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一提到慈禧太后,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中國的罪人,因為她使中國淪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代女皇武則天在死後留下了一塊無字碑,功過後人評。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慈禧一生

咸豐時期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咸豐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2月,十七歲),葉赫那拉氏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


慈禧太后咸豐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2月,十七歲),葉赫那拉氏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

咸豐四年二月二日(1854年,十九歲),晉封懿嬪。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咸豐四年二月二日(1854年,十九歲),晉封懿嬪。


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生下咸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即同治皇帝),晉封懿妃。

咸豐七年正月初(1857年,二十二歲),晉封懿貴妃。

咸豐帝體弱多病,兼之當時的大清北有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南有太平天國反清農民運動,正值內憂外患之際,讓他心力憔悴。懿貴妃工於書法,於是咸豐帝時常口授並讓其代筆批閱奏章,並且允許懿貴妃發表自己的意見,因而大臣們多對葉赫那拉氏不滿。

同治時期

慈禧太后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前,葉赫那拉氏隨咸豐帝逃往熱河。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臨終前將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景壽、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為贊襄政務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八人任命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同治帝載淳處理朝政;又給皇后和皇太子兩枚代表皇權的印章,希望相互牽制


1861年8月咸豐帝在熱河去世,臨終前將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景壽、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同治帝載淳處理朝政;又給皇后和皇太子(由皇帝生母懿貴妃代管)兩枚代表皇權的印章,希望他們相互牽制。由於慈禧當時越來越表現出能獨當一面的能力,肅順就借殺母留子的典故希望咸豐帝殺掉慈禧欲掌握政權,這時的慈禧裝作不知,以退為進,並向肅順示弱及經常帶著載淳探望咸豐帝並哭成一團,最終使咸豐帝不忍殺她。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肅順就借殺母留子的典故希望咸豐帝殺掉慈禧欲掌握政權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顧命八大臣企圖專權,權力慾極強的慈禧非常不滿,於是聯合在京主持和談的咸豐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判處鄭親王端華自裁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判處怡親王載垣自裁


慈禧咸豐帝死後,皇子載淳即位,定年號“祺祥”。葉赫那拉氏與皇后鈕祜祿氏(當時的中宮皇后慈安)並尊為皇太后。顧命八大臣企圖專權,權力慾極強的慈禧非常不滿,於是聯合在京主持和談的咸豐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訢,利用帝后和咸豐帝的梓宮回京的機會發動辛酉政變,設計逮捕了八大臣,判處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自裁、肅順斬立決,其他人革職。奕訢被封為議政王。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1861年12月2日,改年號“同治”,兩宮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


1861年12月2日,改年號“同治”,兩宮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執政初期,她在議政王奕訢的輔佐下,整飭吏治,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地主武裝;又在列強支持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苗民、回民起義,緩解了清王朝的統治危機,使清王朝得到暫時穩定。出於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她又重用洋務派,以“自強”和“求富”的方針,發展一些軍用,民用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實力。客觀上對中國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這一時期,國內起義被平定,兩次鴉片戰爭暫時滿足了列強的貪慾,外交上沒有吃大虧,洋務運動後清王朝的軍事實力有所提高,工商業有了初步發展,被稱為“同治中興”。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洋務運動後清王朝的軍事實力有所提高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洋務運動後清王朝的軍事實力有所提高,工商業有了初步發展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載淳已17歲,慈禧不得已為他選後,次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但同治帝親政後仍難擺脫慈禧的干預


同治十一年(1872年),載淳已17歲,慈禧不得已為他選後,次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但同治帝親政後仍難擺脫慈禧的干預。慈禧為了享樂,授意同治帝修繕圓明園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趁此機會讓太后離宮居住以擺脫慈禧干預朝政,然而當時財政緊缺,圓明園又殘毀嚴重,修復耗資甚巨,同治帝堅持開工,引起奕訢等王公大臣多人反對,同治帝竟將他們全部革職。慈禧出面制止了同治帝這一決定。

光緒時期

慈禧太后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丈夫的侄子)兼外甥4歲的愛新覺羅·載湉為帝,改年號為“光緒”,兩宮太后再次垂簾聽政。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慈禧立她的侄子(丈夫的侄子)兼外甥4歲的愛新覺羅·載湉為帝,改年號為“光緒”,兩宮太后再次垂簾聽政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865年—1870年,中亞浩罕汗國侵略者阿古柏侵入並且竊據了新疆大部分地區


