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如何過夜生活?

BeaNSider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誰說古人天黑了就睡覺,古人的夜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

1、出去瞎逛。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趁著月光,一個人出去走走,看著皎潔的月亮,突然想起久違的故鄉。如果感到不進行,就“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醉方休,這是詩仙太白的夜晚。

2、等好友來約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和好友約好了,晚上來下下棋,聊聊天。可是等了這傢伙過了半夜,還沒來,真是個不靠譜的傢伙啊。

3、送別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在一個秋天的晚上,送友人前行,走的是水路,就送到碼頭吧,祝願友人,一路順風。

4、逛青樓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這可以說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個專場了,喝酒,聽曲,填詞,戲謔,有美人作伴,只希望夜晚沒有盡頭啊。

5、征戰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月黑風高,正是發動突襲的好時候,一行隊伍悄然出發,直指敵軍大營,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6、一個人發呆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一個人閒來無事,夜晚也變得尤其漫長,山裡萬籟俱寂,空氣中還有桂花的餘香,睡不著覺,就一個人發發呆,也挺好。

7、找基友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有好基友不請自來,夜晚來臨,悄然而至,一起飲酒賦詩,談古論今,不亦樂乎。

8、思念遠方人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有一種心情,叫就想一個人靜靜。
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剪不斷理還亂的,是一種心情,更是因為一個人。
相親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遠方的那個人,你知不知道,我很想你?

由此可知,古人的夜生活還是很豐富多彩的。雖然沒有電,沒有wifi,沒有手機,但是依然有很多美好的夜晚。



歷史寶藏


(1)古人的生活律

順應自然規律是中國古人的一貫行為準則,高深莫測者如《易經》中的五行八卦,簡單易懂深入人心如我們小學就朗朗上口的二十四節氣歌,都是中國古人觀察自然,順應天時的規律總結,並在生活中有完美的體現。《禮記》、《呂氏春秋》中都有《月令》記載,即對不同季節應做的不同事情的規定。《國語》中也有“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的記錄,也就是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中國古代日常生活的傳統秩序,歷代甚至也以律令的方式對這種生活方式加以法律化。如唐宋時就有規定除“公事急速及吉凶疾病之類……諸犯夜者,笞二十”;明代也有規定“除公務急速疾病生產死葬執有燈亮者不禁外”,“以一更三點禁人行,五更三點放人行”……如此規定種種,不勝枚舉。

(《四民月令》書影)

但是,夜生活無論在哪個時期都是無數躁動不安的心所向往的,心之所向,即使律令繁多,也無法阻擋。當然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商品經濟的進步,不可避免的進化出了可以度過夜生活的場所。夜生活嘛,從古到今就算到未來估計也總離不開吃喝玩樂幾個字,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古人的夜生活有多豐富。

(2)古人的夜生活之一---飲食

早在先秦的流行歌《詩經》中就有這麼一首《湛露》,其中唱到“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厭厭夜飲,不醉無歸”。跨度大點,時間線拉到唐代,唐詩中多有夜宴的描寫,如李白《寄王漢陽》:“南湖秋月白,王宰夜相邀。錦帳朗官醉,羅衣舞女嬌。笛聲喧河鄂,歌曲上雲霄。”李群玉《長沙陪裴大夫夜宴》:“東山夜宴酒成河,銀燭熒煌照綺羅。四面雨聲籠笑語,滿堂香氣泛笙歌。拎冷玉漏初三滴,湘豔金筋已半配。”閻朝隱《夜宴安樂公主新宅》:“鳳皇鳴舞樂昌年,蠟炬開花夜管絃。半醉徐擊珊瑚樹,已聞鐘漏曉聲傳。”紫醉金迷,流連忘返啊。宋代的夜生活則擁有了更大的受眾,不僅達官貴人,普通民眾也能參與其中,《東京夢華錄》記載:“出朱雀門,直至龍津橋。自州橋南去,當街水飯、熬肉、幹脯。王樓前獾兒、野狐、肉脯、雞。梅家鹿家鵝鴨雞兔肚肺鱔魚包子、雞皮、腰腎、雞碎,每個不過十五文。曹家從食。至朱雀門,旋煎羊、白腸、鮓脯、火贊凍魚頭、姜豉枼刂子、抹髒、紅絲、批切羊頭、辣腳子、薑辣蘿蔔。夏月麻腐雞皮、麻飲細粉、素籤紗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兒、生淹水瓜、藥木瓜、雞頭穰沙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荔枝膏、廣芥瓜兒、鹹菜、杏片、梅子姜、萵苣筍、芥辣瓜旋兒、細料餶飿兒、香糖果子、間道糖荔枝、越梅、釒屈刀紫蘇膏、金絲黨梅、香棖元,皆用梅紅匣兒盛貯。冬月盤兔、旋炙豬皮肉、野鴨肉、滴蘇水晶魚會 、煎夾子、豬髒之類,直至龍津橋須腦子肉止,謂之雜嚼,直至三更……”搞什麼!報菜名啊!不說了,我先去喝口白開水壓壓驚……

