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比賽在10:0的情況下被翻盤的可能性有多大?

己莫V


大家都知道,劉國正在球員時期和金澤洙的一場比賽,挽回7個賽點並取得勝利,確實在乒乓球的比賽中,心理是關鍵一環,而劉國正能夠在對方獲得賽點的情況下,頂住巨大壓力並挽救7個賽點,這一戰可以吹一輩子。

但是當時是21分制,挽救7個賽點也是雙方交替贏球,如果說在現在的11分制的情況下,挽救7個賽點的事情也有,不過概率不大。並且11分制對球員的壓力和心理方面的承受能力更大。

如果在比賽中雙方戰成10-0的情況下,想要翻盤並取得勝利,幾乎是零概率,因為目前還沒有人做到連贏10球,並在最終獲勝,剛剛提到的劉國正也是在雙方交替贏球的情況下獲勝的。

如果比賽來到10-0的情況下,一般就會讓球,國乒讓球的機會就更多一點,識時務的球員就會在對方讓球的情況下,放棄進攻,雙方11-1結束戰鬥。

比如在瑞典世乒賽,劉詩雯10-0領先對手,劉詩雯選擇讓球,10-1,而對手卻並不領情,一直追到10-6,最終劉詩雯11-6獲得勝利,讓球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是規則沒有規定,完全處於個人意願,但是讓球之後還瘋狂反擊,這就是體育道德方面的事情了。


老樂說球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亞特蘭大奧運會王濤與薩姆索諾夫的比賽,當時薩姆索諾夫五局三勝打成2:1領先,第四局20:11(好像是這樣的比分)領先王濤,這時停電了,而且連續停了兩次,薩姆索諾夫想停止比賽,當時裁判員沒有同意,薩姆索諾夫受影響很大,結果王濤連續追分,後來逆轉獲勝。當時薩姆索諾夫才21歲,而且中國男乒主力在世界大賽幾乎都輸給過他。那屆奧運會最後王濤與劉國樑爭冠,平時幾乎沒有贏過王濤的劉國樑在這次奧運會決賽中卻戰勝了老大哥王濤,後來也成就了大滿貫的夢想。

被對手打了10:0一定是實力與對手差距太大,或者今天狀態實在不好,或者對手狀態太好,總之是0的一方必定是表現非常差的一方,表現非常差的一方不可能連續得12分擊敗對手,這幾乎沒有可能翻盤。


以弱打強還要連得12分,這比以強打弱打成10:0要難上加難了!

一般的情況是被對手打成10:0之後很快輸掉後面的比賽,最終輸掉整場比賽,這樣的情況非常多。

還是舉例子:劉詩雯與丁寧水平相當,但是,世乒賽女單半決賽第五局劉詩雯打了丁寧一個11:0,很快丁寧也輸掉第六局,最後輸掉整場比賽。能打對手11:0的比分說明劉詩雯狀態特別好,或者找到了制約丁寧的好方法。丁寧被打成0:11說明自己狀態不好,而且沒有辦法挽回敗局。


同樣的事也發生在世乒賽女單決賽劉詩雯與陳夢的比賽中,第五局劉詩雯11:0戰勝陳夢,然後很快劉詩雯贏下整場比賽。雖然以前陳夢經常擊敗劉詩雯,但是現在劉詩雯狀態更好,各方面都好於陳夢,而陳夢各方面都不好,她沒有力量翻盤,所以最後輸掉比賽。

10:0領先被逆轉獲勝,如果發生了那麼概率就是100%,如果沒有發生那麼概率就是0%。所以劉詩雯在10:0領先時沒有讓分,因為比賽還沒有結束,對手有逆轉獲勝的概率。——概率只有高低,所以兩種結果均可能發生。

最後一個球沒有落地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比賽還沒有結束就有翻盤的可能,只是概率問題。

在評論區談談你的看法?

