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的耕地到底由誰來耕種?中國的糧食到底會由誰來生產?

新大風歌


那你多慮了,不必擔心農業無人種,現在正在逐步出現種糧大戶,少則幾百畝,多則上千畝以上。以:水田為例,大部機械化。

個人種十畝二十畝,根本不合算,不如外租收取租金有能力的外出打工,五六十歲可以自己種,或也外租給種地大戶打工收入也不少。

種地大戶,在目前糧食氣候下,只是薄利,但他有地多優勢,他也掙錢,隨著老年人幹不動了和去世,農土地集中大戶是必然,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最好時機。

所以只要國家政策好,不必擔心農村土地無人種。


用戶遼河人家


關於農村耕地誰來種的問題,先來說說我們村裡這些年的變化,原來各家各戶需要上交糧食時,無論什麼樣的地塊都有人種,很多人家還會開荒種地。不過自從不用交糧食了,農民種糧心態就明顯發生了變化,不再什麼地都去種,而是有選擇性的種地,偏遠貧瘠的地塊直接種油茶樹、杉樹、梧桐樹等,有的也會任其自由發展,漸漸地長滿了雜草。近些年,外出務工的人員明顯增多,只有一些年齡大些的堅守那片熟悉的土地,平時村裡也很難看到什麼年輕人,正是由於年輕勞動力緊缺,老年人種地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只會挑選一些地塊來種,剩下的要麼給其他人種,或者什麼都不種。未來中國的耕地到底誰來耕種?糧食到底誰來生產?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無論糧食價格如何,大部分地區農民依然會堅持種一些口糧

這幾年很多農民明顯的感覺到種糧成本上漲明顯,因為農資、租金、人工等費用在漲,算經濟賬的話很難說有錢掙。就拿種植玉米來說,畝產量能夠達到1200斤就比較不錯了,這還得土壤肥沃,同時還得風調雨順,玉米價格按1元/斤計算,畝產值就是1200元,把種糧成本出去後,能有個400—500元就非常不錯。辛辛苦苦種下去,到頭來還不如外出打工幾天的收益,難免會打擊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不過也有不少農民,會堅持種一些口糧,因為覺得自己種的糧食吃起來更放心,不使用農藥、化肥,採取傳統種植模式,即使成本高些,也覺得是值得的。

二、發展鄉村旅遊,一定程度上會吸引資本進入,農民種糧收益有所改善

近些年鄉村旅遊在全國各地發展的如火如荼,有的地方探索出好的方式,的確讓當地農民直接受益。就像我們縣城的一個村莊,原來屬於外地人不願去的地方,年輕人紛紛外出,自從被上面列入鄉村旅遊發展的重點後,基礎設施大幅度改善,得益於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遊客數量逐年增長,以前外出發展的當地人,紛紛返鄉,種地開農家樂、民宿等,在家發展的收益比外出打工強很多。類似的地方還有很多,特別是引入一些資本後,將農村的耕地資源與鄉村旅遊相結合,比如說稻田畫,讓種糧上升到藝術高度,既收穫了糧食,又增加了收入。



三、新型職業農民的出現,將是未來種糧的主角

現在很多地方改變了人們對農民的印象,原來種地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而如今機械化程度明顯增加,各種現代化設施也較為豐富,無人機、遠程操控等越來越常見,這樣的種糧方式的確有很大的變化,原來的農民很難適應,這也就出現了新型職業農民。農民不再是一種身份,而是成為一種職業,新型職業農民有一定的門檻,既要願意在三農領域發展,又要有相應的專業知識,懂的對設備的使用和維護,這類農民將是以後種糧的主角,目前一些種糧大戶也在往這方面發展。

四、只要耕地資源不被挪用,糧食安全問題就有保證

由於老一輩農民慢慢地種不了地,畢竟年紀大了,有點力不從心,而年輕人對土地沒有老一輩人那樣,有著特殊的情結,難免讓人有點擔憂,一旦老一輩農民老去後,種地的新生力量在哪裡?實際上只要耕地資源還在,沒有被挪用來做房地產開發,或者其他商業用途,那麼種糧問題就有保障。現代化、機械化種植,並不需要那麼多人力,將耕地資源集中後,再加上先進的管理模式,單產量的提升,反而會出現增產增收的現象,這也使得國內糧食供應量有保障。近年來,科研人員在糧食單產上的研究不斷髮力,以水稻為例,今年正向畝產1200公斤發力,第四代雜交稻有望達到1500公斤,這對國內糧食總產量來說,是強有力的支撐。