1865年—1870年,中亞浩罕汗國侵略者阿古柏侵入並且竊據了新疆大部分地區;1871年,沙俄出兵佔領伊犁地區。1875年,慈禧採納陝甘總督左宗棠的建議,出兵新疆,清軍於1878年1月收復新疆;1881年,中俄通過談判,中國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區。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875年,慈禧採納陝甘總督左宗棠的建議,出兵新疆,清軍於1878年1月收復新疆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崩,卒年45歲,官方說法為腦溢血,民間野史認為是慈禧所害


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崩,卒年45歲,官方說法為腦溢血,民間野史認為是慈禧所害。

1883年—1885年,中法戰爭爆發,雙方在軍事上互有勝負,但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卻主張“乘勝即收”,與法國簽定了《中法新約》,又使法國獲得了不少侵略利益。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1883年—1885年,中法戰爭爆發,雙方在軍事上互有勝負,但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卻主張“乘勝即收”


1884年4月8日,慈禧發動甲申易樞朝局之變,將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全班罷免,開始西宮獨裁。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1889年2月,光緒大婚,名義上由光緒帝親政,慈禧又訓政了數年。


1889年2月,光緒大婚,名義上由光緒帝親政,慈禧又訓政了數年。在訓政結束後,朝內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上(光緒帝)事太后謹,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1894年,醇親王借慈禧六十壽辰擬“在頤和園受賀,自大內至園,路所經,設綵棚經壇,舉行慶典”。挪海軍經費


1894年,醇親王借慈禧六十壽辰擬“在頤和園受賀,仿康熙、乾隆年間成例,自大內至園,路所經,設綵棚經壇,舉行慶典”。挪海軍經費,繕修頤和園,佈置點景,廣收貢獻。是年,適逢日本發動中日甲午戰爭。光緒主戰,慈禧亦主戰,“不準有示弱語”。但是,當有人提出停止頤和園工程,停辦景點,移作軍費的時候,慈禧卻大發雷霆,說出了“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之語。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後來,清軍在朝鮮戰場上接連失利,北洋水師在黃海之戰中又遭受嚴重挫折。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六旬慶典,慈禧希望外國出面干涉,儘快結束戰爭。她支持李鴻章避戰求和的方針,以各種藉口,打擊以光緒為首的主戰派。由於形勢日益緊張,面對朝野上下的重重壓力,她無法再一意孤行,大擺排場,不得不改變原來的計劃,縮減了生日慶典的規模。在金州、大連相繼陷落,旅順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慈禧在紫禁城內的寧壽宮度過了她的60歲生日。次年2月7日,威海衛日艦及炮臺夾攻劉公島,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海陸兩個戰場均遭失敗,以慈禧為首的主和派下定決心向日本求和,3月,慈禧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乞和,4月17日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空前屈辱的條約《馬關條約》,中國放棄對朝鮮宗主國地位,賠款2億兩白銀,割讓遼東半島(在俄,德,法等西方列強幹涉下,後以白銀3000萬兩贖回)、臺灣、澎湖列島,開放4個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礦設廠。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3月,慈禧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乞和,4月17日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空前屈辱的條約《馬關條約》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甲午戰爭失敗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甲午戰爭失敗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為了救亡圖存,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維新變法(史稱戊戌變法),對於變法,慈禧希望強國但又擔心光緒會借變法脫離她的控制,最初表示支持,但她隨後把軍權,用人權都抓在自己手中。1898年6月光緒發佈帝“明定國是上諭”(即《明定國是詔》),實行變法。光緒帝的變法觸動了滿洲舊勢力貴族和眾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們聚集起來,竭力反對變法,當聽說光緒帝企圖讓袁世凱派兵圍園殺後,殺死榮祿時,慈禧等人發動戊戌政變,拘禁光緒皇帝,並處死了譚嗣同等六人。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慈禧等人發動戊戌政變,拘禁光緒皇帝,並處死了譚嗣同等六人。


