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教授:PHEIC不会显著增加中国经济风险 新疫情也不会改变中国中长期经济走势

中欧教授:PHEIC不会显著增加中国经济风险 新疫情也不会改变中国中长期经济走势

图说:中欧教授许定波(左)、许小年(中)、张逸民(右)来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易蓉 通讯员 岳顶军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是把双刃剑。”许定波教授说,“它可以提高各国对疫情的关注,并协调全球资源来采取有效的遏制措施,但也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恐慌情绪,并因此中断与处于疫情中心的国家之间的旅游和贸易,实施事实上的贸易制裁。”但是,许教授指出,“PHEIC”的有效期为3个月,根据疫情的发展,WHO可以随时撤销或修改,因此要想减小冲击,关键是尽快控制疫情。此外,WHO对中国政府有信心,在声明中高度赞扬了中国政府处置此次风险的措施和力度,贴标签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和协调世界各国应对此次病毒肆虐的能力,尤其是向中低收入国家和医疗系统较为落后的国家提供支持,从而更快地遏制病毒在全球的传播。“我相信,这个决定并不会显著增加中国经济的风险。现阶段的关键是继续万众一心,争取在1-2周内遏制住病毒的传播,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恢复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这既有助于减弱外资企业转移的冲动,也有助于恢复人民和企业的信心。一旦大量市场参与者对未来有悲观预期和恐慌情绪(哪怕是不正确的),实际投资和实体经济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尽快恢复人民对未来的信心,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项重要挑战,许教授建议政府未来主动采取一些经济刺激措施,如放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出台对中小企业在税费、贷款和社保等方面的支持性政策,以减小此次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

许小年教授认为,此次疫情短期内会对如民航、旅游、酒店和餐饮等行业产生巨大冲击,但他不认同“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观点。虽然目前尚无完备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但许小年教授认为可参照当年SARS的情况来做大致判断:“2002年,中国GDP增长率为9.1%;2003年SARS暴发,全年GDP增长率为10%;2004年则为10.1%。虽然SARS对2003年各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有明显影响,但对当年和次年的宏观增长影响较为有限。我认为,疾病对经济的影响最多持续几个季度,并不会改变经济的长期走势。决定一个国家经济中长期走势的是其内在的基本面,而不是外部的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疫情防控估计会持续较长时间,这意味着经济活动节奏放缓,企业可能会出现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和库存积压的情况,需要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和充足的现金储备。”

“我们在以举国之力抗击此次疫情,这无疑提振了大家抗击和战胜疫情的信心。”张逸民教授认为,今日中国科技先进、物资充足、人民万众一心,相信未来2-3个月就能打赢这场人民健康保卫战,且付出的代价会比2003年应对SARS时小得多。“举国之力”可以分解为科技实力、工业实力与国民实力。从科技实力来看,诸多研究成果让大家对新冠病毒的特性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从而克服了因疫情不明而带来的恐慌,开始理性地与新冠病毒抗争;工业实力可分为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进展迅速,新冠病毒试剂盒和一次性口罩的生产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产量快速提升;从国民实力来看,在应对这次突发疫情时,国民总体表现出色,体现出了卓越的动员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