總之,將來的糧食依然會有保障,多地試點土地流轉,實行“三權分置”,也是想把有限的土地合理利用起來,讓那些願意種地的農民有地種。現階段很多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偏低,主要還是因為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種糧成本增加,而糧食作物的價格卻穩中有降,遇到不利天氣時,弄不好忙碌下來還得虧本。這種現狀也是需要相關方面引起重視的,不能直接提高糧食收購價時,可採取其他渠道進行扶持,讓農民覺得種糧有利可圖,至少不虧本。對於進口糧源,也需要進行合理的控制,可以有進口,但進口總量不宜過大。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未來中國的耕地由誰來耕種,糧食由誰來生產”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

微塵微視界


在當下,糧食價格不高、農民種植收入放緩的情況下,在一些媒體上流傳著“80後不願種地、90後不談種地”的說法,言下之意就是目前種地的多是一些60後、70後,是這些40、50目前往上的人在種地。話說回來,未來到底是哪些人來耕種土地、生產糧糧食呢?根據多年的農業工作經歷,以及進下的農業發展形勢,三農廣訊認為,誰來種地的問題,大家不必擔憂,中國糧食生產的大旗會有人扛起來,一路前行。分析起來,應該在這樣四部分生產者:



第一部分,種植大戶。目前看,這部分群體應是當前佔比較大的一部分經營者,主要是由一些種地技術比較成熟,種植效益比較穩定,並且擅長種地的一部分人,在種植自家承包地的同時,轉租一些外出務工的村鄰的土地,聚少成多,一般經營在幾百畝、甚至上千畝的規模,一年的收入足可以維持家庭生活。從長遠一些時間看,這部分種植大戶,正在逐漸演變成家庭農場,從事的人員多為40-50歲左右的中年人。



第二部分,家庭農場。這個群體目前數量並不是很大,因為擁有持續穩定的土地經營權的人並不是很多,就目前來看,家庭農場的數量還不是很多,但是從長遠來看,由於第二輪土地到期後,承包期繼續延長30年不變,土地的穩定性較強,由種植大戶轉變為家庭農場的數量會有一定幅度的增長,一些農村畢業的大學生,在城市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會有一部分回鄉發展農業,成為種植業的新生力量,大概率會以家庭農場主的身份從事農業生產。



第三部分,農民種植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短期看,發展並不十分理想,但從長遠看,當土地入股、利益分配、風險防控等方面進一步得到完善之後,未來農業種植者的群體中農民專合作社將會佔有一定比例。

第四部分,只能靠種地為生的小生產者。在農村中,有一些人,由於身體不好,或者其他原因,打工身體素質較差,做生意經營能力又不行,搞其他行業更是沒有這個能力,只有免強種點承包地,或者再少量流轉點土地種植,收入雖然不多,但是也可以基本維持生活需求,在未來的種植者群體中,仍然會有這部分人參與。



綜合來看,未來誰來種地是不用擔心的,雖然糧價偏低,但是靠規模經營、即使薄利也可多收,將來應該是一個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小散戶多種經營形勢並存的一種狀態,除了農民以外,還會有一些熱受農業的有知識、懂經營的青年人加入進來,糧食生產不會出現問題。


三農廣訊


首先明確一點,中國的地以後還是由中國農民來種,中國的糧食還會是中國農民來種,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現在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了,很多村子種地的基本上都是五六十歲的老農民,基本上很難能看到有年輕人來種地的。所以,很多人就比較擔憂了,等到這一茬農民都不在了,中國的地誰來種呢?糧食誰來生產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為啥現在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

1、種地不賺錢。

種地不掙錢基本上已經是這麼多年來的事實了,因為我們國家農民種植的規模太小,而且還是精耕細作。很多農民在地裡辛辛苦苦刨一年,最後一看收入,立馬就感覺到死心了。像小焦家裡也是種了三四畝地,但是一年下來連毛帶利超不過1萬塊錢。像這樣的收入,有那個年輕人能看得上呢?所以,小焦今年也不準備讓老媽再種地了。

2、種地太苦太累。

在農村種過地的人都知道,農村幹農活那簡直就是噩夢。很多農民每天起早貪黑地去地裡幹這幹那,農忙時期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很多人年紀輕輕就累出了一身病,全身上下沒有那個地方不疼的。

像我們很多80、90後,小時候基本上是沒怎麼吃過苦、種過地的,很多人去地裡幹不到一個小時就會喊著回家,種地這種苦很多年輕人吃不了。

3、種地太low。

面對時尚的大城市和相對寂靜的農村,我想很多人肯定會選擇大城市,不僅僅是因為大城市機會多,還因為很多人從骨子裡看不上農村,看不上種地的農民。因為和大城市一對比,農村還是太low。