晚年訓政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戊戌政變後,中國北方興起義和團運動


戊戌政變後,中國北方興起義和團運動,慈禧最初主剿,但鎮壓屢屢失敗,義和團迅猛發展並進入北京。慈禧希望剿撫並用,區別對待義和團,但列強要求清政府完全剿滅義和團,並且不顧清政府的反對,堅持調兵進京。慈禧素來對洋人不滿,於是產生了利用義和團對抗列強的想法,對列強宣戰(並未下宣戰詔書)。慈禧的決定,遭到了劉坤一、張之洞等地方督撫的反對,他們聯名電奏清廷,力主剿滅義和團,並與列強訂立條約,實行“東南互保”。慈禧一方面要求各省將軍督撫認真佈置戰守事宜,繼續利用義和團圍攻使館、抗擊八國聯軍;另一方面,她令榮祿前往使館慰問各國使臣,又分別致國書於俄、英、日、德、美、法等國元首,請他們出面“排難解紛”、“挽回時局”,並將兩廣總督李鴻章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準備與列強談判。但是,八國聯軍並沒有停止進攻。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攻紫禁城東華門,慈禧帶著光緒帝、皇后等人逃往西安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攻紫禁城東華門,慈禧帶著光緒帝、皇后等人逃往西安,令奕劻、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列強進行談判,把戰爭的責任推到義和團身上,下令對義和團“痛加剿除”。1901年2月14日批准《議和大綱》,併發布上諭,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同9月7日與11個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辛丑條約》,規定按照當時中國人口的數量賠款4.5億兩白銀,39年內賠款9.8億兩白銀,懲辦主戰官員,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線所有炮臺等。同年10月6日,慈禧發卒數萬人,帶行李車3000輛,從西安出發,出潼關經河南、直隸,歷時三月於1902年1月8日回到北京。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慈禧令奕劻、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列強進行談判,與11個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辛丑條約》


為了維持統治,改變自身守舊無能形象,慈禧太后在“西狩”期間宣佈實行“新政”,進行經濟,軍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1904年,爆發了日俄戰爭,戰場正是在中國東北,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宣佈中立,戰爭的結果是日本戰勝了沙俄。國內人們普遍意識到君主立憲優於君主專制,要求清政府進行憲政改革;與此同時,國內革命運動也愈發高漲。為了維持統治,慈禧作出要立憲的姿態。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又宣佈預備立憲,1908年頒佈《欽定憲法大綱》,內容仿照德國和日本的憲法,維護皇帝“君上大權”。

1908年,由於慈禧通過照片外交,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簽署法案,退還庚子賠款一千多萬美元,主要用於支持中國官派留美學生;之後,英、法、比利時、意大利、荷蘭等國相繼;七國退還中國之庚款“溢款”總數,約在海關銀三億兩左右,對興辦教育事業頗有效果,應當肯定。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大行皇帝無嗣,經她命,由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其子溥儀為帝,年號宣統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大行皇帝無嗣,經她命,由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其子溥儀為帝,年號宣統,慈禧被尊為太皇太后。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由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其子溥儀為帝,年號宣統,慈禧被尊為太皇太后


1908年11月15日17點(未正三刻),葉赫那拉氏於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慈禧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1908年11月15日17點(未正三刻),葉赫那拉氏於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


宣統元年(1909年)十月,葬於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定東陵,定徽號“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太皇太后”,諡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簡稱“孝欽顯皇后”,諡號共22字,諡號長度超過清朝開國皇后孝慈、本朝孝德、孝貞兩位正宮皇后,為清代及中國曆代皇后之最。

慈禧政績

第一、推行洋務運動,開闢中國近代化道路。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的模仿、學習西方工業化的運動,是一場維護封建皇權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運動。洋務運動引進了大量西方18世紀以後的科學技術成果,引入譯入了大量各類西方著作文獻,培養了第一批留學童生,打開了西學之門;學習近現代公司體制興建了一大批工業及化學企業,開啟了日後中國的工業發展和現代化之路。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隨之破產。洋務運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了道路。

第二、實行“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1年8月29日,出現下諭全國停止武科科舉考試;9月11日命令各省仿北洋、兩江籌建武備學堂;9月12日下諭全國各省裁汰舊軍,編練“常備軍”。編練“新軍”的工作在全國鋪開。1903年12月4日設立練兵處,任慶親王奕隆總理練兵事務,袁世凱為會辦練兵大臣,鐵良襄同辦理。練兵處的實權為袁世凱所掌握。清政府還令各省設立督練公所,為各省領導編練“新軍”的機構。

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設立商部,倡導官商創辦工商企業。接著,頒佈了一系列工商業規章和獎勵實業辦法,如:欽定大清商法、商會章程、鐵路簡明章程、獎勵華商公司章程、礦務章程、公司註冊章程、試辦銀行章程等。這些章程規定,允許自由發展實業,獎勵興辦工商企業,鼓勵組織商會團體。這些章程和做法,都有利於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繁榮。

