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星链计划真的可以取代地面移动通信网络吗?

秦汝鹊


1、什么是“星链计划”?

马斯克就发射4000多颗同款通讯卫星,分布700英里高度的不同轨道上,覆盖全球。而量产会极大的降低单星成本。按照spacex的最乐观预计,单星制造加发射,成本一百万美元出头。

卫星的数据为:上行720/1440Mbps,下行1440Mbps,Ku波段,两块相控阵天线一收一发,通信时卫星仰角需>40度。地面互联网接入需要专用的接收单位。目前,地面接收单位大小跟一块披萨饼差不多,根据尺寸跟灵敏度的不同,接收单位硬件暂定售价将在100-300美元左右。

2、 “星链计划”有什么用?

提供最高1G的全球卫星互联网服务,终端频段11G。自摩托罗拉铱星计划实现了全球小终端卫星电话后,人类面向个人用户的卫星通讯将有第二次飞跃。可能提供全球实时监控服务。卫星计划安装拍摄监控设备,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提供某个区域的视频实时跟踪拍摄服务。

3、未来有什么前景?

首先是卫星制造,现在的卫星都是小量定制,一个型号的卫星制造一两个,多的造几十个算顶天了。小量生产意味着单价贵,研发成本分摊大,反过来限制了卫星的发展。

其次是火箭发射,这是spacex的强项,通过火箭回收等一系列颠覆性创新,大大降低了火箭的发射成本和发射服务频率。随着猎鹰九block5的投入使用,spacex将实现单个火箭10次复用。不但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也大大提高了spacex的实际发射能力。

现在由于偏远欠发达地区,人口密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一般运营商很难提供普遍服务。就算像中国移动这样带着政治任务,亏钱也要上的主,对偏远地区的网路覆盖也力不从心。而卫星互联网恰恰是为此而生的,通过卫星落地,能以极低成本实现全球网络覆盖。这在经济上显然是可行的。google和facebook规划的全球互联网,很有可能通过这一形式完成。


一格说科技


说到马斯克,很多人认为他就是个疯子。这不,前两天刚炸了一艘价值超过3亿的火箭,这场史上最华丽的“烟花表演”只是为了检测载人飞船的逃生能力。再加上各种星际移民的言论,想必没几个人会看好他的计划。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是什么?

“星链”计划是美国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于2015年1月宣布的一个项目,拟于2019年至2024年间在太空搭建一个由1.2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其中1584颗将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最终将使所有卫星连成一个“星座”,目标是为整个地球(包括南极)全天候提供高速低成本卫星互联网。到2020年,总共约360颗卫星在轨就能覆盖美国和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实现全球覆盖则需要24次发射。

是创举还是骗局

目前来看不是很靠谱。且不说发射卫星所需的巨大成本压力以及在政策上面临的重重阻力,单在技术方面,“星链”计划就很不过关。

首先,速率不够。

根据“星链”计划的官方文件,一颗卫星的典型覆盖面积是35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9个多德国和220个北京。要知道,全世界比这个面积大的国家也只有6个。

第二,很难连上。

马斯克互联网卫星使用的是Ka和Ku波段,而我们用的智能手机使用的Wi-Fi频段分别是2.4GHz和5GHz,相对来说全向性就比较强,在路由器周围任何方向都有较均匀的信号,以方便我们的使用。但Wi-Fi的全向性信号衰减很严重,会随着距离变化呈平方倍衰减。2.4GHz和5GHz的信号本身就传不了多远,更不用指望传递给太空中的卫星了。

因此,星链计划还是得三思而后行。


镁客网


c=b*log2(1+s/n),读懂了就知道卫星通信可以做到大用户高容量可移动,但是不能同时做到。所以星链最可能是农村偏远地区入网业务,不可能是全指标超越5g的6g技术,如果用于移动网络,那与民用移动通信系统相比,可能比2g都不如。


用户2690399536029


当然啦,不然你说马斯克费那么大劲干吗?[机智]



ZZB大千世界靜觀眾妙


完全孔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