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何罪之有?包道乙为何要斩断武松手臂?

疯狂特效墨镜先生


与梁山遇到的其他敌人不同,南军的法师在大战的中后段才姗姗来迟,而包道乙和郑彪这对师徒也对梁山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也正是包道乙,用他的妖术险些要了武松的性命。

武松没有罪,包道乙也没有罪,可惜二人的立场不同,并且还互相是敌对的阵营,所以击败对方,也是非常合理的事情。武松上应天伤星,我们发现徒手能力极强的他很少能受到重伤。但包道乙用的是法术,混元剑又是法宝,这样一来,或许就到了武松契合他星宿的时候了,在武松去攻击郑彪时,包道乙祭起混元剑,直接砍向了武松。

包道乙这剑并没有砍中武松的要害,只是击中了武松的左臂,并且没有砍断。此事武松被因剧痛而混到,幸亏鲁智深及时赶到,并且抢下了混元剑,不然武松的性命真的不保。

等到武松苏醒时,看见自己的胳膊将断不断,他用了一个极其血腥和残忍的办法,就是用戒刀把左臂砍了下来!之后武松就被扶会营帐疗伤,而后来包道乙被凌振的火炮炸成了粉末。

之前有粉丝说包道乙的混元剑和武松的行者身份有一种命运的纠葛,我觉得他分析的蛮有意思的但是我找不到他的评论了。相比较于师傅包道乙,他的徒弟魔君郑彪的表现或许更胜一筹。郑彪虽然和包道乙学了点旁门左道,但都头出身的他还是学了一身硬本领的,所以我们发现郑彪出战并不会直接使用妖法,而是在打不过对手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妖术来做辅助。所以我们发现,论纯武力,郑彪居然打不过王英,所以郑彪施法编了个穿金装的“韦护”,吓了王英一条,就这么一个空档,王英就被郑彪刺死了。

当然王英之死,《绘卷水浒传》中还有个特有意思的编排,就是清风山三人组中郑天寿早早的在宣州就阵亡了,与他兄弟情深的燕顺和王英一直对郑天寿念念不忘,于是郑彪在敌不过王英的时候制造了一个郑天寿的幻影,王英看到郑天寿以为自己的好兄弟还活着,就高兴的跑了过去,结果郑天寿的幻象变成了金人,王英也因此被杀。

王英一死,扈三娘就过去给夫君报仇,在极大的哀痛下,感性的扈三娘已经没有了基本的战斗能力和躲避能力,结果被郑彪用金砖砸死。这对苦命鸳鸯,最终死在了一起,也是最大下幸福了。

之后李逵、项充、李衮去追杀郑彪,李衮先一交跌翻在溪里,被南军乱箭射死。

项充急钻下岸来又被绳索绊翻,被上来的南军将士剁成肉泥。

所以,郑彪的表现要比他师傅厉害的多,一人拖死拖伤了五员梁山大将。但这师徒俩的法力水平只能吓唬一下不会法术的人,幸好当时樊瑞还在,斗法战胜了包道乙,协助关胜击杀了郑彪。


郑彪所杀的这四员梁山将领,有无数个不该死的理由啊…


逻辑文史游


武松的罪非常大,可以说是罪恶滔天,包道乙替天行道,对抗朝廷的黑暗统治,但是恨自己武艺不够高强,仅是斩断武松的手臂,如果可以,他最想杀死武松,为方腊的起义军报仇雪恨。




武松的第一大罪:盲目随从。

武松的人生观不正确,黑白不分,跟随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充当朝廷的爪牙,成为朝廷的棋子,去攻打方腊起义军。

宋廷已经是奸臣当道,贪官污吏横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方腊顺应民心,深明大义,建立起义军,反抗朝廷,解救老百姓于繁重的苛捐杂税当中。

而且方腊敢做敢为,对朝廷坚决抵抗到底,不似那个假仁假义的宋江,为了自己的名利,给梁山好汉挖坑,一个又一个地坑上梁山,然后又带领他们归降朝廷,自甘堕落被朝廷利用。

武松虽然武艺高强,却不懂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在为宋江卖命,这成了武松的第一大罪。武松若懂事理,不应跟着宋江去攻打方腊,应当学公胜孙全身而退,或者拉着他的兄弟鲁智深、张青、孙二娘等人另立山头亦可。



