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贵县老乡加亲密战友,为何石达开非要置秦日纲于死地?

恋恋女生


贵县老乡不假,但可不是什么亲密好友。与之相反,在太平天国权力的漩涡中,这两位老乡关系一直很微妙。

另外,即便他们真的是亲密无间,当时石达开也必须杀秦日纲!

秦日纲,从老光棍到洪秀全心腹

秦日纲,原本是极穷苦的人,到了快三十岁,还凑不到娶媳妇的钱。

后来,秦日纲在洪秀全的影响下加入拜上帝会,成为洪秀全的心腹之人。

心腹到了什么程度呢?1850年,洪秀全把家人从广东老家接到紫荆山,派遣了三个心腹,其中就包括了秦日纲,以及秦日纲的死党陈承瑢。以家人性命托付于他,可谓绝对死党!

贵县山头的沙子,秦石关系一开始就很微妙

图中赐谷村根据地,就是石、秦的贵县根据地

洪秀全在发展拜上帝会时,由于他的表亲黄(王)家的支持,他在贵县发展了很久。贵县山头也成了当地仅次于桂平的山头。

原本,石达开应该是这个山头当仁不让的老大(废话,人家出钱出力出人还有本事),可是,由于秦日纲系洪秀全直属,因此,秦日纲实际上成了洪秀全掺在贵县山头的沙子。

安庆易制,秦又成了东王制衡石的工具

在定都天京之后,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北伐、西征,都没有派出王去领导(西征一开始是赖文光、胡以晃领导,后来不利时才派出石达开)。

可见,杨秀清对韦昌辉、石达开是有防备的,担心他们拥兵自重。

石达开1853年在安徽的改革,使得石达开获得了极高的威望。石达开在此推行了有利于农民的改革,获得当地农民的支持,威望大增。

尽管电视剧中这种事情未必真实发生过,但他们一个是诸王之末,一个是百官之首,彼此有很微妙的竞争关系也是正常的。

此时,杨秀清或许是出于戒心,仅仅几个月后,就改派秦日纲前往主持“安庆易制”。

事实上,从后来石达开经营江西等地的效果来看,石达开非常擅长根据地经营,也很希望通过不断建立根据地来壮大实力。

此次突然终止他在安庆的经营,虽然是杨秀清的意思,但特意选秦日纲去接手,侧面反映出两人关系的微妙。

在太平天国的事务中,他们与其说是战友关系,不如说是竞争关系。

大屠杀积极参与者

随后的天京事变,血雨腥风。大家都知道,在这次事变后期,石达开全家被杀,自己都险些丧命。

秦日纲,在这次事变中,是主要参与者。

血洗东王府、屠杀东王“余孽”,秦日纲部都是主要参与者,东王本人甚至就是死于秦日纲部队手下。



东王本人,正被秦日纲部所杀,不管大屠杀幕后的使刀人是谁,最锋利的屠刀无疑都是秦日纲。

更要紧的是,秦日纲参与了对石达开家的屠杀,全家老小,屠戮殆尽!

同时,在石达开“缒城而逃”后,前去追击石达开的,也正是秦日纲亲自率领的部队!

我们会发现,不管是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所有人要压制石达开都会派出秦日纲。

看到这里,秦、石关系就很明显了:

在私人关系上,他们有杀亲之仇;

在权力关系上,秦日纲正是那颗长期用来压制石达开的棋子。留下他?谁知道什么时候又被搬出来压制他?

如果仅仅从个人关系上来看石达开必须杀秦日纲,就有点小人之心了。

就当时形势而言,即使石达开和秦日纲真的是亲密战友,他也必须杀掉秦日纲!

背锅侠必须死

作为即将辅政的石达开,他必须杀了秦日纲。

天京事变,杀了东王,杀了那么多老战友,整个天朝上下都等着洪天王给一个态度,这到底咋回事?会不会继续诛杀?他会不会受牵连?

洪天王显然是想把杀杨秀清这个锅给甩掉。他在后来修改过的《天父圣旨》中提到,在天京事变前的十八天,天父最后一次降临杨秀清身上,说:“秦日纲帮妖!陈承瑢帮妖!防火烧朕城了!朕无救矣!”显然,除非您真的相信杨秀清能天父下凡,否则,这一定是洪秀全后来改过的了!

