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如果让赵云守荆州,会是怎样的结局?

尤凤燕


三国演义中的三个国家,其实就是现代企业的三种模式,曹操是以个人能力很强打下的一片江山,刘备是个人能力不行请的职业经理人诸葛亮做总经理,孙权是富二代,继承的是父兄的产业也有创业失败的,如袁绍等等,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你是创业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曹操、刘备、孙权是如何驾驭人的,如果你是职业经理人,,可以看看诸葛亮的优点和缺点,如果职业经理人想把老板的公司搞成自己当老板,可以学习司马懿,如果你是老板的秘书或者老板很信任的人,可以看看杨修犯法了哪些忌讳,也可以分析一下郭嘉为什么能得到曹操的赏识,如果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进去一家企业怎么样才能不死有发展,可以多了解一下祢衡是怎么死的,以这个思路看三国演义,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三国


用户3267314878981


不管是赵云还是魏延,守荆州都比关羽要强,赵云稳重,谨慎,大局观比关羽强多了,如果糜芳还是配合赵云,赵云起码不会威胁恐吓糜芳,糜芳也不会投降曹操,只要荆州还在,赵云完全可以凭借荆州的城防和粮草打持久战,耗死曹操和孙权,而且刘封,马超不会见死不救。在看两人带兵的情况,关羽一败,兵士逃的逃,投降的投降,返观赵云,以少打多,虽败,但士兵不逃不投降,与赵云共进退,最后赵云垫后掩护诸葛亮撤退,手下士兵,进退有序,愣是没给曹军任何机会发动攻击。一个拥有为自己死战的士兵的人很可怕,可以发挥出难以想象的战斗力。

再看魏延,魏延有谋略,更有奇谋,他作战变化比关羽强多了,能根据情况改变策略,而这点,关羽没办法和魏延比。而且魏延防守不错,霍峻死后,防守战魏延相比其他蜀汉将领要更强,而且一旦有危险,马超不敢说,刘封出兵可能性很大。

至于关羽,有几个人知道,刘备为什么让他守荆州吗?刘备入川前,关羽问费诗能给其何官职,而关羽也知道,这个时候的刘备给不了其官职,而刘备为了防止关羽入川与蜀汉当地士族发生矛盾,只能让关羽守荆州。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关羽作为刘备的重要将领,元老级别人物,更是刘备左膀右臂,其他人都可以不跟随刘备入川,但关羽肯定要跟随其左右,可偏偏就没让关羽入川。正常情况下,镇守荆州,魏延可以说是最合适的人选,或者说由魏延暂时镇守,等刘备稳定后,可以派关羽接替魏延,没有直接让关羽镇守的道理。


用户52157040082


如果换作赵云去守荆州,不敢说万无一失,起码不会输得那么难看。

关羽失荆州,不是因为关羽守不住,而是空城计没唱好。

关羽率三万之众,坐镇荆州,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单独出兵就想吃掉关羽,基本是不可能。

如果魏吴联手,合力夹击,蜀汉坐视不管,那么关羽才可能失败。

除非出现这个局势,关羽基本不会失去荆州。

赵云也是有勇有谋的万人敌,同样的情况下,守住荆州,那也是木有一点问题的。

关羽之所以失去荆州,就是莫名其妙的发动了襄樊之战,把一座几乎是空城的荆州留给了东吴。

吕蒙白衣渡江,将计就计,骗过了关羽,才夺取了荆州。

从史料看,关羽既没有明确的受命,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攻击襄阳,居然就发动了襄樊之战。

就算再借给浑身是胆的赵子龙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这么做。

不是没胆量做,是不能这么做。

伟大的领袖、军事家毛主席评论《隆中对》时,认为诸葛亮的策略本身就是错误的。

我的理解就是,仅凭荆、益二州的实力,再分兵去进攻曹操是不能取胜的。

那么,在益州毫无动作的情况下,关羽仅凭一个荆州的力量,又如何能够战胜曹操哪?

