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打工的人永遠成不了有錢人,只夠溫飽,創業的都有成為有錢人的潛質,你認同嗎?

向日葵的明媚R


這句話分兩部分解讀

一,打工永遠成不了有錢人

首先怎麼去定義有錢?年入10萬,50萬,100萬,1000萬?到底多少才算有錢?

再者,沒有一個時間考量,比如說5年純收入5000萬算有錢,沒達到就不算有錢人。

即便是這樣,仍有少數為別人打工者年入1000萬綽綽有餘,比如碧桂園少數區域總經理,很多外企中國區高管等,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的。

如果把年收入放到100萬,那就太多了,隨便一箇中大型公司的高層,都有可能輕鬆超過這個收入,年入300-500萬的打工都大有人在的。

二,創業的都有成為有錢人的潛質

這句話沒毛病,確實很多創業成功的人,賺到了財富。

但是,在當前形式下,創業成功率不足10%,很多人因創業變得赤貧,甚至欠一身鉅債,就算成功的10%裡面,很多都是階段性的成功,5年,10年後還能經營的很好嗎?或許這個比例估計5%都不到吧。

而且成功的10%裡面,年純收入1000萬以上的能有多少?估計鳳毛麟角。

最後總結一下,不要輕視打工者,很多人既發揮了能力,又安穩的打錢賺了。

最後說一下個人感受,本人之前一直在南方打工,後來去多幾次北京後,才知道北京的有錢人才是真正的有錢人,不要問為什麼。


得聞君一身醉


一、打工的人永遠成不了有錢人,大的邏輯沒有錯

這裡邊有個詞叫做“有錢人”,多少錢才叫有錢人呢?年薪50萬?年薪100萬?還是年薪1000萬?年薪1個億?打工掙50萬可以,掙個100萬也有可能,但想掙個1000萬,那就很難了,因為工作本身所創造的價值無法支撐這樣的薪水,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金牌經理人,從這個角度來講,一年要想掙個幾百萬,甚至上千萬,靠打工基本上是無法實現的。

二、在某些薪資範圍內,打工的人更容易成為有錢人

如果將年薪在50-100萬之間的人稱之為有錢人,那麼打工其實更加容易成為有錢人。一個努力工作的人,和一個努力創業的人。從概率上講,上班更容易達到這個水平,創業的成功率其實要低得多。我們平常看到的一些小老闆,一年的銷售額可能都不及人家上班的年薪多。所以看待問題一定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別人說打工的人永遠成不了有錢人,你就信了?要分開看,因為每個人對有錢人的定義是不一樣的。說這句話的人,他心中對有錢人的定義,可能年薪至少要500萬,打工實現的概率當然比創業要低。但你明明只是想掙個30萬,甚至是20萬,也學別人去創業,那就有些扯淡了。

三、在某些行業,打工可能比創業更能掙到大錢

時代變了,不能老用以前那句話來看問題了,創業還真不一定比打工掙錢多,因為兩者都有各自的概率,打工掙錢的概率其實更大一些。就拿互聯網行業來說,但凡有些規模的公司,員工都是有股票期權的,一般情況下工作十年左右的人年薪拿個50萬左右,股票拿個200萬左右。如果是一直跟隨公司成長的,股票價值可能就遠遠不止這些了。現在不僅互聯網行業,一些新興行業的股票激勵都很大的,比如人工智能。

年薪50萬,股票200萬,這個水平也只是基礎管理層。如果你做到了中層,甚至是高層,股票來個大幾百萬是沒有問題的,高層上千萬也是有可能的。而這些年薪以及股票價值,在公司裡拼搏,雖然難度很大,同時也要靠機遇,但比起創業掙個幾百萬,概率上還是要大一點的。

四、為什麼要創業,不是因為掙得多,而是因為可持續

很多時候創業掙錢還真不一定有上班多,但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去創業。除了個人追求之外,最主要的是創業成功率雖然非常低,但有可持續性。一旦攤子支起來了,就會慢慢成長,並且這是自己的一份事業。它不同於上班,即使年薪再高,股票再多,也有離職的那一天。創業前期可能掙得比較少,但上了軌道之後,收入也會慢慢增加。

