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兵變斷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勢,但張浚整軍意圖並非錯誤

南宋初期備受北方金國的軍事壓力,但是有一個階段對南宋來說是機遇期,也就是1130年至1137年,也是南宋建炎四年至紹興七年這段時間,劉豫被金人扶持,建立了偽齊,實際上就是金國和南宋的戰略緩衝區,南宋軍力打正值巔峰的金軍有些吃力,但是的偽齊還可以,而且經過多年的戰爭磨礪,南宋軍隊的戰力也是出於上升階段,是有可能實現收復中原計劃的,而且在紹興年間,無論是宋高宗還是大臣,都有北伐收復故土意願的,只是在紹興七年發生一次惡性兵變,令南宋有軍事準備的北伐計劃破產,險些危機到南宋國運,也就是淮西兵變。

淮西兵變斷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勢,但張浚整軍意圖並非錯誤

紹興七年,劉光世部將酈瓊等人發動叛亂,率淮西4萬宋軍,裹挾10萬百姓北上投降偽齊,造成南宋重要防區,江淮一帶防守空虛,如果當時金人沒有扶持偽齊,而是和南宋相鄰,那麼酈瓊發動的兵變可以說勢必會給金人一次機會,南宋本來已經成型的防禦體系,瞬間出現一個大缺口,調集兵力補防還來不及,哪裡還有精力去北伐,收復中原呢?而南宋因為淮西兵變錯失的良機,讓之前的大好局勢都付之東流了。

南宋初期,整體防線可以分為三部分,川蜀,京湖,兩淮,三大戰區共同保護著南宋王朝,兩淮一般指“淮東”“淮西”,分別指代蘇皖兩省江淮之間的地方,京湖以襄樊為核心,川蜀就不用多說了,堪稱南宋立國根本,“宋室南渡,以四川為上游重鎮”,“東南立國,倚蜀為重”。

而在淮西兵變之前,南宋整體防線已經成型,並且對偽齊逐漸擁有了軍事主動權,同時在紹興七年之前,局面也朝著有利於南宋的方向發展。當時金國內部爭奪激烈,偽齊地位岌岌可危。

1135年,也就是金天會十三年,南宋紹興五年,金太宗掛了,金國第三位皇帝金熙宗繼位,金熙宗是在諸宗親勳貴的支持下才登上皇位的,其中就包括完顏宗翰,他可是金國崛起的關鍵人物之一,也是他力主南下攻宋的,靖康之變他是主導者之一,只是金熙宗繼位後沒有唸完顏宗翰的好,完顏宗翰成為了金熙宗繼位初期,內部鬥爭中第一個失敗者。

淮西兵變斷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勢,但張浚整軍意圖並非錯誤

金熙宗繼位之處就剝奪了完顏宗翰的兵權,之後更是對完顏宗翰的親信下手,是狠狠的扇了完顏宗翰的臉。

《金史.熙宗本紀》六月庚戌,尚書左丞高慶裔、轉連使劉思有罪伏誅。七月辛巳,太保、領三省事、晉國王宗翰薨。

隨著高慶裔之死,完顏宗翰知道自己在金國朝堂已經完全沒有了位置,沒兵權沒實力集團,連自己的親信都保不住,可以說他應該是被高慶裔事件刺激到了,在高慶裔被殺後次月,完顏宗翰也掛了,要注意的是,完顏宗翰死的時候是1137,也就是紹興七年,淮西兵變發生的那一年,也就是說在淮西兵變發生的前兩年,金國內部忙於內部鬥爭,暫時是難以團結在一起南下對付南宋的。

淮西兵變斷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勢,但張浚整軍意圖並非錯誤

而且偽齊皇帝劉豫還是完顏宗翰扶植的,金熙宗自然和不待見他,所以就有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因為在紹興4年至6年間,南宋的軍事調動讓劉豫不安心,知道南宋有北上之舉,所以打算趁南宋並未準備充足,提前南下伐宋,可是在劉豫向主子金國求援後,金熙宗完顏亶沒搭理他。