關注百姓體育,歡迎一起討論交流。


百姓體育


之前一段時間,中國國乒曾有一個不打對手11-0的傳統,因此也有了張怡寧在北京奧運會往地上扔球給福原愛送分的一幕。

至少目前還沒有中國選手在比賽中有10-0領先被對手翻盤的情況,而在不久前的布達佩斯世乒賽上,劉詩雯在女單半決賽和決賽的兩場比賽都是在第五局送了對手丁寧和陳夢一個11-0,賽後採訪我們也知道了劉國樑已經對讓球說了不,所以打11-0本就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劉詩雯在與丁寧或者陳夢比賽中10-0領先然後讓1分會不會被逆轉呢?也就是說10-0領先你鬆了一下心態會不會因此輸掉這一局呢?

答案是有可能的,還是以劉詩雯和丁寧為例。

去年瑞典世乒賽團體賽,劉詩雯在與中國香港選手李皓晴交手,第二局比賽劉詩雯在10-0後讓了對方一球,但是對方無意“投降”繼續抵抗,一直到了6分後劉詩雯勉強拿下那一局比賽,而直接後果就是劉詩雯心態受到干擾隨後一局輸了球,當時還沒有回到國乒的劉國樑在解說這場比賽時候還對劉詩雯讓球受到干擾做出了批評。

說起來劉詩雯在布達佩斯不給丁寧讓球可能與在瑞典的遭遇有些關係,而隨後的一次比賽丁寧也用實力告訴劉詩雯,那次不給自己讓球的選擇是對的。

在之前的中國公開賽上,丁寧與伊藤美誠相遇,首局比賽伊藤美誠開局打了丁寧一個7-1,如夢初醒的丁寧一口氣還了伊藤美誠一個10-0,以11-7逆轉拿下了那一局比賽。

把伊藤美誠和劉詩雯強行比較並不科學,但是我想說的是如果劉詩雯在世乒賽上心態上出現了鬆懈送一分,不排除丁寧或者陳夢也有抓住機會還一個10-0的能力。

在水準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不論被打10-0還是打別人10-0都是有些運氣成分的,同樣,如果在10-0後一瞬間二人心態有些互換的情況,比賽仍然有被逆轉的可能。


殺豬的秀才


看過多年的乒乓球比賽,我覺得在原來的21分賽制中,10:0被翻盤並不奇怪,但是在改成11分賽制以後,我沒見過有誰能在0:10落後的情況下完成逆轉,說實話,太難了,幾乎不可能做到。

林高遠被翻盤的次數很多,比較著名的有世乒賽1/16決賽的決勝局10:5領先被許昕翻盤,世界盃1/4決賽決勝局10:4領先被波爾翻盤,年終總決賽中前兩局2:0領先、三四局都以9:5領先,被奧恰洛夫翻盤。

但這些比賽也都不是10:0領先,高手過招,領先5、6分被翻盤很常見。
馬琳在2006年全國錦標賽男單決賽中,也曾經有過大翻盤的戰績,當時馬琳大比分1:3落後,第五局3:10落後,對手再拿1分就可以終結比賽,但馬琳硬是扛住了7個賽點,連拿9分,12:10逆轉,隨後,馬琳一鼓作氣,上演大翻盤。


最著名的大逆轉戰例就是劉國正了,2001年大阪世錦賽,劉國正挽救7個賽點,最終擊敗金澤株。

那麼為什麼可以挽救7個賽點,卻不能挽救10個賽點呢?我覺得主要原因就是比分會導致球員心態的變化。10:3領先的情況下,領先的一方想贏怕輸,往往打的比較保守,而落後的一方則沒有了包袱,反而可以打出高質量的比賽。

但10:0領先的分差太大了,整整10個賽點,落後的一方很可能自己都沒信心翻盤了。


逸飛嶺伯爵


不請自答。

理論上,0:10落後翻盤的前提是至少要連得十分,不能出現任何差錯,可能性還是有的。

現實中,概率幾乎是零。

首先,為什麼會0:10落後?一定是技術上有什麼問題被對手抓住(可能會摻有一兩個運氣球),這種情況下,想連得十分實在不太可能。

其次,高手對決,運氣未必能決定勝負,但是運氣可以決定一兩個球的得失,即使實力碾壓也未必能連得十分。況且,如果誰有連贏對手10分的絕對實力,怎麼會被對手先得10分呢!