第三、首次提出君主立憲。

1908年,慈禧太后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推出君主立憲制,並列出了一個為期9年的時間表:1909進行省諮議局選舉;1910年資政院開院;1917年召開國會,實行憲政。如果按照這個時間表循序漸進,十年內,中國將成為日本、英國那樣的君主立憲國家,國君只是國家的象徵,立法權在國會,行政權在內閣,司法權在各級法院。

第四、廢科舉,辦學堂,派留學,禁鴉片。

1901年9月4日,出現命令各省城書院改成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改設中學堂,各縣改設小學堂,並多設蒙養學堂。12月5日,頒佈學堂科舉獎勵章程,規定學堂畢業生考試後可得進士、舉人、貢生等出身。

1902年2月13日公佈推廣學堂辦法。8月15日頒佈《欽定學堂章程》。

1904年1月13日又頒佈《重訂學堂章程》,詳細規定了各級學堂章程及管理體制,以法令形式要求在全國推行。與普通學堂並行的還有專業教育,包括師範學堂及各類實業學堂,在學制上自成系統,一套完整的學校制度隨之建立。

1905年9月2日,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最終被廢除,科舉取士與學校教育實現了徹底的脫鉤。為統一管理留學生工作,清政府分別在1902年10月31日和1906年10月2日派出總監督赴東洋和歐洲。

1903年10月,清政府頒佈《獎勵遊學畢業生章程》,規定凡中國留日學生在日本普通中學5年畢業,得優等文憑者,給予拔貢出身;

另外,慈禧還利用美國的部分庚子退款在清華園修建清華學堂(今清華大學),利用其餘的退款建女學、新學等。除了興辦女學,還提倡廢除延續了近六百年的纏足陋習、滿漢不能通婚的政令以及禁止吸鴉片。

“自鴉片煙弛禁以來,流毒幾遍中國,吸食之人廢時、失業、病身、敗家。數十年來日形貧弱,實由於此,言之可為痛恨。今朝廷銳意圖強,亟應申儆國人鹹知振拔,俾祛沉痼而蹈康和,著定限十年以內將洋土藥之害一律割除淨盡。其應如何分別嚴禁吸食並禁種罌粟之處,著政務處議妥章程具奏。”——慈禧禁鴉片懿旨 。

除中國之外,受這場運動影響最嚴重的就是英國了。這道詔書發佈之時,英國每年要向中國輸送五萬箱鴉片。不過英國立即同意,如果中國真心求變,願意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消減產量,英國也會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減少對中國的出口。很不幸,慈禧太后在這場改革勝利前就死去了,但是無論這場改革的結果如何,慈禧太后的開山之功都不可抹殺。

第五、改變中國封建社會重農抑商的政策。

清朝晚期,由於改變了重農抑商的政策,商品經濟開始發達,資產階級開始形成和壯大, 慈禧 太后採用了適合生產力的君主立憲制。因此,封建社會,在慈禧太后新政的8年中逐漸消滅了,也就是說,清朝的晚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封建社會了。通常說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實則那推翻的只是的封建王朝的最後軀殼。因為清朝末期在經濟和政治上都不再符合封建社會的定義,慈禧太后已經為中國從封建社會走向資本主義社會、從古代走向現代,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廢除科舉而興辦學堂,派人出國留學,興辦洋務,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基礎,這個重大意義怎麼評價都不過分。其實,辛亥革命後的各種新氣象,都不過是慈禧太后新政的延續。

第六、重用漢臣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胡林翼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李鴻章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袁世凱


慈禧太后知人善用,重用漢人,是有口皆碑的,她手下有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駱秉章等當時的一大批能人,縱觀歷史,瀏覽朝朝代代名臣賢達,他們都可無上下之分。她手下的袁世凱,儘管有過復帝的逆施,確實還是有本事的人才。讓這樣一大批能人甘心受她的指揮,足見她的用人能力。早年協助咸豐皇帝處理國是,確立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是咸豐年間政策方針的實際制定者。開創了同光中興的基礎。以當時內憂外患情形之下,實為中國數千年來之異彩。

第七、興辦女學

1906年, 慈禧太后下禁纏足令,開中國解放婦女之先河。她親自過問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使之得以昭雪,赦免經不起嚴刑拷打、作偽證的小白菜一死,嚴懲浙江巡撫以下與案有關的貪官汙吏300多人。

慈禧太后默許下,開辦女子學校,教授新學,逐漸風行於開埠較早之上海、廣州等沿海之城鎮。慈禧之舉,代表了當年倡導開啟中國女學興辦之門先行者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普遍為維新派開明官僚與士紳所接受,儘管它與“男女平等”、婦女徹底解放的距離仍相差甚遠,依然與根深蒂固的幾千年封建傳統道德觀念相左,受到擁有強大勢力封建衛道士的強烈毀謗和抵制,但女子興學卻如同星火燎原般漫延開來。