吃喝就到這吧,越說越餓……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3)古人的夜生活之二---玩樂

唐朝人晚上喜歡去看歌舞表演、聽演唱會。王湮有詩《夜座看搊箏》:“調箏夜坐燈光裡,卻掛羅帷露纖指。朱弦一一聲不同,玉柱連連影相似。”劉言史《王中垂宅夜觀舞胡騰》雲:“石國胡兒人見少,蹲舞尊前急如鳥。織成蕃帽虛頂尖, 細氎胡衫雙袖小。手中拋下蒲萄盞,西顧忽思鄉路遠。 跳身轉轂寶帶鳴,弄腳繽紛錦靴軟。四座無言皆瞪目, 橫笛琵琶遍頭促。亂騰新毯雪朱毛,傍拂輕花下紅燭。 酒闌舞罷絲管絕,木槿花西見殘月。”當然還有各種小遊戲如夜間泛舟(尹懋《秋夜陪張承相趙侍御遊遭湖》有:“嬉遊竟不盡,乘月泛舟還”)、如對弈下棋(白居易詩:“唯共嵩陽劉處士,圍棋賭酒到天明”)、再如鬥雞走狗賭博者(李益《輕薄篇》雲:“誰家少年,馬蹄蹋蹋。鬥雞走狗夜不歸,一擲賭卻如花妾”),夜生活頗為豐富。

(清代茶樓戲院)

相比於唐代夜生活的貴族範,宋人的夜生活則更深入平民。汴梁城中“處處擁門,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飲食”,“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里,擊九蹴鞠,踏索上竿。……更有猴呈百戲,魚跳刀門,使喚蜂蝶,追呼螻蟻”,熱鬧非凡。

總之,古人不比我們現代人更差娛樂精神,以上列舉的一些例子不過是豐富多彩夜生活的冰山一角。

當然,有精力、有時間、有錢過夜生活的,大部分是貴族至少是城裡人,如果是鄉下老農,除了盛大節日,還是洗洗早睡吧,畢竟明早起來還要繼續下地幹活……


令和史官


漫漫長夜,無心睡眠。古人在關燈以後,也不是全部都脫衣服上床睡覺的,他們也和現在的人一樣。但是,不同的人群,夜生活也不太一樣,我們來說一下古人是如何度過吃完飯到睡覺的這段時間的。


先來說一下宮廷,拿清朝來說,皇帝在做完一天的工作後,一般共五點開始一直到九點,都是吃晚飯的時間。隆重的吃完飯之後,他們還要做佛事,祈禱一番,然後才能翻牌子、上床睡覺。

古代的普通農民,在簡單的吃完飯之後,農忙時節,由於晚上燈光昏暗,會做一些修理農具、織布紡線之類的活,農閒時節,則不需要這麼忙碌,他們一般會喝杯小酒,然後輕輕鬆鬆的準備來年要耕種的種子,比如剝花生等。



而商人則會利用晚上的時間算算帳,打理一下店鋪。讀書人會利用晚上時間看書,不過點著燈看書在古代平民家庭,算是一種十分奢侈的事,而且燈光十分昏暗,對眼睛不好。至於那些大商人和官二代,名人名流,晚上則會去青樓享受一番,談談人生。


歷史密探


古代豐富多彩的夜生活都是屬於貴族、有錢人階層,普通的平民老百姓哪來的夜生活啊。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只有一個——晚上沒有光亮,黑漆漆一片。