最後,10:0的分數出現之後,由於沒有翻盤的先例,相信運動員心理上的變化也是很大,落後方很難全身心投入到這一局的比賽了。



超人句號


我認為基本是沒有可能的,因為目前的乒乓球比賽是11分制,場上比分已經是10:0到達局點,如果想要翻盤,那麼就必須在讓對手不得分的情況下,自己一連拿下10分,這個難度很大。


首先,前提必須是雙方是職業乒乓球球員,如果是一個職業球員,一個業餘球員,那麼實際上相差太多,確實有可能做到翻盤逆轉而不讓對手拿下一分的。但是在職業比賽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已經10:0領先的情況下,再拿1分就可以取勝了,乒乓比賽除了技術,很考驗心態,硬實力差不多,就算自己不能夠主動得分,也有可能對方就失誤了,畢竟想一口氣追上來10分是很難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10個賽點,每個球都在考驗心理狀態,除非放水,不然即便是馬龍等頂尖選手參加公開賽的第一輪,對陣實力不強的非洲選手,都很難做到讓對手一句之內一分不得。而且對手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會再想著有翻盤的機會了,等於放棄了。


一言不合聊個球


第六人認為:專業運動員在比賽中經常打出10-0的懸殊比分,很多時候會選擇讓1分,避免對方太尷尬,而對方也會很配合,選擇回球失誤回敬我方的讓分行為,然後兩個人開啟下一局的比拼。

而乒乓球比賽中10-0被翻盤的可能性幾乎為0!但是你要說10-2的情況下被翻盤我還真見過!別小看這2分,有了這2分墊底,你還有放手一搏的想法,10-0會把人的求勝慾望降到最低,甚至心態都是接近崩盤的!他會想著趕緊結束這局比賽。

眾所周知,乒乓球是項技巧性很強的運動項目,講究鬥智鬥勇,對於專業運動員,技術層面不會差太多,很多時候是在拼心態,拼心理,心態好和心理素質強的一般臨場發揮都不錯。當被對方打出10-0的比分時,我方一定是心態起了變化,從而影響了技戰術的發揮,這種情況下你很難去翻盤!

如果遇到個不懂規矩的或者不想讓分的,說不準轟你個11-0。比如日本女乒伊藤美誠就打過別人11-0,福原愛也曾經打過別人11-0,賽後瓷娃娃被前女乒主教練孔令輝調侃,讓她注意兩國友誼!我們男乒許昕也曾經11-0韓國張禹珍,送對方個大鴨蛋,給張繼科報了一箭之仇!

所以當出現10-0的比分時,指望著翻盤太難了,有這個想法不如考慮下下一局怎麼扳回來!你說呢?

你身邊有沒有10-0或者10-1的情況下被翻盤的?歡迎下方一起分享。我是第六人,堅持原創,歡迎加關注,敬請熱烈贊。


國球第六人


正所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但是即便是存在的概率事件想要變為現實也是十分渺茫的可能。就拿世界乒壇毫無爭議的中國乒乓球隊來說,都沒出現過11-0的局面,也就是說在雙方都是職業球員的情況下,基本上是不可能讓對手一分不得的情況的。如果說比賽已經打到了10-0的比分,那麼結果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了,翻盤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而且對於競技體育來說,賽場上比拼的不僅僅是球員的技術能力,對於球員的心理素質以及臨場應變能力也是一次考驗。其實對於已經0-10落後的一方來說,此時已經知道了是必輸的局面,但是依舊要拿出自己最強的姿態來迎接下一個發球或者接發球而且這個時候更多的是嘗試,去嘗試新的戰術打法,因為已經此輪必輸了,也就沒有了瞻前顧後的考慮,只需要找到更好的突圍方式,來找出下一輪翻盤的可能。

