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青年人不种地,中年人不愿意种地,老年人干不了,这土地该咋办?

司司7759


我就是地道的农村人,对于以上问题这是真真切切的事实。本人地处大石山区,人多地少,土地发包到户也是零零星星几块。80年代由于生活困难,父母一辈还到处垦荒以种植杂粮提高收入。而2000年以后,大部分农户就开始丢荒了。因为年轻人外出打工,而老人年迈,耕种面积越来越少。我认为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可操作性的:

1.国家应出台相关文件将土地实行每户“一亩田”的方式,让每户分到的地集中到一块。这样才便于农户自主整地和便于小规模种植经营管理。农民才能将地的价值最大发掘出来。这样才能做到产业增收。

2.对于农户撩荒的土地要强制收回,重新发包给需要利用的农户,把耕地面积保护起来。

3.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国家应岀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引导农村农户向“一亩田”的方向发展。因为分散的地块让农户经营管理很难,即使有再好的产业种植也做不出效益。比如我想种5亩草养牛,分散的地块上种会影响其他农户的种植,冬季农村自由放牧后又管理不到。如在“一亩田”我可以围网管理。也可以把养殖发酵的肥料还地循环利用。

作为山区农户,这是我针对本地实际情况作个建议。[呲牙][呲牙]





库区子民


现在农村的实际情况正如题主所说的那样:青年人不种地,中年人不愿意种地,老年人干不了,即使种地也是种的应付地,那么这土地该咋种呢?



2012年秋,我的一个朋友流转了50多亩土地种植笋用竹,把土地无偿交给我种植了一季蔬菜。那片土地处在盘江岸边,土地平坦、肥沃,土质为沙壤土,自流灌溉,条件十分良好。

我一共投资了4万元种植“棒菜”,从8月份育苗,到1月份收获结束,总共卖了5万元。在种菜的整个过程中,我雇请了当地的村民务工,前后忙碌了半年,除去成本支出,所剩无几。

针对题主所说的农村现状,有些人夸夸奇谈的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土地整理的项目对农村的土地进行整理,以便利于机械化操作,就会有人愿意承包经营。或者将农村的土地集中对外承包,或者像国外一样成立农庄等等。但是,从现实来看,在农村赚到钱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主要是赚取的政府补贴资金。像我2012年秋天种菜的情景,在全国并非少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农产品价格太低,人工工价太高,生产资料成本较大。

像我种了那么大一片蔬菜,忙了半年时间都没有赚到钱,而且还没有付一分钱的土地租金费。试想,再花钱去流转土地经营,岂不要亏大本么?

那么农村的土地该咋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找到为什么会形成目前土地没有人愿意耕种的原因。

一、主要是农村与城市的发展战略失去平衡,为了城市的繁荣,大肆鼓励农民进城落户,减少了农业从业人员。

二、不断提高工资的最低标准,使得工业品类的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从而也拉动了其它产业的价格上涨,但是农产品的价格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大肆向国外进口农产品,抑制了本国的农产品价格的上升,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得农民种地无利可图。

四、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明显高出在农村耕种土地的收入,从而使农民不愿意留在农村耕种土地。


庆双


我九七年分地,看到原地分十四处,就在附近冲里和一位邻居共受了一冲十九户各分户分一点点的地,总计十来亩,当时上面有口塘,节约放水可作两季,(打了沉井)原两边山是光山,下雨有水进塘早十年开始,山上树,柴长满,下雨没水进塘了,改种了红茹,豆子,这几年干旱,种红茹,豆子都干死了,这次田又不动,不知怎么办


用户2984067338285


我是来自河北农村的,我们那边现在想您问的这个问题这种现象很多,年青一些的都出门在外打工赚钱,然后中年人大多也是出外打工的,老人在家看看门种种地,我们那边好多农户不愿意自己种地的都把地承包给家里边愿意种地的每年一亩地给几百块钱。一亩地大概产出2000多斤玉米,除去成本一亩地一年能赚个大几百到一千左右。


白1088609058


我也是农村的 其实这是最近几年 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但是自从去年我们这里出台了一个政策 把所有的土地全部统一收回 由村里的兑在承包

1土地面积大集中 也好管理

2按土地面积 每家可以得到相对应的地款

3减少荒地的情况 还可以收到相对应的租金

我一同学跟他老婆通过竞标 承包了土地 建起了蔬菜大棚 去年除了开支 付了地款 一年的利润30万 所以说 不是没有人种 只是有很多的外在因素如地少 或没有好的种植项目


生态养殖大全


在农村,青年人不种田,中年人不愿种田,老年人干不了,这到是很现实的情况。

青年人不种田,因为他们知道,纯指望种田是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的,种田收入不高,对自己未来的生质量的提升,带不了来帮助,所以他们去城里打工。为的就是将来能有个好的前途。

农村的中年人不愿意种田,原因当然也是一目了然的。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一个家庭更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来支撑,种田经济收入不高,很难已用来维持家用,不出去打工挣点“外块”,是不行的。

只好也是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

至于说老年种不了田,也是无解和无奈的。干不了,有什么办法?

