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富愛
這個問題,其實也可以解釋的,
在物理上有一個整體系統的說法,這個說法常運用於力學上,拿到這裡也應該適用!
如果把地球與太陽當成一個整體系統系統內部的運動是相互平衡的,遵循力學定律與能量定律,那麼把這個整體定義為天,而把地球自己定義為地,這樣,天自轉一圈,就是所謂現在定義上的一天,這就是天上的一天,而天自轉一圈,也就是地球公轉一圈,這樣,地球上就過了一年,就是所謂的地上一年!
網絡寫手小莫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這句話經常會出現在古代神話作品中,意思也顯而易見,天上一天的時間等於地上一年的時間。古人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這是真實的嗎?
當然,在古代,科技水平不高,人們沒有上過太空,但古人又是極其聰明的,他們懂十二干支,能推算時間,他們推出月亮,太陽的不斷變化運動,認為他們的時間與太陽,月亮在天上的時間是不一致的,再加上古人豐富的想象力,他們對天空美好的嚮往,他們相信有神仙的存在,而神仙必然是與凡人不同的,他們可以長生不老,能永生,而凡人百年之後就歸於塵土。所以得出了“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結論。
那麼,“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只是一種古人作品的藝術手法或想象嗎?也不能說全是。它還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畢竟古人那時候科技不發達,他們有些事全靠想象,但也不是沒有根據的。後來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可以加以解釋。時間是相對的,它會隨著運動的變化而變化,而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與在天上(也就是宇宙中)由於引力,空氣密度等原因導致物體運動速度的變化,所以時間也就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這樣說的話,似乎“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又有點道理。
古人們能提出這樣的話,也自有他們的道理,不管是對神仙生活的嚮往也好,還是對自然規律的觀察也罷,都屬於我們中華古老的傳統文化,是真是假,就由後人評說了。
時間史
古人知道“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當然是碰巧的!
很多人因為現代物理學的遲縮效應和時間膨脹效應,可以計算出,如果有飛船從地球飛往280萬光年以外的仙女座上,飛船可以在8—9年到達仙女座,但是地球上已經過去280年了,還真的是“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因此就說,古人也瞭解宇宙星辰,甚至也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其實是非常荒謬的。古代很多說法明顯都是隨口說的。比如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其實,最早的傳說是一個放羊的觀看兩個道士模樣的人下棋,後來等棋下完了,羊倌發現自己的羊鏟以及腐朽不堪了。
中國由於儒家思想在宋朝以後的強大阻礙作用。因此到了明朝以後,當我們醉心於用八股文來選撥所謂的只講道德的人才時,西方已經在進行文藝復興。此後在明朝末年,當西方已經發展出科學的時候,我們仍然在信奉“只要道德水平高,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現在看到西方現代科學發現的宇宙中的一切,有的人就說我們早就發現了,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甚至有點恬不知恥!
地震博士
首先我們來說說相對論,學習了相對論的同學應該都知道在狹義相對論中長度和時間間隔都不是絕對的,在不同參考系中看同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結果,比如在太空中有一艘以0.95倍光速相對於地球作直線運動的飛船,我們通過簡單的計算可以知道假如飛船上有一個人觀測一個星雲用了10分鐘,那麼地球上的人觀測這個星雲就應該花了約32分鐘,即在飛船這個“世界”中的時間和地球上的時間流逝快慢不一樣,當然這只是我們理論計算的結果,實際上沒有哪一個人能夠感受到,原因就是無法達到這個速度;