洪秀全想甩锅,石达开也明白,杀东王这个锅,洪秀全背不起,得找人背。


韦昌辉自然是逃不掉的“元凶”了,可是,参与积极参与屠杀的秦日纲并非韦昌辉部下呀!如果秦日纲无罪,就只能告诉天朝子民——秦日纲屠杀是奉天王之令干的!

也许,洪秀全不想杀秦日纲,他既是自己的老亲信,又确实是可以制约石达开的人。

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不杀秦日纲,难道真的要洪秀全自己背锅吗?

没办法,只有杀了!

点到为止的石达开和略怀愧疚的洪秀全

杀秦日纲和陈承瑢,石达开点到为止,只杀了秦陈二人,并没有再杀他们的亲人、下属。这也是石达开结束天京事变内讧的信号,开始了一段一度让人复燃希望的辅政岁月。

杀亲信秦日纲,洪秀全是略怀愧疚的。他当然要继续甩锅,不能给秦日纲平反!可是,他对秦日纲家人都很好,也都加以重用!

秦日纲的四个弟弟,全部都持续被重用,并后来都封了王。

不过,洪秀全似乎依然倾向于选择他做权力斗争的旗子:秦日南,被派到了李世贤(洪秀全最不放心的大将)军中继续做“沙子”。

或许,在洪秀全眼中,秦日纲,永远是那个绝对忠诚的家伙,只是,这个绝对忠诚的人物,为了忠诚于天王,还背上了“逆贼”的称谓。

我想说:被重用,未必总是好事。还得看被谁重用,为什么重用!您觉得呢?

祝大家远离阴谋,快乐健康!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秦日纲是石达开的贵县老乡,比起同为广西人的其他首义,二人在地缘上更为亲近。然而,天京之变后,石达开手提四万大军,向洪秀全讨要秦日纲的脑袋。说秦日纲最终死于石达开之手,一点也不为过。

石达开回京主政,走的是宽仁的路子,他逼迫洪秀全处死韦昌辉、秦日纲、陈承瑢之后,并未株连这三人的亲族和部下。那么,石达开为何不能对同乡秦日纲网开一面呢?

当然,石达开杀秦日纲,于公于私都有充足的理由。

于私,天京之变,韦昌辉杀了石达开全家。当时,秦日纲就在天京,而且是韦昌辉的盟友。谁又能说石达开一家惨死之时,秦日纲手上没有沾一点血呢?

不过,石达开杀秦日纲,亮出来的罪状应该更为强调公理:秦日纲是韦昌辉的帮凶,要不是他跟在韦昌辉屁股后面,仅凭韦昌辉一人之力,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能伏尸两万吗?这种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对不起千千万万的太平天国人!

然而,石达开是个政治人物,政治人物的决策,不会被私人情感的起伏左右,而公开宣布,秦日纲高大上的罪状,也未必是石达开对其起杀意的真正原因。

石达开


比起石达开,洪秀全是真不想杀秦日纲的。尽管他在石达开的军事压力下不得不交出了秦日纲的脑袋。于公于私,他也有足够的理由。

于公,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现在的太平天国是个什么情形?清帝国的部队就在周遭环伺!所以,最要紧的,就是大家团结起来,再也不要搞什么内斗。既然韦昌辉已经伏诛,那么内讧这口锅,就都让他一个人背好了。相逢一笑,大家依旧做兄弟嘛!

于私,洪秀全可就更不想让秦日纲死了。天京内讧怎么爆发的?从根上说,还不就是杨秀清的权势过大,导致太平天国内部无人能与之抗衡。最后,杨秀清居然要逼封万岁,韦昌辉勤王,才导致的一顿乱砍吗?杀了秦日纲,石达开就失去了制衡,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必然又会陷入权臣一支独大的死循环。

那么,问题来了,秦日纲如果不死,真的能制衡石达开吗?

我们知道,秦日纲在太平天国史上,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李秀成曾经是秦日纲的部下,谈及此人,李秀成道:“秦日纲……并无是乜才情。”同样一个李秀成,论及石达开,不但言其“文武备足”、“谋略甚深”,且评价其他诸王,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这样一比较,石达开真的会因为忌惮秦日纲,而非要他的命不可吗?很多人对石达开杀秦日纲百思不得其解,也是因为习惯性默认,秦日纲就是一只草包。草包肯定不会威胁到石达开。那么,石达开为何不把秦日纲当个屁,干脆放了呢?