《宋史.高宗本紀》劉豫聞親征,告急於金主亶求援,亶不許,豫自起兵三十萬,命子麟趣合肥,侄猊出渦口,引兵分道入寇。

金熙宗自然是不會讓一個下人調動自己的啊,而且當時金熙宗正在對完顏宗翰開刀,也是不想完顏宗翰趁著戰事再次崛起,重掌兵權,其實劉豫南征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當好金國的狗,咬南宋啊,這份奴才心還是有的,但是金熙宗沒時間管南方的事情,顯然在淮西兵變前兩年間,金國和偽齊之前是有裂隙的,而這正是南宋的機會。

淮西兵變斷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勢,但張浚整軍意圖並非錯誤

反觀南宋一方,是腳踏實地做準備的。

《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五年)以趙鼎為左僕射,張浚右僕射,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

《宋史.岳飛傳》麼投水,牛皋擒斬之。飛入賊壘,餘酋驚曰:「何神也!」俱降。

紹興五年,趙鼎為左相,主持內政,任張浚為右相兼都督諸路軍馬,專門措置軍事事務。一開始兩人在一起共同輔政,浚與鼎同志輔治,務在塞幸門,抑近習。南宋朝著利好的方向發展,張浚主張軍務,開始著手備戰,擇機北伐,岳飛於紹興六年平定了楊么,南宋內部動亂被平定,也使得南宋有了北伐的底氣,而且曾經忌憚金國軍力的宋高宗也是擺出了北伐的氣勢。

《宋史.高宗本紀》九月丙寅朔,帝發臨安......癸酉,帝次平江......七年春正月癸亥朔,帝在平江,下詔移蹕建康。

宋高宗是下詔要親征北伐的,他離開臨安經平江到了建康,建康就已經臨近兩淮防線了,宋高宗是想要讓自己成為激勵宋軍鬥志的人,可以看出他當時北伐的決心,打金國可能有些心虛,但是打偽齊要是還沒底氣,那麼南宋就消停躲著過日子得了。

淮西兵變斷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勢,但張浚整軍意圖並非錯誤

還有一件事可以看出宋高宗的決心,也就在北伐這件事上,最和宋高宗心意的張浚和趙鼎之間逐漸不合,也不是說趙鼎不支持北伐,只是說兩人在一些決策上容易意見相左,比如宋高宗在平江的時候,

張浚入見,請幸建康;趙鼎請還臨安,顯然張浚就是求推進北伐事宜,而趙鼎是相對求穩一些,本來宋高宗是打算讓兩人一切合作,共同支持自己的北伐計劃,可是兩人之間逐漸開始對峙,如果不控制的話,容易造成內部消耗,所以宋高宗選擇了張浚,趙鼎罷相,張浚得以一人掌控全國資源,佈置北伐事宜。

張浚年少時就立志要有所作為,而任何事情都比不上收復中原故土,中興大宋更大的功勞了,所以說,張浚是很積極準備的,在淮西兵變的前一年,他就制定了北伐的基本兵力部署。

《宋史.張浚傳》六年,會諸將議事江上,榜豫僭逆之罪。命韓世忠據承、楚以圖淮陽;命劉光世屯合肥以招北軍;命張俊練兵建康,進屯盱眙;命楊沂中領精兵為後翼以佐俊;命岳飛進屯襄陽以窺中原。浚渡江,遍撫淮上諸戍。

從佈置的整體規劃而言,川蜀作為保障南宋的關鍵戰區,還是以防守為主,北伐還是以京湖兩淮宋軍為主,只不過在南宋尚未準備充足之時,劉豫忌憚南宋的軍事行動,先行南下了,雖然最終南宋擊敗了劉豫,可是在還未來得及調整之時,淮西兵變又發生了,而說到淮西兵變的發生,和偽齊的南下行動還脫不開關係。