就想前幾年周立波和郭德綱的“咖啡和大蒜之爭”,很多人寧願在城裡喝咖啡也不願回農村吃大蒜,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覺得喝咖啡高級,而吃大蒜就很掉價。

我們再來看看以後的地誰種,糧食誰來生產?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不用擔心,中國以後的地還會由中國農民來種,糧食還會是中國農民生產,只不過種地的模式會發生一些變革。

1、種植大戶會越來越多

按照目前農戶承包經營種地的這種模式,純種地的農民再過50年都不一定能富得起來。因為我們國家的農民種的太少了,成本太高了,並且產量不穩定,質量也不穩定,這樣下去不太好賺錢。我們反觀國外農民,人家基本上都是一兩個人種幾百畝土地,通過技術能保證產量和質量穩定,成本也低,所以人家能賺錢。

在未來,我們國家的種植大戶會越來越多,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將土地流轉給有能力的農民進行種植,逐漸走上規模種植的路子,這樣種地的農民就能多賺錢了。所以,不用擔心地會沒人種的。

2、機械化程度會越來越高

要想解決農民種地太苦太累的問題,還得是提高農業的機械化程度。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解放農民的雙手,讓農民種地不再那麼苦那麼累。當然,這裡講的機械化並不一定是外國的大型機械化水平。畢竟我們國家山地比較多,大型機械化進來不一定能施展得開,所以即使是小型機械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農民,讓種地不再那麼苦累,這樣也能吸引一部分人繼續種地。

綜上所述,我們不用擔心以後的地會沒人種,糧食會沒人生產。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後我們國家的農業一定會走向規模化和機械化種植的路,以後農村人種地會越來越輕鬆,收入也會隨之提高,村種地的人越來越少這個問題也會很好地解決。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朋友你這問題提的太好了,也太實際了,因為現在我國的農業糧食安全生產,出現了不穩定因素,就是農民因為種地生產糧食無有收入出現了拋荒情況,這一現象給我國的糧食安全生產和供應埋下了危險不穩定因素。

解放後連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認為毛主席領導的中國共產黨,解決不了當時的四億人們的吃飯大問題。可是在毛主席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走農業集體道路生產共同努力下,還完全解決了十幾億全國人們的吃飯問題,並且還過上了幸福生活。

在改革開放後,我國的農業也進行了政變,有農業集體道路改變為一戶一田的小農經濟種植模式,前期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改革開放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經濟發展增長的速度增長了幾十倍到上百倍,使工業戰線上的人都過上了幸福生活。可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速度只增加了三到四倍,有於農業的小農經濟生產還是主要靠的人力和小型機械耕種,投工投資大,使糧食生產成本高農民種地無有收入,農民出現了拋荒情況。

造成現在農業生產糧食的士地拋荒的原因,主要是現在農業小農經濟生產模式已經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潮流,和生產模式,還是靠用人力和小農機械耕種,造成糧食生產成本高,失去了國際糧食市場的競爭能力,使農民種地生產的糧食出現賣糧食難,還沒有收入,嚴重製約了我國農業使用大型機械耕種管理和農業發展。

根居我國南街村改革開放後,他們的農業生產還是走的集體道路生產,全部用的是大型機械耕種管理,大大減少了農業上的人力投資。南街村通過幾十年的打拼,現在他們的生活一切費用都是集體免費供應,包括吃的,水電,醫療衛生,學生上學,兒童入托,農民養老,什至農民的住的別墅也是集體免費分配的,凡是群眾生活上的一切富利全部都是免費供應的,農民現在完全過上了真正的小康生活。

這完全說明了我國的農業必須走大型農場化,和農業集體大型農場化生產,山區和丘陵地區發展家庭式農場化生產,才是真正適應我國農業發展的道路。

我國的農業生產上,培養一批懂農業枝術的新一代年輕農民,讓他們操作大型農機械耕種管理,全部代替人力和小農機械,大大降低糧食生產成本,農業走產,供,銷一條龍生產模式,完全與世界糧食市場接軌,才能夠真正發輝出土地生產糧食的真正能力和作用。

我國的耕地未來的發展,必須有專業人員操作大型機械耕種管理,有專業的人員去生產糧食,才是我國農業真正發展的方向和道路。靠現在的一戶一田小農經濟種植模式,已經完全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潮流,應該讓它走進歷史。我國的農業只有專業的人員去用大型機械耕種管理,有專業的人員隊伍去生產糧食,才是我國農業發展最輝煌的年代。




純正農家蜂蜜


未來農村的土地由農莊主來種。

土地確權後,承包的土地繼續使用三十年,三十年後再延期三十年,這就是家庭聯產承包的土地。但是在當今社會這種單家獨戶的耕種方式已不適應了。

那麼該怎麼辦?