五、千萬不要指望創業能讓自己變成有錢人,大部分的創業者只是換了一種人生而已

生存下來的創業者中,90%的人其實只是換了一種生活方式而已,選擇了一種自己可控的人生而已,並沒有因此變成有錢人。因為上班年薪高的人,創業一兩年發現掙得還不如工資高,後面就回去上班了。而真正賺到大錢的老闆,從概率上講又非常少。剩下的做的一般的,但仍然接著乾的,主要是因為之前拿的的薪資也不高,現在創業掙的錢不多,但收入上沒有過多的落差,生活方式也可以自己支配。


八魚先森


創業者能夠成為有錢人的潛質,僅僅是潛質而已,也有可能成為窮人的潛質,對嗎?

一次創業賠光老底

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年來奶茶店非常的火,而且大大小小的城市,哪怕是一個五線的城市,我所在的這個城市依然有著很多家的奶茶店。

每次我看到這樣的奶茶店都是頭疼的,一個小城市年輕人根本就沒有多少,絕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全都跑到大城市打拼了,這個奶茶店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更要命的是,不單單有一個奶茶店,一來就來十幾個來二十多個,而且還搞競爭壓價。

在我想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的一個朋友就已經毅然決然的投資了奶茶店,第1個月收穫了2000塊錢,第2個月200塊錢,第3個月20塊錢。

在他開奶茶店第8個月的時候,自己的房子已經賣了一套了,在開奶茶店一年半的時候賣了兩套房子一輛車子。

這一次創業,他可以說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緊隨其後,把自己的老底兒賠了個精光。

創業有風險

首先創業的確可以成為有錢人,只不過這個可以是有一定概率的1%,1/1000或者1/萬。

如果你要想創業,你必須得證明你是那個1%,你是那個1/1000,你是那個1/萬。如果你連這個都沒有辦法證明的話,那還創個啥的業。

很多人都是邊創業邊失業,創完業之後也就破產了,也就失業了。緊隨其後,還得給別人打工來去賺這中間的虧空。

創業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一拍腦門說創業就創業了。諸多因素包括你選一個地方,包括你建立一個企業,包括你去招聘員工,所有的問題都是問題,而這些問題通通都不簡單。

給別人打工只是相比較而言,成不了有錢人

我們會發現,如果員工給別人打工的話,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相比較而言不會成為有錢人,那個相比較比較的是誰呢?

答案是:比較的是自己的上司,自己的領導,自己的老闆。

在職場打拼這麼多年了,我見過很多銷售月入10萬的,我也見到過很多搞科研工作的月入20萬的,我甚至見過那些車間裡面滿處跑的老工人,他們每個月也能有個7、8萬。

他們已經達到了一個人生的高度或者巔峰,只不過相比較而言,巔峰之外還有巔峰,高山之外還有高山,如果拿他們的薪水去和他們的領導比還是差點意思。

我們整體來說是建議:員工能工作的時候先工作,30歲40歲的時候不妨再創業,如果創不了業千萬彆強求保不齊自己的老本都沒了。

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持續輸出優質職場文化,全方位解析職場難題,希望大家關注@職場全能王!


職場全能王


記得我以前在提拔和招聘人才時,會經常問到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你是為賺錢而來工作,還是為工作而來賺錢。"

絕大多數人,都會告訴我:我是為賺錢而來工作的,沒錢賺我來工作幹什麼!只有賺錢我才不至於餓死。這道理,也對的,不是嗎!

在我的世界觀裡,有了工作就不會餓死,所以無須擔心。但是,工作,真要賺到屬於自己的錢,首先要賦予"工作"最關鍵也是最基本三點:熱愛、激情和思考。只有這樣,你才會真賺到錢,成為打工皇帝。

小時候,我的啟蒙老師曾經對著全班同學說過:千萬不要死讀書,讀死書,因為最後讀書死了。所以,一個人打工千萬不要以為是"為別人打工",因為所有的打工都是在為自己打工,打工不要死打工,打死工,後來就“懷才不遇”的打工死了。