下面,小编就讲两个小故事,见微知著,探究一下石达开杀秦日纲端不上台面的真正理由。

一、游泳健将和跳水运动员

三山矶,在南京城外,长江之边。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说的就是三山矶。然而,这句诗只写了三山矶之美,却并未言及三山矶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太平天国之战中,围绕着三山矶,不知发生过多少场血肉厮杀的大战。

咸丰四年闰七月二日,一支太平天国舰队从长江上游而来,杀向三山矶清军水营。却见大大小小约三百艘战船铺满了长江江面,为首的旗舰甲板上有人擎起一把巨大的黄伞,伞下端坐一人。他身披龙袍,头戴绣花龙凤冠,真是大将军威风八面。不用说,此人正是秦日纲。

我们知道,太平天国以水师发家,而江南大营最初是没有水师的。直到最近,50艘红单船才从广东驶来,江南大营终于有了自己的水师。如今,这50艘红单船兵分两地,一在镇江,一在三山矶。所以,秦日纲才会趁虚而入,以多欺少,打算给红单船水师一个下马威。

然而,秦日纲的战船上,最多安十几台国产炮;红单船上,最少安二十几台进口炮。秦日纲的战船以前是渔船;红单船以前是商船。渔民苦哈哈,所以造船用的都是廉价的薄板;商人日进斗金,所以用的都是贵重结实的板材。

因此,水战一开始,红单船放一炮,那就像串糖葫芦,一连能打漏几艘敌船。秦日纲的战船放一炮,顶多把敌船打个麻子坑。而且,红单船坚固无比,干脆往秦日纲船队中一冲,敌船立刻被撞成了支离破碎的木板。

一看这势头,秦日纲唯有风紧扯呼了,然而,红单船上的水手也不是吃素的。见敌军船队大乱,他们随即兵分两队,划船的依旧运桨如飞,另外一队却跃入水中,继而跳上敌船。这些人拔出片刀,犹如虎入羊群,杀的那叫一个痛快。

幸好,秦日纲是太平天国中的孙杨,他如果作为游泳选手参加奥运会,肯定会拿金牌到手软的。眼见一群如狼似虎的敌军水手跳上座舰,身边的从人“嗷”的一声,扔了黄伞,四散奔逃,秦日纲急忙摘下龙凤冠,脱去衮龙袍,然后一跃入水,再一个猛子扎出了几百米外。他竟然在一群水性极佳的游泳健将手中逃得了性命。可见,学会游泳是多么重要。怪不得最近网上风传,到了2020年,游泳将被正式被纳入体育中考。

本想去艳压,谁知被碾压。秦日纲就像一个暴发户,戴着根大金链子想去炫富,结果分分钟被真正的土豪一顿金砖打肿了脸。

其实,秦日纲在前线跳水,可不止一次。

半壁山田家镇大战图


两个月后,秦日纲从南京城外的三山矶,来到了湖北的半壁山。巧的是,半壁山与三山矶一样,都在长江边上。却见秦日纲坐拥将台,高声发令。一身凤冠龙袍黄伞的装备不算,身边还多了不少龙旗。这拉风的样子,令某人目眩神迷,立刻光速变成了秦日纲的小迷妹。此人就是曾国藩。

很多年后,曾国藩抓住李秀成,兀自念念不忘早已死去的秦日纲。因此,他问李秀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秦日纲的八卦。当然,此问题无聊至极,搞得李秀成一脸懵逼,只好不予回答。

然而,秦日纲只在半壁山上威风了那么一小会,就被湘军罗泽南部打的屁滚尿流。据曾国藩记载:“从(半壁山)峭壁之上横坠而下死者数千。”小编有充分理由相信,秦日纲肯定故计重施,甩掉装备,一个向前翻腾3周半抱膝跃入水中,一手水花压得那叫一个漂亮,滚滚长江波澜不兴。

尽管秦日纲如果以跳水运动员的身份参加奥运,一样拿金牌到手软,然而,他的身份是大将啊!人家石达开逼的曾国藩叫唤着要跳水,他却被清军逼的连连跳水。这可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的节奏。

然而,事情往往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只把目光聚焦在秦日纲失败时的丑态上。身为大将,只要经常亲临第一线,就难免遭遇种种危险。

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换句话说,不经常在河边走,鞋子湿的几率自然要小得多了!

