兴之作。前一联写春光与日光争艳斗妍,造成山城斜路上杏花竞放,尽散芬芳,表现出春光热烈烂漫的景象和气氛。后一联本要说心绪极多事,偏从反面落笔希望“心绪浑无事”,不仅“浑无事”,还要“得及游丝百尺长”。诗人这种奇想痴盼,正是春光唤起心头的莫名惆怅和眼前“游丝百尺长”的景象所触发心绪引出丝绪,丝绪联想到眼前的游丝。百尺游丝,悠闲自在飘动,正是心绪无事的象征。诗人借助幻觉联想和“曲喻”手法,将前面所写山城春景提升到摆脱春日莫名惆怅的心灵境界从而也使此诗有了真与幻、底与高的双层结构。

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最具有现代派色彩的

幻境

我们再看一首因展现记忆中的幻境而形成高层结构的绝句《忆匡一师》:“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前一联由别及忆,平平道出,但“无事”、“帝城”,已暗中透出自己羁旅长安的厌倦无聊况味。诗人由“帝城钟晓”联想到山寺钟声,不禁忆起昔日在西峰与匡一师的长夜倾谈。后一联刻意描绘记忆中西峰清晨的幻境:僧房内炉烟依稀,寒灯暗淡;童子开门,但见满山白雪,装点着苍翠松树。我们在这幅幽美清奇的想象画面中,不仅看到匡一师清迥绝俗的身影,而且眼前映现出帝城长安紫陌红尘、纷纷攘攘的景象。此诗实境是虚写,幻境却是实写,真幻映衬对照,给予诗一种神光异彩,个高层结构。这种真境上升到幻境的高层结构,在李商隐诗集中不少诸如《乐游原》、《霜月》、《天涯》、《西南行却寄相送者》、《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滞雨》,以及前面举过的《板桥晓别》等。

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最具有现代派色彩的

西峰美景

至于全篇描写实境的诗,或前两句描绘、后两句抒发的诗,也有可能形成高层结构,其关键是诗人在后两句要作出主观感情的超越性抒发,或推出更广阔的空间更高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这种超越,诗的结构将是平板的而由前两句的实境转入后两句想象的虚拟的幻境,最有利于提升和超越,因而也就成了擅长幻想的诗人李商隐营造诗的高层的立体结构的主要手段。李商隐那些通篇表现幻象与幻境的诗,是否也有高层结构呢?试看下面一例: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瑶池》

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最具有现代派色彩的

诗歌中瑶池的意境

此诗写西王母凭窗眺望,徒闻周穆王所作的黄竹哀歌,却茫然感叹乘八骏可日行三万里的穆王,为何不能重来相聚。诗的意旨是讽刺唐代皇帝求仙的荒唐可笑。笼罩全篇的超越现实的幻境是诗的高层结构,而现实政治情事即诗的底层结构,却被诗人有意掩藏起来了前面举过的《袜》,也是通篇幻象,从宓妃凌波转为嫦娥踏月显然已拓出新境提升了诗意,形成高层结构。而《夜雨寄北》,从现在巴山到未来西窗再回复到现在巴山,已是三层了。在李商隐的律诗中,由于篇幅比绝句增加了一倍,使他能够把现实与梦幻、真境与幻境交织穿插,层层展开,从而形成更复杂的多层式结构,例如《春雨》:

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最具有现代派色彩的

《春雨》

诗写春天雨夜,一位男子重寻旧地,不见所爱女子,于是惆怅感怀全篇也是真境与幻境交织、糅合,形成多层转折递进的结构。首联写他为情人远去而“怅卧”、“寥落”,是现实情景,一层;颔联上句回想寻访她不遇,隔雨遥望红楼,二层;下句写他独自归来、细雨飘灯,三层;颈联上句想象她在春晚日暮时远路跋涉的孤凄,四层;下句写他在残宵迷梦中依稀见到她的面影,五层尾联上句写他欲寄耳珰与书信,又恐难以到达,心情惆怅,六层;结句幻想云罗万里、一雁孤飞景象,透露与情人相隔遥远与希望渺茫之悲哀,七层诗人交织糅合了真、幻、梦的意象,竟然在八句诗中展现出七层情思、境界,可谓层次复叠、幽深窈渺。

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最具有现代派色彩的

春天雨夜

此诗中“红楼”一联,写“”隔着春雨相望,却感觉红楼与自己都那么寒冷凄凉;灯光映照着迷细雨,在“”眼前竟幻作璀璨的珠帘闪烁飘拂,分明是他回想昔日美妙情景而产生的迷幻之象。我们眼前叠映出这对情侣昔日欢聚时红楼高阁珠帘灯影的旖旎风光。光彩艳丽的幻象,强烈地反衬出抒情主人公孤独凄楚、感伤悲哀的情绪。

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最具有现代派色彩的

光彩艳丽的美景

意象的重叠交融,真境与幻境投影对照,能使诗的情思和意境更深邃,更有魅力。可以说,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最具有现代派色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