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和乾隆皇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摄影师屋顶


共同点都是挺爱好排面的,不同点是乾隆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慈禧时期民不聊生



老齐杂谈


慈禧和乾隆的共同点有很多,我来说两个他们俩在生活上的共同点。

两人都是戏迷票友。乾隆为了看戏,修了许多戏楼,清朝皇帝们用的大多数戏楼都是乾隆朝时修建的。比如漱芳斋戏台、圆明园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清音阁、故宫畅音阁等。慈禧统治时期,新增建了一个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

两个人不仅爱听戏还懂戏会改戏。乾隆曾专门成立乐部,扩充伶人,原创戏曲。其中由乾隆亲自指导,改编自《西游记》的宫廷原创大戏《升平宝筏》于乾隆八十大寿时隆重上演,全剧共十本,二百四十出戏。连演十天才演完。

慈禧改戏就完全凭借她的主观意愿了。她听不得戏剧里侮辱女性的桥段和字眼,有一次台上刚好唱到“最毒妇人心”这句台词,慈禧听后非常愤怒,直接叫人拉下去打板子,以后都不许唱了。还有一出戏叫《天雷报》,讲的是忘恩负义的儿子不但不认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养父母,还把他们当成乞丐羞辱,二老悲愤自杀。老天爷看到后,就派雷公电母劈死了这个忘恩负义的儿子。刚好戊戌政变后,慈禧对光绪皇帝很不满,就把这段戏当教材给光绪皇帝看,特意增加了五个雷公,五个电母,把忘恩负义的儿子一顿谴责,劈成焦炭。

两人都爱养生。乾隆一直活到89岁,成为古代帝王之最,源于他的养生之道。乾隆饮食营养均衡,荤素搭配。他很注重食疗,每天的御膳中,必须搭配一两种具有强身健体作用的药膳,比如补肺益肾、健脾止泻的山药鸭羹,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口蘑萝卜青菜汤等。每天用膳完毕,还会吃上4~6块药膳糕。由人参、茯苓、山药、扁豆、薏米、芡米、建莲、粳米面、糯米面制成,名叫八珍糕,有健胃补气、固肾养脾的功效。

慈禧每顿饭的种类多,她每样只吃一点。因为据说康熙爷就是因为食材过于精细而生病的。所以慈禧吸取经验教训,即便是非常好吃的东西也绝不多吃,也同样保证了营养均衡。她还在太医的推荐下,早晚都是1~2个茯苓饼。茯苓饼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活到73岁,也算高寿。

每天分享一点儿历史上有趣的人事物,感兴趣的话,【关注】不迷路喔!——


史海扑通


  • 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共同点可分为功绩方面的共同点和过错方面的共同点。
  • 首先是功伟绩方面的共同点:乾隆皇帝与慈禧太后前期在“治国理政”方面都比较勤政,由于乾隆皇帝继承康熙、雍正的业绩,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严治吏治,微服私访,惩治了地方一些贪官污吏;了解百姓的疾苦,在发展地方经济、繁荣市场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巩固疆域方面,在原有疆域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汉族和满族及边疆各民族的大融合,为盛世繁荣作出了功绩。同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初期,在“治国理政”方面也较勤政,严惩贪官污吏,大胆用汉人做官,听取汉臣的建议(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在开展洋务运动、兴办军工、民用企业方面作出了一定的业绩;在抵御外国入侵,捍卫国家主权方面,命令左宗棠亲率大军收复新疆,抗击法军方面作出了成绩;在稳定晚清经济、繁荣市场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功绩。

过错方面的共同点:首先,乾隆皇帝、慈禧太后晚期生活奢侈,作风败坏,如乾隆皇帝沉迷于好色,见美女就收进宫;慈禧太后迷恋于汉臣,当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她一方面令李鸿章与外国列强绞杀义和团,另一方面还要与李鸿章完婚;其次,闭关锁国。乾隆皇帝为了防止外国列强入侵,禁止商人与外国人做生意,边疆各地严禁与外国通商,极力压制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联系及发展,最后导致清朝由盛转衰;而慈禧太后晚年镇压维新变法,闭关锁国,处死戊戌变法七君子,使民族资本主义无法发展。


陈圣钢


奢侈!

明明知道战乱四起,百姓民不聊生!

可是仍然不忘太后80寿诞,国家第一头等大事!顿顿满汉全席!