关羽犯了战略性的错误,不仅没有攻下襄樊,反而丢掉了荆州。

关羽也不会傻到这个地步,去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这里,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关羽要杀身成仁。

关羽一直认为刘备是仁德的主公,一心要匡扶汉室。

为此,关羽才忠心耿耿的追随刘备。无论曹操如何挽留,关羽都不为之所动。

刘备与曹操汉中对峙,曹操撤军,刘备取得了汉中,随即自封汉中王。

这令关羽大失所望。

关羽的忠义,不便对刘备说三道四,只能拿老黄忠撒气,贬斥一下黄忠而已。

曹操刚刚撤回洛阳,关羽就发动了襄樊之战,搞得曹操几乎要迁都。

看一下时间就清楚了。

汉中之战是从217年发起,到219年五月结束;

襄樊之战是从219年七月发起,本年十二月结束。

关羽发起襄樊战役的时候,刘备忙着进位汉中王。

两次战役相差两个月,这已经失去了军事斗争的基本常识。

襄樊这么大的战役,既没有战役计划,也没有援兵,又没有后勤保障。

这个仗如何去打?

关羽是忠义两全,但在面临忠义取舍时,只能是尽忠而舍弃信义。

忠孝节义,忠孝不能两全时,尚且舍孝尽忠,何况是信义。

整天抱着《春秋》看大义的关羽,自然知晓何为忠,何为义。

之所以守信义,是因为刘备要尽忠。

一旦刘备暴露了称帝之心,那就是汉贼,不管你姓啥,关羽都不能容忍。

如果让关羽去讨伐刘备,显然是不可能,只能拿曹操出气了。

这恐怕是襄樊之战发动的真正原因,也是关羽得不到救援的根本原因所在。

尽管关羽对荆州也做了安排,其实在他的心里,能不能守得住荆州,已经没有多少意义。

孤注一掷,拼死一搏,听天由命吧。

这恐怕是荆州之失最大的可能。

换作赵云,恐怕这是这个结果。

这也可能是赵云得不到重用的原因吧。


豹眼看历史


俗话讲:“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想要知道“如果赵云代替关羽镇守荆州,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很简单,进行比较。

以《三国志·关羽传》、《资治通鉴》的记载,看看关羽镇守荆州期间的所作所为:

  1. 刘备平定益州后,关羽听说马超前来归降,又被封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心中颇为不喜,便想回成都与其一较高下。此时,关羽已有53岁,按照这个年纪来说,应该非常稳重才对。与马超以较高下,同镇守荆州这么大的事情相比,孰轻孰重,好似有点分轻的味道。若非诸葛亮回信劝慰,说马超只不过是个一勇之夫,也就和张飞差不多,所以还是不及你的“绝伦逸群”也。关羽得书后还非常高兴,并将诸葛亮的来信拿给在坐的客人看,岂不有点小孩子的心性。

  2. 孙权遣诸葛瑾为使,到荆州为其子求取关羽之女为妻。结果,关羽竟然对诸葛瑾等人进行辱骂,并且还说“虎子焉能嫁犬女”。此举既将诸葛瑾等使者得罪,他们自然也不会为关羽说好话;又将孙权气得不轻,孙权岂不想着报复。可以说,当时的关羽已完全将 “联吴抗曹”的国策弃之脑后,明显的自大+执行力差。

  3. 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公安守将傅士仁,素来因为关羽瞧不起他们而心中生怨。很显然,他和部属间的关系非常不和谐。


  4. 但是,他的班子阵容却是非常的强大:有关平、赵累、马良、廖化、伊籍、王甫、潘浚等。

陈寿评价: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意思是说,关羽被世人称为万人敌,是当世的勇猛虎将。关羽为报恩曾在曹操帐下效劳过(陈寿是想说关羽懂得知恩图报,还是想说他有事二主的嫌疑?),有一国的名士风范。但是,关羽性格刚愎自用,又恃才自傲,因此有了后面的失败结局,也就非常的正常了。

以《三国志·赵云传》、《资治通鉴》的记载,看看赵云跟随刘备、诸葛亮的所作所为:

  1. 保护刘备从长板坡逃至当阳桥附近的安全地带,接着又杀进曹军之中,将幼主刘禅和主母甘夫人救出。想想一个大将又要于敌军中冲杀,又要保护两个懦弱妇孺,其艰难度可想而知,其勇猛应该不比关羽差多少吧。

