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人在替李鴻章“翻盤”,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香格里拉1898


網絡曾有流行語:“

年少不識李鴻章,而立方知真中堂。中堂何曾負天下,萬千史書盡負他”,大意是說,少年時不懂李鴻章,如今過了而立之年,才知道他多不容易,李鴻章其實並不曾負天下,只是太多史書批評他了。

李鴻章向來是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史書中說他一生代表清廷簽下了30多個條約,包括《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其中絕大多數為不平等條約,因此很多人指責他是賣國賊,但也有人理解他的身不由己,認為主要責任在於腐敗的晚清政府。

梁啟超在《李鴻章傳》中對李鴻章有很高的評價,又將他與霍光、諸葛亮、秦檜、曾國藩、張之洞、俾斯麥、伊藤博文等古今中外重要人物做對比,指出了李鴻章也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心,能夠忍辱負重,是當時中國“最具有世界眼光、最有能力和品格的一個人”。

對於世人批評李鴻章,梁啟超為李鴻章打抱不平:“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譽滿天下,未必不為鄉愿;謗滿天下,未必不為偉人”,“若以中國之失敗而盡歸於李鴻章一人,李鴻章一人不足惜,而彼執政誤國之樞臣,反得有所諉以辭斧鉞,而我四萬萬放棄國民之責任者,亦且不復知其罪也。

兼聽則明,應該說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也算是客觀了,李鴻章絕對不算是投降派,對於晚清時期簽訂的那些不平等條約,他也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清政府實在腐敗羸弱,最後不得不接受列強屈辱的要求。

不過,既然在位置上,就要對結果負責,李鴻章畢竟不是一般的大臣,他是“李中堂”,是北洋水師的統帥,也是清政府簽約的代表,這些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還是要承擔很重的責任。

我是六甲番人,敬請大家關注。


六甲番人


說李鴻章賣國確有不妥,那就好比是:一個人犯了殺人罪,卻被戴上了投敵罪的帽子,儘管都是死罪,可罪名畢竟不同。

李鴻章被洋人捧為“領航員”,他自己則自嘲為“裱糊匠”。在綿延三十年的洋務運動中,李鴻章仿效西方,建立了自己的體系,卻又一敗塗地。

中國只有一個李鴻章

甲午戰前,日本人評出當世五大偉人,分別是: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美國廢奴總統林肯、中國大臣李鴻章、意大利統一者加里波第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李鴻章居於順位第三,力壓伊藤博文。

對此,梁啟超給出的合理解釋是:“日本像伊藤的人不下百人,中國只有一個李鴻章。”

很顯然,物以稀為貴。我以為梁啟超只說對了一半,另一半是:“大清朝的制度框架之下,只能有一個李鴻章,最多有兩個,多則必亂。”試想如果晚清蹦出幾十個李鴻章,有限的資源如何分配?誰聽誰的?中國政治從來就是集權和一言堂,結果就是隻有一個人“說話”,就他一個聰明,其他任不能超過他,否則就是自己找死。這就是專制體制下大清國的政治基因。

在外國人眼裡,他就是當時的清朝首相,是實際執政者。那一陣子,李鴻章說出了大話(為了他的”政績“):中國陸軍天下第一,海軍天下第三。這實際上就是說,那都是他李鴻章的功勞。對他的話,可能慈禧有所懷疑,但大多數人(包括光緒皇帝)都信以為真。

北洋唯一的統帥,甲午一個人的戰爭

“一個人的戰爭”不自晚清始,南宋的岳家軍、明朝的戚繼光和袁崇煥等在某種程度上都適用於這個範疇,其共同的特點是既有的官僚體系和體制框架掣肘能力大於資源輸送能力,使得以“中興”自許的文臣武將被迫“另闢蹊徑”。當然,這其中的分寸並不好把握,對既有體制的繞行常備視為有“不臣之心”,稍有不慎即可惹來殺身之禍。

與前朝相比,晚清的“私兵”現象更為突出,中央大權旁落的趨勢更加明顯。

自太平軍興,八旗綠營一敗塗地難堪一用,地方武裝興起,且軍費以厘金形式自籌,先有湘軍,後有淮軍,最後又有小站練兵催生的新軍,均帶有明顯的個人和派系色彩,中央往往只能遙制,鮮能直接節制。