但现实情况是,在农村的上了年纪的人,但凡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还是去做一些田间劳动的,实在干不动了,也只好不干。

至于说,这样的情况下,土地该怎么办,也不是没有办法。

国家的政策也允许和支持土地流转,可以转包给种田大户去种。

这样,既不荒芜土地,还得到一部分转包费,是两全其美的一个好办法。


笨刨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我们村里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12年之前,我也在深圳打工。
结婚后,有了孩子,一开始想等孩子大一些,就出去上班,看了很多关于谁带孩子好,这方面的知识,答案基本上都是母亲带最好,加上父母年纪也大了,家里十多亩果园,也需人接手。



哎,再三慎重考虑,决定留在农村,一是为了孩子,二是为了接手家里的果园,让父母觉得家里的农业,不至于丢荒。他们心里也高兴
我是一个90后,一年四季每天除了带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学,还有打理家里10多亩果园。
我老公在本地上班,放假的时候回来跟我打理果园。
父母虽然年纪大了,也闲不下来,自己留了两三亩,打理下来的经济够一年生活开支,给我们减轻负担。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b10116bd181a48d493756e84a8c2d19c\

乡村茉莉


目前由于全国建立中心城市,人员逐步流向一类城市。以前人员流动限于本省范围。由于户口放开,现在的人员直接性流向一类城市。农村就会有很多土地闲置下来。没有人耕种。

闲置下来的土地,总会有人耕种。比如说外来人口。承包大面积土地。建设农场。

一个镇或者一个村。就会建几个农场。进行大规模种植。土地会被综合利用。土地是不回闲置下来的。








追梦的阿海哥


青年不种地,中年人不愿种地,老年人种不了,这正是如今农村的核心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现在解开来看看,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这样的局面。

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年人为什么不愿意种地,答案是肯定的,种地收入不行;甚至没有收入。大家都明白,一个家庭需要的不单单是一日三餐,柴盐油米,科技越发达,社会越先进,人的消费越高,需要支出的越多,负担越重。过去,每个村都有小学,中心区有中学,现在大部分中小、学都已撤掉,集中到了镇、县城,孩子一上初中,就不得不住校,乡村小学孩子越来越少,教育质量差,也不得不转入县城住校,而住校就得有人跟着伺候,要跟着伺候就得进城租房子住,一个完整的家,分成了两个家,村里一个,城里一个,水费、电费、房租费、合作医疗费、农药、化肥等等,将是一笔很大开支。我们粗略的算一下,一户4、5个人的家庭,把消费降到最低,一年几乎不吃肉,光一年正常的运转开支,最少得30000万元。

而种地;我们不谈那些农场似的大户,不谈那些可以机械化的川区,我们只谈一些山区,少人缺劳,既不适宜机械化,就不能大规模的种植,一户人种上几亩到十多亩油菜,一亩地产400斤,一市斤油菜籽2.5毛钱,大家算算,这个地中年人还愿不愿种,能不能种?而且这个收益还要在保证产而能销的前提下。

青年人,不愿重蹈父母的覆辙,他们不愿象乞丐一样的活着,为了挤身于社会的中层,宁肯在大城市拼搏,当然不愿意为不养人的土地流血滴汗。

老年人,我们就不用谈了,心有余力不足,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土地荒废。

以上我们分析了不种地和不愿种地的原因,大家应该明白了其中道理。那么,这个土地到底该怎么办?

这是今后农村的核心问题,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简少,10多年以后,边远山区,荒芜人烟,已不适合分散的村庄居住,国家应该考虑集中制的村、组新农村,大量的农业投资,应该转向整村推田的建设,规划分区产业的生产模式,使产而保销,销而有获,使留守的农民安居乐业,积极生产,吸引外流的务工人员返乡发展。



聂鼎铭


这要分三种情况:

一是对外流转。能流转出去的土地,一般都是比较好的土地,这样的好地,尽量流转出去,一亩地几百元,总比撂荒好。

二是退耕还林。对地块小,比较偏僻的山坡地,没有人愿意流转的,应请示有关部门批准,退耕还林。

三是对好土地三年不种,故意撂荒的,土地所有权者可根据土地管理的有关法规,强制收回,交给别人耕种。

土地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故意撂荒,超过规定期限者,是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杜绝浪费土地资源的情况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