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如何过夜生活?

BeaNSider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谁说古人天黑了就睡觉,古人的夜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1、出去瞎逛。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趁着月光,一个人出去走走,看着皎洁的月亮,突然想起久违的故乡。如果感到不进行,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醉方休,这是诗仙太白的夜晚。

2、等好友来约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和好友约好了,晚上来下下棋,聊聊天。可是等了这家伙过了半夜,还没来,真是个不靠谱的家伙啊。

3、送别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送友人前行,走的是水路,就送到码头吧,祝愿友人,一路顺风。

4、逛青楼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可以说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个专场了,喝酒,听曲,填词,戏谑,有美人作伴,只希望夜晚没有尽头啊。

5、征战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月黑风高,正是发动突袭的好时候,一行队伍悄然出发,直指敌军大营,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6、一个人发呆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一个人闲来无事,夜晚也变得尤其漫长,山里万籁俱寂,空气中还有桂花的余香,睡不着觉,就一个人发发呆,也挺好。

7、找基友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有好基友不请自来,夜晚来临,悄然而至,一起饮酒赋诗,谈古论今,不亦乐乎。

8、思念远方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有一种心情,叫就想一个人静静。
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剪不断理还乱的,是一种心情,更是因为一个人。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远方的那个人,你知不知道,我很想你?

由此可知,古人的夜生活还是很丰富多彩的。虽然没有电,没有wifi,没有手机,但是依然有很多美好的夜晚。



历史宝藏


(1)古人的生活律

顺应自然规律是中国古人的一贯行为准则,高深莫测者如《易经》中的五行八卦,简单易懂深入人心如我们小学就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都是中国古人观察自然,顺应天时的规律总结,并在生活中有完美的体现。《礼记》、《吕氏春秋》中都有《月令》记载,即对不同季节应做的不同事情的规定。《国语》中也有“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的记录,也就是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中国古代日常生活的传统秩序,历代甚至也以律令的方式对这种生活方式加以法律化。如唐宋时就有规定除“公事急速及吉凶疾病之类……诸犯夜者,笞二十”;明代也有规定“除公务急速疾病生产死葬执有灯亮者不禁外”,“以一更三点禁人行,五更三点放人行”……如此规定种种,不胜枚举。

(《四民月令》书影)

但是,夜生活无论在哪个时期都是无数躁动不安的心所向往的,心之所向,即使律令繁多,也无法阻挡。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的进步,不可避免的进化出了可以度过夜生活的场所。夜生活嘛,从古到今就算到未来估计也总离不开吃喝玩乐几个字,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古人的夜生活有多丰富。

(2)古人的夜生活之一---饮食

早在先秦的流行歌《诗经》中就有这么一首《湛露》,其中唱到“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跨度大点,时间线拉到唐代,唐诗中多有夜宴的描写,如李白《寄王汉阳》:“南湖秋月白,王宰夜相邀。锦帐朗官醉,罗衣舞女娇。笛声喧河鄂,歌曲上云霄。”李群玉《长沙陪裴大夫夜宴》:“东山夜宴酒成河,银烛荧煌照绮罗。四面雨声笼笑语,满堂香气泛笙歌。拎冷玉漏初三滴,湘艳金筋已半配。”阎朝隐《夜宴安乐公主新宅》:“凤皇鸣舞乐昌年,蜡炬开花夜管弦。半醉徐击珊瑚树,已闻钟漏晓声传。”紫醉金迷,流连忘返啊。宋代的夜生活则拥有了更大的受众,不仅达官贵人,普通民众也能参与其中,《东京梦华录》记载:“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熬肉、干脯。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曹家从食。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鲊脯、火赞冻鱼头、姜豉枼刂子、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纱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瓜、药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芥辣瓜旋儿、细料馉饳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钅屈刀紫苏膏、金丝党梅、香枨元,皆用梅红匣儿盛貯。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苏水晶鱼会 、煎夹子、猪脏之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搞什么!报菜名啊!不说了,我先去喝口白开水压压惊……

吃喝就到这吧,越说越饿……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3)古人的夜生活之二---玩乐

唐朝人晚上喜欢去看歌舞表演、听演唱会。王湮有诗《夜座看搊筝》:“调筝夜坐灯光里,却挂罗帷露纤指。朱弦一一声不同,玉柱连连影相似。”刘言史《王中垂宅夜观舞胡腾》云:“石国胡儿人见少,蹲舞尊前急如鸟。织成蕃帽虚顶尖, 细氎胡衫双袖小。手中抛下蒲萄盏,西顾忽思乡路远。 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四座无言皆瞪目, 横笛琵琶遍头促。乱腾新毯雪朱毛,傍拂轻花下红烛。 酒阑舞罢丝管绝,木槿花西见残月。”当然还有各种小游戏如夜间泛舟(尹懋《秋夜陪张承相赵侍御游遭湖》有:“嬉游竟不尽,乘月泛舟还”)、如对弈下棋(白居易诗:“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再如斗鸡走狗赌博者(李益《轻薄篇》云:“谁家少年,马蹄蹋蹋。斗鸡走狗夜不归,一掷赌却如花妾”),夜生活颇为丰富。