武松第二大罪:杀气太重。

武松第一次杀人,是少年时期,在清河县杀了人,敢做不敢当,杀了人后逃到沧州,在柴进庄上白吃白喝。

武松第二次杀人,是为武大郎报仇,杀了潘金莲、西门庆,这个在道德伦理上无可厚非,值得称赞。

武松第三次杀人,是当施恩的打手,为了帮施恩抢回卖酒的地盘,把蒋门神的小妾给差点杀了,一个女流之辈而已,与武松没有深仇大恨,这次武松有些过分。



武松第四次杀人,是在飞云浦,这次杀人倒没有过分,毕竟那几个公人都想要了他的性命。

武松第五次杀人,血溅鸳鸯楼,这次绝对的是滥杀无辜,所谓冤有头债有主,一切祸源是张都监、张团使、蒋门神,与张都监的家人、奴仆毫无相干,但是武松见人便杀,大大小小共十五人成了他的刀下冤魂。

这种滥杀无辜的行为,因果循环,是要还的。所以武松夜走蜈蚣岭前,醉酒掉进水里,被一条黄狗欺负。堂堂一个打虎英雄,被一条黄狗欺负,这是施公对武松的惩罚,而他被包道乙砍断一条手臂,更是影射武松杀气太重。

包道乙其人



其实包道乙也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他与梁山的公孙胜一样,是名道士,跟着方腊造反朝廷。方腊集团与梁山人马一模一样,都是不堪忍受朝廷的黑暗,不同的是宋江愿意充当朝廷的爪牙,方腊不愿意。

包道乙没有什么大本事,就是会施行道法,他之所以能砍断武松的手臂,是利用障眼法,若不是鲁智深及时搭救,武松会命丧黄泉。

包道乙最后是被凌振的火炮炸死,看来法术再高,也怕炸药。



其实武松没有罪,整部水浒,仅是一场人心的江湖,是非对错,不过是帝王统治下的世道沧桑。

整部《水浒传》有个非常奇怪的地方,宋江招安之后,带领梁山人马攻打辽国、田虎、王庆这三大反贼时,一百零八好汉皆是好好的,不曾有伤亡,然而在最后攻打方腊时,梁山好汉死伤过半,这非常的不合理。

或许这是作者笔墨的故意渲染,方腊、宋江,都是帝王统治下的棋子,是维护他们荣华富贵的利用工具,两败俱伤的结局中,方腊集团覆灭了,宋江集团的大多数好汉都没有得到善终。

大的框架下,武松与包道乙,是英雄与英雄之间的厮杀,大多时候,人们都希望世道海清河晏,天下太平,若不然,人们的矛盾往往指向封建朝廷皇帝及奸臣们,而不是所谓英雄与土匪之间的相互征伐。

一场水浒江湖,一场人心,说不尽,道不透,还是那句诗写得好: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写“悟空”已成习惯,更是一种情怀。感恩相遇,更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赞。


我就是竹韵


这个问题很奇怪,两军作战各为其主,各自以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为己任。战争是残酷的,跟交战双方的个体有没有罪没有任何关系,难道武松无罪包道乙就会放过武松吗?无论有没有罪包道乙都要取武松的性命,斩断武松手臂并不是包道乙的最终目的,只不过他并没有能力要了武松的命罢了!武松当然也是想杀死包道乙,因此用有罪或无罪作为单兵作战的敌对双方是否应该活或者死是很不合适的。

武松与包道乙并没有个人恩怨,都是为各自利益集团服务罢了,武松为梁山宋江服务,包道乙为方腊服务,他们都是各自阵营的英雄。当然在《水浒传》中武松是被施耐庵着力刻画的正面人物,代表正义的一方,而作为对立面的包道乙自然会被认为是反面人物。但事实上无非成王败寇罢了,无论是宋江还是方腊都是农民起义的杰出代表,他们双方的交战事实上自相残杀而已。


宋江集团与方腊集团麾下大将的龙争虎斗最终只不过是削弱了农民起义的力量,斗来斗去只是为共同的敌人腐朽的北宋封建王朝做了嫁衣,可悲可叹!