然後我們來看看神話中的時間,我們把“天上”理解為一個未知的世界,既然是神話,那麼天上就必定會和我們生活的時間不一樣,神仙來到凡人的世界後,必須按照凡人的規則來計時,即大家所說的某個神仙的歲數按照凡人的話來說就是已經活了幾十萬年,幾千萬年等等,這其實就是為了突出這些作品的特點,因為神仙們生活的世界是人類無法到達的,就像人類無法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一樣,並且不管是西方的神話,還是東方神話,裡面描述的神仙都是比普通人要活得久的,所以題主不要太過在意這個問題,只把它當成一種藝術的手法就可以了,畢竟科學還是要和神話劃清界線的。
恆星之力
你在最後已經回答了,就是巧合而已,不要故意將其神秘化,歪曲了事實就會造成誤解,誤解下去也就成了謠言了。
古代生產力低下,特別是夏商周時期,農業文明的前期階段,雖說有了青銅器冶煉技術,但在農業方面依然是靠天吃飯,如果風調雨順的就會有個好收成,不然呢就是顆粒無收,如果因此爆發了瘟疫,那後果不堪設想,死傷無數。
古人的生存環境太差了,他們需要占卜來趨吉避凶,揣摩“上天”的旨意,因此周易誕生。古人也擁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們想象著天外是什麼樣的世界,他們想象月亮上有什麼?他們想象厚厚的雲層之上是否有宮殿,裡面住著神仙。
這些問題對於我們來說太幼稚,因為別說是月球上了,就連太陽系的每顆星球,人類都有清晰的照片,但對於古人來說,他們不知道,所以他們需要猜,編造出各種各樣的神話故事,流傳於世。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古人認為神仙都是很長壽的,地上過去了一年,神仙住的地方只過去了一天,所以他們很長壽。而對於地下的想象,古人認為那裡是地府,這也是想象,符合思維邏輯,古人認為既然天上有神仙,地下也應該有,是相對的,也就有了天堂地獄之分。
神話是神話,神話是古人想象力的體現,現代人也會寫玄幻小說啊,這難道不比神話還神話嗎?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科學船塢
之前在《西遊記》中看過“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說法,古人知道這種說法只能是湊巧。
之前曾回答過一個問題,問:為什麼神話故事中嫦娥住的地方是廣寒宮,難道古人曾登上過月球知道月夜很冷?今天這個問題和這個還是比較相似的。這非常可能是作者對天庭中的神仙長生不老或者壽命非常長的一個解釋。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說法現在是有科學依據的,這主要應用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中有時間膨脹效應,就像作者描述中所說的,物體的運動速度會影響自身的時間流逝速度。運動速度越快時間流逝速度越慢,無限接近於光速運動時間無限接近於靜止。
廣義相對論中也有時間膨脹效應,主要是跟時空的彎曲程度有關,從表面上來說引力越大的地方時間流逝速度越慢。就像《星際穿越》中出現的一小時等於地球上七年的情節,主要就是因為主角一行人去到了距離繞黑洞公轉的行星,黑洞周圍質量是非常大的。
並且現在這種時間膨脹效應已經被實驗證實和應用,導航衛星需要根據相對論算出時間差之後矯正時間。對一些衰變時間固定的元素,加速它們衰變時間變長,這個實驗科學家有做過。
科學黑洞
這說法最初源於王質遇仙的故事,給後人留下爛柯山神仙棋局的傳說。
圖示:浙江省衢州市爛柯山神仙棋局
晉,王質,採樵信步入深山。見兩童子在石上對奕,質置斧旁觀。童子與質,一物形如棗核,食之不飢。至局終謂質曰:『此非人間。仙家片刻,凡世百年,爾合急歸。』質回頭見柯己爛,匆惶而歸至家,景物全非,人莫之識。」
仔細看這故事,可以發現有幾個關鍵細節說明古人的腦洞和今日的科學有根本性的不同。
1、王質和下棋的兩童子並沒有處於高速運動狀態也沒有處於強引力場中,否則文中不會一點都不提到這事兒
2、王質沒有餓死是因為他吃了仙家食物,這同時還能解釋他保持青春沒有衰老而死,這意味著王質本人其實還是處於正常時間流速之中的
3、對於第二點,可以通過王質放在旁邊的斧頭已經朽壞得到驗證
所以,古人腦洞的神仙界時間流速和凡人界不同,和現代科學中涉及到的運動中或處於強引力場中物體時間流速變慢,具有本質差異,只不過在結果上恰好有相似之處罷了。至於西遊記中的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十年,明顯是借用了王質遇仙故事的影響。
圖示:南天門要麼是時空隧道要麼是黑洞入口,總之天庭的時間要變慢在科學中只有這兩個可能
但如果天庭的時間真的比地上的時間慢,那在現代科學的框架中,天庭要麼不能停滯在某個地方不動,必須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遠離或者向著凡間而來,但孫悟空每次上天庭就是一個筋斗雲的事兒,而一個筋斗雲也就十萬八千里,這似乎說明天庭和凡間的距離並沒有發生明顯改變,不然孫悟空每次要上天庭來回往返需要的時間可就越來越長才合理,不是嗎?當然他必須通過南天門才能進入天庭,您要是腦洞再大一點,也可以把南天門想象成傳送門或者超級時空蟲洞,不管天庭運動到了何處何方,通過南天門就能瞬時被傳送到天庭中,又能從高速運動中的天庭裡通過南天門再瞬時傳送回凡間,只要保持南天門和凡間的距離不變,那麼孫悟空上下天庭的時間不會發生明顯改變才能說得通,不是嗎?