  2. 刘备平定益州后,欲将成都附近百姓的田地和宅院赏赐给有功之臣。但是赵云劝谏道:“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可见其既有大局之观,更有爱民之心,相比之关羽因马超一己之私愿,便想弃荆州镇守重任于不顾,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3.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之时,以赵云、邓芝率偏师出箕谷,以为疑兵,吸引曹真的主力大军,为诸葛亮稳定新取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以及继续攻打祁山争取时间。由于街亭马谡的防御失败,最终导致北伐大军只能败退。赵云、邓芝却能以数千兵马,面对数万曹魏大军的进攻,从容撤退,损失极小。也就是说,赵云到了老年的时候,头脑依旧非常的清醒,不似53岁关羽的所作所为。


  4. 在统兵方面,赵云自跟随刘备以来,就算退败,也从无军队溃散的现象发生。但是,关羽作战,败退时经常发生军队溃散,过后需要重新聚拢。

陈寿评价: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陈寿将黄忠、赵云比作西汉开国大将灌婴、滕公夏侯婴,评价可不是一般的高。

据《史记》记载:灌婴曾随刘邦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因功被封为颍阴侯。刘邦死后,他又和周勃一起诛灭吕氏,保住了刘氏的江山。之后,又于周勃后接任丞相,直到病死任上。同时,滕公夏侯婴和灌婴在《史记》中同传,同样军功显赫,被封汝阴侯,食邑六千九百户,后迎立代王为孝文皇帝,任职太仆,直到病逝。

由此可见,岂不是说赵云文武皆能。同时,他的性格又较为沉稳平和,因此死后被追谥“顺平侯”。

仅由陈寿对两人的评价,我们就不难看出,赵云、关羽二人孰优孰劣。

赵云镇守荆州分析

  1. 以赵云的性格,群众基础非常好,团队凝聚力应该更强,很不容易发生上下离心的现象。如:刘封、糜芳、傅士仁、孟达叛变之事。

  2. 以赵云的大局观,自然清楚如何处理好与孙权的关系。从他劝谏刘备东征的理念就不难看出,他是和诸葛亮的想法是一致的,即:结盟孙权,先伐魏、后灭吴。

  3. 魏延和关羽的性格比较相似,从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不难看出,他和关羽之间的关系并不好。所以,向以思维缜密著称的诸葛亮,也很难生出主动为关羽着想的念头来。但是,赵云就不一样了,以二人经常配合作战的情形来看,关系应该不错,只要诸葛亮能适当多考虑下荆州的安危,也会减少魏吴联盟相攻的风险。


据《三国志》记载: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之所以曹魏和孙吴能够成功结盟,并袭取关羽,只因司马懿、蒋济猜到孙权绝对不愿意看关羽变强变大。同理,如果曹仁主动攻打镇守荆州的赵云,就算赵云不敌,孙权也同样不想看到曹仁吞并荆州,自然也会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结果,荆州还是掌握在赵云的手中。

所以,如果赵云镇守荆州,绝对可保荆州不失。


祥子谈历史


赵云肯定可以守住。

并不是说赵云的军事才能和武艺要高于关羽,而是说,如果赵云驻守荆州,孙吴方面就没有袭取荆州的机会。

其实,荆州之失,从最根本上找原因,还得怪刘备。

公元219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曹刘孙三大集团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

刘备收得益州后,继续扩张,北进汉中。阵斩曹军重将夏侯渊,张郃临危被推举为主帅,严防死守,双方僵持。

曹操率主力来援,双方激战。

经过数月的激烈格杀,刘备集团取得了胜利,曹操率主力撤退,刘备将汉中地区纳入囊中。

取得汉中后,刘备进位汉中王,将防御重任交给了后起之秀魏延,回到成都。


但是,对于刘备来说,汉中地区从此就高枕无忧了吗?当然不是,曹操并没有走远,他还在长安呢。

而前期的战斗给刘备集团造成的消耗是惊人的巨大,“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后方的诸葛亮绞尽脑汁,尽一切努力为刘备的战斗提供了有效的后勤支援。

但曹操一日不离开,刘备就一天难以安眠。虽然让魏延镇守汉中,但刘备仍然是提心吊胆的。

汉中这片地区是不允许丢失的。刘备进位汉中王,就明明白白地宣布,这块地方是绝不能再丢失了。刚当上汉中王,再丢了汉中,你让刘备情何以堪?