石达开,就是不经常在河边走的鞋子。

小编曾经翻阅过天京之变前的奏报中,几乎找不到石达开一马当先,出现在前线的记载。而秦日纲的名字,出现的几率则要大的多。

所以这样一看,秦日纲就是太平天国的老黄牛。俗话说:多做多错。秦日纲活干的多,却落不了好,反而让李秀成之类的旁观者看了笑话:“并无是乜才情。”

不过,李秀成尽管可以说风凉话,石达开却深深知道,秦日纲在战场上擅长的,恰恰是自己的短板。有这样个一个在身边作对手,自然是石达开竭力避免的。

二、一个满人

太平军占领南京

我们知道,太平天国以排满为国策。早在定都金陵之前,一份《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便已经贴遍了大江两岸。太平军攻打南京,几乎杀尽了城中的满人。在天京之变前,除满务尽更是被严格执行着。

然而,咸丰六年三月一日,秦日纲率大军攻克扬州,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一位满人待如上宾。

此人名叫世焜,是如假包换的正白旗。秦日纲为何不刀快杀了他,理由非常简单:世焜是清官,爱民的名声传遍了大江两岸。所以,秦日纲对世焜,那是低声下气的劝降。虽然被无情的拒绝,却也没翻脸。而是好吃好喝供着,希望自己的痴情终有一天能让对方回心转意。

对满人施以优待,这在天京之变前的历史上,小编至今也只发现过这么一例。

所以说,秦日纲的胸襟气度非凡,不是没有政治家风度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民政史上有名的安庆易制。很多人言及安庆易制,都把功劳完全算在了石达开头上,但事实上,石达开于咸丰三年九月到达安庆,开始安庆易制,年底,他离开安庆,回到天京。石达开在安庆,也就呆了三个多月。之后,秦日纲坐镇安庆,主持政务不说,还负责北伐的相关事宜。直到咸丰四年闰七月二日,秦日纲才率领三百艘战场,从长江上游杀来,出现在三山矶江面。

按说,安庆易制的大蛋糕,秦日纲怎么样也能分一块的,然而,战败的责任有他背,想分功劳,他在大众的眼中却是没份的。

不过,通过小编这么一分析,估计很多人也就对秦日纲该有一个重新定位了。李秀成说石达开“文武备足”,但秦日纲,又何尝不是上马能杀敌,下马能安民呢?

天京之变的尾声中,石达开并未从大局出发,而是铲除了有可能威胁到自己权势的秦日纲等人。这让他与洪秀全的合作,从一开始就蒙上了阴影。

后来的事果然不出洪秀全所料,石达开回京主政后,真的一支独大了。即使洪秀全放出两条狗,自己的大哥洪仁发与二哥洪仁达,也根本无法撼动石达开分毫。连湘军名将李续宾都听说:“石逆每论事,则党类环绕而听,各伪王(洪仁发和洪仁达)论事,无肯听者。”试问,若是秦日纲尚在,也去论事,会无人倾听吗?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江南大营很快卷土重来,天京周边的形势一天比一天吃紧了。就算争到了这座城市的最高领导权,又能如何呢?石达开无力回天,干脆以洪秀全猜忌为名出走,另立山头去了。

自己开公司,与合伙开公司肯定不同。石达开再也不能隐身幕后,系着纶巾,摇着羽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了。自己开公司,就得起早贪黑,事必躬亲。

石达开出走后,清方奏报中第一次出现了他在两军交战时坠马的记载。直到大渡河,这种记载依旧接连不断。不知石达开受伤之时,会不会回忆起那个太平天国中的老黄牛——秦日纲呢?