(清代茶楼戏院)

相比于唐代夜生活的贵族范,宋人的夜生活则更深入平民。汴梁城中“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九蹴鞠,踏索上竿。……更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热闹非凡。

总之,古人不比我们现代人更差娱乐精神,以上列举的一些例子不过是丰富多彩夜生活的冰山一角。

当然,有精力、有时间、有钱过夜生活的,大部分是贵族至少是城里人,如果是乡下老农,除了盛大节日,还是洗洗早睡吧,毕竟明早起来还要继续下地干活……


令和史官


漫漫长夜,无心睡眠。古人在关灯以后,也不是全部都脱衣服上床睡觉的,他们也和现在的人一样。但是,不同的人群,夜生活也不太一样,我们来说一下古人是如何度过吃完饭到睡觉的这段时间的。


先来说一下宫廷,拿清朝来说,皇帝在做完一天的工作后,一般共五点开始一直到九点,都是吃晚饭的时间。隆重的吃完饭之后,他们还要做佛事,祈祷一番,然后才能翻牌子、上床睡觉。

古代的普通农民,在简单的吃完饭之后,农忙时节,由于晚上灯光昏暗,会做一些修理农具、织布纺线之类的活,农闲时节,则不需要这么忙碌,他们一般会喝杯小酒,然后轻轻松松的准备来年要耕种的种子,比如剥花生等。



而商人则会利用晚上的时间算算帐,打理一下店铺。读书人会利用晚上时间看书,不过点着灯看书在古代平民家庭,算是一种十分奢侈的事,而且灯光十分昏暗,对眼睛不好。至于那些大商人和官二代,名人名流,晚上则会去青楼享受一番,谈谈人生。


历史密探


古代丰富多彩的夜生活都是属于贵族、有钱人阶层,普通的平民老百姓哪来的夜生活啊。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只有一个——晚上没有光亮,黑漆漆一片。

要想过夜生活,你总得需要亮光吧。

可能有人要说了,虽然没有电灯,但是我们有蜡烛啊。但不好意思,当时的蜡烛和现在的蜡烛并不一样。品质好的蜡烛也是富贵人家的专属品。

例如,宋朝名相寇准就出身于富贵家族,据史书记载,“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燃炬烛。”蜡烛是要花钱的,没钱哪来的夜间光亮呢。

当然,对于有钱人而言,夜生活不成问题。

只是古代长期实行宵禁制度,夜间是不能公开活动的,凡在街上行走者即为犯夜,违者要遭受笞刑。

直到北宋年间,宵禁制度基本上取缔了,导致夜生活的场景非常繁荣,是为《梦粱录》所言的“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人啊,还是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总幻想着古代的生活,你们说呢?


HuiNanHistory


中国古人的夜生活因为没电,不能看电视,玩手机,看电影,上KTV……自然没有现代人那么丰富多彩,但是也并非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有的农民还得借着月色或油灯、蜡烛艰辛劳作,有的学子还得挑灯夜读;

至于达官贵人夜生活才更富诗意与浪漫色彩,这些都可以从古人的诗词、成语、文章中得到验证。

一、古代农民晚上劳作之艰辛

古代的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从诗词中可见一斑,洗衣,打鱼,纺纱织布,缝补衣服,打猎,修理农具,可谓是日夜操劳。

有书君记得初中时学过王维的《山居秋暝》有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说明古代女子在月夜朦胧中要去浆洗衣服,而渔民则要趁着月色乘舟去撒网打鱼。

有书君高中时学习《孔雀东南飞》中有诗句“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这是刘兰芝自叙在家夜晚不停的织布还是得不到公婆的肯定,可见古人在夜晚还会做纺纱织布的手工劳动。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可见古代猎人在风雪之夜还在外出狩猎。

范成大的“田家·昼出耘田夜织麻”,也进一步告诉我们古代农民夜晚还要辛勤织麻,继续为生计操劳的事实。

从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晚上还不停地工作,但会发出“便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悲愤。

二、莘莘学子夜晚功读之刻苦

十年寒窗苦读,满腹经纶,才能一朝金榜题名,光耀门庭。古代学子不但白天要饱读诗书,晚上还得做诗撰文。

颜真卿的《劝学》一诗中清清楚楚地说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劝天下学子挑灯夜读,不要到老了后悔就来不及了。