除了運動,引力也能改變時間流速
當然,在上述討論時間變慢這事兒的時候,我只考慮了高速運動狀態。這並沒有把所有可能影響時間流速的因素都考慮進來,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還明確提出了引力也可以改變時間流速。所以,不論是上山砍柴遇仙的王質還是上天庭的孫悟空,看來都可以擺脫需要高速運動的窘境,天庭完全可以保持和凡間的距離不變,而王質上山後也不需要坐上光速飛船,就能享受到時間上的變化,但這還是會有問題,而且問題不小,甚至更加麻煩。
什麼問題?那就是山上的鐘乃至天上的鐘會比地上的鐘走得更快,這是啥意思,意思是如果我們使用文學上的誇張修辭,應該這麼表述才對,天上一年十年百年地上一日,而不是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十年百年。
圖示:山上的鐘走得比山下的鐘快!衛星上的鐘也比地面的鐘走得快,這對於需要精確定時的衛星來說,必須糾正自己的鐘,保持和地面同步,尤其是GPS導航衛星。
為什麼山上的鐘會比地上的鐘走得快,因為地上的鐘受到地球的引力影響更大,而山上乃至天上的鐘受到地球的引力影響更小,引力越大鐘走得越慢,反之鐘走得越快。所以,王質在山上,他的鐘應該走得比山下快,如果這個故事顛倒過來,那麼它才真的是神乎其神。比如,要是我成為穿越者,回到遙遠的古代,我會這麼編王質的故事。
晉,王質,採樵信步入深山。見兩童子在石上對奕,質置斧旁觀。童子與質,一物形如棗核,食之不飢。至局終謂質曰:『此非人間。仙家百年,凡世一天,爾合急歸。』質回頭見柯己爛,衣衰朽,鬢微霜,匆惶而歸至家,人莫之識。」
當然,你也可以把下棋的地方或天庭改到黑洞旁邊去,但這玩意兒必須離凡界遠一點 ,否則凡人界就會被黑洞吸過去,死得渣都不剩一點了。
圖示:黑洞的強大引力會對它附近的物體產生比較明顯的時間減速效應。越是靠近黑洞,時間減速效應越是明顯。因此,理論上可以通過到黑洞附近一日遊的辦法,穿越到未來,比如存一筆錢到餘額寶裡,然後黑洞一日遊,回來發現自己已經成為鉅富,如果餘額寶能保持利息總是高於通貨膨脹
最後說一句,真光速飛船,對於飛船上的人來說是不需要花時間的
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就完全停止了,簡單說真空中飛奔的光子是沒有時間屬性的。比如我們說太陽的光子到達地球需要大約八分鐘,這時間是對地球上的人而言的,但對於光子自己來說它其實幾乎沒有花任何時間,直到進入地球大氣受到大氣影響速度低於真空光速後,光子的時間才開始嘀嗒走動呢,所以還是用近光速飛船吧,本來光速飛船就是不可能實現的。
另外必須注意一件事,如果這些人不再回到地球,那麼當他們坐上飛船離開地球后,地球和這艘飛船間就不再有任何關係,就像地球上傳播出去的無線電波,我們也不關心它們到哪裡了。要想體會時間流逝的差異,需要在地球和飛船間建立聯繫,比如飛船上按照飛船自己的時鐘,每天發一封電報回地球,但由於飛船離地球越來越遠,而且兩邊時間流速不一樣,地球人接收電報的時間間隔會越來越長越來越長,當飛船到達280萬光年外的星球后,發送最後一封電報說:
我們已經安全到達勿念
地球人要收到最後這封電報,需要等待280萬年時間。
裸猿的故事
道家、佛家都有靜坐的修行。用佛學的語言就是入定。心念達到徹底澄清時,最貼近道!此時便可“看到”任何東西,小至分子、原子、飛米,佛經裡稱為微色塵,分解到最後最小就是空的(光子與波等無質量非粒子)。大可到太陽、宇宙其他星系。甚至超出人類理解範疇的“天”:色界天、無色界天。甚至不是我們肉眼可見的時空(餓鬼、地獄)。科學只能觀察物質,物質存在才是存在。這就是科學的一個侷限。兩千年來,甚至更遙遠的過去。佛教和非佛教的,只要修行禪定,都能“見到”本文的問題,所以古人知道。
情竇一刻
洞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這個故事是說,有一樵夫,一日砍柴時逢中午小憩一會兒,醒來發現身旁有一山洞進去可有兩個白髮老翁面對石桌下棋。觀的入神,不覺過了七日。二老翁酣戰方止。樵夫怏怏而去。下山回家,見一老頭在自己家裡。一個老太太在家做飯。問說何人,皆說這家人。樵夫怒而斥之,我幾天沒回家你們就雀佔鳩巢,把我家變成你們家了。豈有此理,這對耄耋夫婦很是委屈,我們世世代代祖祖輩輩在這幾千年了,這麼就是你家。……。最後樵夫才弄清楚,自己洞中看了幾盤棋,轉瞬世間就閃過幾千年。