雁小驴


答:太平天国起事之初,除了洪秀全和冯云山等少数广东籍头目,其他上至杨秀清、韦昌辉,下至各色小兵,基本都是广西的老兄弟。而在广西众兄弟中,又以桂平、贵县、平南这几个县的人居多。

所以,秦日纲与石达开同出贵县,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但是,大家也应该知道,即使同在一个县而不在同一个乡,很多人之间是互不认识的。

就算是生活在同一个乡而不是同一个村子,也有可能互不认识。

老实说,如果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秦日纲与石达开两人可能就根本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就算是知道对方的存在,两人也尿不到一块。

秦日纲出生于1821年,而石达开出生于1831年,两人相距十岁,并不在一块玩。

所以,说秦日纲与石达开是“亲密”战友,只属于后人一厢情愿的臆想。

秦日纲反倒是林凤祥的过命之交。

秦日纲和林凤祥都是客家人,秦日纲原本在贵县北山银矿做矿工,因和天地会会众有来往,被驱逐失业。

但秦日纲身板壮健,力气过人,很快就当上了当地地主武装的一名乡勇。

林凤祥原籍在广东揭阳,客居在贵县白沙村,力气更好,并且练过传统武术,一个可以打普通大汉七八个。

清末的广西,当地土著与客居人的“土来之争”非常激烈。

林凤祥的耕牛走入了当地“土人”的稻田,双方发生了冲突。

林凤祥火气爆,不顾对方人多,抄起扁担大打出手。

由此,演变成一场大型械斗。

“土人”越聚越多,竟增至上千人。

林凤祥见势不好,赶紧派人向秦日纲呼救。

秦日纲愣头青一个,义气深重,带了几十个乡勇兄弟加入了战团。

俗话说,横的怕不要命的。

秦日纲的玩命打法一下子就惊散了土家上千人。

萧朝贵亲眼目睹秦日纲和林凤祥的威风,将他们纳为拜上帝会的骨干。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秦日纲很猛,但冲动,容易被人当枪使。

秦日纲入会不但比石达开迟,比余廷章、黄文安、蒙得恩都迟,但一下子就得到了洪秀全的喜爱。

永安封王,洪秀全一口气封了东、南、西、北、翼五王,接下来职位最高的就是秦日纲了,被封为天官正丞相。

秦日纲和石达开合作最密切的时候,当数1856年二月合力夹攻清军主力江南大营。

彼时的秦日纲,东援镇江,杀死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击破了清江北大营,然而凯旋回师,与由江西赶来的石达开部西征军劲旅齐头并进,顺利攻破江南大营,追杀残军至丹阳,逼死了清军主将向荣。

也在这年七月,秦日纲受洪秀全密旨,从丹阳前线潜回天京,与北王韦昌辉诛杀了东王杨秀清,并诛杀了东王部属及其家人两万多人,甚至血洗翼王府,将石达开的家属杀个一干二净。

不用说,秦日纲与石达开已构成了不共戴天之仇。

内讧过后,天京空虚,洪秀全不得不召石达开回京辅政。

这种情况下,石达开要求逮捕和处死秦日纲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于公于私,他都必须这么干。


覃仕勇说史


1847年,石达开和秦日纲先后受洪秀全相邀,同谋起事。

巧的是,石达开和秦日纲还都是贵县人。

要知道,在太平天国将领中,多数还是来自紫荆山根据地一带。

照理说,石达开和秦日纲这两个老乡,应该抱团取暖才对。

(秦日纲剧照)

可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石达开却恨透了秦日纲,以致洪秀全不得不为平复石达开的怒火,公然处死了秦日纲。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仇?什么怨呢?

虽说加入拜上帝教的,都是些一穷二白的老百姓。但实际上,太平天国初期的将领并非个个都是穷人。比如石达开,他就出生在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只是年少失父,家境才败落下来,不过毕竟是阔过的人家,所以石达开从年少起便很懂得经营。他不光种地,还做些贩卖鸡鸭牛马的生意,常年四处游走,不仅挣钱还广交朋友。

因此,论富裕,石达开虽比不上韦昌辉,但还算得上是有钱人。

秦日纲就没法和石达开比。虽说秦日纲大石达开整整10岁,但秦日纲真的是太穷了。

他早年磨过豆腐,做过乡勇。但由于他不善言辞,最终都没能继续做下去。最后,为了谋生,不得不辗转到贵县龙山一带给人挖矿。

由于太过贫困,秦日纲过了30岁,还是迟迟娶不上媳妇。

如果要给太平天国初期将领评贫困户,那么非秦日纲莫属。

就在秦日纲还在为温饱苦苦挣扎之际,洪秀全为了反清起义,来到贵县,秘密地结交矿工,为起义扩大武装力量。

(洪秀全剧照)