第八、定國旗、國歌、國徽、國花

1840年鴉片戰爭後,隨著西方列強的侵入,原來閉關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強的交往日益增多。李鴻章在同西方列強談判、簽約、通商、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看到西方列國莊嚴懸掛國旗,而中國卻無旗可掛,深感有失“天朝威儀”。於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場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國的旗幟,請求頒制國旗。慈禧就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經過多方徵集篩選,李鴻章上呈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供慈禧太后選定,最後決定使用黃龍旗為大清國國旗。最初用於作為北洋水師的軍旗,並於1888年(光緒14年)《北洋海軍章程》頒佈與確認本為海軍旗的“黃底藍龍戲紅珠圖”為大清國旗(俗稱“黃龍旗”)。

回顧歷史,中國在清代以前,閉關鎖國,對外交往不多,也就沒有國歌。大清駐英國公使曾紀澤在出使期間,看到西方國家在公共禮儀場合演奏國歌,甚為感動,覺得清帝國也應有本身的國歌,因此特地上奏並呈了一部「國樂草案」,但未得到批准。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大清帝國陸軍部成立,譜制了一首陸軍軍歌,並在正式國歌「鞏金甌」未出前,暫成為國歌。每當在國際交往中需要演奏國歌時,便使用該首軍歌代替。直至1911年,清帝國正式制訂了國歌「鞏金甌」。

清朝的國徽為”蟠龍”徽飾,標誌是“蟠龍”的圖案,也是清皇室的徽飾象徵,代表了清朝國家象徵的徽飾。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塊國徽。

1903年,慈禧太后以懿旨形式將牡丹定為國花;1915年版《辭海》載:“我國向以牡丹為國花”。

慈禧一生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期間,她兩次決定皇室,兩次發動政變,三次垂簾聽政,可以說在權利的掌握上是極為成功的。他將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於股掌之中。但她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卻是一個失敗者。在她47年的統治中,在中國歷史走向最危難的時期,她沒有將中國這艘古老的航船帶出外強侵略的激流險灘,而且正是由於她的不諳世事,使得中國社會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為危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所以我們也有理由去痛恨她。從一個女人的角度去看她,她是幸運的同時又是不幸的。她十七歲入宮,在眾多嬪妃中,只有她所生的兒子存活了下來,正是因為她的兒子,使得她在後宮當中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母以子貴,由此她成為了大清王朝的主宰。也由於她手中的權利,她盡享了人生中數不盡的榮華富貴。可她又是不幸的,她二十七歲就沒有了丈夫,直到七十四歲,且不說她在朝堂之上那一臉的威嚴,一臉的鐵面,在後宮當中,她又是怎樣熬過那一個一個漫長的歲月。慈禧中年喪子,同治帝十八歲就死於天花,而且死得非常急促,所以這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是一生中的一個非常大的衝擊,她無法將自己做妻子溫柔的一面與身為人母侍犢的一面充分展示出來

第一、頑固中心,鎮壓戊戌變法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甲午戰爭失敗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光緒發佈了由翁同龢起草的《定國是詔》,把講求西學,變法自強,作為清王朝的國策,使維新運動取得了合法地


甲午戰爭失敗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在維新派的影響下,光緒銳意變法。變法和反變法的鬥爭非常激烈。1898年6月11日,慈禧面告光緒:“前日御史楊深秀、學士徐致靖言國是未定,良是。今宜專講西學,明白宣示。”於是,光緒發佈了由翁同龢起草的《定國是詔》,把講求西學,變法自強,作為清王朝的國策,使維新運動取得了合法地位。但是,這次變法,涉及了清王朝的政治體制,而慈禧改革底線是祖宗之法不能變。隨著變法的深入,慈禧和維新派的分歧越來越大。特別是康有為建議的仿先朝開懋勤殿一事,選舉英才,並邀請東西洋專門政治家共議制度,將一切應革之事全盤籌算,然後施行,更是慈禧所不能接受。當光緒向慈禧提出這一請求的時候,“太后不答,神色異常。”從慈禧的表情,光緒感到變法已出現危機。為了使變法能進行下去,康有為、譚嗣同等密謀策劃,爭取正在天津小站練兵的袁世凱以所部新建陸軍入京,圍頤和園,逼迫慈禧退出政治舞臺。由於頑固派勢力強大,袁世凱又是一個投機膽小圓滑分子,根本不可能站在維新派一邊。因此,這場自上而下的改革失敗了。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第二、主戰求和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中法戰爭爆發後,主戰派和主和派的鬥爭非常激烈。慈禧將清軍的接連失利歸罪於奕訢的“因循委靡”,免去他的一切職務,其他4位軍機大臣也全部罷免。但是,清政府內部的和戰之爭並未停止。1884年8月23日,法國軍艦向福建水師發動突然襲擊,福建水師全軍覆沒。慈禧諭令對法宣戰,並將繼續堅持和議的張蔭桓等6位總理衙門大臣革職。1885年2月,法軍攻佔諒山,慈禧轉向主和。鎮南關的失守,慈禧更喪失了對戰爭勝利的信心。授權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的英國人金登幹到巴黎與法國外交部秘密議和。1885年4月4日,授權金登干與法國政府簽訂《巴黎停戰協定》。6月9日,又授權李鴻章,在天津與法國駐華公使巴德諾簽訂《中法新約》。