郑非梦妙文


包道乙自幼学道,会法术,使一口玄元混天剑,能百步杀人。投靠方腊后,被尊称为灵应天师。

他有个徒弟叫郑彪,弄枪使棒,样样精通,也跟包道乙学了一身左道之术,是方腊麾下的殿前太尉。

两人常一起协同作战,一人上去拼杀,倘若不敌,另一人施法助阵。






01

宋江攻打睦州首败,皆因郑彪和包道乙暗施法术

郑彪虽然武艺不错,但跟梁山好汉顶级战将相比,相差还是太远。若论级别,顶多能跟排名较后的地煞星相提并论。

郑彪首战王英,打了八九个回合,就开始做法,在天空弄个幻像,来势汹汹,从空中扑向王英。

王英是没见过这等阵仗,被幻像弄得乱了手脚,才被郑彪戳下马。这就像秦明跟方杰之战,若不是被杜微偷袭,手忙脚乱,怎会死于方杰戟下?

一丈青也是如此,见到王英落马,急于救夫。被郑彪暗器偷袭,战死沙场。

两将折损,这对宋江的打击很大。心急如焚,急于报仇。话说方寸大乱之际,必是兵败之时。

宋江一时气急,当下挺身冲上去厮战,当然,以他的武艺,多半要去送死。这个气急,无非是做给下面好汉看的。所以李逵,项充等战将见到,赶紧出来接应。又被郑彪弄个云遮雾锁,分不清东南西北,宋兵自乱一团。

可见郑彪这人,在兵法战略上,擅用阴术,自有一套。总是趁人之危,乱人阵脚。尽管梁山好汉的武艺超群,但碰到郑彪这种怪力乱神的打法,颇不适应。






02

包道乙看到武松杀气横秋,才放出玄元混天剑斩断武松手臂

宋江等到云散天晴,便领着将士杀出重围。武松和鲁智深是冲在最前面的。说到有无罪过,武松当然无罪。两军厮杀,争个输赢,成者王,败者寇,何罪之有?

包道乙见到武松勇猛,天神一般。倘若杀过来,郑彪必败无疑。以郑彪的法术,未必能治得了武松。郑彪放出一个金甲神人,拿根降魔杵乱打,这无非是个幻像。对付一般好手,吓唬一番,倒是能应付得过去。

可碰到武松这种杀气纵横,罡劲凛然的好汉,只能束手无措。迫不得已,包道乙才施展绝技,放出玄元混天剑,从空中飞下砍杀武松。可能被武松杀气所慑,失了准头,只砍到了武松的臂膀。

本来玄元混天剑锋锐无比,别说手臂了,山石都能砍成两截。可砍了武松的手臂,却未完全斩断,还连了些皮肉,后来是武松自己挥刀割断的。可见武松的臂膀硬如坚铁,非常人能比。





所以,郑彪和包道乙是占了法术的便宜,若论平常单挑厮战,岂是众位好汉对手?借助法术,怪力乱神,让梁山好汉折损不少。武松能侥幸捡回一命,已是不错了。





湾火


另类君解题^_^

题主这个问题真让人不知所谓,武松代表的梁山镇营和包道乙所属的方腊阵营是你死我活的争斗。

武松和包道乙各为其主,所以他俩之间的PK是你死我活的对决,这里并不涉及正邪善恶之分。

另类君在这里简单谈谈武松为什么会被包道乙斩断手臂。

武松是梁山上首屈一指的亡命之徒,平生杀人无算,远如西门庆姑且不说,后来怒杀张督监,张督监全家老幼,甚至加重的丫鬟仆役也都被屠戮殆尽,更操蛋的是武二郎连老张家中的鸡和狗都一并剁了,堪称是鸡犬不留!

所以像武松这样的冷血悍将绝非寻常武将所能撄其锋,因为武松身上戾气深重,当他在人间唯一的亲人武大被害死之后,他身上残留的最后一点温情也随之而去。

他眼里只有酒肉和杀戮,称他为梁山第一杀人机器,读者君没意见吧?