为了减轻汉中战区的巨大压力,刘备需要从另外一个方向对曹操集团施加压力。这就有了关羽的北进襄樊。


在刘备收取益州和汉中的这段时间内,做为独当一面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是非常难受的,他比较尴尬。

征服益州,关羽是个旁观者。张飞“溯江而上”、黄忠“每先登阵”、魏延“数有功”,赵云“从征有功”,新归附的马超也逼降成都。大家都立有功劳,甚至连那个毛头小子刘封也“所在战克”。

大家都是因功晋封,关羽也晋升了,但他只是个旁观者。

汉中之战,张飞大破张郃,黄忠阵斩夏侯渊,赵云袭曹军粮草,刘封攻取上庸,魏延也屡建功劳,马超还利用自己的身份,扶保刘备进位汉中王,大家都有功劳。

关羽晋升为前将军,但他又是个旁观者。

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张飞受任为巴西太守,他有巴西;连魏延被任命为汉中太守,也有汉中。

张飞治下的巴西👇️

但关羽呢,他的职位是襄阳太守。

人家巴西太守张飞要视察巴西,随时都能去,汉中太守魏延也能视察自己的地盘。

襄阳太守关羽要想视察襄阳,去曹仁的办公室去领取护照?

按照关羽的性格,能忍?所以,这段时间,关羽的精神变得非常敏感。一会儿要与马超比武,一会儿又“誓不与老卒同列”,把矛头指向黄忠。

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受封“前将军,假节钺”,让关羽拥有了战区部队的指挥权。这个意味很明显:让关羽出征。


那么,大家现在明白了,刘备让关羽出征襄樊,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遥保汉中,从另一个方向上牵制曹操的军力;

2.为关羽的晋升“前将军”收取令人信服的功劳;

3.落实关羽“襄阳太守”的职位。

那么,再来说说关羽为什么会失荆州。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兵力不足。

关羽北进襄樊,曹操难受,更难受的是孙权。

孙吴集团自孙策死后,战略方针是“北防南进”,对北方以防御为主,向南扩展开拓。这与他们所处的地理形势和自身的军力特点有关。

北防是重点是“以江河为险”,充分利用优势水军和江河天险。

但关羽在荆州多年,他也训练出了一批水军,技战术水平不在东吴之下。在这个方向上,与东吴平分长江之险,对东吴构成巨大威胁。

如果关羽再将襄樊纳入,就能从江、汉两条水路上对东吴构成威胁。

这孙权能忍吗?肯定不行。

所以,关羽北征襄樊,实际上不但严重威胁了曹操,更严重威胁了孙权。针对这种情况,无论愿意不愿意,曹操和孙权都必须要形成事实上的联手来对付关羽。

以关羽的军事才能,完全能够看到这一点,但他兵力不足,无法在保证在北征襄樊的情况下,还能对东吴方向做到防御严备。

关羽采取的办法是什么呢?他是“打曹吓孙”。向北,集中兵力进攻襄樊;向东,不断地威慑和恫吓。

关羽严辞拒绝了孙权的联姻要求,还恫吓孙权派来的使者,表示如果孙权不配合他的攻势,取得胜利后就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水淹七军后,关羽又大张旗鼓地将战俘船载运回,以吓唬孙权方面。


对于关羽来说,时间紧迫,他必须在唬住孙权的这段时间内攻下襄樊,完成即定的战略目标。

但同样,孙权这边时间更紧迫,必须在关羽取胜回军之前,攻取荆州地区,消除这个大患。

于是,奇袭荆州开始了。在与时间赛跑的竞争中,孙吴集团走到了前面,关羽败亡。

那为什么如果赵云镇守荆州就不会丢失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上文中刘备集团北进襄樊的几个理由都不存在了。

1.赵云守荆州,关羽进西川、守汉中,汉中方向上就不惧曹操的军事压力,完全守得住;

2.不需要考虑赵云的晋升和与之相配的功劳;

3.不需要落实赵云的虚职。

有时候事情就这么神。就如同下棋,并不是说你的落子越强越好,而是合适不合适才决定成败与输赢。


馋嘴肥猫铲史官


赵云、张飞、魏延等人守荆州都比不上关羽——你觉得你比刘备更会用人?