陆游在《读书》一诗中写道:““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诗人在灯下读蝇头小楷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

至于“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成语中的主人公孙康在冬天的夜晚靠映雪的光线读书。

车胤夏夜捉来萤火虫借它的光读书,匡衡把墙壁凿个洞借邻居家的光读书等等都说明古代的好学有志之士夜晚还在刻苦用功读书。

三、达官贵人夜生活充满浪漫色彩

古代农民学子辛苦,达官贵人却是另一番情形,他们夜晚可以饮酒作乐,赏灯游玩,下棋弹琴,逛妓院,月夜打猎,乘船赏月等颇为浪漫饱含诗情画意的休闲娱乐生活。

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欢饮达旦,辛弃疾月夜赏灯看花寻美女,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广将军月夜狩猎时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众达官贵人绝不辜负如此良辰美景,在夜色阑珊中寻找浪漫的情愫,再挥毫泼墨书写美妙的诗句,记录诗情画意的如歌生活,这才留下千古传颂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夜生活也不一样,到了皇亲国戚,皇帝嫔妃只要不怕困,那可是灯如白昼,夜夜笙歌也不成问题。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这道问题的时间限制有点宽泛,所谓中国古代不能看成一个整体,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和具体环境,夜生活也会因时而异;中国古人这种说法也有问题,是士大夫群体,还是普通百姓呢?

我简单从夜市的角度,谈谈中国古人的夜生活吧。中国的夜市据说起源于商周时代,当然这个是不可考的。春秋战国时代,各国都有夜市,但目前的文献似乎没有具体的细节,诸如管理、规模等问题。秦王朝执行严格的宵禁制度,似乎没有关于秦代夜市的历史记载。

到了汉代,各种政府管制的市场发展起来,按名目分,有直市、狱市、肉市、军市、宫市、关市等;若以经营时间划分,有早市、大市、夕市、夜市4种。

汉代夜市的存在,使得一般百姓可以通过逛夜市来安排自己的夜晚生活。


到了唐代,市场规模扩大,譬如长安,整个城市被划分为居住区——坊,商业区——市。但是,唐代的夜市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自由,首先,坊和市是严格区分的;其次,全年夜市也只有上元节那天是开放的,因为政府执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如果有人“合党连群,夜聚晓散”,就是“犯夜”,要予以处罚。


唐代中晚期,坊和市的区隔逐渐消弭,夜市管理也逐渐松动,唐人方德元在他的《金陵记》中就记载了金陵(今南京)的夜市:富人“盛金钱于腰间,微行夜中买酒,呼秦女,置宴。”这时,夜市的发展已向南方推进,全国的大中城镇都有一定规模的夜市活动。诗人杜牧在《泊秦淮》诗中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就描写了金陵秦淮河边纸醉金迷的夜市景象。


到了北宋,夜市的管理几乎彻底放开。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从此,饮食夜市不仅大量出现,而且非常繁荣。《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从两宋时代开始,政府宵禁的管制松动,直至彻底废止,夜市也就繁荣起来。

综上所述,逛夜市是中国古人,尤其是平民百姓主要的一种夜生活方式。至于饮酒、下棋等,则是少数士大夫、达官贵人居家的夜生活,不太有讨论的价值。


朱言文史


当今社会,我们晚上可以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玩手机,还可以去外面灯红酒绿……但你有没有想过古人是怎样过夜生活的呢?下面就是古人的各种夜生活,有诗为证。

01. 睡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02. 发呆。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03. 喝酒。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04. 下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05. 会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06. 叹气。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07. 织布。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08. 洗衣。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09. 送人。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0. 想媳妇。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11. 想老公。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2. 偷东西。

闻有狗盗者,昼伏夜潜行。摩弓拭箭镞,夜射不待明。

13. 约会。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4. 爬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15. 赏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 如厕。

郁金堂北画楼东,换骨神方上药通。

露气暗连青桂苑,风声偏猎紫兰丛。

长筹未必输孙皓,香枣何劳问石崇。

忆事怀人兼得句,翠衾归卧绣帘中。



17. 打猎。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8. 打仗。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古人的夜生活,是不是比你的还丰富多彩?