然而让人最为心痛的是,慈禧这个老太婆,与外国侵略者,签了那么多的不平等条约!却仍然不知道收敛二字!


小猛小猛


慈禧太后和乾隆皇上两个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私欲太强。

皇帝的年号都是自己定的,爱新觉罗弘历登基后把自己的年号定为乾隆,所谓乾隆就是大皇帝,乾隆这皇帝当得有滋味,很嗨,自尊心爆棚。他好大喜功,把自己封为十全老人,谱摆得比天大。

摆谱是要花钱的,乾隆六下江南,队伍非常庞大,一路上建了许多行宫,康熙下江南最简单时就是微服出行,和乾隆比起来简直是太寒酸了。康熙也办千叟宴,乾隆办千叟宴,康熙的千叟宴和乾隆的千叟宴差着很大档次。乾隆是个孝子,为他母亲办寿那更是舍得花钱,乾隆后来为自己办寿就更不用说了,每次都是排场得很。



康熙时留下一条规矩:盛世添丁,永不加赋。国家收的税是有限的,乾隆花钱无限,出得多进的少,国库很快空了。

国家的钱越来越不够用,但是乾隆皇帝的欲望还得满足。乾隆除了爱旅游,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收藏,他这两个爱好都很烧钱。

没钱了,乾隆宠臣和珅有招,发明了议罪银制度,让当官的花钱买罪,买罪的钱不入国库,直接进了乾隆的私人腰包。有了钱,乾隆的收藏爱好,玩得是越来越大。

议罪银制度使吏治败坏,官员腐败。如果说乾隆不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不知道大清朝因为他的议罪银制度而使吏治败坏,那太小看乾隆的智商了,乾隆是明知议罪银造成官员腐败,他仍然继续做。乾隆明知故犯的原因就是私欲膨胀。

有一个赌局非常说明问题。尹壮图说议罪银制度造成了官员腐败,腐败已经漫延全国,地方官员掏空了各地的粮仓。乾隆说尹壮图污蔑他的统治成果,要和尹壮图一起调查核实,并以输赢打赌,这就是有名的君臣赌局。事实上赌局是不公平的,乾隆每到一处都提前和要调查的地方打招呼,让他们做好准备,这说明乾隆心里有数,他对地方官员腐败是心知肚明的。



慈禧太后就更不用说了,他过60大寿的时候,中国和日本的战争一触即发,很多大臣提出停办寿宴,省下钱来用于对日作战。慈禧不干,并打击报复提建议的人,她说,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

慈禧执政时期的大清朝,到处割地赔款,国家已经穷得掉底了,慈禧一顿饭还要吃一百多个菜,一年吃掉一个海军舰队。更严重的是,她挪用海军经费办寿宴,以至于海军装备十年没有更新。在慈禧心里,救国家于危难,远不如她自己过生日重要。



乾隆和慈禧都是把个人欲望放在国家利益之上,稍微不同的是,乾隆心里还稍微有点百姓,慈禧心里根本没有百姓。但本质上他们都自私,结果一个是盛世转衰,一个葬送了大清江山。

乾隆和慈禧太后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长寿而且执政时间长。

乾隆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活到89岁,1736年登基当皇帝,1795年禅位给嘉庆,当了三年多太上皇,实际掌权时间长达63年。

慈禧生于1835年,死于1908年,活了73岁。1861年咸丰驾崩,慈禧伙同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之后垂帘听政,实际掌握大清政权长达47年。



清朝十二位皇帝平均年龄52.8岁,乾隆比平均数多活了36年。清朝29位皇后,其中8位享年不祥,其他21为平均寿命47岁,慈禧比平均数超出26岁。

假如乾隆52岁离世,接待马戛尔尼访华团就另有其人,没有乾隆的傲慢与自大,大清对待马戛尔尼带来的先进科技就会慎重得多,或许能看到自己的落后奋起直追也未可知。

慈禧比慈安大两岁,慈安45岁去世,假如慈禧活到47岁,她们两个同时离世,慈安是正宫,生前大事还是由她拍板,慈禧基本没有兴风作浪的机会,大清的历史也可能改写。


豫有得


两个人最大的相同点是,都没有看清世界局势,夜郎自大,闭关锁国,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