五虎将里只有关羽是守荆州的最合适人物。

刘备从陶谦手上接过徐州后,率军迎战袁术,让张飞守下邳,结果因为张飞要杀原陶谦部下曹豹,曹豹为自保投靠吕布,导致吕布夺取刘备的徐州,刘备回军回来争夺时,由军溃,想要夺取广陵又被袁术击败,最后不得不在吕布的庇护下在小沛停留。

由于张飞和曹豹争议导致丢失徐州事件,此后刘备就再也不用张飞作为镇守后方的大将,都是用关羽。

刘备在小沛时,派遣关羽去收下邳;曹操从吕布手上夺取了徐州、袁术死后,刘备又从曹操手中夺取了徐州,刘备还是让关羽镇守下邳。虽然刘备小沛战败后,关羽在下邳投降曹操,但为刘备保留家属和实力,让刘备在袁绍阵营时还有说话的分量,也为刘备离开袁绍而南下投靠刘表提供资本:

“驻月馀日,所失亡士卒稍稍来集。”

刘备对张飞就是作为攻城略地的将军使用,这也是刘备为什么用魏延守汉中而不用张飞的原因。

刘备用关羽守荆州、用魏延守汉中的原因,就在于关羽 和魏延一样:都是有谋略、善待士卒。

《张飞传》:

“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魏延传》: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魏延其实就是关羽的翻版。

赵云对于刘备而言,更多是作为护卫角色

刘备入蜀,赵云和张飞都在荆州防守。刘备只是用黄忠、魏延等新人在蜀中作战。直到刘备围攻成都,一时间无法让刘璋投降时,刘备才不得不让诸葛亮、张飞、赵云三人率军入蜀,攻占依旧效忠刘璋的巴蜀郡县。

如果刘备快速平定蜀中,刘备不会调张飞和赵云入蜀。

黄忠太老,况且黄忠也是以勇将,难以担任镇守大将。马超虽然可以,但马超原本是诸侯,声望又在西凉,刘备未必真心信任马超,不可能把荆州这个重地交给马超。

魏延本身就镇守汉中,作用和关羽不相上下,没有调动的必要。

事实上,五虎大将,刘备只有赵云可以调用:关羽、魏延都在合适岗位上;黄忠老了,即便调动,也无济于事,很快就去世;马超是刘备夺取雍凉之地的备用;张飞在巴西防备曹魏从雍州进攻巴蜀。

如果说合适的安排,刘备应该调赵云镇守公安或者长沙,协助关羽防守荆州。但荆州的丢失,不在于没有大将防守,而在于兵力不足。

孙权为什么可以轻松夺取刘备长沙三郡等荆州土地?原因就在于三郡兵力不足:

刘备入蜀带走一部分;诸葛亮、张飞、赵云入蜀时带走一部分;关羽为攻打樊城又基本上带走荆州部队。

荆州各地基本没有可以防守的兵力,这就是吕蒙为什么可以轻松夺取荆州、各地守将不是投降就是逃跑而不坚守的原因——没有人防守。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其实赵云也守不住,我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曹刘孙打到后期其实拼的就是国力,我们单个分折一下当时三方的实力。首先曹操,拥有八个州再加一部分扬州和一部分荆州,马超己平,虽失汉中,但汉中钱粮人口都被曹迁出,可谓实力强大。孙权拥有扬州大部,交州全境及荆州七分之三,曹不精水战,与刘备盟友关系,总体安全。刘备最差自入川三年取蜀,又起举国之力与曹相持汉中年余,国力疲惫,关羽独守荆州三郡,(在取川途中,荆州被孙权要走二个,五郡变三郡,因曹军压境不得不给之)又数次增援川中作战,面对强大的曹操己是强弩之末,数次大败曹军,逼曹欲迁都,威震江东,不得不背盟,偷袭后方,集二国之力败关羽。细数古今名将到此水平的能有几人。