就是由種田能人出來種田!你的承包地流轉給農莊主,你承包的土地象入股一樣加入農莊主的農場。一畝為一股,一股多少錢由村民及農莊主經協商而定。

農莊主把一個村所有的土地連片開發,該合併的合併,該推平的推平,把一個村上千上萬塊農田平整為幾十或幾百塊良田,然後全部實行機械化種植。願參加農莊主農場勞動的發工資,不參加的只等每年終股票分紅。

這樣做,農村富餘勞動力可以繼續進城務工,也可以留農村給農莊主打工,都能領到工資和分紅,土地又不丟荒浪費土地,又能生產出糧食供人民的食糧,何樂而不為呢?


明明說農村事


中國農業應該國有化經營,我們的祖國強大了,應該像經營高鐵一樣,舉國家之力來經營農業。我們不能走美國等發達國家農場農莊之路,我們要走出中國特色的國有農業之康莊大道。

糧食,豬肉等生活必需品已經到了應該由國家統一經營定價的時候了。

誰來種田種地養豬?這是一個關係三農,關係國計民生,關係進一步推進農業深化改革的問題。

中國的農業(這裡主要指種植業及養殖業)應該到了需要大刀闊斧改革的時候了。怎麼改?國家應該把農業全部收歸國有,由國家統一經營管理。就是說,農業應該劃歸國企央企。只有這樣,三農問題才能夠從根本上扭轉乾坤。

現在年輕人最嚮往的就是大城市,明星夢,當官夢,發財夢,根本找不到願意去種田種地養豬的青少年了。為什麼?原因大家都知道,就是待遇低,辛苦,累,環境艱苦。種田種地養豬,討老婆養家餬口都成問題。再進一步深究,這是社會財富分配不均不公造成的。要想徹底解放農民,必須要把農業按國有企業運行。

我就是一個曾經年少輕狂的時候想通過種植養豬發家致富的人。我家是釀酒世家,釀酒養豬,1984年高中畢業,我就投身種植養豬事業了,當時還被鄉政府當致富帶頭人來宣傳鼓勵。但是幾年下來,辛辛苦苦,能夠不虧本就感到萬幸了。為什麼?就是這個病豬的疫情,一般的小老百姓,誰也控制不了,一大欄豬,幾天時間全部倒下。

我說這些,是為了讓我們的國家更好的改革這個農業,讓全國人民都吃上更加放心的,價格合理的糧食與豬肉,讓我們的國家更繁榮富強,更和諧。

除了糧食,豬肉,蔬菜等,也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尤其是現在我國的糧食價格,按照社會發展,國情,這個糧食價格確實是偏低了。

國家只有把農業收歸國有,國有化經營,這些農產品的價格才會穩定,質量才有保證。太高不行,太低也不行。以往都是認為市場自由調節,現在國情不斷變化,農業應該回歸國有了。這才是迅速消除貧困,扶貧幫貧,消滅貧富不均的有力舉措。

好了,這次就分享到這裡了,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如果覺得有所裨益,請點個贊,點關注,轉發一下。謝謝大家!


源野釀酒


中國農業,農村我做為一個農村人,農民有深的體會和看法。從建囯以來農村經歷了很多政策。真正改變農村人和農業大發展的也就是改革開放臺實行個人家庭承包責任責以後,農村農業才穩定發展了幾十年,農村人才過上好日子,心裡才舒暢起來:現在雖然出現了農荒和農村緩緩發展的事情:我個人認為原因多方面:最大的原因是社會發展的大氣候:社會上搞得亂七八糟的忽悠環境,把農村人的心,一心,尤其是年輕人的心忽悠上了天,弄個人人想大發財,不勞而獲。高房價催生了一代人的心理和價值觀。人心浮雲。不切實際。如果現在搞農業美國化,大農業。我覺得不對頭。美國和中國囯情差別大。美國人少,土地多。易實行大型機器化。美國農業科技發達。可提供科技技術支撐。反之中國這麼多農村人,如果集中到某個人手裡會出現什麼情況,大家都可以想到。是不是能達到某些專家們的目標,我看是個未知數。改變社會風氣,實是求是發展:別違反自然發展規律。讓社會穩定下來,農村人心穩定下來,農村,農業自然就有出路。