而對於10-0領先的一方來說,就更加放鬆了,因為只要正常表現,即便是被對手追回積分也是無關緊要的,至少對於本輪來說沒有影響,但是還需要注意的就是心態的調整,還是要穩住局面不要浪,雖說概率極低,但是陰溝裡翻船也不是沒可能,就像去年的瑞典公開賽,劉詩雯,朱雨玲等接連不敵伊藤美誠被翻盤,不是因為技術上的不足,就是因為心態上有了變化導致3-1的局面依舊被翻盤。

所以說,勝不驕敗不餒不僅僅是一句空話,陰溝裡翻船的時候很多,主要還是心態上的調整,領先不要浪,輸球找問題,生路只會留給做好迎接一切的隊員。


蝸牛愛踢球


非常有可能的。乒乓球比賽和籃球、足球等比賽不同,籃球等比賽如果到了比賽臨近結束的時候這樣的比分基本就沒有翻盤的希望了,因為時間不允許了。但是乒乓球比賽沒有時間的限制,只要最後一球還沒有蓋棺定論,比賽就可以繼續打下去,而只要比賽繼續打下去,翻盤的可能性是有的,而且這個可能性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小。

可能有人覺得在10:0的情況下被翻盤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是因為一般說來比賽雙方的實力懸殊都不是很大,所以在打到了10:0的強大優勢下對手翻盤的可能性不大。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在我們國乒的隊伍中曾經有一個不打對手11:0的不成文的“優良”傳統,以避免對方選手的尷尬。日本的前國手福原愛就曾經享受過這個待遇,張怡寧在北京奧運會對戰福原愛中,打到9:0的時候見福原愛已經毫無還手之力,就直接將福原愛發來的球給拍到了腳下,送了一分給福原愛;福原愛受到薰陶,在後來對戰蒙古選手的時候給了對方一個11:0還覺得怪不好意思的,被採訪的時候說本來想發球送個分的,但沒想到卻發了一個巨好的球,對方一個回合後自己把球給打飛了。再後來福原愛在2016年裡約奧運乒乓球女單第三輪對戰羅馬尼亞選手杜迪安的時候終於也使用上了這個做法,成功的送了一分給對方。

當然,這次比賽最後還是個喜劇,整場比賽中張怡寧一直是處於壓制性的優勢,最終毫無懸念的取得了比賽的勝利;福原愛對杜迪安的比賽最終也是以喜劇收場。

但是比賽讓分本身就是一個不值得提倡的做法,後來在比賽中就不再提倡這樣做了。因為首先這不符合體育競技的精神,能拿滿分為什麼不拿。其次,這種行為不見得都會以喜劇收場,也就是本問題的問題,是有被翻盤的可能的。

通常情況下,這邊一讓分,接下來那邊就很配合的也失誤一下結束這次對局繼續開始下一局。但曾經有過因為讓分,對方卻不禮尚往來而連追數球,導致自己心情糟糕而輸掉了接下來的對局,最終輸掉了整場比賽的先例。

之所以很多人都認為翻盤的可能不大,是因為事實上打到這個比分而被翻盤的實例確實不多,但是沒有出現不代表不可能。

能在賽場上打到這個比分無非以下幾種因素:

  • 雙方實力懸殊太大。這個因素基本可以忽略掉,能同臺PK的選手一般情況下實力差距不會大到這種程度。
  • 一方身體狀態欠佳。比如生病或帶傷等特殊情況。
  • 一方心態欠佳。比如心情不好、壓力大、緊張等。
  • 其它未知或不可控因素。這個就不好說了,但為了嚴謹至少要羅列上。

我們發現,在這幾種情況中最容易出現的應該是第三種,即選手的心態出現了問題,而最容易導致翻盤的也正是這種情況。

我們知道,賽場如戰場,在戰場上有句話叫“氣可鼓不可洩”,還有一句類似的話叫“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也都適用於比賽。