其实,早在元朝、明朝时期,都有一定的外国使团和商人来到了中国,并且向中国皇室赠送地球仪等等礼品。到了乾隆时期,英国使臣马嘎尔尼来到中国,向中国赠送了大量的现代科技文明的成果,如望远镜、蒸汽机轮船模型等等等等,可是乾隆跟大臣们讨论却得出结论,以为这些东西无非是奇巧淫技,没有用处,乾隆说,看清星空万里之遥是好高骛远……可是在乾隆的眼里有用的是什么呢?马嘎尔尼在访华行记里说,乾隆皇帝回赠了他们东方人以为珍贵的珍珠玛瑙……大家价值观不同,眼里有价值的东西几乎也完全不同,那时候,乾隆以为珍珠玛瑙是奇珍异宝,马嘎尔尼却以为只是石头,而马嘎尔尼认为望远镜、蒸汽机轮船模型有价值,并且代表了他们的科技文明,乾隆皇帝却以为是奇巧淫技。

马嘎尔尼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希望能够跟大清朝廷达成通商协议。那个时期和珅很希望能够跟国外通商,他认为是富国的好机会,中国只需要生产茶叶、绸缎,就可以换来西方的蒸汽轮船、炮弹、望远镜等等,而茶叶是地里长出来的,绸缎也是可以很快再生的,通商对大清有大大的好处。当时中国已经处于乾隆末期,财政已经相当紧张,英国人提出的通商条件无异于平白为大清提供了解决财政问题的良机。可是乾隆皇帝就是认为大清最强、最强、就是强!

乾隆留下的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大清,后世的皇帝们无不效法。江山传到了慈禧太后的手里,最初的时候,慈禧太后的思想无疑是继承了乾隆的思想,她的手腕儿也跟乾隆如出一辙。但是英国已经不是原来的英国,西方也已经不是原来的西方。慈禧太后掌权的三十多年里,前期,是被教育时期,西方的坚船利炮教育了她,让她知道皇权社会里的思维模式和各种手腕是不灵的了。也让她知道,西方有无数国家并没有夺天下的思想,比如她被赶出了北京城,无论是英法联军还是西方列强都曾经打到过北京,他们这些人竟然不称帝,不改天换日,竟然只是为了跟她签约。这种事情不仅大清一朝闻所未闻,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皇权史中都未曾见过。

中期她主持洋务运动、后期思想也已经开化,主持了九年立宪。但是这都是西方的坚船利炮给炮轰出来的,洋务运动无非是“中体西用”的中体思想,后期的九年立宪也似乎没那么有诚意。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她跟乾隆的思想以及手腕都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别,只是她命运不济,赶在了中国改变的浪潮上,当然,如果中国没有面临这种浪潮,她上位的机会也根本不可能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有和珅辅佐,和珅是个主张通商开放的能臣。但慈禧太后时代,虽然名臣林立,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等,但他们的通商和开放思想里都缺少了真正的诚意,免不去被欺负的阴影。

两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大喜功,穷凶极奢。乾隆时期是有很长一段时期富裕,前期的富裕归功于他的老子雍正的政治遗产,中期的富裕归功于和珅的经略有方,他本身却实实在在是个挥霍无度的富二代,每逢小国进贡,他都要成倍“恩赏”,以显示天朝上国的威风,他的女儿出嫁,他的母亲过世,都极度奢华,对于大臣的赏赐,也非常大手大脚,比如和珅的家财,里头很一部分其实并不是他自己贪污所得,而是他的赏赐。慈禧无疑也有这种好大喜功、花销无度的毛病。

他们两个都是家天下中对于天下的掌权人甚至持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乾隆大兴文字狱,闭关锁国。在乾隆时期,中国也根本不是所谓的盛世,而是遍地饥荒,老百姓几乎一年吃不了一回肉,马嘎尔尼记载,路上基本看不见胖子,一个个面黄肌瘦。他的政策不是让老百姓富裕,而是为了自己统治的稳定,慈禧在不同的时代下做出来不同的选择,但也是为了最大利益自己的统治。




聚氺轩


两个人最大的相同点是,都没有看清世界局势,夜郎自大,闭关锁国,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