要想過夜生活,你總得需要亮光吧。

可能有人要說了,雖然沒有電燈,但是我們有蠟燭啊。但不好意思,當時的蠟燭和現在的蠟燭並不一樣。品質好的蠟燭也是富貴人家的專屬品。

例如,宋朝名相寇準就出身於富貴家族,據史書記載,“家未嘗爇油燈,雖庖匽所在,必燃炬燭。”蠟燭是要花錢的,沒錢哪來的夜間光亮呢。

當然,對於有錢人而言,夜生活不成問題。

只是古代長期實行宵禁制度,夜間是不能公開活動的,凡在街上行走者即為犯夜,違者要遭受笞刑。

直到北宋年間,宵禁制度基本上取締了,導致夜生活的場景非常繁榮,是為《夢粱錄》所言的“杭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

人啊,還是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不要總幻想著古代的生活,你們說呢?


HuiNanHistory


中國古人的夜生活因為沒電,不能看電視,玩手機,看電影,上KTV……自然沒有現代人那麼豐富多彩,但是也並非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有的農民還得藉著月色或油燈、蠟燭艱辛勞作,有的學子還得挑燈夜讀;

至於達官貴人夜生活才更富詩意與浪漫色彩,這些都可以從古人的詩詞、成語、文章中得到驗證。

一、古代農民晚上勞作之艱辛

古代的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從詩詞中可見一斑,洗衣,打魚,紡紗織布,縫補衣服,打獵,修理農具,可謂是日夜操勞。

有書君記得初中時學過王維的《山居秋暝》有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這說明古代女子在月夜朦朧中要去漿洗衣服,而漁民則要趁著月色乘舟去撒網打魚。

有書君高中時學習《孔雀東南飛》中有詩句“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這是劉蘭芝自敘在家夜晚不停的織布還是得不到公婆的肯定,可見古人在夜晚還會做紡紗織布的手工勞動。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可見古代獵人在風雪之夜還在外出狩獵。

范成大的“田家·晝出耘田夜織麻”,也進一步告訴我們古代農民夜晚還要辛勤織麻,繼續為生計操勞的事實。

從這些詩句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晚上還不停地工作,但會發出“便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的悲憤。

二、莘莘學子夜晚功讀之刻苦

十年寒窗苦讀,滿腹經綸,才能一朝金榜題名,光耀門庭。古代學子不但白天要飽讀詩書,晚上還得做詩撰文。

顏真卿的《勸學》一詩中清清楚楚地說道:“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勸天下學子挑燈夜讀,不要到老了後悔就來不及了。

陸游在《讀書》一詩中寫道:““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詩人在燈下讀蠅頭小楷的情形描繪得淋漓盡致。

至於“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等成語中的主人公孫康在冬天的夜晚靠映雪的光線讀書。

車胤夏夜捉來螢火蟲借它的光讀書,匡衡把牆壁鑿個洞借鄰居家的光讀書等等都說明古代的好學有志之士夜晚還在刻苦用功讀書。

三、達官貴人夜生活充滿浪漫色彩

古代農民學子辛苦,達官貴人卻是另一番情形,他們夜晚可以飲酒作樂,賞燈遊玩,下棋彈琴,逛妓院,月夜打獵,乘船賞月等頗為浪漫飽含詩情畫意的休閒娛樂生活。

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歡飲達旦,辛棄疾月夜賞燈看花尋美女,在《青玉案.元夕》中寫道“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李廣將軍月夜狩獵時的“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眾達官貴人絕不辜負如此良辰美景,在夜色闌珊中尋找浪漫的情愫,再揮毫潑墨書寫美妙的詩句,記錄詩情畫意的如歌生活,這才留下千古傳頌的寶貴文化遺產。

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夜生活也不一樣,到了皇親國戚,皇帝嬪妃只要不怕困,那可是燈如白晝,夜夜笙歌也不成問題。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這道問題的時間限制有點寬泛,所謂中國古代不能看成一個整體,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時代特點和具體環境,夜生活也會因時而異;中國古人這種說法也有問題,是士大夫群體,還是普通百姓呢?