打到10:0的比分在心態上無疑是佔據了強大優勢的,乘勝追擊再拿下一分一般都比較輕鬆。但如果被對手得到一分,心理上就會多多少少的有所波動。反之,對手從絕望到突然有了一絲希望,心理狀態是有可能回暖的。隨著比分的持續追趕,原本的優勢方心情越來越緊張甚至越來越糟糕,原本的劣勢方越來越有希望,越來越精神,最終導致徹底翻盤。這在理論上是完全可能的,再看個事實案例。

目前10:0翻盤的實例還沒想到有哪個,但是等量代換一下,連追10分的情況是有過的。丁寧與伊藤美誠在一次比賽中,首局比賽被伊藤美誠打了個7:1領先,後來丁寧狀態反彈,愣是一口氣連追10分,以11:7的比分拿下了比賽。如果不是7:1而是10:0的話,丁寧就是追平了比分,再贏一個球的希望大不大?巨大。

而近期陳夢對伊藤美誠的比賽中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首局比賽陳夢9:1領先,但卻被伊藤美誠追平並且以12:10的比分拿下了對局的勝利。

所以說,10:0的情況下被翻盤是非常有可能的,案例少是因為本身打到這個比分的情況就比較少。反而言之,即使有0.1%的可能也是可能,一旦發生就是100%的必然。比賽本來就有運氣的成分,也和心態有很大的關係,既然能打到對方10:0,對方也完全有可能追個10:0回來。


出棋不意


下面是我一年前發在頭條上的一個帖子:“現在國乒流行的讓分做法是錯誤的。NBA是有在勝負已定的情況下不過分羞辱對手的不成文規矩,但前提是在比賽時間將盡不可能翻盤的情況下。乒乓球比賽則不然,大比分落後一分一分追趕最終翻盤的例子屢見不鮮,國乒也一貫提倡每分必爭、不到比賽結束不放棄的精神。比賽就是比賽,比賽很重要的是在比心理,在對手實力不弱的情況下,應該儘量給對手增加心理壓力,讓分只會使自己鬆懈,而增加了對手翻盤的機會。可能有人覺得這樣說是誇張了,但是要知道,現在一局只有11分,你讓1分,10比1;後面的球處理不認真(因為你既然放了,怎麼會馬上又如臨大敵?),對手再追2分,10比3;如果對手運氣好,再得2分,就是10比5;這時不但你緊張,連電視機前的觀眾都會緊張了;你開始認真對待,但雙方心態已經變了,失敗可能就是這樣來的。如果不讓,對手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翻盤,但那不是你的錯誤。讓分也是違背公平競賽的體育精神的,據傳70年代初中日乒乓球友誼賽中,有的中國選手讓日本選手(其實日本選手實力並不弱),就曾引起日本選手的不滿。希望國乒放棄讓分的錯誤做法。國乒選手讓了球,而對手並沒有投桃報李,對手的這種做法其實恰恰是體育精神的體現。沒到終點比賽就沒有結束,準教訓不少了,去年這個時候劉詩雯對平野美宇比賽中也出現過類似情況。國乒對此如不重視,早晚會出現縱虎歸山的悲劇的。”

作點補充:前面比分變化的假設是從讓1分開始的,為了行文方便,沒有按照雙方換髮球的節奏來敘述。此外,水平接近的選手比賽,一方以10:0這樣絕對優勢的大比分領先是不常見的,但是從理論上說,既然一方可以打對方10:0,那麼反過來對方回敬一個10:0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一方大比分領先,除了技戰術的因素,就是心態變化,但是比賽雙方心態變化是動態的,如前所述。雖然無論是場上選手還是場下的支持者,比分落後一方會更加緊張,更加容易患得患失,更加不許犯錯失誤,但是心態良好的一方放手一搏、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情況也是完全可能發生的,這時候隨著比分不斷髮生變化,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從0:10追到5:10然後繼續追,與從5:10追起,除了延續追趕狀態更顯困難外,兩者有本質區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