第三、視權如命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慈禧的一生如果用四個字來形容,那 “視權如命”應該毫不為過。她與奕?叔嫂聯手發動辛酉政變,剷除了八大臣,重新奪回皇權。政變成功之後,她又封恭親王奕?為議政王。但雖說是議政王,但決定權永遠是在慈禧手中的。當奕訢越來越表現出他出色的才幹和外交能力,朝野上下無不對奕訢大加讚賞之時,慈禧又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打壓奕訢。

清末的歷史可以說是屈辱的歷史,作為大清王朝實質的最高統治者的慈禧來說又何嘗不想興國呢?但在權利與國家之間,她卻毫不猶豫地將天平傾向了個人的權利。洋務運動時,當她得知被自己送出去留學的孩子正在自由的國度中慢慢被洋化時,她立刻終止了這些孩子的留學,因為她怕自己的政權會被將來留學歸來的孩子所推翻,這在中國留學史上是非常可惜的。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同治帝死後,她選擇了醇親王奕譞之子,不滿四歲的小載湉入宮當皇帝。這也為她的二次垂簾提供了機會。而小載湉一入宮,也註定了他將失去平常孩子快樂的童年。慈禧為小載湉帝制定了“斷親情,立威嚴,傳孝道”的極為嚴格的教育方針。光緒帝的童年應該是極為悲慘的,他甚至偷吃過太監的食物。而他對於慈禧,始終就是她手中的一顆棋子而已。連光緒大婚,都是慈禧為他一手主宰的。她為光緒帝選擇了用相貌平平來形容都有點過分的22歲的自己的親侄女葉赫那拉氏為皇后。在清朝的選秀制度中,規定參加選秀的年齡為13到17歲,而在她在親侄女超齡這一問題上慈禧是完全知道的,但是她希望的是皇權能永遠有著葉赫那拉家族的血統和試圖達到監視光緒帝的目的。這是一場政治婚姻,毫無愛情可言。之後,就連光緒帝唯一寵愛的珍妃也一再的受到慈禧的辱罵和褫衣廷杖,這在後宮當中是極為少見的。最後慈禧還命令自己的親信太監崔玉貴將她推入井中處死。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慈禧立刻就讓這剛實行了103天的變法夭折,並發動“戊戌政變”,將光緒帝囚禁在了中南海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戊戌變法失敗被殺戊戌六君子


面對如此腐敗的朝政和列強的侵略,光緒說出了不願當亡國之君的話,他希望通過維新變法來自強,對此慈禧是支持的,但是變法一旦涉及到她的權利,她立刻就讓這剛實行了103天的變法夭折,並發動“戊戌政變”,將光緒帝囚禁在了中南海,並開始了第三次垂簾聽政。雖然光緒帝早已親政,但他始終是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實質的大權仍然掌握在慈禧的手中。就這樣光緒三十四年,載湉在悲苦與孤獨中,走完了他三十八年的人生旅程,也許這對於他也是一種解脫。然而,就在此二十多個小時之後,統治中國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慈禧由於積勞成疾也離開了人世。這是否是上天與他們母子之間開的玩笑呢?

