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的經濟到底怎麼樣?

江渙清


經過過去2年的不懈努力,2019年第一季度遼寧經濟增長率已重回6%已上,達到了6.1%!這說明遼寧經濟前進步伐已日漸平穩,已接近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末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為25315億元略多,居大陸省份第14位,增長速度為5.7%。2019年1~5月,遼寧全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同比增長30.5%。目前全省有高等院校115所,科研場所1700個,有460萬技術熟練產業工人!

雖然遼寧的發展還面臨一些產業性與結構性的問題,但人均收入、居民人均存款餘額、人均壽命、城市化水平、社會保障水平、綜合教育水平、體育與文化水平、基礎設施水平、工業增加值等指標方面遼寧均入圍大陸省份前10的位置。


遼寧是東北地區唯一臨海的一個省份,海陸空交通便利,工業基礎雄厚,機床、機器人、鋼鐵、石化等行業發達!礦產資源豐富,中部遼河平原是重要的穀倉!盛產優質大米,遼東的山區林產品豐富,有人參、林蛙、鹿茸、柞蠶等特產!遼西丘陵是著名的雜糧之鄉!遼東半島與遼西丘陵盛產蘋果、桃子、梨、櫻桃、棗、桃、李、山杏、葡萄等多種水果!6萬多平方千米的海洋盛產多種水產品!有海參、黃花魚、海蟄、黃蜆子等馳名水產品!可以說遼寧是工農業強省!


遼寧省地形

全國第一條高速公路與高速鐵路均出現在遼寧,分別是號稱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與秦沈高速鐵路。遼寧省鐵路營業里程從1949年~2016年一直處於全國前4的位置!至2018年末全省鐵路運營線路50餘條,營業長度已達6561千米,路網密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高速鐵路已建成秦沈、哈大、沈丹、丹大、盤營、沈通、京沈(至承德段),運營長度達2035km,居各省區第一!目前還有赤喀、朝凌等高鐵在建,備受關注的沈白高鐵今年下半年也將動工興建……!


遼寧省政區與鐵路分佈(沈白高鐵為待建)

遼寧省高速公路

這就是充滿希望的遼寧!


海闊天空218505852


數據真實,沒有水分。

別看GDP大連已經遠遠落後青島了,但山東擠水後能啥樣都不好說,2019年8月,大連市的工業利潤反超青島了。

瀋陽市別看GDP就不足6300億,有很多GDP七八千的,PK其他數據,比如消費稅收存款等,都明顯落後瀋陽。



大長春崛起


老有人拿著自己看不懂的東西玩了命自豪,GDP高都給你了嗎?第一看人均,遼寧人均GDP、消費支配、存款各項數據都是領先的。第二回頭看產量,遼寧還有一堆不計入統計的軍工產值,航母知道是哪產的不?北方戰區瀋陽管山東知道不?如果給這些計入GDP,隨便定價就行,不講價!遼寧GDP不出意外能領先廣東四五個身位吧!出意外也領先這麼多!國防第一大,江浙閩粵給外國人裁衣服擰螺絲賺那點小錢,有沒有又能影響啥?賺外匯?沒有大哥撐腰賺完不得還回去啊?還跟大哥比財力,你們要明白,弟弟始終是弟弟!



天涯以遠


地處東北亞經濟地帶的遼寧省,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一個國民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的重要省份。改革開放以來,為了使遼寧這個老工業基地重新煥發青春,全省抓住有利時機,有組織、有計劃地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優化,大刀闊斧地實行了傾斜發展政策。各個發展階段,在經過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選擇一定的主導產業重點扶持,使之成為新的國民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加大投資力度,積極培育科技含量高的先導產業,推動國民經濟向技術經濟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基礎產業,為遼寧經濟可持續發展豎起堅固的後盾,在全省有步驟地實行了“兩高一深”(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業和發展資源。材料的精深加工)的產業優化發展戰略,強化產業競爭力,逐步實現了產業結構向高級化發展。

經過年的改革開放和調整優化,遼寧的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不斷地向積極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結構格局發展,使遼寧經濟再鑄輝煌。突出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

三大產業增長率呈出“兩快一慢”的發展趨勢。1997年全省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為3490.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485.4億元,佔13.91%,增長2.38%;第二產業完成1743.9億元,佔49.97%,增長13.41%;第三產業完成1260.8億元,佔36.12%,增長10.03。相比之下,第一產業增長緩慢,第二、第三產業增長較.