包括《西遊記》,《封神演義》等等古代神話傳說故事,不能排除外星文明到訪過地球,給當時愚萌的地球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當時還沒有形成成熟的語言文字文明。所以只是象形、聲形等傳遞,傳遞過程中就走了樣。到作家整理寫書時,在加入自己的發揮,就變成了如今的經典文學作品了。古今中外莫非如此。
頑石補天
我們常說古人的智慧非常高,而流傳至今的“知道的越早,越能早遇見貴人,會有大出息”的三句話,雖不知是否屬實,但確實是受益匪淺。
那時候的人們總會得出一些讓人想不到的結論,在沒有現代先進科學依據指導下,有很多東西他們根本就沒法解釋,可是他們就能說出來。就比如在《西遊記》中的一句: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孫悟空到天上去做了官,可是當他知道自己就是個管馬的以後就回到了人間,當年那些小猴子都已經老了,這時有猴子說出了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這是吳承恩在小說中藉助猴子的嘴說的,他既然能寫進小說裡,肯定那時候就已經有這句話了。
他們是從哪知道的這些呢、那時候的人們對生活總是充滿著想象,他們認為在天外是有神仙存在的,而神仙總是能活的很久很久,所以大家都渴望能夠修仙上天得到永生。那時候在地上一般能活五十歲左右,到了天上就是幾千年,這麼換算下來的話,天上的一天就能頂地下的一年了。
在現代支持這句話的科學依據又是什麼呢?記得看過的一個科教類節目說過,當速度超過光速以後,時間就會比我們認為的過的更快,不過現在我們我們的技術還沒有能力把太大的物體加速到這麼快,只能將一些很小的粒子加速到光速。還有一種說法是天庭就相當於金星。因為金星的一天相當於地球上的一年,而金星上一年是224天,按照這樣計算也能說得通。
除了“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古時候還有很多話總是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值得我們今天的人去借鑑,慢慢體會,意味深長,依舊讓人回味無窮。
第一句,“天地載道,道存則萬物生,道失則萬物滅。”一句話的意思是,世界上存在的所有東西都有它自己的價值,全都按照一定的規矩存在著,只要規矩不變所有東西就會存在,一旦失去了規矩,所有的東西都會消失毀滅。這是大家都明白的大道理,我們要搞清楚其中的深意,關係到我們自身的道理。每個人不論做什麼事都應該按規矩來,破壞了這個規矩必定招來禍事,要做一個善始善終的人。
第二句話,“天道之數,至則反,盛則衰。炎炎之火,滅期近矣。”意思是一切事物都遵循物極必反的道理,當達到極限的時候就要懂得收一收,否則將跌的很慘。反映到現實生活中的道理是:當我們做事業到達了自己的極限的時候,必須要懂得知足,知道停下來,不要一味的往前衝,搞不好就要摔跟頭。成就事業不難,難的是怎麼能把自己的這番事業長久的守住。
第三句話,“自知者智,自勝者勇,自暴者賤,自強者成。”這句話不難理解,意思是知道自己的人都是智慧的,能超越自己的都是勇敢者,自己放棄自己的都是卑微低賤的,自強不息的人能成就大業。
這句話就是要求我們明白“我是誰”,只有知道了自己到底幾斤幾兩的人才能更好的發展自己,自己是最大的敵人,也是最難打倒的,能戰勝自己的人肯定不會平凡一生。
我們佩服古人的智慧,羨慕他們能懂得的東西。其實對於我們來說這些都是些易懂的道理,但實踐起來卻很難。業精於勤,荒於嬉,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就看你怎麼安排這些時間,每個人都挺忙碌,就看你願意將時間擠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