《宋史.趙鼎傳》暨浚還,乞乘勝攻河南,且罷劉光世軍政。

明明打了勝仗,擊敗了偽齊軍隊,為何張浚還有剝奪劉光世的軍權呢?畢竟劉光世號稱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啊,當時趙鼎也是因為此事和張浚爭奪的不可開交,趙鼎就認為劉光世有功勞在身,不可以那麼做,以免寒了武將的心嘛,可是張浚依然堅持這麼做,而這也成為了淮西兵變的導火索。

淮西兵變斷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勢,但張浚整軍意圖並非錯誤

張浚為何這麼看不慣劉光世呢?簡答來說就是劉光世的部隊不聽話,好惹事,不利於北伐大業。

《宋史.劉光世傳》光世奏廬難守,密幹趙鼎,欲還太平州。浚命呂祉馳往軍中督師,光世已舍廬州退。

《宋史.劉光世傳》張浚言其沈酣酒色,不恤國事......光世麾下多降盜,素無紀律。

在紹興六年,也就是偽齊南下,號稱擁兵30萬大軍的時候,劉光世是逃了的,可以說最終是被張浚逼回去的,不管怎麼說,劉光世有畏戰之嫌,加之劉光世好酒色,手下多投降的流寇,其中就包括淮西兵變主謀酈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十三》酈瓊者光世所招徠之盜也。所以說張浚藉機整頓劉光世所部是沒有問題的。

淮西兵變斷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勢,但張浚整軍意圖並非錯誤

既然已經制定的北伐軍事計劃,是以京湖兩淮宋軍為主,劉光世所部必然是北伐的主力部隊之一,相對來說,岳飛韓世忠所部不用張浚太擔心,在北伐之時不會出大亂子,而劉光世所部就不一定了,畢竟劉光世自己帶隊逃跑過,戰事臨陣脫逃是容易拖累整條戰線的,如果張浚不管,北伐之時劉光世所部難保不會幹出什麼出格的事情,壞了北伐大業,而且劉光世所部難免不會再北伐之時,禍害百姓,不利於南宋收復中原人心,無論是什麼原因,張浚都需要整頓劉光世這支部隊,最好的辦法就是,奪取劉光世的兵權,將其所部分化,補充到其他部隊中,可是在張浚事實整頓計劃的時候,只完成了一半,也就是削奪劉光世的兵權,但是他沒有穩住其部隊的軍心,酈瓊趁機就帶兵反了,張浚都沒反應過來,以為本來受控制的局面就失控了。

《宋史.高宗本紀》(三月)以劉光世為少師、萬壽觀使,以其兵隸都督府,張浚因分為六軍,命呂祉節制。

《宋史.張浚傳》而樞密院以督府握兵為嫌,乞置武帥,乃以王德為都統制,即軍中取酈瓊副之。

本來張浚已經初步實現了整軍的計劃,同時他還巡視兩淮,也起到了一定的安撫劉光世所部的作用,不過兩宋都是很忌憚兵權歸屬問題,最終樞密院提出的方案是給這支軍隊安排一個統帥,當時韓世忠肯定不合適,王德殺過韓世忠的部將,兩個人是有嫌隙的,岳飛可能是一個選擇,《宋史.岳飛傳》也記載了一段,宋高宗有意讓岳飛統領這支部隊的意思,詔諭德等曰:「聽飛號令,如朕親行。」只是不知道真假,個人猜的可能不是真的,岳飛本來駐守京湖戰區,若是讓他在節制劉光世所部,不是宋高宗願不願意的問題,是南宋文臣集團願不願意的問題,阻礙係數太大,即便宋高宗真的答應過,也很難實施。