在诸多矿工中,洪秀全独具慧眼,认定秦日纲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在他的极力拉拢下,秦日纲很快应允共同举事。

金田起义前夕,石达开听从洪秀全号令,毁家纾难,率领他发展起来的4千余人,前来和洪秀全会合。有钱又有队伍,这样的人自然是洪秀全非常欢迎的。所以,洪秀全不光当即封石达开为左军主将,还让他成为太平军核心集团的一员。

此时,秦日纲也统领1千余矿工前来会合。洪秀全虽说没有给他封个一官半职,但却让他直接听自己的指挥调派,这样一来就有点嫡系的味道了。

金田起义成功后,洪秀全在武宣东乡建立太平天国,并自称天王。

随后,洪秀全对将领们论功行赏,分别封王。

在夺取永安城时,秦日纲负责率兵驻扎城外,多次将攻城的清军杀退。由于他作战勇猛,再加上他对洪秀全极为忠心,所以洪秀全封他为天官丞相。这可是百官中官阶最高的职务,

待洪秀全在南京建都后,秦日纲再次被封为真忠报国顶天侯。

显然,从文献史料上看,秦日纲并不算是一员骁勇善战的猛将,在与清军的战斗中,他败多胜少,所以李秀成被俘后说了“并无什么才情”,但是“忠勇信义”。而他也正是凭着“忠通信义”,得到了洪秀全的信任和器重,因此成为将领中与洪秀全交往最密的人。

(石达开剧照)

那么,石达开和秦日纲的积怨,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天京定都后,石达开便率军西征。由于他能征善战,且在镇守安徽时,在地方治理上政绩卓著,因此,他不光在军中威信极大,在地方上亦是名声极好。

这让东王杨秀清非常忌惮,唯恐有朝一日他夺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所以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把秦日纲封为燕王,这自然有拉拢秦日纲的意思。随后,他又调秦日纲前往安徽,接手石达开的工作。

谁知秦日纲去后,立刻上报杨秀清,说石达开的族兄石凤魁刚愎自用,打了败仗。杨秀清得知后,立刻召回石凤魁,并将他关押候审。

石凤魁一走,秦日纲就全盘接手了石达开的军队。可是,由于他不擅指挥,在和清军的战斗中,太平军死伤无数,最后眼看不敌,他只得只身逃走。

最终,清军重夺武汉,而太平军则士气大减。

按理说,秦日纲理当受处分。可是,杨秀清为了削弱石达开的势力,竟以“武汉失守”为由,将石凤魁处死了。

所以,石凤魁的死,秦日纲也脱不了干系。要说身为族弟的石达开,对秦日纲没有怨恨,显然是不可能的。

(杨秀清剧照)

当然了,也不要以为秦日纲得到杨秀清的不少照顾,就以为秦日纲对杨秀清没有意见。

据《太平天国兴亡史》中记载,有一次,秦日纲的车夫看到杨秀清的叔叔,没有起立行礼,杨秀清知道后,不仅将他的车夫处死,还以“连坐”的罪名,把秦日纲打了100大板。

杨秀清的跋扈,让秦日纲非常不满。所以,当洪秀全受到杨秀清威胁时,洪秀全一边设立防卫,一边暗中命与杨秀清不和的秦日纲和韦昌辉迅速进京勤王。

在赶回天京后,在韦昌辉的带领下,秦日纲和他一起冲进东王府,一刀结束了杨秀清的命,并对东王府进行了残酷的屠杀。

当石达开赶回来时,韦昌辉已经对城中士兵及百姓大肆杀戮起来。

石达开虽怒不可遏,但他见劝说无效,且有性命之忧,于是只得逃出城去。

随后,在韦昌辉的指使下,秦日纲率军冲进翼王府,将石达开的妻女都悉数屠戮。

石达开闻讯后,愈发对秦日纲恨得咬牙切齿。于是他整顿军队,举兵靖难。

此时,杨秀清已死,杀红了眼的韦昌辉也被诛杀。洪秀全觉得他可以高枕无忧了,所以,他以平息石达开怒气为由,又诛杀了秦日纲。

(参考史料:《太平天国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石达开全家被杀的时候秦日纲见死不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