我们再说包道乙。老包本来是金华山道士,后跟随方腊聚义,这个履历跟公孙胜有些神似,但老包跟随的老大是方腊,在《水浒传》中是配角,所以他被归于“非正义”的一方,所谓“遇人不淑”,老包被施耐庵贴上了“坏人”的标签:

跟随方腊,图谋造反,以邪作正。但遇交锋,必使妖法害人。有一口宝剑,号为玄天混元剑,能飞百步取人。协助方腊,行不仁之事。

读者诸君请看,为嘛公孙胜使法术获胜就是“替天行道”,而人家老包用个“玄天混元剑”就成了“不仁之事”嘞?

哎,怪只怪方腊没有掌握主旋律,所以方腊团队所有的本事都是“负能量”的“妖法”,照这个逻辑,武松被包道乙用玄天混元剑斩断手臂也就成了“被加害”!

其实,就是技不如人罢了。围观群众再怎么不服气,打不过就是打不过,挨揍就是挨揍,眼瞪得再大也没用。

某些答主所谓的“武松擅长近战物理攻击,而包道乙是法师用远程伤害作弊”,另类君不愿苟同,武松对阵包道乙之前是知道包道乙本事的,己方阵营派他出战之前也有过权衡,而事实证明,梁山这边龙套级的樊瑞一出场就把包道乙当场KO,足以说明包道乙并非狠角色,如果武松当时一把雪花镔铁刀将包道乙当场砍成两段,难道才遂了大家的心愿吗?

那这个《水浒传》不成了《葫芦娃》和《黑猫警长》了嘛!

拜托题主,我们是成年人看文学名著,不是小孩子看动画片,然否?

另类君言尽于此,告辞!


另类文史


武松的断臂其实是一种艺术上的“完美”,武松这个人被作者施耐庵赋予了很多情结,之前的武松还不够完美,只有断臂后的武松,才能完成由“杀神”向“佛”的华丽转身。

1、残缺之美

“残缺之美”又称之为“遗憾之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全十美”不是最好,真正最好的是“十全九美”。人生就是要留下一点遗憾,这样人们就会对那一点点的遗憾产生巨大的幻想,也就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武松之前的表现都让人很满意,有血性,重情义,武功高强,心思缜密。但照着这个路子一直下去,武松肯定是要立大功的。那武松岂不是要随着宋江回到朝廷接受封赏,让后再喝一杯御赐的毒酒身亡吗?这是我们想看到的结局吗?

显然不是,所以,要在这个残酷的社会活下来,就必须舍弃点东西。于是施耐庵选择了让武松断臂,这样他才能避免回到朝廷。放弃了高官厚禄,但是保全了生命,武松身上的自由的意志也得到发扬。舍得,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武松身体上的残缺,却让我们看到一个闪闪发光的灵魂,这才是最美的。

2、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武松是“天杀星”转世,身上杀性太重。他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杀西门庆,杀潘金莲,接着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等。

一桩桩,一件件,武松的双手沾满鲜血,虽然这些人都是死有余辜,这些人都是罪有应得。但是人世间是有法律的,是有他的秩序的。这并不是一个可以快意恩仇的世界,我们终究是要向这个社会低头的。

而武松用暴力打破了这个秩序,所以他就要付出代价,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也是“宿命论”的观点。武松来自上天,所以他还要回归,但这样的武松回归不了,他还需要一次“升华”。就像孙悟空一样,他同样双手沾满了鲜血,但是他到达西天之后,经过佛祖的“加持”,立刻就成为“斗战胜佛”。

武松也一样,他也需要“加持”,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武松的断臂,也就意味着他要“放下屠刀”了,所以这时他就成“佛”了。

