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東北人是不是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山東人的後裔?

大唐要你命3000


在討論現在的東北人是不是有很大一大部分都是山東人的後裔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東北人的前世故事。

為什麼說東北人和山東人之間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主要還是源於清朝時期的大事件——闖關東,那麼什麼是闖關東呢?他們又為什麼要闖呢?



闖關東,一個“闖”字便突出了這條路線的艱辛。清廷以東北為“龍興之地”,擔心關內漢人的大量遷入會損害旗人利益,破壞滿族的習俗和秩序,所以在康熙七年(1668)推行了封禁政策,在這之後的措施也是越來越嚴厲,從局部封禁到全部封禁,從驗關封海到驅逐流民。儘管禁令日漸嚴厲,卻並不能完全禁阻關內民眾進入東北。迫於日趨沉重的生活壓力和連年不斷的自然災荒,越來越多的山東和河北省農民或泛海偷渡到遼東,或私越長城走遼西,不斷地湧向仍在沉睡的東北大地。


不得不說,這東三省確實是一塊寶地,那些移民還真闖對了。當時的東三省,人煙稀少,土地肥沃,地方開闊,動植物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生活和開發。再加上清朝禁令的原因,幾乎無人在這裡進行破壞,使得東三省中的很多珍惜藥材以及動物得到了迅速的繁衍,只要肯苦力開荒,就有飯吃,糧食是人們生存生活的首要條件。

中原地區人口多,再加上遇到災荒戰亂,沒有飯吃的人很多,迫於生計,大批中原人來到關東地區謀求生存。據史料記載,從清初到民國年間,內地闖關東人數達3000萬次。自然而然,民國時期,東北地區便成為中國的人口密集區。



但到達這裡也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麼好,因為當地人大部分都是由滿族人、蒙古族人、還有流民所組成的,他們各自有各自的民族,都比較的團結一致,而且各自都還有各自的語言,對於大批到來的漢人,他們起初是並不歡迎的。山東人和河北人這些外來者由於語言和習慣的不同,在溝通交流上就會遇到問題,更加難以融入進去。


在平時的工作中,這些“闖”進來的“外來者”也時常受到欺壓,本地人會讓他們幹很重的活,變著法子欺壓他們,比如他們要在這裡淘金的話,就會受到官府的監控,淘到金的時候,就會有官員來收取很高的淘金費,另外這些外來者還很受土匪的青睞,經常有土匪來威脅他們,讓他們交出錢財之類的,所以他們在這裡過得並不是很如意。

不過沒有什麼時間不能解決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外來者在這裡慢慢地適應之後,逐漸學會與當地人怎麼相處,面對欺壓怎麼反抗,漸漸地影響著當地人的風俗習慣,所以他們才足以在這裡立足,繁衍生息,成為了當地人。

建國前夕人口普查顯示,闖關東到達東北地區的人達4000萬次,而當地人口僅佔其中的17%,極大一部分都是從山東和河北等地遷移過去的。所以可想而知,山東人的後裔還是佔東北很大一部分的。


小姐姐講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現代東北人,主要來自於三個省:山東,河北,河南。

其中山東省最多,佔百分之七八十,河北人也有一些,河南人最少。

因為滿清的特殊政策,東北是龍興之地,不允許非滿族人隨便進入。

明末清初滿族人口約 100 萬,遷入關內的達 90 萬,留下的所剩無幾。東北當時到處都是荒地,無人耕種,很多地方都是無人區。

今天絕大部分東北人都是清朝中期和末期跑過去的。

在闖關東的150餘年間,東北三省的人口從22萬增加到1841萬。

薩沙聽過一種說法,東北人其實大部分是山東登州人和萊州人。

登州和萊州,就是今天的:福山、蓬萊、黃縣、棲霞、招遠、萊陽、牟平、文登、榮成、海陽、掖縣、平度、昌邑、高密、即墨、益都、臨淄、廣饒、壽光、昌樂、臨朐、安丘、諸城等地。