其时那时的关羽已经不是将了,而是一方诸候(忠于刘备)。有绝对生杀任免的封疆大史,这是赵云所不具备的。以三郡之力正面迎对曹孙大军(曹仁文聘鲁肃吕蒙均驻大军)还能支援刘备,进攻曹操,三国名将众多,有谁有此能力,拉出周瑜,陆逊,张辽,司马…以小博大的有哪个,这就是关羽封神称帝的实力所在。


用户6241800037


三国时代,如果蜀国派赵云守荆州,能够守住吗?这个问题都能提出来,显然是题主受三国演义影响太深。如果,对真实的历史多了解一些,估计答案自己就能找到。题主建议派赵云代替关羽守荆州,言下之意显然是认为赵云比关羽更能胜任这个职位。那么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从战略层面上讲。刘备是三国蜀汉集团的主帅,市井小贩一步步最大到一方诸侯,个人能力绝对当当的,绝非小说中那个只会哭哭啼啼,只会炒作出身的政治投机者。在乱世中求生存,并不断发展,没有一套识人用人的绝招是不可能的。这方面,刘备恰恰是高手,甚至不下于曹操。文有诸葛亮、法正、庞统,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都是刘备从基层发掘出来的。对于没有真才实学的马谡,刘备也是一眼就看出,提前给诸葛打预防针。可见其识人用人能力之强。因此,派谁守荆州,这么大的人事安排,刘备不可能不深思熟虑,也绝不可能凭一时喜好来定。所以关羽守荆州绝对是听他全面考量的最佳选择。

其二从关羽本人来看,也是镇守荆州的合适之选。只古胜败论英雄,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人生惨淡收场,但并不能抹杀他一生的功劳。纵观刘备集团发展壮大的里程,关羽一直都是二号人物。如果刘备要分兵行动,关羽从来都是自领一军单独行动的不二人选!这一点上张飞、赵云等其他武将从来都没有挑战关羽的可能。公元208年刘备离开樊城,遣关羽引水军会师江陵;刘备在抢占荆南四郡时,命关羽驻守襄阳,驻兵江北。在这些比较重要的战役中,都是派关羽独自征战一方,不是派张飞,更不是赵云。可见关羽的能力是不可替代的。

其三,赵云本不是把守一方的人物。赵云功夫高强,能力出众,但不适合独自领兵把守一方。赵云自跟随刘备起就不是当做一方帅才在用,而是牙将!什么是牙将?就是保镖,卫戍部队指挥官!刘备曾经称赞他“子龙一身是胆也”!陈寿更是这样评价“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所以,赵云的特长不在于领兵打仗,要打也是特种战,奇袭战。所以演义中经常看到赵云被安排炸降,偷袭等任务。你见过派保镖去当部队司命的吗?所以,回到题主所问,如果派赵云去镇守荆州,恐怕结果会比关羽的更差。




周周说古今


如果是赵云守荆州的话,那么他很难打出水淹七军这样的战果来,不过可以坚持到刘备率军来增援,但是能否守住荆州,这个是未知数。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看一下历史上关羽是怎么丢荆州。

在建安二十三年,曹操率军西征,打算和刘备争夺汉中的同时,他命令曹仁率军南下攻击荆州。因为宛城发生叛乱,曹仁不得不先回师平叛,因此实际上荆州之战直到建安二十四年才爆发,结果曹仁被关羽击败。

此时在汉中同样被刘备击败的曹操不得不命令于禁和徐晃率军前来增援,但是又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全军覆没。关羽趁势率荆州军围攻樊城,华夏震动,曹操一度想迁都躲避关羽的攻势,不过被司马懿等人劝阻。