夕日爆料


泻药~关于这个问题,请参考没有电视机甚至没有收音机的年代,我们的长辈们应该不会老老实实的上炕睡觉吧(手动滑稽),99年的时候回过一次农村老家,全村人一台电视机,晚上搭伙看电视剧,那么问题来了,没有电视节目的时候他们在做什么呢,据我观察,主要有以下几种娱乐方式。



一、拉闲话:对,就是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话,点着煤油灯一伙人一边拉闲话,一边讲一些牛鬼蛇神的故事,男人女人齐参与,好不热闹,毕竟,漫漫长夜,不搞点事做,实在太无聊了。

二、玩牌:扑克,桥牌,甚至点灯打麻将,哈哈哈,虽然古人们不一定会打麻将,但是下棋总可以的啊,尤其是象棋啦。



三、打孩子:老话说的好,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那一天劳作结束,吃饱了,不困,没事干,咋整,来,一家齐上阵,咱们教育教育这几个不听话的小子,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哈哈哈哈。

四、算账:这点算是比较沉重的了,盘算着还欠别人多少,有谁欠自个多少,再估摸着今年能不能把账拉平,要么就是能不能把烂账收回来。



士:要写公文啊。读书。

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工:召开订单评审。

商:商人重利轻离别。不是在出差就是出差的路上。


有钱的人听个小曲,喝个花酒;

没钱的人除了睡觉,就是造人。

得,幺吼吼吼吼吼


史说清史


古人当然也会夜生活,比如在酒楼喝酒,到戏剧看戏,但显然,跟现代人相比,古人的夜生活要单调得多。而且,在汉唐、元明清时期,都有严厉的夜禁制度(宋代的夜禁则已松弛),市民想过夜生活也不如现代方便。

比如元朝法律规定:“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五更三点,钟声动,听人行。” 夜禁时间从“一更三点”(大约是晚上8:10)开始;犯夜之人,“笞二十七”。忽必烈时代,朝廷还一度取缔了元宵“放夜”的惯例:“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

明承元制,清又承明制,《大明律》与《大清律》均规定了夜禁制度:“凡京城夜禁,一更三点,钟声已静之后,五更三点,钟声未动之前,犯者笞三十。二更、三更、四更,犯者笞五十。外郡城镇各减一等。其公务急速,疾病、生产、死丧不在禁限。”都是从“一更三点”开始禁夜行,而且对二更至四更时段的犯夜,惩罚更重。

清代有些地方,定更之后,不但“大街小巷鐍固栅门,不许人行走”,还不准居民“于门外坐卧乘凉”,只有每年的五六七月,盛夏炎暑,才“不禁居民开门纳凉” 。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我们知道,唐时夜禁开始后,居民若有紧急事外出,可以向本坊的坊正申请公验。清朝时,“居民昏夜有生产急病、请稳延医者”,也允许夜行,但需要先向保甲长申领一块“夜行牌”。夜行牌“长五寸、阔三寸”,由州县衙门核发,盖有官押,并涂上一层桐油,“付第几保第几甲长收执”。出行人申领夜行牌,例由保甲长“验明本人面目、其家产病果真”,若属实,“许给此牌,守栅人问明所至地方,开栅放行;回时即缴;如无此牌者,一概不许放行”。 你看,遇到急事夜里要出行,也挺不容易。

题主又问:“想穿越到古代,顺便问下古人的夜生活是怎么过的?”基于前述夜禁制度的存在,我还是建议题主不要穿越。


吴钩的钩沉


古代朋友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视,那么多漫漫长夜,他么是如何度过的呢?六个象声词加以总结:

呼呼呼

长夜漫漫,早些睡眠。古代生产力不发达,高产作物少,咱们农耕民族白天干了一天农活,身体已经非常累了,啥也不如睡个大觉舒坦,明天还得早起干活呢!

啪啪啪

达官显贵家的娱乐活动多,升斗小民家的娱乐活动少,但再少咱也有个传统项目不是?适当的啪啪啪会解除一天的劳累,增强与另一半的感情,还有可能创造出家庭的新成员,或者说是新劳力,何乐而不为也?

咚咚咚

但凡有点财力,有三五知己,大家坐下来一起喝酒是个不错的选择,古代酒的度数低,武松鲁智深这样的动辄要喝掉二三十大碗,端起酒杯咚咚咚一口闷才是正确打开方式。喝喝酒、吹吹牛、吟吟诗、做做画,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人生一大美事。

唧唧唧

赶上漫长的冬夜,睡那么久也不符合生理规律,很多平民女子会在前半夜搞点纺织工作,唧唧复唧唧,贴补点家用。

呜呜呜

想起赴京赶考的丈夫、戍守边疆的儿子、征调徭役的兄弟,女人们黯然神伤,撒豆子捡豆子捡豆子撒豆子,假如这样仍然无法排解,小心的呜咽几声,亦是人之常情。

咿咿咿

达官显贵、文人士子的夜生活自然不能混同于一般老百姓,帝国鸡的屁是需要被拉动的,秦淮两岸、八大胡同、当年粉黛,何处笙箫?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艳情小说,没有一代又一代舍身取利的姑娘们咿咿呀呀唱词的浸润,又如何能在历史长河中捏爆封建的蚌壳,珍珠一般熠熠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