民國建立的時候,東北人口1841萬,其中闖關東的大約1000萬。

到了民國初年,因山東連續遭災,又有大約800萬人口闖關東。

這800萬中,自登州府、萊州府的約佔80%。

當時民國政府統計,山東半島每年乘船到東北者“合計共達三十五、六萬人”。

需要說明的是,山東人和河北人登陸東北有一定的不同。

闖關東早期,山東的移民大都通過海路,首先在遼東的營口等地登陸,然後再向周圍地區發展;河北的移民基本都是走陸路,先到遼西。

相比起來,山東移民交通更為方便,從山東乘船到營口也就二三天時間。

因為東北的山東人太多,這裡很多政權也優先想到引進山東人來東北。

1931年日本佔領東北以後,出現勞動力短缺。而日本人也優先考慮去山東找人。

他們派人到山東,以詐騙誘騙方式招勞工,只要願意去就給幾十塊現大洋。自然,去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危險的礦工和其他重體力活,很多被折磨致死。後來山東老百姓不受騙了,日軍就開始用強行徵召、抓捕的手段。

僅僅從1937年到1940年,日本從山東誘騙捕捉去的山東男性壯勞力,就有130多萬。

由此,東北相當的山東化。

薩沙媳婦會說一些山東話,準確說是威海的山東話。

結果我們第一次去大連的時候,媳婦驚呆了。

他認為大連話的發音非常像威海的山東話,問我:這是大連嗎?

我們當時住在一個老式旅館裡,老闆娘歲數很大,有六七十歲。

這老太太說的一口非常標準的山東方言。


薩沙


我國東北指的是遼寧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東三省的人70%來自山東。由於工作本人在90年代的業務就在東三省。客戶交流知道他們祖籍也是山東。

那些年每到一個地方,接觸的人大多是山東的後裔,總有說不完的他們回老家的經歷,回憶從山東逃亡東北的經歷,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我帶我兒子去哈爾濱客戶親切稱呼“小山東”。我們家也有逃荒到東北的,我憑著一個信封地址找到了我30年沒見到的姑姑,在黑龍江省穆稜縣八面通鎮鐘山村找到。在我父親病危時還掛念他的姐姐,不知過得怎樣。當我們見面時老淚縱橫哭成一團,村裡的人知道我從山東來,那裡的山東老鄉都去打聽山東的情況,他們在村裡說:“關里老家來人了”他們敘述者從山東逃亡東北的經歷,姑家的表姐表哥們殺雞宰鵝熱情款待。在哈爾濱找到了我老家的大哥全家,和堂哥他們。我嫂子給我講家史,給我講我爸留下的傢什等等,這時我才知道我爸年輕時也闖過關東。07年是我最後去的一次,在哈爾濱我們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戚們再次團聚。08年CCTV1上演《闖關東》,我準時的含淚看完。回憶遷徙人口的經歷,他們受苦了。

現在東北條件不好了,大量的山東後裔返回祖籍,我們歡迎你們的到來,你們回到家鄉會更好的生活。


陶軍章


現在的東北,不止山東籍,還有河北籍的人口也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四十年前我讀初中時,在整理班級檔案時清楚地記得,我們班級60人,其中有24人的祖籍是山東,河北11人。當然這種比率並不具代表性,但也能反映一下山東人還有河北人在東北的人口構成吧。他們基本都是民國初期闖關東進入東北。

據我所知,河北人與山東人不同的是,河北人大多是生意人,特別是小生意人很多。

在吉林長春,我記得,兒時就有很多老字號的商鋪都是由河北人創辦的,如東發合(茶莊),益發合,泰發合(百貨)…………。老長春鐵北聚集好幾家糧食加工企業,也都是河北人開辦的。河北人成為當時長春的經濟支柱。


河北人中老奤兒(těr/tǎi er 呔兒)人不少。樂亭人通常被視為正宗老奤兒,老奤兒人其實還包括灤縣和昌黎縣,被戲稱花老奤兒。

當時的老長春有一種特有現象。這些河北老奤兒人,以家族為主集中居住,形成了以姓氏命名的大院,分佈在大經路沿線及周邊。“郭家大院”,“田家大院”等等,就這麼叫起來了。我家就住在“白家大院”。 這種大院的數量在我的記憶中就有十幾個。可惜,由於城區改造、建樓修路,這些大院都消失殆盡,只留得“田家大院”和田家大院路了。