第四、窮奢極欲終致甲午戰爭失敗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慈禧更是一個極度奢華的人。從她的四十大壽起生日就逢時不順


慈禧更是一個極度奢華的人。從她的四十大壽起生日就逢時不順。而在六十大壽時,日本人看準了那年是慈禧的大壽,清政府一定會有所讓步,所以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而中國也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其賠款之巨應該說是史無前例的。在此強敵面前,慈禧仍不願放棄為自己舉行慶典,在大臣們一再上書要求取消慶典時,她才勉強做出了讓步,但也只是縮小了規模而已,還是從國家吃緊的財政中撥出了300萬兩,其中這100萬兩是邊防的軍費,200萬兩是修建鐵路的錢,除此之外又命令王公大臣,封疆大吏拿出了298萬兩。這還不算為慈禧送禮的奇珍異寶。這場六旬慶典足足舉行了十五天。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日本平均每年添置2艘新艦,日本天皇甚至節省宮中費用用來造船買船。甲午戰爭時,日本海軍的艦速及火炮已遠


除此之外,她為自己所修頤和園,其中挪用的海軍軍費就多達430萬左右,而購買北洋海軍的7艘主力艦也只有700萬,這相當於一半以上的北洋海軍軍艦的資金。有學者統計,在北洋海軍最初組建時,實力遠遠大於日本海軍,而在甲午戰爭前六年間,由於經費緊張,北洋海軍沒再添置一艘新艦,沒更新一門火炮,連正常的維修都難以進行。相反,日本平均每年添置2艘新艦,日本天皇甚至節省宮中費用用來造船買船。甲午戰爭時,日本海軍的艦速及火炮已遠遠超過中國。中日兩國的統治者在面對戰爭和強國的重大抉擇上孰是孰非顯而易見。隨後所引發的中日甲午戰爭,清朝的慘敗,雖不能說所有的原因都在於挪用了海軍軍費修頤和園上,但這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連慈禧的屍體也無法倖免,被扔了出來,面朝地,而且被扒光了上衣,鞋也被脫去,只有一隻腳穿著襪子


慈禧甚至連自己已修葺完畢的陵墓都全部拆除重建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地位和權利。她的陵墓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其用料之考究,做工之精細,花費之巨大在歷代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此外她的陵墓中,所有的龍都是龍頭朝下,龍尾朝上;鳳在上,龍在下;一鳳壓兩龍的雕刻,也體現了她手中至高無上的權利和清末皇帝的無能。更有無數的珍寶陪葬,其中最為名貴的就是她嘴裡所含的的夜明珠和一對翡翠白菜。如此的奢侈也為日後的東陵大盜案,她與乾隆皇帝的陵寢被盜埋下了伏筆。被洗劫一空的慈禧陵寢幾乎被毀於一旦,不但立柱被砍,天花板被掀,寶物被盜,連慈禧的屍體也無法倖免,被扔了出來,面朝地,而且被扒光了上衣,鞋也被脫去,只有一隻腳穿著襪子。情形之慘,慘不忍睹。生前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在死後竟受到如此待遇,這又會不會是上天對她的一種懲罰呢?

第四、英勇的向所有列強宣戰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作為一個已統馭中國歷史四十年的女人,慈禧當然不會改變她的一貫作風。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她做出這個敢於和外國人叫板的舉動的呢?據唐德剛先生在《晚清七十年》裡的說法,慈禧太后的突然法飆,是因為一封假情報所引起的。 那麼這是怎樣的一封假情報呢?這事還得從她最信任的奴才榮祿說起。還是在5月20日,慈禧太后在御前會議經過一番商議,決定召回李鴻章和袁世凱,意在和洋人講和,賠點銀子,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就在這天的深夜,一個黑影急匆匆的敲開榮祿家的大門,榮祿起來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心腹江蘇糧道羅嘉傑的兒子,奉父親之命星夜趕來告密。 羅公子帶來一個令榮祿大為震驚的消息:各國公使已經聯合決定,“勒令皇太后歸政”,榮祿聽後大驚失色,手足無措。他很清楚自己在戊戌政變裡所發揮的作用,如果十一國勒令皇太后歸政,光緒帝復出,自己就是十個腦袋,也得搬家了!這可真是個難熬的夜晚啊!榮祿彷徨終夜,天剛矇矇亮,就緊急入宮稟告慈禧太后。這一下,輪到老太后魂飛魄散了!慈禧太后是知道洋人厲害的,當年他的丈夫咸豐皇帝可不就是給洋人逼死在熱河的?現在她終於明白,洋人不肯朝賀王儲的原因,原來是要逼她歸政,擁光緒帝復出!如 今一切都明白了,慈禧太后最擔心的這個可能,想不到如今竟然要成為事實。 當時慈禧太后不禁老淚縱橫,悲憤交集,洋人這是在要她的老命!如今的一條路,只能是和洋人拼了!要毀滅就大家一起去死吧!在自盡之前,慈禧太后此時哪裡還管得了什麼大清江山和萬千黎民百姓?