其实,早在元朝、明朝时期,都有一定的外国使团和商人来到了中国,并且向中国皇室赠送地球仪等等礼品。到了乾隆时期,英国使臣马嘎尔尼来到中国,向中国赠送了大量的现代科技文明的成果,如望远镜、蒸汽机轮船模型等等等等,可是乾隆跟大臣们讨论却得出结论,以为这些东西无非是奇巧淫技,没有用处,乾隆说,看清星空万里之遥是好高骛远……可是在乾隆的眼里有用的是什么呢?马嘎尔尼在访华行记里说,乾隆皇帝回赠了他们东方人以为珍贵的珍珠玛瑙……大家价值观不同,眼里有价值的东西几乎也完全不同,那时候,乾隆以为珍珠玛瑙是奇珍异宝,马嘎尔尼却以为只是石头,而马嘎尔尼认为望远镜、蒸汽机轮船模型有价值,并且代表了他们的科技文明,乾隆皇帝却以为是奇巧淫技。

马嘎尔尼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希望能够跟大清朝廷达成通商协议。那个时期和珅很希望能够跟国外通商,他认为是富国的好机会,中国只需要生产茶叶、绸缎,就可以换来西方的蒸汽轮船、炮弹、望远镜等等,而茶叶是地里长出来的,绸缎也是可以很快再生的,通商对大清有大大的好处。当时中国已经处于乾隆末期,财政已经相当紧张,英国人提出的通商条件无异于平白为大清提供了解决财政问题的良机。可是乾隆皇帝就是认为大清最强、最强、就是强!

乾隆留下的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大清,后世的皇帝们无不效法。江山传到了慈禧太后的手里,最初的时候,慈禧太后的思想无疑是继承了乾隆的思想,她的手腕儿也跟乾隆如出一辙。但是英国已经不是原来的英国,西方也已经不是原来的西方。慈禧太后掌权的三十多年里,前期,是被教育时期,西方的坚船利炮教育了她,让她知道皇权社会里的思维模式和各种手腕是不灵的了。也让她知道,西方有无数国家并没有夺天下的思想,比如她被赶出了北京城,无论是英法联军还是西方列强都曾经打到过北京,他们这些人竟然不称帝,不改天换日,竟然只是为了跟她签约。这种事情不仅大清一朝闻所未闻,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皇权史中都未曾见过。

中期她主持洋务运动、后期思想也已经开化,主持了九年立宪。但是这都是西方的坚船利炮给炮轰出来的,洋务运动无非是“中体西用”的中体思想,后期的九年立宪也似乎没那么有诚意。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她跟乾隆的思想以及手腕都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别,只是她命运不济,赶在了中国改变的浪潮上,当然,如果中国没有面临这种浪潮,她上位的机会也根本不可能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有和珅辅佐,和珅是个主张通商开放的能臣。但慈禧太后时代,虽然名臣林立,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等,但他们的通商和开放思想里都缺少了真正的诚意,免不去被欺负的阴影。

两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大喜功,穷凶极奢。乾隆时期是有很长一段时期富裕,前期的富裕归功于他的老子雍正的政治遗产,中期的富裕归功于和珅的经略有方,他本身却实实在在是个挥霍无度的富二代,每逢小国进贡,他都要成倍“恩赏”,以显示天朝上国的威风,他的女儿出嫁,他的母亲过世,都极度奢华,对于大臣的赏赐,也非常大手大脚,比如和珅的家财,里头很一部分其实并不是他自己贪污所得,而是他的赏赐。慈禧无疑也有这种好大喜功、花销无度的毛病。

他们两个都是家天下中对于天下的掌权人甚至持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乾隆大兴文字狱,闭关锁国。在乾隆时期,中国也根本不是所谓的盛世,而是遍地饥荒,老百姓几乎一年吃不了一回肉,马嘎尔尼记载,路上基本看不见胖子,一个个面黄肌瘦。他的政策不是让老百姓富裕,而是为了自己统治的稳定,慈禧在不同的时代下做出来不同的选择,但也是为了最大利益自己的统治。

归根结底,两个人确实相同之处甚多,但也可以说,他们乃至于所有中国人都是皇权思维的受害人。




衍生栀啊


我认为共同点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一:从清朝政治体质上来看,主要共同点是为了巩固皇权,加强统治!

二:从清朝经济体制上来看,主要共同点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经济体制,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维护小农经济!

三:从思想体质来看,主要共同点是尊崇儒术,加强文化统一,抑制新兴思想发展!

四:从对外关系上来看,主要共同点都是以天朝上国思想来进行对外交往,清朝后期有所改变!

五:从整体来看,都是在思想、文化、经济、科举制度等方面采取集权统治,树立皇威,同时巩固封建统治!





古今外历史记


大拙:慈禧与乾隆,都喜玩乐。乾隆下江南,体查民情,与玩乐同来。比慈禧强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