本人64歲,祖籍河北昌黎。我祖父在民國時期孤身一人來到東北,先在黑龍江嫩江縣、呼蘭縣謀生,並結婚生子。長春解放初來到長春辦企業(石棉廠),後被公私合營。家住長春西五馬路4號,直至1973年離世。 我外祖父祖籍,河北任丘。我岳父祖籍,河北撫寧。


依稀記得,爺爺的老奤兒口音好像與今日的唐山人口音近似,語調上揚,特別是二聲的聲調獨特、誇張,聲調轉彎大,語調高。撫寧距離昌黎很近,但口音相差很大。岳父岳母的口音至今還帶著撫寧話特有的那種濃重的後舌音。

記得小時候,每當長輩們提及關內,他們都稱之為“關裡家”。他們沒有忘記自己的家,自己的根!“關裡家”這三個字也算是他們思念家鄉的唯一寄託吧!

如果這裡有河北昌黎,大灘兒的朋友,請您留言!感謝!


自由行所見所聞


我黑龍江鶴崗市的人,原籍山東東平的,我父親高小畢業53年抗美援朝回來,因為成分是地主,又是農村的,在老家混不下去,就闖關東跑到黑龍江鶴崗市的下了煤礦,做了一名井下電工,我母親也是山東東平的,我66年文化大革命出生在鶴崗,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我淨身高180、體重95公斤,是個地道的山東大漢的身材。











廣州土老帽


聽我的父親說,我祖上是山東青州府人,清朝時就來到了東北,在當地開墾田地,在當時也是地方的大戶人家,人多錢多家族大,有自己家的碉樓大院。後來東北匪患嚴重,有一次被鬍子搶了,家道就敗落了。後來分家了,太爺爺是家裡最小的,也沒分到什麼。但是老人家讀過書,成了一個教書先生。過得挺清貧,到我爺爺這輩家裡日子就有點困難了。到解放後給劃分成分的時候定了個貧農。我爸總開玩笑的說,幸好當時被鬍子搶了一下,變窮了。不然當時真給劃個地主或富農可能活的更慘。現在想想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


幼本高材生


我是東北長春人,我最權利回答這個問題,東北百分之九十都是山東人的後裔,現在還有很多人講著聽不懂的山東話,講山東話的人是建國以後遷移過來的,真正的東北本地人都是少數民族,漢族基本都是闖關東過來的山東人。


半顆綠豆


現在的東北人是不是多數都是山東人後代?如果往上倒五,六輩人,卻實可以這麼說,山東後代居多,可我住的農村,建村不過百年,也就是抗戰前後,所以人員就很雜了,六七十年代統計,有十三個省市的人,因為當時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回城後就沒那麼多地方人啦,但是還是有山東的,遼寧的,吉林,河北的,內蒙赤峰的也比較多,我老家就是赤峰的,反而山東人返鄉的比較多,現在居住在這裡的人也逐年減少,村裡除去搞合作社種地的年輕人,就是一些老人啦。



龍龍6576


我是黑龍江人,今年五十多了,小時候,爺爺告訴我,我們是從老太爺那輩兒從山東過來的,我們的根在關裡家,後來長大了才知道,東北除了少數民族如蒙古族,滿族,朝鮮族,鄂倫春,鄂溫克等,所有的漢族都是從山東,河北在清末後遷入的。


踏歌燕趙行


我是東北人,我祖籍就是山東,我跟前的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祖籍都是山東的,爺輩是闖關東過來的,不只都是山東的,湖南人的後裔也不少,真正祖輩是東北人的,其實很少,就拿黑龍江來說,清朝時期,原著民很少,後清末時期,為了阻擋沙俄不斷吞併我國土,清廷下令山東各地向關東移民,經過一百多時間,他們已成了原著民,最近的一次移民是文化大革命時,響應黨的號召,上山下鄉運動,開發北大荒,從山東來的人不少,至今他們還操著山東口音。湖南人的口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