我簡單從夜市的角度,談談中國古人的夜生活吧。中國的夜市據說起源於商周時代,當然這個是不可考的。春秋戰國時代,各國都有夜市,但目前的文獻似乎沒有具體的細節,諸如管理、規模等問題。秦王朝執行嚴格的宵禁制度,似乎沒有關於秦代夜市的歷史記載。

到了漢代,各種政府管制的市場發展起來,按名目分,有直市、獄市、肉市、軍市、宮市、關市等;若以經營時間劃分,有早市、大市、夕市、夜市4種。

漢代夜市的存在,使得一般百姓可以通過逛夜市來安排自己的夜晚生活。


到了唐代,市場規模擴大,譬如長安,整個城市被劃分為居住區——坊,商業區——市。但是,唐代的夜市不是我們想象中那麼自由,首先,坊和市是嚴格區分的;其次,全年夜市也只有上元節那天是開放的,因為政府執行嚴格的宵禁制度,如果有人“合黨連群,夜聚曉散”,就是“犯夜”,要予以處罰。


唐代中晚期,坊和市的區隔逐漸消弭,夜市管理也逐漸鬆動,唐人方德元在他的《金陵記》中就記載了金陵(今南京)的夜市:富人“盛金錢於腰間,微行夜中買酒,呼秦女,置宴。”這時,夜市的發展已向南方推進,全國的大中城鎮都有一定規模的夜市活動。詩人杜牧在《泊秦淮》詩中雲:“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詩中就描寫了金陵秦淮河邊紙醉金迷的夜市景象。


到了北宋,夜市的管理幾乎徹底放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宋太祖詔令開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來,不得禁止。”從此,飲食夜市不僅大量出現,而且非常繁榮。《東京夢華錄》裡記載:“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冬月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


從兩宋時代開始,政府宵禁的管制鬆動,直至徹底廢止,夜市也就繁榮起來。

綜上所述,逛夜市是中國古人,尤其是平民百姓主要的一種夜生活方式。至於飲酒、下棋等,則是少數士大夫、達官貴人居家的夜生活,不太有討論的價值。


朱言文史


當今社會,我們晚上可以在家裡看電視、打遊戲、玩手機,還可以去外面燈紅酒綠……但你有沒有想過古人是怎樣過夜生活的呢?下面就是古人的各種夜生活,有詩為證。

01. 睡覺。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02. 發呆。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03. 喝酒。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04. 下棋。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05. 會友。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06. 嘆氣。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07. 織布。

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

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08. 洗衣。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09. 送人。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10. 想媳婦。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親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11. 想老公。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12. 偷東西。

聞有狗盜者,晝伏夜潛行。摩弓拭箭鏃,夜射不待明。

13. 約會。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14. 爬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瀟瀟、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

15. 賞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6. 如廁。

鬱金堂北畫樓東,換骨神方上藥通。

露氣暗連青桂苑,風聲偏獵紫蘭叢。

長籌未必輸孫皓,香棗何勞問石崇。

憶事懷人兼得句,翠衾歸臥繡簾中。



17. 打獵。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18. 打仗。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古人的夜生活,是不是比你的還豐富多彩?


夕日爆料


瀉藥~關於這個問題,請參考沒有電視機甚至沒有收音機的年代,我們的長輩們應該不會老老實實的上炕睡覺吧(手動滑稽),99年的時候回過一次農村老家,全村人一臺電視機,晚上搭夥看電視劇,那麼問題來了,沒有電視節目的時候他們在做什麼呢,據我觀察,主要有以下幾種娛樂方式。



一、拉閒話:對,就是張家長李家短的閒話,點著煤油燈一夥人一邊拉閒話,一邊講一些牛鬼蛇神的故事,男人女人齊參與,好不熱鬧,畢竟,漫漫長夜,不搞點事做,實在太無聊了。

二、玩牌:撲克,橋牌,甚至點燈打麻將,哈哈哈,雖然古人們不一定會打麻將,但是下棋總可以的啊,尤其是象棋啦。



三、打孩子:老話說的好,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那一天勞作結束,吃飽了,不困,沒事幹,咋整,來,一家齊上陣,咱們教育教育這幾個不聽話的小子,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哈哈哈哈。

四、算賬:這點算是比較沉重的了,盤算著還欠別人多少,有誰欠自個多少,再估摸著今年能不能把賬拉平,要麼就是能不能把爛賬收回來。



士:要寫公文啊。讀書。

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工:召開訂單評審。

商:商人重利輕離別。不是在出差就是出差的路上。


有錢的人聽個小曲,喝個花酒;