政治缺失,讓兩名隊友神助攻日本

也是因為李鴻章的跋扈,讓另外兩個人間接助攻了日本。

第一個坑害李鴻章的是李秉衡,甲午戰爭爆發時,他擔任山東巡撫,當日軍第二軍在花園口登陸時,旅順地區告急,李鴻章知道可能清朝會輸,於是他便向李秉衡求助,當時清朝也已經下旨,讓李秉衡派兵增援,可他卻“專顧一隅”,對於李鴻章的請求堅決不予理睬。

第二個坑害李鴻章的就是翁同龢,為什麼這樣說呢?當時兩人都是國家的名人,曾有人寫了一幅對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來譏笑二人,這裡的“合肥”是指李鴻章,而“常熟”是指翁同龢,翁同龢的哥哥曾經被李鴻章檢舉,所以翁同龢終身對李鴻章心懷怨恨,這也是甲午戰爭時,他給李鴻章穿小鞋的原因之一。

清朝末期在慈禧的統治下,內部烏煙瘴氣四分五裂,對內都不團結,對外又怎能禦敵呢?所以清朝的滅亡也是註定了的。

後記

甲午戰爭失敗,李鴻章從中興名臣變為千古罪人,清朝的復興強國夢也隨他創建的那支威名遠播的北洋艦隊一起覆滅了。但毛澤東在青年時期說過一句公平話:“李鴻章是船,清政府是水,舟大而水淺,李鴻章這艘船在水裡無法航行,施展不開。”


王銘葦


歷史不是過眼風雲,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是實打實的,中國的近現代史,前推數千年中國史都是如此,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可釋可闡但不可改,一定的歷史人物是時代標誌節點和標誌,因他映出了那個時代,歷史因節點與人物而記載,但這都是史實事實,不以後人意志而改變。

李鴻章才智出眾是不可否認的,不然不會以中堂大人出面,以己之筆籤那麼喪權辱國的協定,放在歷史與清庭和當時世界格局中評價他才是對他的尊重,離開了歷史和節點,就事論事,就人論人肯定誤入歧途,不會有正確結論。


春江帆影491


李鴻章是一個背鍋的,他有什麼權利賣國?

弱國無外交,國家戰敗了,要談判,各位罵李鴻章的大神,叫你去談,你怎麼談?臺灣你是割還是不割?不割,日本繼續打你,一直打到北京來,把你分成8大塊!

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張開嘴巴,唧唧歪歪瞎罵人,真正坑害中國的是晚清的貴族遺老遺少,他們不願意放棄皇權,不願意君主立憲,不願意改革開放,國家貧弱,人家自然要打你,打贏了自然讓你割地賠錢,李鴻章有什麼招?

坑害中國的還有義和團,像驢一樣蠢的義和團,1900年的世界,各帝國主義矛盾本來就很重,他們彼此之間都想幹架,這個義和團,無知的很,什麼刀槍不入啊,什麼鬼神附身啊,他們不是去搞教育,搞產業富國強兵,而一蹦一跳騙慈禧太后向十三國開戰,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蠢的涉外事件。13個強盜拿著刀拿著槍,彼此之間要幹仗,慈禧太后一拍屁股“老孃一打十三”,13個強盜來了8個,槍口一致對中國,中國一個都打不贏,還打八個?打敗了,又讓李鴻章去談,談完了讓李鴻章背鍋!

生不逢時李鴻章!


黃山黃河101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慾封侯。” ——李鴻章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汪精衛

三個字:甚荒唐!

洗白之風吹滿地,誓為“冤臣”出口氣,齊心合力摞事蹟,管你歷史咋寫地!