純屬個人看法,僅供茶餘飯後神侃。


淺見薄識572579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我的兩個同學,說實話,這個觀點我不太認同。

雖然大部分有錢人的收入都是通過創業所得,但也不能那麼的絕對。

我同學小豪,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一家手機研發的公司工作,從基層開始做起,期間一直沒換過工作,隨著國產手機的慢慢興起,公司也打開了國外的一些市場。

自己也從一個小員工到了公司總監,年薪在同齡打工的小夥伴中那是相當不錯的,在二線城市有車有房,生活的有滋有味。

另一個同學小謝,畢業後工作了一年多,家庭情況還不錯,獨生子。

後面實在是不想打工,在家裡的幫助下在老家縣城開了個小飯館,一開始生意還不錯,後面競爭比較大,生意每況愈下。

朋友哥們的也是經常光顧,按常理說照顧生意是好事,但小謝為人爽快又好面子,一單也不怎麼掙錢。就這樣勉強持續了兩年就關門大吉了。

後面不想重回職場,聽說又開了家洗車房,生意也是勉強維持。

同學的兩個例子雖然不具備大眾化的參考意義,但是還是想說,不一定創業的日子就好過,也不一定打工的生活就完全苦逼,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沒有一種生活是輕鬆容易的。說說我的看法:

一、兩種的方式的對比

我們都知道,多有錢與你承擔的壓力和責任義務都是對等的。

越有錢的人也許揹負的壓力會越大,很多創業者也許每一步都走的如履薄冰,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也會有很多個失眠的夜晚,也會因為資金的短缺週轉亞歷山大。

這些都是我們外人所不清楚的。我相信有順風順水的創業歷程,但是相信很大一部分是充滿挑戰與風險的。

也許賺了很多錢,但是反過來說,承擔了非常大的壓力。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一旦停止了進步,就可能被後來者淘汰。

這種不穩定的生存狀態中,創業者未必過得比打工者輕鬆自在。

反觀打工者,雖然拿著不太滿意的薪水,只要不犯大的錯誤,飯碗還是相對穩定的,最大的風險承擔者是老闆。

當然了,如果你有足夠的能力和野心,也可以一步步的往上爬,得到你想要的位置和待遇。

什麼叫真正的有錢人呢?錢越多越好?還是錢足夠花就好?也許三線城市的小張,夫妻倆年薪20萬,未必比自己創業,年利潤30萬的小王生活的不好。

這個時代的主流思想,當然是錢越多越好,但是能把金錢和壓力,達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我認為才是一個更好的生活狀態。

二、如何能成為有錢人

真不好意思說這個問題。因為我本人就是個窮人,也自認沒那個實力和潛質成為有錢人。

但從身邊朋友的案例中,還是總結出了一些共性。

1、不斷的學習

不管是打工者,還是創業者,想要變成有錢人,一定要跟得上時代的步伐。

在工作崗位中,前浪不努力就有可能死在沙灘上,一定不能停止學習的腳步,多學習巧學習,把學習的東西應用到實踐中,才能保持自身的競爭力。才能更好的得到自己想要的職場結果。

在創業的道路中,同樣也需要不停的學習,從每次成功失敗的經驗中總結原因。

要緊隨時代的節奏,現在更新速度太快了,稍有不慎就被甩到了後面。

學習市場的需求,瞭解客戶的需求,學習適合的操作方法,我認為都是必不可少的。

2、有目標,有韌性

想成為有錢人,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許需要個漫長的過程。

暴發戶沒有什麼意義,也許過兩年又是個窮光蛋。

在腦子裡的東西是永遠不會被偷走的。

如果想有所成就,有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和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我有個親戚,就在畢業後給自己做了五年,十年規劃,雖然過程中也出現點小插曲,但是大體方向上還是堅定的,現在也是小有所成。