用戶5034253242584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對於種田記憶猶新,從集體農做,到分田入戶,我家分得六畝田,剛開始分田到戶的時候是需要交公糧的,我家六畝田就需要差不多兩畝田的產量來交公糧,在當時我國的農業還是比較原始,買不起化肥,又沒有技術支撐,農民種田產量非常低,雖然我家有六畝田,把公糧一交,也只夠一家人吃,一天忙到晚手裡還沒有一分錢,一想到過去那些苦日子都掉眼淚了,現在的年輕人是無法現象的。現在這個時代的人都好,就是出生在農村也不需要種田了。現在農村人都出去打工了,那麼誰來耕種田地。


技術好了,糧食產量高了。

很多人認為農村人都進城務工了 ,農村的田地出現荒廢,現在確實有些地方荒田情況,因為現在糧食產量非常高,就算出現一些荒地,也每年產量增加,現在糧食產量是以前的幾倍數,再來現在糧食通過技術雜交現在高產,看似有荒田地,但是糧食依然穩步增長。因為現在糧食產量非常高。

機械化種植。

現在無論是種田還是其它農業生產,機械化都佔了一定的配比,機械化種植是一種趨勢,是未來的農業發展方向,如果用機械化種植就可以大大減少人工,如果以後還是傳統的農業模式,農民種田是沒有利潤空間,所以未來種田是規模化種植,會出現一批大型農場,只有大型規模化種植才能實現利潤。

現在國家已經開始實施田地整改,把一些小塊田進行合併,達到一定的面積,有利於機械化操作,所以在以後會出現一些有農業生產專業人士,有農業技術人員進行現代化農業生產。


荊楚陽哥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好,我是一個既會吟詩,又會搬磚的農村娃,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現如今農村的拋荒現象越來越嚴重,年輕人都不願意種田,原因是種田掙不到錢。其實並不是種田不掙錢,不掙錢是因為種的太少了。

種得太少,就不會願意往種田上面投資,試想一下,如果一個農民只種兩三畝的田,他會願意往為了這兩三畝的田而買一大堆的機械嗎?即使他願意買,就憑著兩三畝的田,何年何月才能回本?

不願意買機械,農業就實現不了機械化,農民必然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去種田,人力種田效率低,自然收益也就不好了。因此我認為未來農業必然向規模化發展,規模大了,就可以投資提高機械化,降低種植成本,提高效益。再一個,就算一畝地一年只能收入幾百塊錢,但如果你種上成千上萬畝地呢?那利潤也是相當可觀的了。


至於未來農業規模化以後,由誰來種,我個人有以下兩個看法

1、種植大戶來種。

我們村現在就是這個情況,我們村的許多農民都將土地流轉給了村裡的一個種植大戶來種植,每年不管收成如何,種植大戶按照每畝600塊錢發給農民。我們村地處西北地區的黃土高原上,這裡降水較少,土壤也較為貧瘠,如果種小麥,就算年景好,畝產量也不會超過1000斤。1斤小麥賣一塊錢,滿打滿算也就1000塊錢,如果再減去化肥和人力成本,每畝地的收入多數時候還不到600塊錢。

因此600塊錢每畝將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農民還是很願意的,這樣除了每畝地這600塊錢以外,可以騰出勞動力外出打工掙錢,收入肯定是比自己種地要高的。而種植大戶將地流轉過去以後,採用大型機械規模化種植,效率提高後,種植大戶也能賺到錢。所以從現目前來看,將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來種植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2、國家來種。

農民總說種田種一輩子到最後也沒有退休金,不能像城市居民一樣老有所養。因此我在想,如果國家能成立大型國有種植公司,將全國的土地集中起來統一種植,然後也像現在的企業一樣招聘農民為種植工人,每個月給農民發工資、繳納五險一金,農民憑能力競爭上崗,國家擇優錄取,能力強的、勤快的工資就給高點,能力差又懶的工資就給少點兒,實在差勁的,也可以像現在的企業一樣給辭退了。

這樣一來,土地規模化種植也實現了,地也有人種了,效益也提高了,還可以解決一部分農民的就業問題,這部分農民也像城市居民一樣有了五險一金,老了也有了退休金。種出來的糧食國家按照實際情況定價,投入市場售賣,大家都花錢從國家那裡買糧食吃。

總結:我個人認為未來的土地種植必將向規模化發展,可以由種植大戶或者國家成立的國有種植公司來統一種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