筆者花了一夜時間,大致看完了《走向共和》(又名:李鴻章洗白記)這部電視劇,又讀了多篇“洗白文章”後,發覺洗清李鴻章之流的這些“汙點人物”的說法,無非三種:

①功大於過或功過相抵

②時代造就的“惡人”情有可原

③我們沒有資格去評論一個有功於國家的歷史人物
其實“讀史”能讀出觀點,讀出結論,是一件非常有益於思想的事,但觀點並不等同於事實, 以自身的觀點去歪曲歷史的做法,無異於日本教科書上將“侵華戰爭”歪曲成“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一樣不知羞恥。

滿清一代名臣李鴻章,有才學、有志氣、有手腕,可謂是天下瘦,唯有李老先生巨肥! 在連年饑荒,餓殍滿地百姓賣兒賣女苦不堪言的滿清晚期,李鴻章家資四千萬銀元,相當於八十億人民幣!簡直富可敵國啊。 這是李老先生的第一大汙點,試問怎麼洗?


再談李鴻章創建水師抵禦外敵。 這本是一件大功,但一切都毀在了李鴻章的運作手法,和貪汙腐敗上。 由於甲午水戰迫在眉睫,李鴻章將建設南洋水師的軍費撥給了北洋水師, “親兒子”北洋水師建設完畢後,南洋水師向他要軍費,李鴻章愣是一個大子兒都不給!

南洋水師完全靠節約將士們的軍餉、伙食費,自建而成,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在中法海戰中,戰鬥力不足的南洋水師損失慘重, 法國水師輕而易舉的,就獲得了中國東南沿海與臺灣海峽的持海權。

到了甲午海戰,該是“親兒子”北洋水師顯露身手的時候了吧! 結果呢?日本水師的火力相當於北洋水師的三倍! 號稱東亞第一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李鴻章花了四百萬兩白銀建設北洋水師,炮呢?錢呢?

中國共產黨當年吃著樹皮草根打鬼子呀,鬼子剝開楊靖宇將軍肚子,裡都是棉花! 他李鴻章四百萬兩白銀,就搞了一個全軍覆沒? 投錢的是李鴻章,策劃作戰的李鴻章,打敗仗的還是李鴻章,這鍋他不背,誰背??家資四千萬銀元怎麼來的?慈禧賞的背鍋補償費?

再來便是李鴻章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李鴻章這一輩簽訂了三十多個不平等條約!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辛丑條約》,9.8億兩白銀賠給了洋鬼子們!

人家打我們,我們還要賠他們錢?這豈止是喪權辱國?簡直是毀了一個民族千百年來的傲骨! 有人甚至將李鴻章與曹操列為一等,言出“功大於過”的結論?what?曹操=李鴻章?得出結論者們的底線在哪?

至於《走向共和》這部劇的編劇學者們,為了洗白李鴻章,更是編出了這樣一段喪心病狂的臺詞:

“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情”

“天下最難寫的是自己的名字”,

“我大清國民活著都不怕,還怕死麼”

請問,邏輯在哪裡?

李鴻章這一代人,難道就應該看著祖國衰落嗎?難道簽訂喪權辱國的協議,就是這一代人應該做的嗎? 天下最難寫的是自己的名字?天下最難寫的應該是自己人生。

至於最後一句…你的百姓們為什麼不怕死,因為活著太難了…

李鴻章是一代名臣嗎?他的確是一代名臣,他主張洋務運動,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對策, 他推進了近代軍事化的進程,設立了相較於全面的軍事院校。 李鴻章是一個改革者,是一個具有時代感和進步意識的名臣。

但是讀史、看事,要有“骨頭”,不能看到和歷史觀念不同的觀點,就認為那是“標新立異、特立獨行”,那並不是“獨立思想”而是以偏概全,強行洗白。 李鴻章有功,也有過,功二過八,這毫無爭議,無法洗白。