就在关羽调动军队围攻襄阳、樊城时,吕蒙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身亡。

襄樊之战无论是谁镇守荆州,都难以避免。

吕蒙能成功偷袭荆州,是因为荆州空虚,因此很多人将这归咎于关羽北上攻打襄樊,但是这并不正确。

首先正如前面所说,襄樊战役的爆发,起因是曹操命曹仁攻打南郡引起的,其次攻打襄樊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不可能是关羽一个人能做出的决策。荆州军大举北上,只有刘备亲自下令才有可能。刘备做出这一决定,应该是为了吸引此时依然在长安的曹操,减轻汉中的军事压力。

所以不管是关羽守荆州还是赵云守荆州,襄樊之战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如果赵云守荆州的话,可能未必有关羽这样巨大的战果,从而避免像关羽这样的失败。

曹仁在《三国演义》里名声不显,不过在历史上,曹仁一直是曹操最信任的大将之一,多次独当一面。像赤壁之战以后,曹仁就率军在南郡迎击周瑜率领的孙刘联军,双方打的互有胜败,最后因为后路被刘备、关羽切断才不得不撤走,他的能力应该也是非常出色的。

而于禁在被关羽击败以前,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首,是外姓大将里最耀眼的一位,也是屡建战功,也是一位很出色的大将。

关羽可以击败曹仁和于禁,全歼七军,将曹操逼得差点迁都,不等于赵云一样可以做到。赵云和曹仁的战斗很可能就会陷入僵持,荆州军也不会大举北上,在这种情况下,吕蒙想偷袭荆州难度就大的多了。

所以赵云镇守荆州,虽然不会取得像关羽这样的大胜,但是也可以避免全面失败。

吕蒙偷袭荆州难度增加不等于东吴会放弃对荆州的野心。不管是谁,要在魏、吴联手的情况下要守住荆州都是很难的。

有些人把吕蒙偷袭荆州归咎于关羽不和东吴搞好关系,这一想法也是错误的。东吴对于荆州一直有野心,鲁肃的榻上对就是以夺取荆州,割据江南为规划。因此早在刘备夺取以后以后,东吴就出兵攻打荆南四郡,刘备率军前来,双方差点兵戎相见,最后只是因为迫于曹操的军事压力,双方不得不握手言和。

但是随着汉中战役刘备取得胜利以后,此时对于东吴来说,实力快速增长的刘备威胁也不小。此时夺取荆州,完善江东防务是必然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谁镇守荆州,都要面对魏、吴两家的军事压力,应该说这都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

赵云镇守荆州,一旦和南下的曹仁陷入僵持,那么确实东吴没有什么偷袭的机会。但是如果东吴觉得赵云和曹仁对峙是自己的机会,选择大举进攻的话,也不是光靠荆州军能抵御的,必然会向刘备求援。

而且如果没有水淹七军,那么曹操能调动的机动部队将更多,无论是用于荆州还是汉中,刘备面对住魏军和吴军的联合进攻也将是压力巨大,结局未必理想。


不沉的经远


历史没有假如,过往不可重演。但你非要假设一下,也未尝不可。

如果赵云守卫荆州,守住守不住暂且不谈,关羽肯定是能多活几年,不至于有败走麦城的惨烈。

历史上赵云并不比关羽强多少,如果派赵云守荆州,可能守得住。但有一点需要强调一下,荆州的丢失并非关羽无能,主要是关羽离开了荆州带兵去攻打襄樊了。

当时荆州兵力短缺,再加上刘备的二舅哥糜芳无能,荆州直接是糜芳和傅士仁拱手送出去的。

虽然关羽是荆州守将,但当东吴打来的时候关羽和主要兵力都在襄樊。如果荆州的丢失关羽有责任,只能是领导责任,选错了留守将领。

如果是赵云守荆州,我想如果赵云出兵外地,荆州肯定也得丢失。因为让赵云守荆州,如果短暂离开,留守将领也得是糜芳和傅士仁。


如果赵云不出兵外地或许荆州不至于丢失。假设一下,赵云守荆州,我估计他不会带兵去攻打襄樊。毕竟赵云和关羽能力不同,想法也不同。

当然,关羽出兵攻打襄樊,是征得了刘备同意的,并不是他私自的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