武松的断臂不只是身体的残缺,跟意味着精神上的“升华”,他要和过去划清界限。这一刻,就是他的重生。


老虫


《水浒传》中,千古才子施耐庵安排的故事情节包道乙斩断武松手臂一段,非是武松有罪,恰恰相反,正是用妖道包道乙的邪门伎俩,衬托英雄武松的正派,光明磊落。

古人说:“人之假造为妖,物之性灵为精”。请看《水浒传》中有关武松及包道乙精彩片段的描写。施耐庵描写武松及包道乙二人交手前,是如何描写包道乙呢?请看原著。

“当日包道乙等三人在殿帅府中商议起军,门吏报道:“有司天太监浦文英来见天师。”问其来故,浦文英说道:“闻知天师与太尉、将军三位,提兵去和宋兵战。文英夜观乾象,南方将星皆是无光,宋江等将星尚有一半明朗者。天师此行虽好,只恐不利。何不回奏主上,商量投拜为上?且解一国之厄。”包天师听了大怒,掣出玄元混天剑,把这浦文英一剑挥为两段。有诗为证:文英占玩极精详,进谏之言亦善良。妖道不知天命在,怒将雄剑斩身亡。

“妖道不知天命在”指出包道乙实为妖道。

再看:武松是如何受伤的,完全是妖道包道乙偷袭所致。

那包天师在马上见武松使两口戒刀,步行直取郑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天混元剑来,从空飞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晕倒了。却得鲁智深一条禅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时,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将断。

再看《水浒传》对武松人物外貌的描写: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再看看英雄武松的成长过程。

一:出身。

武松是清河县人氏,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

二:倾慕高义。

宋江不慎把炭火掀在武松身上,武松愤怒要打宋江,柴进道出宋江姓名后,武松大惊,纳头便拜。

三:忠厚仁德。

武松回清河县的路上,见酒家“三碗不过冈”,连喝十八碗酒,在景阳冈乘醉打死猛虎。下山时巧遇猎户,一同来到阳谷县县衙,将赏银全赠与了众位猎户。知县爱其忠厚仁德,任命他为都头。

四:宁死不跪。

与乔道清的战斗中,武松被生擒,宁死不跪。

五:得以善终。

武松在征讨方腊的战斗时,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 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最后以享年八十善终。

古人说:“将军百战死,瓦罐井口亡。”正义、勇敢、嫉恶如仇、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思怨分明、知恩图报、不向恶势力低头,来自民间的大英雄武松得以善终。古往今来,使多少英雄感心动耳,荡气回肠,千古人间消块垒!


刘豫州998


在征讨方腊的战斗时,被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

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最后以享年八十善终。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

武松是清河县人氏,他有一个哥哥叫武大郎。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这武松兄弟虽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长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百斤力气。

扩展资料

历史上确实存在武松这个人,武松原本就是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氏,他是一位武艺高超的侠义之士,忠肝义胆、义薄云天,这样的人物性格才有了他在水浒传里的一面。

武松是一个为民除害的大英雄。史记中有关武松的记载是他原是一个江湖的卖艺之人,因为武艺高强,先后被杭州知府高全邀请当了督头、提辖,后来因为这个杭州知府倒霉,而武松也跟着受了牵连,被赶出了衙门。

再到后来,因为杭州知府有个恶霸,他是京城太师蔡京的儿子,仗着自己父亲的权利在杭州一带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当地的百姓都受尽了他的欺侮,一度的民声怨道。被武松知道决定杀了这个家伙,为民除害!

他趁这个蔡恶霸刚从府门出来的时候,没有防备,便上去连捅数刀。这厮鲜血直流倒在了地上死了,后来官兵来了,因为人数太多,武松寡不敌众,被抓后被重刑拷打下而死于狱中。

这个就是历史的真相,武松并没有上梁山。但是老百姓为了感谢这位大英雄,为了纪念他,立碑于杭州西湖北山街西岭桥畔。上面写着”宋义士武松之墓“。而水浒传里的武松在施耐庵的笔下,通过了艺术的加工而塑造完美的人生结局。体现了民愿和民心。



虬龙歧柏


首先武松没有罪,但是因为他和包天师属于两个不同阵营,包天师斩伤武松的手臂也在情理之中,注意是斩伤而不是斩断,书中关于这段是这样描写的。

那包天师在马上,见武松使两口戒刀,步行直取郑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天混元剑来,从空飞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晕倒了。却得鲁智深一条禅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时,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将断,却夺得他那口混元剑。武松醒来,看见左臂已折,伶仃将断,一发自把戒刀割断了。