2、

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帶動勞動力就業結構的調整變化,使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中的大批勞動力向第三產業轉移。1997年,遼寧省各產業從業人數為1967.1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就業人數639.7萬人,佔32.52%;第三產業就業人數716.7萬人,佔36.44%;第三產業就業人數610.7萬人,佔31.04%。

3、

勞動力就業結構的調整及投資方向的變化、傾斜,使各個產業在全省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及年均增長速度發生了巨大變化。從比重看,1980年全省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比重為16.4:68.4:15.2,到1997年調整為13.91:49.97:36.12。二產下降了18.43個百分點,三產增加了近21個百分點。從三個產業產值的年平均增長速度來看:1953年至1978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7.6%,其中三個產業的年平均增長速度比例為2.2:9.9:5.3,第二產業增長速度快;1980年至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8.7%,三個產業增長比例變為5.3:8:13.4,第三產業增長最快。

4、

第三產業推動力上揚,與第二產業共同帶動全省經濟的發展。遼寧第三產業藉助改革開放、產業結構調整的東風,得到強勁、迅猛的發展,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遼寧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為13.1%,到1997年上升為36.12%。1978年乃至1985年,是第二產業為主(分別佔94.8%和78.8%)帶動全省的經濟增長;到1997年,已改變為第二產業(佔49.97%)和第三產業(佔36.12%)為主共同帶動全省的經濟增長。

5、

第二產業的重心,工業產業結構也得到調整。重工業通過改革、改組、改造,資產重組,結構逐步趨向合理。對輕工業,由於實行了“六優先”方針,得到迅速發展。1997年,全省輕工業完成總產值815.2億元,增長4.9%;重工業完成總產值2829.7億元,增長11.9%。在工業產業中,經過調整和優化組合,支柱產業繼續得到發展,成為遼寧經濟增長的優勢。遼寧作為中國的以傳統工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冶金、石化、機械製造、電子為全省的四大支柱產業,大企業多,產值高,投資規模大。1997年,四大支柱產業產值佔了全省工業產值的一半。

6、

第一產業結構,也從以往的只重視種植業,向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經營、全面發展的方向轉變。1997年,全省農、林、牧、副、漁業完成總產值920.5億元,其中農業產值為433.6億元,佔47.11%;林、牧、副、漁業完成產值486.88億元,佔52.89%。而在農業中,種植業產值僅為393.71億元,只佔第一產業總產值的42.77%。林、牧、副、漁所佔比重已經超過了種植業所佔比重,種植業已從過去的主導地位下降為從屬地位。僅全省的牧業產值(333.1億元)就已接近於種植業的產值。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遼寧的產業結構開始了戰略性調整,正沿著高級化的產業結構軌跡發展變化,它必將推動遼寧經濟向市場化、高新技術化、國際化、多功能化方向發展,重振工業省的雄風。


布藝王的王


主要是遼北的土屯子瀋陽拖累了周邊城市的發展,也拖累了整個遼寧經濟的一蕨不振!可以說土屯子是遼寧沒落的根源!


飛啊飛啊1


我們4000多萬人已經準備好南下要飯了,反正不管好壞在全國人眼中我們已經窮的揭不開鍋了


御坂10039號


遼寧的GDP是東三省裡最穩定的,不像黑吉幾十年來上下浮動不定。


微服私訪1982


遼寧經濟到底咋樣,看你在那個朋友圈說唄


東風7666


東北最好的了


了巴奇


遼寧國家財政補貼確實很少,這也是發展重要原因之一。即使在東北對比也是非常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