淮西兵變斷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勢,但張浚整軍意圖並非錯誤

所以最終的結果是,劉光世手下的心腹王德名義上統領這支部隊,但其實管事的還是呂祉,畢竟呂祉是朝廷派來監管這支部隊的,可是這也就產生隱患了,王德和酈瓊也不好,呂祉也沒有資歷和威望調和兩個之間的矛盾,在張浚尚未找到合理解決方案的時候,兵變就發生了。

起因就是酈瓊為了自己的私立,本來他就是強盜流寇出身,當初劉光世在的時候能罩著他,現在劉光世撂挑子了,什麼事都得酈瓊自己操心了,尤其是在張浚意欲整軍的時候,酈瓊自然感到害怕,容易神經過敏。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十三》祉舉止驕傲,不諳軍旅......祉為人剛愎自任,昧於應變......祉慮其部曲難制,故專任德以悅軍情,瓊不自安,會祉密奏朝廷,乞罷瓊及靳賽軍權,吏朱昭漏謀於瓊,瓊賽懼,翌日,殺祉舉軍奔偽齊。

呂祉作為張浚派去節制整頓劉光世所部的官員,他的一言一行代表著張浚甚至是朝堂的意思,只是呂祉顯然不懂軍旅事宜,加上為人高傲,估計也是宋朝重文抑武的風氣導致的,他看劉光世的那些部將,應該是帶著有色眼鏡的,比如武將生來有罪等等,而呂祉想要罷免酈瓊的事情還被酈瓊知道了,話說那個小吏是不是被酈瓊收買了啊,這麼重要的消息流露出去,酈瓊果斷帶兵反叛逃到偽齊了。

淮西兵變斷送南宋北伐大好局勢,但張浚整軍意圖並非錯誤

其實就算呂祉不這麼做,張浚也是容不下酈瓊這樣的人的,留著讓的人在軍中,必然會毀了北伐大計,只不過可以採取一個溫和的方式,酈瓊是在沒有等到朝廷給自己開條件前就帶兵反叛了,呂祉也是被酈瓊所殺。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七十八》豫大喜,命重粉飾門牆,瓊到京師,豫御文德殿引見,偽命瓊靖難軍節度使,知拱州......餘或諸州兵馬鈐轄或遙授準備差使緝捕盜賊令,瓊等具王師必欲北征,備說江南諸軍虛實,遣長甯再乞兵於金國。

歷史普遍記載是酈瓊帶走了四萬將士,但是要知道的是,王德可沒跟著跑,而是帶著8000人回建康了,所以說酈瓊並未裹挾走劉光世之前的所有部隊,酈瓊投被劉豫,劉豫自然是喜出望外啊,畢竟之前打了敗仗,正愁沒發和金國交代呢,結果酈瓊帶著4萬宋軍投奔,這足夠劉豫在金熙宗面前顯擺了,酈瓊雖然出到偽齊得到了重用,還帶去了準確的軍事情報,可是偽齊在當年就被金國滅了。《金史.熙宗本紀》廢齊國,降封劉豫為蜀王,詔中外。置行臺尚書省於汴。這是酈瓊沒想到的吧。

總的來看,淮西兵變前,南宋已經逐漸擁有了對偽齊的軍事主動權,同時金國忙於內鬥,暫時無暇顧及南方戰事,南宋也是朝著北伐收復中原的方向備戰,可是淮西兵變打斷了南宋北伐的節奏,一個小吏洩露出消息改變了局勢,而隨著金國滅了偽齊,金國和南宋的戰略緩衝區已經不存在,南宋防線開始直面金軍的壓力,加之江淮地區由於酈瓊的反叛,防守空虛,南宋已經失去了北伐的有利條件,打個比方就是,淮西兵變狠狠在扇了南宋一個巴掌,把南宋收復中原的大夢擊碎了。

參考資料《宋史.高宗本紀》《宋史.劉光世傳》《宋史.張浚傳》《宋史.岳飛傳》《宋史.呂祉傳》《宋史.趙鼎傳》《金史.熙宗本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十三》《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七十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