那么,武松为什么要把“伶仃将断”的手臂一刀砍了下来呢?我认为首先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宋代医疗技术不发达,而且在战场上也没有好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宋江阵营唯一的医生——神医安道全也被调到宋徽宗身边,所以武松知道受伤的手臂在这种条件下很难接上,而任由其发展的话,手臂很可能会感染,届时伤势会更严重,到时候伤害的可就不是一只胳膊,而可能是生命,所以他才果断的斩断手臂。

另外,武松看到兄弟们在征讨方腊时死的死,伤的伤,对宋江和朝廷已经心凉,但是如果他不受伤,肯定无法脱身,至于自己回到朝廷后的结局如何,他已经猜到大概率不会有好结局,所以他才自断手臂,自己已经成了废人,在宋江那里成了无用之人,宋江自会放过他,原文是这样写的:

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

对于武松的请求,宋江果然只回复了四个字:任从你心,之后就不再勉强。而对于朝廷来说,已成废人的武松自然不会再有任何威胁,而且还获得朝廷的同情,最宋江和朝廷都对武松进行了很多的补偿,送给了武松大量的金银珠宝,给武松所在的寺庙也捐献了不少香火钱。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武松其实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也是非常果决的一个人,正是因为他的聪明,他才想到了借此脱身;正是因为果断,他才对自己下得去手。所以,他最后活到了八十岁,得以善终,成为了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结局最好的好汉之一。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包天师斩伤武松手臂,却没有凭空割掉武松的头颅,也是间接帮助了武松,让他失去一只手臂却得到了善终。

以上就是我对问题“武松何罪之有?包道乙为何要斩断武松手臂?"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启迪文摘


谢谢悟空!试着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分析一下,武松有没有罪?

从整个小说描写的过程看,大部分好汉都是被逼无奈才杀人的,当然如果说没有罪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按照律法看,肯定也是有罪的,比如过失杀人,甚至即使该杀也应该由律法审判后处理,不该自己去杀人的(除了特殊情况下外)。

梁山好汉征讨方腊时,武松这时是属于朝廷的人了,按照朝廷的观点,打方腊是征讨反贼,那么武松是没有什么罪的,这是站在朝廷一面来说的。如果站在方腊一方来看,武松是代表朝廷要来剿灭他们的,就是他们的敌人,是敌人就是你死我活,不用讲有罪无罪,不是你杀死他就是他杀死你。

所以说,武松有没有罪,是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

其次,我们来分析包道乙为何要斩断武松的手臂?


包道乙是方腊手下的将领,会奇门遁甲,五行八卦,法术高强,就像公孙胜一样。按照今天来看,无论是公孙胜或者包道乙都是不可能有那种能耐的,这是作者创作小说的需要,把他们神话了。从历史来看,唐朝就开始有志怪小说,小说中的神仙鬼怪会各种不同的法术,一般神话故事里面都是一物降一物,邪不胜正,最终总会有绝世高手出现…包道乙会法术不管是真是假不去考证。

他做为武松他们的敌人,相互间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武松作为梁山步战高手,方腊的哪些多数手下都不是对手,可以说对付他们应该是一击必杀,包道乙当然不希望他们那么快被朝廷剿灭。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即然包道乙会法术,自然会对武松下手,他才不管你有没有罪。实际上他是要杀死武松的,由于武松属于地煞星,受到神的庇护的,包道乙想杀死他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只能斩断他的手臂。

武松包道乙各为其主,双方是敌人,即使没有私人恩怨那么在战场上也会杀死对方的。

既然是写小说,那么每一个角色会有不同的性格和故事的,就和一盘菜一样,会有不同的食材和调料的,各自的作用和特色是不同的。武松在小说中也杀死了不少人,打了不少仗,像他那样的高手,如果没有被包道乙斩断手臂,那么后续还会去继续打仗的,或者受到陷害的,因为像高俅哪些人始终不会放过梁山他们那些好汉的。所以最后在六和塔了此一生也是一种不错的归宿。

总结: 武松有没有罪需要按照律法去解读才比较客观一些的(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观点)。包道乙斩断武松的手臂不用解读,各为其主,双方是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