第五、殘酷鎮壓義和團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義和團從“民族的棟樑”到“國家的罪人”,似乎是一夜之間的事情。

  在慈禧發出的那份上諭裡,所有的問題都被推到義和團身上,所有的罪責都要由義和團來承擔。現在,義和團團民不但要面臨八國聯軍的攻擊,還要面對清軍的剿殺——眾所周知,清軍有“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光榮傳統,他們在剿殺義和團的時候格外賣命,手段也格外殘忍。

  在內外夾擊的困境下,曾經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瞬間土崩瓦解。

  義和團的悲劇其實從一開始就註定了。雖然他們旗幟鮮明地喊出“扶清滅洋”的口號,但義和團團員們並不知道,自己所支持的“清”,和所欲滅掉的“洋”,從本質上是一回事,他們都是一家人。慈禧之所以要向11國宣戰,也與什麼“愛國主義”無關。簡單地說,就是“洋人欺負得太狠了”,影響了自己的權力。因此,雖然義和團曾經“奉旨滅洋”,但發出聖旨的慈禧太后,卻絕不會“滅洋”的。她無非是想利用義和團的力量,增加一點與列強談判的政治籌碼而已。等到列強明確表示,不會以光緒皇帝取代慈禧之後,慈禧立即就向義和團伸出了屠刀。她在要奕劻、李鴻章等與列強議和的上諭中將責任完全推給義和團並下令剿殺義和團:“此案初起,義和團實為肇禍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剷除不可。直隸地方,義和團蔓延尤甚,李鴻章未到任以前,廷雍責無旁貸,即著該護督飭地方文武,嚴行查辦,務淨根株。儻仍有結黨橫行,目無官長,甚至抗拒官兵者,即責成帶兵官實力剿辦,以清亂源而安氓庶。”

  清廷不久前還稱義和團為“義民”,此時則成必須剿殺的“肇禍之由”。理由何在,並未解釋,慈禧急於求和,政策只能急轉彎,顧不得更多了。

  “自幹五”被朝廷拋棄,反賊自然大盛,據孫文自述:5年前的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後,“舉國輿論莫不目予輩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咒詛謾罵之聲,不絕於耳”,甚至親人都將他視為洪水猛獸;惠州起義失敗後“則鮮聞一般人之惡聲相加,而有識之士,且多為吾人扼腕嘆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後相較,差若天淵”。

第六、不斷的將大量的熱愛大清愛國人士轉化為反賊。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簽訂的《辛丑條約》,中國僅賠款就四億五千萬兩。本息和加地方賠款超過了十億兩


  1901年2月14日,她批准《議和大綱》,並頒佈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著名國策。9月簽訂的《辛丑條約》,中國僅賠款就四億五千萬兩。本息和加地方賠款超過了十億兩。如果一個朝廷把國家折騰到了這樣的境地,還能夠領導全國人民改良下去,並且可實現1908年《欽定憲法大綱》所說的那樣,“大清皇帝統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那就是萬能的上帝站清廷一邊去了。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慈禧宣佈局外中立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慈禧宣佈局外中立。日俄戰爭期間,“自旅順迤北,直至邊牆內外,凡屬俄日大軍經過處,大都因糧於民。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馬料。縱橫千里,幾同赤地。”“蓋州海城各屬被擾者有300村,計遭難者8400家,約共男女5萬多名。”遼陽戰場“難民之避入奉天省城者不下3萬餘人”。“烽燧所至,村舍為墟,小民轉徙流離哭號於路者,以數十萬計。”甚至連日本人辦的《盛京時報》(1906年10月18日)也不得不承認,東北人民“陷於槍煙彈雨之中,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血飛肉濺,產破家傾,父子兄弟哭於途,夫婦親朋呼於路,痛心疾首,慘不忍聞。”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日俄戰爭結束兩個月後,中國同盟會成立,原本分散的各路反清人馬終於匯聚到一起


  日俄戰爭結束兩個月後,中國同盟會成立,原本分散的各路反清人馬終於匯聚到一起。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武昌起義


  6年後,武昌城一聲炮響,十四個省份在數月之內相繼起義,北洋軍隨後反正,隆裕太后和攝政王載灃見勢不妙乖乖交權,以求取漢人的寬大。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隆裕太后和宣統皇帝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之久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

攝政王載灃見勢不妙乖乖交權,以求取漢人的寬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