最後,借《軍師聯盟》中,一段曹操的臺詞,來評說李鴻章吧。

什麼是德? 臨陣能制勝,不使將士枉死是德。——甲午海戰

治國能安民,不使百姓收凍餒之苦是德。——家資八十億

至於坐而論道大言欺人,只會擺架子裝清高卻無實惠於家國百姓的偽君子,歷史沒有那麼多“偉人的位置”養著這些人!——洗不了


白話歷史君


天地之間有桿秤,豈容他人任意歪曲。比如毛主席與鄧小平,老百姓自會評價,歷史會還原這一刻,一個刻意抹殺開國領袖的人註定被人所不恥


路遙352


“漢奸”就是漢奸,你不談,別人會去談。賠多少款,割多少地,沒人說你吧!捨不得名和利,捨不得榮華富貴,才是真的,李鴻章不貪嗎?非也。李鴻章雙手沒沾滿人民的鮮血嗎?洗不乾淨……為什麼活在當下,有人會翻案,那些人懂多少歷史,知道多少當年事,只會斷章取義,爭些無關緊要的陳年舊事,有意義嗎?痛定思痛,國人們呀!要自尊、自信、自強;要愛黨、愛國、愛家。歷史已過去,匹夫當自強,萬不能重蹈覆轍,萬不要去當貪官汙吏,萬不幹沒有道理的壞事……自古“弱國無外交”,所以祖國要復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揮正能量,才是今天所有華人的任務和奮鬥目標!


文曲星下凡4


其實洗不洗白都是歷史了,並不能改變什麼。可怕的是什麼人在有意製造這些話題,目的是什麼?挑起這些話題對我國現在的影響是什麼?

不了否認現在網絡容易造成信息的選擇性,就是有些人有意的選擇性傳播或者相信一些信息。沒有全面的用信息去分析理解。就像年輕人容易受鼓動,主要是信息傳播侷限於部分人群。

歷史也只能用來評說,能吸取歷史教訓最好,不能就當故事說。

怕的是有些為蔣介石洗白的聲音,是不是為了說明共產黨執政的非法性呢?這種聲音很可怕,我們大中華走到今天不容易,萬萬不要輕信謠言,把我們變成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

毛主席說的好,帝國主義滅我之心不死,我們抵制住了糖衣炮彈的攻擊,可別倒在了新冷戰的路上。


迭代版吶喊


1901年,李鴻章逝世,死時正好78歲,那天庭院裡堆滿了朋友送來的金山銀山,金屋銀屋紙轎子。

李鴻章是個一米八零公分的高人,精明狡猾,在長達近半個世紀裡,每天至少工作15小時,貪贓枉法留下千萬財富。他掌握著3.5億清朝人口的命運多年,在清朝二百多年曆史中,他佔有重要地位。面對西方列強總是妥協退讓,主張和談。


1823年,李鴻章出生於安徽合肥一個讀書人家裡,24歲時考中進士,兩年後入職翰林院。因鎮壓太平天國有功,他被委以多省督撫,乃至成為直隸總督監北洋大臣。1883年起,坐鎮天津的李鴻章取代總理衙門,全權負責對外通商事務。

甲午中日戰後,他每天廢寢忘食,但清軍實力不濟,在戰場上屢戰屢敗,面對朝野上下口誅筆伐,他從未替自己辯護,赴日簽訂《馬關條約》時,他用傷痛換來了清日雙方無條件停戰,要知道當時日本人是想直接打到北京,佔領整個東三省。奇怪的是,條約簽訂後,他卻失寵,在北京普濟寺消磨時光。


1900年“庚子事變”,他是當時唯一能說服列強停戰的代表,帝國主義很樂意跟李鴻章打交道,因為他幽默懂禮,不像其它清朝代表,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當列強威逼幾句,立馬露出奴才面目。李鴻章不然,看起來很和善,但原則問題堅決不退讓。以至外媒評價他是“東方的俾斯麥”、“黃皮膚的拿破崙”。

雖然晚清有點可笑,但李鴻章是那個可笑年代中,一個偉大的政治家。


本草百曉生


翻不了盤的,現在的李氏後人。還有三個億萬富翁。在美國是上流社會。出門珠光寶氣。

都是李鴻章貪汙的民脂民膏。

不光是銀子。還有很多古董玉器。國寶字畫。

盜竊國寶於域外。呵呵😊。能翻身?

貪汙難道也是慈禧逼你乾的?

榮祿,李鴻章都是千古罪人。遺臭萬年。

不但賣國。道德也敗壞。

個人修養上面還不如秦檜。汪精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