有了目標才讓激勵人不斷的成長。而且我認為想要成為有錢人,就得承受過程中的千百折磨。

要有足夠的韌性和強大的心理去承受這個過程中發生的一切可能,這也是成為有錢人非常重要的一個特性。

不管是打工者,還是創業者,都有過得好與不好的,也都有掙錢不掙錢的。

如果真要兩者比較誰更有成為有錢人的潛質,我覺得還真不好說,裡面個體的差異,機遇的不同,環境的因素等好多因素都在裡面摻和著。

只能說足夠努力,成為有錢人的幾率會更大。

歡迎關注@老夏分析師 ,謝謝你,在這個世界的角落,找到了我。


老夏分析師


你錯了!就我身邊而言,幾個有錢的朋友還真都是打工的人。創業的朋友當然也有,只是近況都很慘。

就說我一個老同學老周的事情:

他是2016年正式開始創業的,做的是互聯網軟件的銷售這塊,前期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2018年算有一些項目開始盈利。但到了2019年,形勢急轉直下,因為這個領域的競爭實在太激烈了!老周的公司資金鍊跟不上,技術也沒有很前沿,去年公司一直努力爭取不虧損,這都非常艱難。

2020年元旦的時候,和老周及幾個同學一起吃飯,老周聊起2020年的一些打算,他說:只求能活著。

所以,回到這個話題,如果有人說打工的人永遠成不了有錢人,只夠溫飽,那麼我想說創業的人如今要做的就是活下去!

下面,我就說說個人的一些觀點,僅供大家參考:

一、打工也分很多種,目前的職場分化越來越嚴重

同樣是打工,如今職場上人與人的差距我感到越來越大。

打工,有普通一線打工者,也有唐駿這樣的“打工皇帝”;有人可以年薪上百萬,但也有人只能拿個最低工資線。

幾年前我曾經在一家民營上市公司工作過,擔任那邊中層的崗位,結實了兩位同為部門中層的好哥們。

後來沒多久,我們三人先後跳槽出來,我去了國企,一個去了另一家民營上市公司,還有個是去了阿里。

幾年過去了,如今再聚首,我發現他們兩人發展得非常迅速,反倒是我落了隊伍。

去上市公司那兄弟,40歲的年紀,就已經做到了公司副總,目前年入過百萬,還有股權期權,可謂名利雙豐收!

而去阿里的哥們,去年剛晉升,薪資翻了不止一倍,也拿到了阿里給的股權激勵。

對比他們,同樣還在打工的我薪資沒他們高,事業突破也沒有他們快,確實讓我感到了很大的危機感!

這種現象如今很多人都感受到了,雖然都是打工,但有些人就不知不覺已經爬到了那個上面,這種分化在我看來將是持續的趨勢。

尤其是人工智能已經快速發展,很多崗位都面臨“消失”的風險,我們再不思考、不努力、不改變自己,那就真的只能求“溫飽”了!

二、創業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幹

這年頭,大環境不理想,但很多年輕人依然指望著去創業。

我有個學弟,比我小几歲,最近年底剛剛裸辭出來。

我問他出來後準備去哪裡高就了?他說去創業唄!

我並沒有想著馬上給他潑冷水,就先問他為什麼要考慮出來。

他說:主要因為公司裡面的職業發展有瓶頸,自己加薪升職沒有機會,與其這樣混日子,不如去自己闖一闖。

我接下來的問題,可能會讓他不舒服:

第一,我說你究竟是因為看到了創業賺錢的機會更好所以才離職呢,還是想逃避以前的工作環境?

如果只為了逃避環境,那麼創業出去大概率也不會成功,因為動機沒有那麼強。

第二,出去創業,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市場調研、可行性分析等等,假設你都不瞭解你要乾的事業,只懷著滿腔熱血,可能“死”得會很慘烈!

聽完我兩個問題,學弟沉默了,說他會認真思考下將來的路。

三、每個人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價值模式,這才是最重要的

職場上,每個人的特點都不同,無論是打工還是創業,都有實現人生價值的可能性。

比如有的人性格內向,喜歡按部就班的,你讓他去創業賺錢,顯然不合適,因為他可能就適合做一些專業型的工作。

而有些人資源豐富,善於與人交流,又有創新思維,嘗試創業可能還有機會取得成功。

我曾經給一個30歲的來訪者做過職業規劃的諮詢,他就提出想出去創業試試,我幫助他分析了一些優勢、劣勢特點,認為他的能力特點更適合幹輔助型的一些工作,創業需要很大的勇氣,也需要個人擔當決策,承擔風險,如果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出去,實際上還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這位朋友聽了我的分析後,覺得很有道理,轉而諮詢我在目前職業上的發展問題。做了職業路徑模型分析後,他覺得有了很多新的啟發,不是那麼迷茫了。

