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流通最广的古钱币“常平通宝”的发行机构之一——常平厅

常平厅是朝鲜时代凶年为救济饥饿的百姓,而储备粮食及布和钱管理的官邸。

朝鲜王朝流通最广的古钱币“常平通宝”的发行机构之一——常平厅

开设

朝鲜初期,有人主张实行中国实行的常平法。

朝鲜初期常平仓的作用在朝鲜后期由常平厅代替。常平厅与备边司经营的救荒厅合并后,转入了宣惠厅。

这两个机关完全管理八道的耗毂和设粥等工作。

常平厅管理粮食和棉布,尤其是大同米和布的出纳,铸造货币后的钱也包括在其主要管理项目中。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常平,词语解释为“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常平仓”及“长期平衡”。

解释一: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

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 汉宣帝 时 耿寿昌 首创。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利源调度·常平》:“ 汉宣帝 时数丰稔, 耿寿昌 奏诸边郡以谷贱时增价籴入,贵则减价糶出,名曰‘常平’,此其始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常平》:“惠民之法,莫善於常平,然有法无人,胥归无益。”

解释二:即常平仓

《宋史·食货志上》:“ 淳化 三年,京畿大穰,分遣使臣於四城门置场,增价以籴,虚近仓贮之,命曰常平,岁饥即下其直予民。”

北周 庾信 《羽调曲》:“钱则都内贯朽,仓则常平粟红。”

解释三:长期平衡

《新唐书·刘晏传》:“诸道巡院,皆募驶足,置驿相望,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虽甚远,不数日即知,是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自言如见钱流地上。”

朝鲜王朝流通最广的古钱币“常平通宝”的发行机构之一——常平厅

常平是指在丰收年增加价格,买进,在凶年减价,卖出去,使粮食价格保持不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常平厅的作用主要是物价调节功能,但是随着货币的发行,与户曹一起被指定为铸造货币的机关,同时还具有赈恤功能。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高丽时设置了常平仓,朝鲜初期还有执行常平仓法规的举动。关于常平仓的实施,《经国大典》的条款载有具体的实施内容,规定用于替换军资仓的旧粮食,但未能正常实施。

朝鲜王朝流通最广的古钱币“常平通宝”的发行机构之一——常平厅

​常平仓是救济百姓的制度,朝鲜初期有很多讨论,与朝鲜初期的常平仓和后来设置的常平厅的联系并不详细。

1608年(光海君登基)京畿道地区实施了宣惠法。与此同时,京畿厅设置常平厅。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1626年(仁祖4)备边司经营的救荒厅也合并在一起。因此,合并的机关平时以常平厅的名义管理相关官厅的粮食,但到了荒年,常平厅的作用就停止了,反而设立了赈恤厅,负责救济工作。

常平厅的设置和革罢频繁。这是因为常平厅不是常设的独立机构存在的。以常赈厅存在,与平时不同,到了荒年需要救济百姓的时候,变成了赈恤厅。这是常平厅和赈恤厅根据情况改变其作用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但是像这样的机构也不仅仅是作为非常规机构存在的。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据《增补文献备考》的宣惠厅条称,常平厅是国初创立的,是完全负责京畿的5站,即松都、长湍、坡州、高阳、洪济招待史臣的费用的机关。

朝鲜王朝流通最广的古钱币“常平通宝”的发行机构之一——常平厅

由于大同法的实施在常平厅设立了京畿厅,所以常平厅与大同法的实施有了一定的联系。而且,常平厅自然属于宣惠厅,共同处理大同米布等出纳事务。

均役法实施后,与均役厅一起常赈厅与宣惠厅合并。但是,即使是正祖时代,常平厅和赈恤厅合并成一个厅,但在官方,官方北部仍然使用常平厅的名字,因此没有赈恤厅的状态。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意义

常平厅在平时起到了与米、布、钱等相关的物价调节、货币铸造等作用。但是,在荒年等紧急情况下,这样的作用减少了,新设了赈恤厅,开始了利用常平厅拥有的粮食的赈恤工作。后来,这两个机关合并成为一个机关的一部分,但根据地区的不同,常平厅和赈恤厅保持了各自的属性,其作用也不一致,但属于同一个机关。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发行钱币

常平通宝铸行前后达260年之久,在近代朝鲜货币史上占统治地位,彻底改变了此前以米、布为主的交易状态。

常平通宝除初铸时是光背外,背文有记监、记官、记地名、记数、记值、记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以及录用“千字文”44字,版式多达数千种。通常小平径2.2~2.6厘米,折二径2.7~2.9厘米,当五钱3.1~3.3厘米,当百大钱径4厘米左右。

朝鲜王朝流通最广的古钱币“常平通宝”的发行机构之一——常平厅


  • 朝鲜王朝实录
  • 朝鲜王朝实录词典
  • 備邊司謄錄
  • 增補文獻備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