沒錢的人除了睡覺,就是造人。

得,么吼吼吼吼吼


史說清史


古人當然也會夜生活,比如在酒樓喝酒,到戲劇看戲,但顯然,跟現代人相比,古人的夜生活要單調得多。而且,在漢唐、元明清時期,都有嚴厲的夜禁制度(宋代的夜禁則已鬆弛),市民想過夜生活也不如現代方便。

比如元朝法律規定:“一更三點,鐘聲絕,禁人行;五更三點,鐘聲動,聽人行。” 夜禁時間從“一更三點”(大約是晚上8:10)開始;犯夜之人,“笞二十七”。忽必烈時代,朝廷還一度取締了元宵“放夜”的慣例:“世祖臨御三十餘年,每值元夕,閭閻之間,燈火亦禁。”

明承元制,清又承明制,《大明律》與《大清律》均規定了夜禁制度:“凡京城夜禁,一更三點,鐘聲已靜之後,五更三點,鐘聲未動之前,犯者笞三十。二更、三更、四更,犯者笞五十。外郡城鎮各減一等。其公務急速,疾病、生產、死喪不在禁限。”都是從“一更三點”開始禁夜行,而且對二更至四更時段的犯夜,懲罰更重。

清代有些地方,定更之後,不但“大街小巷鐍固柵門,不許人行走”,還不準居民“於門外坐臥乘涼”,只有每年的五六七月,盛夏炎暑,才“不禁居民開門納涼” 。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

我們知道,唐時夜禁開始後,居民若有緊急事外出,可以向本坊的坊正申請公驗。清朝時,“居民昏夜有生產急病、請穩延醫者”,也允許夜行,但需要先向保甲長申領一塊“夜行牌”。夜行牌“長五寸、闊三寸”,由州縣衙門核發,蓋有官押,並塗上一層桐油,“付第幾保第幾甲長收執”。出行人申領夜行牌,例由保甲長“驗明本人面目、其家產病果真”,若屬實,“許給此牌,守柵人問明所至地方,開柵放行;回時即繳;如無此牌者,一概不許放行”。 你看,遇到急事夜裡要出行,也挺不容易。

題主又問:“想穿越到古代,順便問下古人的夜生活是怎麼過的?”基於前述夜禁制度的存在,我還是建議題主不要穿越。


吳鉤的鉤沉


古代朋友們沒有手機,沒有電視,那麼多漫漫長夜,他麼是如何度過的呢?六個象聲詞加以總結:

呼呼呼

長夜漫漫,早些睡眠。古代生產力不發達,高產作物少,咱們農耕民族白天干了一天農活,身體已經非常累了,啥也不如睡個大覺舒坦,明天還得早起幹活呢!

啪啪啪

達官顯貴家的娛樂活動多,升斗小民家的娛樂活動少,但再少咱也有個傳統項目不是?適當的啪啪啪會解除一天的勞累,增強與另一半的感情,還有可能創造出家庭的新成員,或者說是新勞力,何樂而不為也?

咚咚咚

但凡有點財力,有三五知己,大家坐下來一起喝酒是個不錯的選擇,古代酒的度數低,武松魯智深這樣的動輒要喝掉二三十大碗,端起酒杯咚咚咚一口悶才是正確打開方式。喝喝酒、吹吹牛、吟吟詩、做做畫,陶冶情操,愉悅身心,人生一大美事。

唧唧唧

趕上漫長的冬夜,睡那麼久也不符合生理規律,很多平民女子會在前半夜搞點紡織工作,唧唧復唧唧,貼補點家用。

嗚嗚嗚

想起赴京趕考的丈夫、戍守邊疆的兒子、徵調徭役的兄弟,女人們黯然神傷,撒豆子撿豆子撿豆子撒豆子,假如這樣仍然無法排解,小心的嗚咽幾聲,亦是人之常情。

咿咿咿

達官顯貴、文人士子的夜生活自然不能混同於一般老百姓,帝國雞的屁是需要被拉動的,秦淮兩岸、八大胡同、當年粉黛,何處笙簫?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豔情小說,沒有一代又一代捨身取利的姑娘們咿咿呀呀唱詞的浸潤,又如何能在歷史長河中捏爆封建的蚌殼,珍珠一般熠熠閃耀著不朽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