實際上,打工也好、創業也好都並非唯一的賺錢通道,如何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道理,才是關鍵!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建議和分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作者: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教育領域營銷號排行榜前十,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企業管理諮詢顧問,資深職業規劃師,擅長個人職業諮詢與心理諮詢輔導。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不管打工還是創業都不容易,打工掙得少,要省吃儉用精打細算,勉強維持生活,創業要起早貪黑提心吊膽,隨順生活上寬裕些,也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漸,一不留神就會回到解放前,我原來是農行員工,不甘心碌碌無為在單位混日子,辭職下海轉眼20年過去了,頭髮幾乎全白了。



蜜蠟搬運工


O0年,我同事介紹他內姪到我的家電維修部學徒!小傢伙才十五歲。同事說這小子不愛上學,初中還沒畢業,說什麼也不上學了,管不了,只好叫他學點技木,也算有碗飯吃!沒想到這小子極真聰明,跟我幹了幾次電熱囂安裝,就成了老師兒!一年後便到房企幹水電安裝。二年後就成了小包工頭!前幾天到我同事家喝酒碰見這小子,大奧迪A6!媳婦兒又漂亮又懂事,一對龍鳳胎小傢伙!談起來早就買了150平樓房!估計幾百萬己有了!


老楊


不認同,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兩個定義,一個是“打工”,一個是“創業”,簡單來說,自己是老闆或者有公司股權的都可以稱之為是“創業者”,剩下的就是“打工者’。

而題主的題目很顯然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的確,創業者因為持有公司股權,相比於普通打工者更有可能成為有錢人,畢竟一點公司做到一定規模,最大的受益者肯定是公司的股東。

但這並不意味著打工者就沒有機會成為有錢人,畢竟成為有錢人的途徑千千萬,並不是只有創業這一條。

所以,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思考:

一、創業者為什麼更容易成為有錢人?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創業者之所以更有成為有錢人的潛力,是因為相比於普通的打工族,創業者能夠最大化的享受公司的利益,公司收益越高,創業者獲得的利潤也就越高,自然更容易積攢財富。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的都知道的是,創業者之所以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往往也是因為承受了更多的壓力和挑戰。要知道並不是隨隨便遍遍出來個人就能創業,更不是誰都有能力讓公司盈利,讓自己成為有錢人。

所以,一個創業者之所以能成為有錢人,往往是一種綜合能力和綜合條件的體現,並不是大家表面看上去的那麼簡單。

二、什麼樣的打工者也能成為有錢人?

我和一個在財富管理行業做理財顧問的學員聊過她服務的一些客戶類型。要知道她們定位高淨值客戶的標準是可投資資產(不包括房產等不動產)1000萬以上。

記得她說過,她也有很多客戶是公司高管,比如來自IT行業、金融行業以及互聯網行業扽等。

這些公司高管並沒有公司股權,但依然積攢到了足夠多的財富,原因就是,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了無可替代,所以公司願意出很高的薪水,比如年薪100/200萬甚至更高,來聘請他們。

所以,打工者也是有可能成為有錢人的,只要你的能力足夠強,職位也能達到一定的水平,還是有可能實現年薪百萬的。

三、成為有錢人還有什麼途徑?

之前在北京工作的時候,身邊有很多隱形的有錢人,所謂隱形就是平時這些人就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吃著一樣飯,做著一樣的工作,但人家就是身價幾千萬。

這類人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就是,抓住了一些時代的機遇,比如2010年之前買房,2015年之前投資股票,使得自己的身價突然翻了幾十甚至幾百倍。

所以,並不是打工就沒有機會成為有錢人,如果能夠在合適的時機去抓住一些時代的紅利,成為有錢人也不是不可能。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有多少錢算有錢人?

打工者無非是為老闆創造價值的工具。

馬蹄子跑的再快也超越不了馬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